大宋宣和二年九月初九,丁未。西元112年1月日
衢山。
趙腳步匆匆,拖著殘腿一瘸一拐的走進舊日衢山軍觀音山主寨、現如今衢山總督府的白虎節堂的主廳中。對著正與一眾參謀盯著兩浙沙盤地圖的趙瑜說道:“二郎,對岸有消息了!”
趙瑜抬起頭來:“哦?終於來了!”
趙點了點頭,走上前來,幾個參謀忙給他讓出了位子。站在沙盤前,趙打開手上的公夾:“方才從杭州傳來了最新的情報,自八月廿二,方臘敗兩浙都監蔡遵、顏坦五千兵於息坑之後。其便領軍直攻青溪縣城,於二十八日攻克。休一日後,又揮軍沿新安江向西,直逼睦州。而此時的睦州,由於五千州兵已盡數戰歿於息坑一戰,無力抵禦。三日之後,也就是九月二日,睦州城破,知州張徽言棄城而逃,通判葉居中城破後被殺,方臘軍遂入睦州。”
“終於到睦州了!”趙瑜算了算時間,方臘是七月初一起兵,在青溪一帶,費了近兩月時間,招募人眾,積蓄實力。現在出兵,是厚積薄發,攜息坑大捷的餘威,一戰破青溪,隻隔四天,便又打下睦州。其兵勢之鋒銳,著實令人驚歎。
陸賈一邊指揮著參謀們,按照趙帶來的情報,在沙盤上把一麵麵紅色小旗插上――趙瑜既然已經到了衢山,他這個總督就隻能改作參謀的工作――一邊說道:“方臘是七天前進的睦州。如果他不休兵,而繼續進軍。以他進兵地速度,現在應該已經攻下了桐廬縣了。”
趙瑜俯身看著沙盤。這塊兩浙地形沙盤,滿目的都是代表山林的青綠色。兩浙多山,天目、天台、四明、雁蕩幾大山係把兩浙州縣切割得支離破碎。在兩浙用兵,要麽走水路,要麽就得沿著水道切割山脈產生的河穀――也就是順著河岸走――否則就得翻山越嶺。而方臘的大軍也不可能例外,以他現在所處的位置,若要出兵。隻能沿著夾在龍門山脈中的新安江河穀走。
從青溪到睦州再到陸賈所說的桐廬縣,都是新安江沿岸地城鎮。新安江是後世富春江的一部分,這條江在宋時,自睦州以上。即名新安江,睦州以下,直到杭州錢塘縣,則被稱為浙江――兩浙的名字便來源於此――而由錢塘縣至海,便是大名鼎鼎的錢塘江。[.超多好看小說]作為兩浙中心城市地杭州。就座落在錢塘江北岸。而方臘的目標,不出意外,定是杭州無疑。
趙瑜看了半天沙盤,抬頭對著廳中的參謀道:“你們有什麽意見?”
聽趙瑜相問,一個參謀搶先說道:“桐廬縣是杭州的西南門戶,地勢最為重要。一旦桐廬被攻克,擋在方臘大軍麵前的。就隻剩富陽縣了。”
另一個參謀搖了搖頭:“從睦州至杭州。大半路段都在新安江河穀中。這條河穀。最窄地兩處便是桐廬縣城和富陽縣城所處地位置。而這兩座縣城。便就是作為杭州西南地關隘而修建。方臘雖然能一戰下青溪。一戰克睦州。但再繼續攻打桐廬、富陽。怕是很難做到。他地兵畢竟多是夾裹來地農民。除非經曆過幾場血戰。汰弱留強。否則絕難做到連續作戰。”
陸賈撚著下頜地幾縷短須。皺眉了一陣。最後也點頭同意後一個參謀地意見:“睦州本就是軍事州。去年剛剛被升做建德軍節度治所。崇寧年間編戶時。戶數隻有八萬。而丁口也隻有十萬七千。方臘大軍雖然號稱十萬。但以他剛剛攻下青溪、建德――這是睦州州治所在――兩縣。實際上能有四五萬兵就頂天了。而其中地精銳……最多隻有一萬!”
趙接口道:“一萬精銳。要攻下桐廬也許不難。但在連破桐廬、富陽之後。再攻下杭州。幾乎是癡心妄。”
“所以除非方臘被燒壞了腦袋。否則他絕不得意忘形地直奔杭州!要麽留在睦州等待官軍進剿。”陸賈指了指沙盤:“要麽。就分出部分兵力。先回他地老家歙州。去那裏招兵買馬。”
趙瑜輕輕點頭。此時地新安江上遊。沒有水庫。沒有千島湖。隻有幾條寬闊地河穀。能直抵歙州。方臘領軍西行。最多十日便能抵達歙州。而那時歙州守軍。應該已經被調去協防杭州――歙州有官道直通杭州。不須繞道睦州――空虛地城防。再加上聖公方臘在歙州地人望。莫說十萬兵。就是擴軍到二十萬。也隻在數日間。到那時。方臘便可以分兵兩路。一從睦州、一從歙州。合擊杭州。
趙瑜摸著下巴:“隻要方臘足夠聰明。(.)就應該選這條路。雖然看著是繞了點路。但比起盲目地攻打杭州。卻順利得多……隻要方臘足夠聰明……”
他猛地抬頭,看看廳中眾人,問道:“方臘有這麽聰明嗎?”
陸賈點了點頭,“應該有,方臘絕非等閑之輩。他起兵時,所定下地戰略已經足以說明這一點。”
他手向後一伸,一個乖巧的參謀便隨即遞上了方臘當日發表的演說稿。陸賈看著這份件,先搖頭讚了兩句:“真不知道職方司是怎麽弄到手的!”然後才念道:“三十年來,元老舊臣貶死殆盡,當軸者皆齷齪邪佞之徒,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蠱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歲花石之擾,尤所弗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曰之間。萬眾可集。守臣聞之,固將招徠商議,未便申奏,我以計係之,延滯一兩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報,亦未能決策發兵,計其遷延集議。亦須月餘,調習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時當已大定,無足慮也。況西北二虜,歲幣百萬,朝廷軍國經費千萬,多出東南。我既據有江表,必將酷取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內變,二虜聞之,亦將乘機而入,腹背受敵。雖有伊、呂,不能為謀也。我但畫江而守。輕徭薄賦,以寬民力。四方孰不斂衽來朝,十年之間。終當混一矣。不然,徒死於貪吏耳。諸君其籌之。注”
趙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段起事演說。細細琢磨著,點頭讚道:“方臘確是個人傑。現在朝中上有昏君下遊奸臣,地方上官吏也是貪腐成風,早是民怨沸騰。尤其是東南一帶,被應奉局的東南小朝廷以花石綱的名義搜刮得民不聊生。單從東南局勢看,他此時起兵地確是選對了時機。”
“誰說不是呢!”陸賈歎了口氣:“方臘軍能這麽順利的打下青溪和睦州,不是他手段高,而是道君皇帝、蔡京和朱的功勞。若非民怨沸騰,他如何能在一月之間,聚兵數萬?而睦州的官吏也正如他所料,當他起兵的時候,並沒有加急上報,也沒有即時進剿,而是猶豫不決,讓他得到了近兩個月的發展時間。”
“不過……”趙冷笑道:“方臘也僅算對了兩浙的局勢,如是放眼天下,他的戰略規劃可就是大錯特錯!方臘以為朝廷地大軍要半年後才能調集,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差乘機席卷東南。但他應該沒料到,為了北伐燕雲,童貫的十五萬西軍早已集結在開封附近。調頭南下,也隻需道君皇帝的一道旨意。”
一個參謀道:“從開封沿汴河水路南下杭州,快的話隻需半個月。而以汴京城中地運力,把十五萬大軍盡數運抵江南,也隻需四十天到五十天。”
另一個參謀一點頭:“也就是說兩個月之內,朝廷的大軍必至。而那時的方臘,最多也隻能打下四五個州,甚至過不了太湖。”
趙冷笑:“不能過太湖,那方臘的劃江而治,十年一統天下的策略便隻是癡心妄。蘇湖熟,天下足。打不下蘇州、湖州,方臘也隻有做賊寇地命。”
陸賈也道:“方臘戰略規劃,便建立在割據江南魚米之鄉,等朝廷因軍事大肆搜刮北方百姓,引發民亂,從而導致北方二虜入侵上。這個策略不可謂不高明,但錯就錯在沒有把北伐之事考慮進去。”
趙瑜搖頭道:“區區一個魔教魔王,漆園園主,手下又沒有職方司,如何能及時掌握京中的情報。方臘能有這等見識已經很了不起了!”
趙笑道:“再了不起也比不上二郎你。半年前就把大宋朝廷和明教一起算計在內,從頭到尾,這兩家都被二郎你耍在手心裏。”
趙瑜苦笑:“如果真是那樣就好了。我可是從一開始便不看到南方生亂。遣人冒名刺殺杭、泉諸州官吏,也是醒大宋朝廷把明教的勢力消滅在萌芽之中。可惜啊,一切還是無用功。”
趙瑜其實並不希望看到東南一帶大亂,也不看到童貫的北伐軍南下,若是能早點滅掉遼國,宋金之間的戰爭也早一點開始。趙瑜已經等了十幾年,早已等不及了。他曾經過派人直接解決掉方臘,省得讓趙佶分心。但隨著對東南局勢越是了解,他就越覺得這種法太天真。
在應奉局的拚命搜刮下,江南早已變成了火藥桶。因花石綱而家破人亡的數不勝數。而去年兩浙江東大旱,今天春天福建大旱,民生更加困苦。方臘做地僅僅是把火藥桶點燃罷了。沒了方臘,還有袁臘,正如梁山泊,沒了宋江還有宋河。誰領導起義是偶然,但起義爆發卻是必然。
趙瑜到最後,便隻決定給大宋政府個醒,讓他們的注意力前集中到江南。省得讓方臘坐大。但沒到東南軍力如此脆弱,方臘依舊順利起事,睦州也是轉眼便被攻破。按照現在地形勢發展下去,杭州怕是月內便被攻破。
在曆史上方臘軍也是攻下了杭州,在數月間肆虐了兩浙路的六州五十二縣。東海在兩浙有太多地利益糾葛,若是給方臘這麽一鬧,要虧大發了。
“不管怎麽說……”趙瑜敲了敲桌子,把眾人注意力引過來:“為了我東海的利益,我們都要盡力保住沿海地各州縣不被方臘賊軍騷擾。無論如何,都必須把秀、杭、越、明、台、溫這六州的州城守住。”
趙瑜既然下令,參謀們便冥思苦起來。一人當先道:“台州、溫州離方臘太遠,隻要保證州內無人起兵呼應,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明州也可以放心。”另一人接口道:“明州是三麵環山、一麵對海地穀地。要從陸路進入明州地域,隻有西麵四明山被餘姚江注切開的河穀一途,也就是舊日的山陰故道。不攻下越州,方臘的軍隊進不了明州。”
“越州也是同樣道。”第三個參謀說道,“越州南麵是稽山,北麵是大海,方臘進攻越州,除非攻下杭州。而秀州今上海、嘉興也是一樣,”他繼續道,“有杭州在前,賊軍不可能繞過去攻打秀州。”
“也就是說,我們隻要保住杭州就夠了?”趙瑜笑道,參謀們對戰略的正確判斷讓他十分高
“當然!”趙總結道:“杭州是江南水陸要衝,不下此地,方臘的一切圖謀都是水中月、泡中影。我們隻需防著他拿下杭州,兩浙沿海諸州便可以高枕無憂!”
趙瑜點頭,轉頭對陸賈道:“陸兄弟,你覺得誰去比較合適?”
陸賈道:“讓第三艦隊的陸戰指揮去!有呂師囊部的五百人在,杭州城可以無恙!”
注:這是《青溪寇軌》中的原,不算在字數內。
注:今甬江。宋時甬江下遊為大浹江,中遊為慈溪,上遊為餘姚江。
衢山。
趙腳步匆匆,拖著殘腿一瘸一拐的走進舊日衢山軍觀音山主寨、現如今衢山總督府的白虎節堂的主廳中。對著正與一眾參謀盯著兩浙沙盤地圖的趙瑜說道:“二郎,對岸有消息了!”
趙瑜抬起頭來:“哦?終於來了!”
趙點了點頭,走上前來,幾個參謀忙給他讓出了位子。站在沙盤前,趙打開手上的公夾:“方才從杭州傳來了最新的情報,自八月廿二,方臘敗兩浙都監蔡遵、顏坦五千兵於息坑之後。其便領軍直攻青溪縣城,於二十八日攻克。休一日後,又揮軍沿新安江向西,直逼睦州。而此時的睦州,由於五千州兵已盡數戰歿於息坑一戰,無力抵禦。三日之後,也就是九月二日,睦州城破,知州張徽言棄城而逃,通判葉居中城破後被殺,方臘軍遂入睦州。”
“終於到睦州了!”趙瑜算了算時間,方臘是七月初一起兵,在青溪一帶,費了近兩月時間,招募人眾,積蓄實力。現在出兵,是厚積薄發,攜息坑大捷的餘威,一戰破青溪,隻隔四天,便又打下睦州。其兵勢之鋒銳,著實令人驚歎。
陸賈一邊指揮著參謀們,按照趙帶來的情報,在沙盤上把一麵麵紅色小旗插上――趙瑜既然已經到了衢山,他這個總督就隻能改作參謀的工作――一邊說道:“方臘是七天前進的睦州。如果他不休兵,而繼續進軍。以他進兵地速度,現在應該已經攻下了桐廬縣了。”
趙瑜俯身看著沙盤。這塊兩浙地形沙盤,滿目的都是代表山林的青綠色。兩浙多山,天目、天台、四明、雁蕩幾大山係把兩浙州縣切割得支離破碎。在兩浙用兵,要麽走水路,要麽就得沿著水道切割山脈產生的河穀――也就是順著河岸走――否則就得翻山越嶺。而方臘的大軍也不可能例外,以他現在所處的位置,若要出兵。隻能沿著夾在龍門山脈中的新安江河穀走。
從青溪到睦州再到陸賈所說的桐廬縣,都是新安江沿岸地城鎮。新安江是後世富春江的一部分,這條江在宋時,自睦州以上。即名新安江,睦州以下,直到杭州錢塘縣,則被稱為浙江――兩浙的名字便來源於此――而由錢塘縣至海,便是大名鼎鼎的錢塘江。[.超多好看小說]作為兩浙中心城市地杭州。就座落在錢塘江北岸。而方臘的目標,不出意外,定是杭州無疑。
趙瑜看了半天沙盤,抬頭對著廳中的參謀道:“你們有什麽意見?”
聽趙瑜相問,一個參謀搶先說道:“桐廬縣是杭州的西南門戶,地勢最為重要。一旦桐廬被攻克,擋在方臘大軍麵前的。就隻剩富陽縣了。”
另一個參謀搖了搖頭:“從睦州至杭州。大半路段都在新安江河穀中。這條河穀。最窄地兩處便是桐廬縣城和富陽縣城所處地位置。而這兩座縣城。便就是作為杭州西南地關隘而修建。方臘雖然能一戰下青溪。一戰克睦州。但再繼續攻打桐廬、富陽。怕是很難做到。他地兵畢竟多是夾裹來地農民。除非經曆過幾場血戰。汰弱留強。否則絕難做到連續作戰。”
陸賈撚著下頜地幾縷短須。皺眉了一陣。最後也點頭同意後一個參謀地意見:“睦州本就是軍事州。去年剛剛被升做建德軍節度治所。崇寧年間編戶時。戶數隻有八萬。而丁口也隻有十萬七千。方臘大軍雖然號稱十萬。但以他剛剛攻下青溪、建德――這是睦州州治所在――兩縣。實際上能有四五萬兵就頂天了。而其中地精銳……最多隻有一萬!”
趙接口道:“一萬精銳。要攻下桐廬也許不難。但在連破桐廬、富陽之後。再攻下杭州。幾乎是癡心妄。”
“所以除非方臘被燒壞了腦袋。否則他絕不得意忘形地直奔杭州!要麽留在睦州等待官軍進剿。”陸賈指了指沙盤:“要麽。就分出部分兵力。先回他地老家歙州。去那裏招兵買馬。”
趙瑜輕輕點頭。此時地新安江上遊。沒有水庫。沒有千島湖。隻有幾條寬闊地河穀。能直抵歙州。方臘領軍西行。最多十日便能抵達歙州。而那時歙州守軍。應該已經被調去協防杭州――歙州有官道直通杭州。不須繞道睦州――空虛地城防。再加上聖公方臘在歙州地人望。莫說十萬兵。就是擴軍到二十萬。也隻在數日間。到那時。方臘便可以分兵兩路。一從睦州、一從歙州。合擊杭州。
趙瑜摸著下巴:“隻要方臘足夠聰明。(.)就應該選這條路。雖然看著是繞了點路。但比起盲目地攻打杭州。卻順利得多……隻要方臘足夠聰明……”
他猛地抬頭,看看廳中眾人,問道:“方臘有這麽聰明嗎?”
陸賈點了點頭,“應該有,方臘絕非等閑之輩。他起兵時,所定下地戰略已經足以說明這一點。”
他手向後一伸,一個乖巧的參謀便隨即遞上了方臘當日發表的演說稿。陸賈看著這份件,先搖頭讚了兩句:“真不知道職方司是怎麽弄到手的!”然後才念道:“三十年來,元老舊臣貶死殆盡,當軸者皆齷齪邪佞之徒,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蠱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歲花石之擾,尤所弗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曰之間。萬眾可集。守臣聞之,固將招徠商議,未便申奏,我以計係之,延滯一兩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報,亦未能決策發兵,計其遷延集議。亦須月餘,調習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時當已大定,無足慮也。況西北二虜,歲幣百萬,朝廷軍國經費千萬,多出東南。我既據有江表,必將酷取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內變,二虜聞之,亦將乘機而入,腹背受敵。雖有伊、呂,不能為謀也。我但畫江而守。輕徭薄賦,以寬民力。四方孰不斂衽來朝,十年之間。終當混一矣。不然,徒死於貪吏耳。諸君其籌之。注”
趙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段起事演說。細細琢磨著,點頭讚道:“方臘確是個人傑。現在朝中上有昏君下遊奸臣,地方上官吏也是貪腐成風,早是民怨沸騰。尤其是東南一帶,被應奉局的東南小朝廷以花石綱的名義搜刮得民不聊生。單從東南局勢看,他此時起兵地確是選對了時機。”
“誰說不是呢!”陸賈歎了口氣:“方臘軍能這麽順利的打下青溪和睦州,不是他手段高,而是道君皇帝、蔡京和朱的功勞。若非民怨沸騰,他如何能在一月之間,聚兵數萬?而睦州的官吏也正如他所料,當他起兵的時候,並沒有加急上報,也沒有即時進剿,而是猶豫不決,讓他得到了近兩個月的發展時間。”
“不過……”趙冷笑道:“方臘也僅算對了兩浙的局勢,如是放眼天下,他的戰略規劃可就是大錯特錯!方臘以為朝廷地大軍要半年後才能調集,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差乘機席卷東南。但他應該沒料到,為了北伐燕雲,童貫的十五萬西軍早已集結在開封附近。調頭南下,也隻需道君皇帝的一道旨意。”
一個參謀道:“從開封沿汴河水路南下杭州,快的話隻需半個月。而以汴京城中地運力,把十五萬大軍盡數運抵江南,也隻需四十天到五十天。”
另一個參謀一點頭:“也就是說兩個月之內,朝廷的大軍必至。而那時的方臘,最多也隻能打下四五個州,甚至過不了太湖。”
趙冷笑:“不能過太湖,那方臘的劃江而治,十年一統天下的策略便隻是癡心妄。蘇湖熟,天下足。打不下蘇州、湖州,方臘也隻有做賊寇地命。”
陸賈也道:“方臘戰略規劃,便建立在割據江南魚米之鄉,等朝廷因軍事大肆搜刮北方百姓,引發民亂,從而導致北方二虜入侵上。這個策略不可謂不高明,但錯就錯在沒有把北伐之事考慮進去。”
趙瑜搖頭道:“區區一個魔教魔王,漆園園主,手下又沒有職方司,如何能及時掌握京中的情報。方臘能有這等見識已經很了不起了!”
趙笑道:“再了不起也比不上二郎你。半年前就把大宋朝廷和明教一起算計在內,從頭到尾,這兩家都被二郎你耍在手心裏。”
趙瑜苦笑:“如果真是那樣就好了。我可是從一開始便不看到南方生亂。遣人冒名刺殺杭、泉諸州官吏,也是醒大宋朝廷把明教的勢力消滅在萌芽之中。可惜啊,一切還是無用功。”
趙瑜其實並不希望看到東南一帶大亂,也不看到童貫的北伐軍南下,若是能早點滅掉遼國,宋金之間的戰爭也早一點開始。趙瑜已經等了十幾年,早已等不及了。他曾經過派人直接解決掉方臘,省得讓趙佶分心。但隨著對東南局勢越是了解,他就越覺得這種法太天真。
在應奉局的拚命搜刮下,江南早已變成了火藥桶。因花石綱而家破人亡的數不勝數。而去年兩浙江東大旱,今天春天福建大旱,民生更加困苦。方臘做地僅僅是把火藥桶點燃罷了。沒了方臘,還有袁臘,正如梁山泊,沒了宋江還有宋河。誰領導起義是偶然,但起義爆發卻是必然。
趙瑜到最後,便隻決定給大宋政府個醒,讓他們的注意力前集中到江南。省得讓方臘坐大。但沒到東南軍力如此脆弱,方臘依舊順利起事,睦州也是轉眼便被攻破。按照現在地形勢發展下去,杭州怕是月內便被攻破。
在曆史上方臘軍也是攻下了杭州,在數月間肆虐了兩浙路的六州五十二縣。東海在兩浙有太多地利益糾葛,若是給方臘這麽一鬧,要虧大發了。
“不管怎麽說……”趙瑜敲了敲桌子,把眾人注意力引過來:“為了我東海的利益,我們都要盡力保住沿海地各州縣不被方臘賊軍騷擾。無論如何,都必須把秀、杭、越、明、台、溫這六州的州城守住。”
趙瑜既然下令,參謀們便冥思苦起來。一人當先道:“台州、溫州離方臘太遠,隻要保證州內無人起兵呼應,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明州也可以放心。”另一人接口道:“明州是三麵環山、一麵對海地穀地。要從陸路進入明州地域,隻有西麵四明山被餘姚江注切開的河穀一途,也就是舊日的山陰故道。不攻下越州,方臘的軍隊進不了明州。”
“越州也是同樣道。”第三個參謀說道,“越州南麵是稽山,北麵是大海,方臘進攻越州,除非攻下杭州。而秀州今上海、嘉興也是一樣,”他繼續道,“有杭州在前,賊軍不可能繞過去攻打秀州。”
“也就是說,我們隻要保住杭州就夠了?”趙瑜笑道,參謀們對戰略的正確判斷讓他十分高
“當然!”趙總結道:“杭州是江南水陸要衝,不下此地,方臘的一切圖謀都是水中月、泡中影。我們隻需防著他拿下杭州,兩浙沿海諸州便可以高枕無憂!”
趙瑜點頭,轉頭對陸賈道:“陸兄弟,你覺得誰去比較合適?”
陸賈道:“讓第三艦隊的陸戰指揮去!有呂師囊部的五百人在,杭州城可以無恙!”
注:這是《青溪寇軌》中的原,不算在字數內。
注:今甬江。宋時甬江下遊為大浹江,中遊為慈溪,上遊為餘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