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朝廷強製分家
三國:開局被曹操三顧茅廬請出山 作者:陳喵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去而複返的張魯,安康表示很驚訝。
他還沒問為何,張魯便搶先問道:“大師,能否去禪房聊聊?”
“好啊!”
安康帶著他來到禪房。
張魯又道:“大師是否聽說過涅槃重生?”
安康心想他們二人來問的是同一個問題,怎麽不一起問,而是分開了再回來分別問一遍,被他們整蒙了。
他們到底是想做什麽?
隻不過,安康沒有把剛才郭泰問的說出去,他們分開來問肯定有原因,自己不想被卷入矛盾之中,隻是把對郭泰的解釋,又給張魯複述一遍。
張魯聽完陷入沉思,沒有再追問太多,拱手道:“多謝大師告知。”
然後他也留下一筆錢,作為重建白馬寺的資金,就離開白馬寺,不過剛走到山門下麵,遇到了於吉坐在一塊石頭上等著自己。
“剛才打穿瓦片的人,是你吧?”
張魯問道。
於吉點頭承認了,又道:“問出了什麽?”
他好像也不懂背後的含義。
張魯說道:“問不出有價值的,你把卷軸帶走,都做了什麽?”
於吉神秘地說道:“打開一些,你永遠想不到的東西。”
“我永遠想不到?”
張魯還要追問佛骨的事情,但於吉不給他這個機會,淡淡地說道:“目前還不成熟,等到郭泰帶走佛骨的那一天,一切將會露出水麵。”
“包括我張家的事情?”
“包括!”
“我們張家,在其中到底是怎樣的地位?”
“這個要看文成侯怎麽安排。”
於吉神秘地說完,幾個起落,消失在張魯的眼前。
文成侯張良,已經死了好多年,還如何安排?
張魯不解其意,陷入苦思。
——
郭泰回到家裏,又空閑下來,無所事事,這種狀態,又過了數天,突然得到曹操的召見。
稱帝也有一段時間,曹操這個皇帝當得其實不算太順心,因為反對的人不少,那些世家、士人,開始上書勸說他把皇權歸還給劉協。
但是這樣勸說的人,也不過是士族,因為曹操觸碰到他們的利益,又自持著世家的社會地位,認為曹操不敢對他們怎麽樣,做法十分囂張。
目前書籍和紙張已經在全國推廣,有錢了,學校陸陸續續遍布各個郡縣,商業區開始為朝廷製造商業收益,還有科舉製度,之前在鄴城通過考試選拔出第一批讀書人當官,能力還不弱。
這些東西的發展,預示著世家的實權和地位被削弱,他們才會反抗得那麽劇烈。
大魏剛剛建立,曹操確實不好對世家開刀,思來想去認為,可以問一問郭泰要怎麽做。
郭泰的記憶雖然失去了,但某些知識和見識還保留著,聽到曹操這麽說,很快出現了各種想法,同時又明白曹操的難處何在。
“文政,朕這個皇帝,當得不是很順心。”
曹操歎息道:“要說把世族全部滅了,又怕鬧出什麽麻煩,導致大魏不穩定,為之奈何?”
“科舉製度,已經發展得不錯了吧?”
郭泰問道,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知道科舉還是自己想出來的。
曹操點頭道:“朕準備開始第二屆科舉,發展得相對順利,另外糧食、商業等,朝廷都能把控,不會被世家所限製。”
郭泰又問:“陛下隻想限製世家?”
隻見曹操努力地想了好一會:“朕還想,限製天下人變成世家。”
“我明白了!”
郭泰說道:“《史記商君列傳》裏麵,有一句話是這麽寫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如果陛下膽子夠大,可以用當年商君的方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家人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丁,還不分家的話,那麽這家人要繳納的賦稅得翻倍,直接迫使一個家族的分離,讓青年男女自立門戶,又能增加國家的稅收。
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的影響深遠,有效地遏製宗族勢力的膨脹。
曹操也讀過《史記》,知道商君改革的內容。
“這樣做可行?”
曹操問道。
郭泰說道:“可不可行,不是看我,而是看陛下的能力,以及決心。”
曹操皺著眉頭道:“若是這個政令傳下去,必定會引起轟動。”
他確實想實行,用來打壓世家,又憂心忡忡。
“請問陛下,天下是普通百姓多,還是世家比較多?”
“當然是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分家,有顧慮嗎?並沒有,但是世家有,可以不分家,但增加賦稅,利於朝廷,如果分了,也利於朝廷,將來引起轟動那是肯定的,隻看陛下如何平衡。”
“還可以怎麽平衡?”
“從普通百姓入手,通過普通百姓,壓製世族,如何去做,還是要陛下去想,以及膽子夠不夠大。”
郭泰慢慢地說道。
曹操想了好一會:“目前大魏初立,不太適宜這樣做。”
“外麵各種反對的聲音,陛下可以置之不理,世族如何,那是世族的事情,他們又不敢造反,陛下隻為百姓著想就夠了。”
郭泰想了一會又道:“民才是國之根本,世族雖然龐大,但遠不如天下百姓,陛下民心所向,而成立了大魏,先鞏固民心,再逐步把世家打掉。”
曹操認為很有道理,卻又擔憂道:“文政這樣做,豈不是把你的郭氏也卷進來,朕哪能對你不好?”
郭泰笑道:“我是沒所謂的,陛下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文政高風亮節,朕深感佩服。”
曹操讚歎了一句,又問:“還有一件事,最近朕聽到某些聲音,有人想要恢複分封諸王侯,這個如何?”
“死路一條!”
郭泰想都不想就說道:“周朝分封,亂了數百年,漢初又有七國之亂,陛下要是用分封製,我相信大魏過不了多少年,就壓不住其他諸侯,亂得更厲害。”
曹操本來有點動搖,此刻聽著郭泰的話,果斷道:“文政說得對,是朕想的太多了,其他的朕已經知道怎麽做。”
既然沒有自己什麽事,郭泰請求離開。
曹操同意了,看著他走出大殿,又道:“來人,傳荀文若等人來見朕。”
有些事情,得和他們商量清楚,才能落到實處。
他還沒問為何,張魯便搶先問道:“大師,能否去禪房聊聊?”
“好啊!”
安康帶著他來到禪房。
張魯又道:“大師是否聽說過涅槃重生?”
安康心想他們二人來問的是同一個問題,怎麽不一起問,而是分開了再回來分別問一遍,被他們整蒙了。
他們到底是想做什麽?
隻不過,安康沒有把剛才郭泰問的說出去,他們分開來問肯定有原因,自己不想被卷入矛盾之中,隻是把對郭泰的解釋,又給張魯複述一遍。
張魯聽完陷入沉思,沒有再追問太多,拱手道:“多謝大師告知。”
然後他也留下一筆錢,作為重建白馬寺的資金,就離開白馬寺,不過剛走到山門下麵,遇到了於吉坐在一塊石頭上等著自己。
“剛才打穿瓦片的人,是你吧?”
張魯問道。
於吉點頭承認了,又道:“問出了什麽?”
他好像也不懂背後的含義。
張魯說道:“問不出有價值的,你把卷軸帶走,都做了什麽?”
於吉神秘地說道:“打開一些,你永遠想不到的東西。”
“我永遠想不到?”
張魯還要追問佛骨的事情,但於吉不給他這個機會,淡淡地說道:“目前還不成熟,等到郭泰帶走佛骨的那一天,一切將會露出水麵。”
“包括我張家的事情?”
“包括!”
“我們張家,在其中到底是怎樣的地位?”
“這個要看文成侯怎麽安排。”
於吉神秘地說完,幾個起落,消失在張魯的眼前。
文成侯張良,已經死了好多年,還如何安排?
張魯不解其意,陷入苦思。
——
郭泰回到家裏,又空閑下來,無所事事,這種狀態,又過了數天,突然得到曹操的召見。
稱帝也有一段時間,曹操這個皇帝當得其實不算太順心,因為反對的人不少,那些世家、士人,開始上書勸說他把皇權歸還給劉協。
但是這樣勸說的人,也不過是士族,因為曹操觸碰到他們的利益,又自持著世家的社會地位,認為曹操不敢對他們怎麽樣,做法十分囂張。
目前書籍和紙張已經在全國推廣,有錢了,學校陸陸續續遍布各個郡縣,商業區開始為朝廷製造商業收益,還有科舉製度,之前在鄴城通過考試選拔出第一批讀書人當官,能力還不弱。
這些東西的發展,預示著世家的實權和地位被削弱,他們才會反抗得那麽劇烈。
大魏剛剛建立,曹操確實不好對世家開刀,思來想去認為,可以問一問郭泰要怎麽做。
郭泰的記憶雖然失去了,但某些知識和見識還保留著,聽到曹操這麽說,很快出現了各種想法,同時又明白曹操的難處何在。
“文政,朕這個皇帝,當得不是很順心。”
曹操歎息道:“要說把世族全部滅了,又怕鬧出什麽麻煩,導致大魏不穩定,為之奈何?”
“科舉製度,已經發展得不錯了吧?”
郭泰問道,根據這段時間的了解,知道科舉還是自己想出來的。
曹操點頭道:“朕準備開始第二屆科舉,發展得相對順利,另外糧食、商業等,朝廷都能把控,不會被世家所限製。”
郭泰又問:“陛下隻想限製世家?”
隻見曹操努力地想了好一會:“朕還想,限製天下人變成世家。”
“我明白了!”
郭泰說道:“《史記商君列傳》裏麵,有一句話是這麽寫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如果陛下膽子夠大,可以用當年商君的方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家人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丁,還不分家的話,那麽這家人要繳納的賦稅得翻倍,直接迫使一個家族的分離,讓青年男女自立門戶,又能增加國家的稅收。
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的影響深遠,有效地遏製宗族勢力的膨脹。
曹操也讀過《史記》,知道商君改革的內容。
“這樣做可行?”
曹操問道。
郭泰說道:“可不可行,不是看我,而是看陛下的能力,以及決心。”
曹操皺著眉頭道:“若是這個政令傳下去,必定會引起轟動。”
他確實想實行,用來打壓世家,又憂心忡忡。
“請問陛下,天下是普通百姓多,還是世家比較多?”
“當然是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分家,有顧慮嗎?並沒有,但是世家有,可以不分家,但增加賦稅,利於朝廷,如果分了,也利於朝廷,將來引起轟動那是肯定的,隻看陛下如何平衡。”
“還可以怎麽平衡?”
“從普通百姓入手,通過普通百姓,壓製世族,如何去做,還是要陛下去想,以及膽子夠不夠大。”
郭泰慢慢地說道。
曹操想了好一會:“目前大魏初立,不太適宜這樣做。”
“外麵各種反對的聲音,陛下可以置之不理,世族如何,那是世族的事情,他們又不敢造反,陛下隻為百姓著想就夠了。”
郭泰想了一會又道:“民才是國之根本,世族雖然龐大,但遠不如天下百姓,陛下民心所向,而成立了大魏,先鞏固民心,再逐步把世家打掉。”
曹操認為很有道理,卻又擔憂道:“文政這樣做,豈不是把你的郭氏也卷進來,朕哪能對你不好?”
郭泰笑道:“我是沒所謂的,陛下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文政高風亮節,朕深感佩服。”
曹操讚歎了一句,又問:“還有一件事,最近朕聽到某些聲音,有人想要恢複分封諸王侯,這個如何?”
“死路一條!”
郭泰想都不想就說道:“周朝分封,亂了數百年,漢初又有七國之亂,陛下要是用分封製,我相信大魏過不了多少年,就壓不住其他諸侯,亂得更厲害。”
曹操本來有點動搖,此刻聽著郭泰的話,果斷道:“文政說得對,是朕想的太多了,其他的朕已經知道怎麽做。”
既然沒有自己什麽事,郭泰請求離開。
曹操同意了,看著他走出大殿,又道:“來人,傳荀文若等人來見朕。”
有些事情,得和他們商量清楚,才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