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幾個後輩離開,宋太爺輕輕歎了一口氣,獨自憂傷了一會,就問老管家:“那孩子說的事,你看有幾分準?”
“半真半假。”老管家宋懷恩笑眯眯的回答,給太老爺遞上一個紫銅鎏金饕餮紋暖手爐。
宋太爺樂了,“那孩子心眼多,他說謊麵不改色的本事就跟他爹一個樣!要說不是……”他自個都不相信。苦惱的是:不知那孩子的生母到底是流鶯還是普通女子,這個出身可是很重要的。若是流鶯妓子生的,怕是入不得族譜了,永遠隻能算外室子。若是良民之後,倒可以寫在小五名下再過繼到大房,想必陛下念舊情會賣自己一個麵子。至於公主的意願,陛下都同意了,還怕她抗旨不尊麽!
想起那個才為孫兒守了一年喪就忙著議婚改嫁的女子,宋太爺滿心鄙夷。他老宋家雖有再嫁的寡婦,可誰不是替亡夫守上三年喪又膝下無子才再嫁的?跟先夫已經生兒育女的,哪怕是隻得一個女兒,也是穩穩妥妥的關起門來過日子獨自將兒女養育成人,何曾有隻顧自己快活完全不顧兒女死活的?真真是毫無婦德!
“太老爺您消消氣,莫為那些不值當的生氣。”老管家察言觀色,知道老主人又為那些事生氣了,趕緊換了新茶捧上來,勸慰道,“這不,老天爺看您太清閑了,又給您送了一個小子來了麽。大爺有後,那可是天大的喜事!”有小玉那孩子陪著,主子一定可以找到樂趣,多活幾年。
“聽說那孩子不讀正經書,學醫去了?”宋太爺接過茶盞啜了一口茶水潤喉,問。
老管家支支吾吾的不敢應。
“無妨!待老夫將他的性子扭過來!”不是說學醫不好,甚至他也很尊敬大夫郎中,隻是,這些偏門左道若不是祖傳世襲的舍不得丟開手就是找不到出路的人家才會學的混口飯吃的本事,所謂一技傍身也不過如此,學成了也是侍候人的命,哪有讀書科考來得清貴。那孩子而今不過十二三歲,又會寫字算賬看方子,讓他重新開始看經史子集等書本不是難事,就算日後不想做官,好歹弄個舉人老爺當當,再給他置備上幾畝良田安排一個可心的媳婦侍候著,一輩子當個悠閑的田舍翁也無不可。至於林家小子,看在他家待那孩子不錯的份上,順帶一塊教了吧!日後就叫他家記著那孩子的人情!
宋太爺捋捋白須,越想心裏越美,打定主意以後開始高興的準備書本和教材去了。就連授課的地方都選好了,就在他的勿衡院裏,隨便開個房間出來擺上兩張桌子,一應物品都是齊全的,最是清靜不過,誰也不許過來打擾!
宋如玉不知道自己的未來生活被那老頭子私自決定了,這會正跟在宋五爺身後,沿著長廊往後頭去。
出了院子北門,是一個長長的夾道,離門不過三五步遠的距離落了三頂青色油氈布小轎,轎旁垂首站著幾名膀大腰圓的小廝,清一色深褐色外衣,黑色長褲。看宋五爺上了轎子,她不敢耽擱,跟著尋了一頂坐進去。待坐穩了,就聽一聲“起”,轎子緩緩抬起,跟著有節奏的晃動起來。
這是宋如玉來到這裏後第一次坐轎子。之前在洋槐鎮的時候是沒有機會也沒有必要,出行都有騾車馬車,要不就自己騎驢。到得京城因為活動範圍都在前院,進出走的是偏門角門,沒有坐轎子的福利,不想到了揚州,居然也有機會嚐試了一把。不過這滋味可不怎麽舒服。
兩腳離地的失重感,總讓人不那麽踏實。更倒黴催的是:好像,她暈轎了……
約莫行進了半刻鍾,轎子終於落地,她鬆了一口氣,兩手互搓幾下,捂在臉上拍了拍,想讓臉色看上去紅潤些,就聽外邊傳來一道爽利的婦人聲音:“五爺,可等到你了!老太太這些天可想得緊!真是白天念叨晚上也惦記著呢!”
“有勞桂嬤嬤了。母親一向身子可好?”
“好好好,老太太看到五爺您回來,沒準這一頓都能多吃半碗飯呢!”
“都是嬤嬤們的功勞。母親若離了你們,怕是周身都不自在了。”
“五爺又打趣老婆子!”婦人爽朗的笑了。
能跟宋五爺如此說話,可見在家裏使喚人中是個體麵的,應當是老太太的心腹嬤嬤。
宋如玉正側耳細聽,就看到簾子一掀,眼前突然亮堂起來,竟讓她有些不適應。她微微眯了眼,順著傾斜的轎子起身,邁步走了出來。
“喲,這位小哥可真俊俏!”桂嬤嬤顯然看到她了,立即誇張的驚呼一聲。一旁林思賢出來,同樣得到一聲讚歎。
宋如玉友好的衝那嬤嬤笑笑,又想起自己半張臉都被圍脖皮帽遮住了對方看不到,隻得脆生生的應了一聲:“嬤嬤好。”
“好好!小公子安。”桂嬤嬤有些意外,這客人身份可比自己高貴,能跟她一個老婆子打招呼,自己可不敢生受了,便又行了半禮。
看宋如玉有些不知所措,宋五爺心中暗歎:這孩子估計從沒受過旁人的禮,少不得日後得好好教教。遂出聲喚她:“這就進去吧。老太太怕是等急了。”
宋如玉趕緊跟在他身後進了院子。
一進門,就是一道八仙過海浮雕五彩影壁,繞過影壁是一個兩百平見方的院子,正中間是一座兩層的閣樓,一明兩暗兩個耳房,兩旁是一排三間的廂房,院子中修了幾個花壇,此時卻是無花可賞,隻有回廊廊柱旁擺著的幾盆金桔生機盎然,蓮花紋的大花盆上還貼了紅紙,金桔上也掛了紅紅綠綠的利是封和彩繩,渲染著過年的喜慶。
穿過花壇中的青石板拚紅黑二色幾何圖紋的小道,宋如玉抬頭看了看,隻見兩位身著秋香色比甲天藍色長裙的丫鬟站在門前,笑盈盈的看著他們。左邊那位往裏通傳一聲:“五爺來了。”順手打起簾子,右邊那位躬身行禮過後,轉身迎了他們進去。
“半真半假。”老管家宋懷恩笑眯眯的回答,給太老爺遞上一個紫銅鎏金饕餮紋暖手爐。
宋太爺樂了,“那孩子心眼多,他說謊麵不改色的本事就跟他爹一個樣!要說不是……”他自個都不相信。苦惱的是:不知那孩子的生母到底是流鶯還是普通女子,這個出身可是很重要的。若是流鶯妓子生的,怕是入不得族譜了,永遠隻能算外室子。若是良民之後,倒可以寫在小五名下再過繼到大房,想必陛下念舊情會賣自己一個麵子。至於公主的意願,陛下都同意了,還怕她抗旨不尊麽!
想起那個才為孫兒守了一年喪就忙著議婚改嫁的女子,宋太爺滿心鄙夷。他老宋家雖有再嫁的寡婦,可誰不是替亡夫守上三年喪又膝下無子才再嫁的?跟先夫已經生兒育女的,哪怕是隻得一個女兒,也是穩穩妥妥的關起門來過日子獨自將兒女養育成人,何曾有隻顧自己快活完全不顧兒女死活的?真真是毫無婦德!
“太老爺您消消氣,莫為那些不值當的生氣。”老管家察言觀色,知道老主人又為那些事生氣了,趕緊換了新茶捧上來,勸慰道,“這不,老天爺看您太清閑了,又給您送了一個小子來了麽。大爺有後,那可是天大的喜事!”有小玉那孩子陪著,主子一定可以找到樂趣,多活幾年。
“聽說那孩子不讀正經書,學醫去了?”宋太爺接過茶盞啜了一口茶水潤喉,問。
老管家支支吾吾的不敢應。
“無妨!待老夫將他的性子扭過來!”不是說學醫不好,甚至他也很尊敬大夫郎中,隻是,這些偏門左道若不是祖傳世襲的舍不得丟開手就是找不到出路的人家才會學的混口飯吃的本事,所謂一技傍身也不過如此,學成了也是侍候人的命,哪有讀書科考來得清貴。那孩子而今不過十二三歲,又會寫字算賬看方子,讓他重新開始看經史子集等書本不是難事,就算日後不想做官,好歹弄個舉人老爺當當,再給他置備上幾畝良田安排一個可心的媳婦侍候著,一輩子當個悠閑的田舍翁也無不可。至於林家小子,看在他家待那孩子不錯的份上,順帶一塊教了吧!日後就叫他家記著那孩子的人情!
宋太爺捋捋白須,越想心裏越美,打定主意以後開始高興的準備書本和教材去了。就連授課的地方都選好了,就在他的勿衡院裏,隨便開個房間出來擺上兩張桌子,一應物品都是齊全的,最是清靜不過,誰也不許過來打擾!
宋如玉不知道自己的未來生活被那老頭子私自決定了,這會正跟在宋五爺身後,沿著長廊往後頭去。
出了院子北門,是一個長長的夾道,離門不過三五步遠的距離落了三頂青色油氈布小轎,轎旁垂首站著幾名膀大腰圓的小廝,清一色深褐色外衣,黑色長褲。看宋五爺上了轎子,她不敢耽擱,跟著尋了一頂坐進去。待坐穩了,就聽一聲“起”,轎子緩緩抬起,跟著有節奏的晃動起來。
這是宋如玉來到這裏後第一次坐轎子。之前在洋槐鎮的時候是沒有機會也沒有必要,出行都有騾車馬車,要不就自己騎驢。到得京城因為活動範圍都在前院,進出走的是偏門角門,沒有坐轎子的福利,不想到了揚州,居然也有機會嚐試了一把。不過這滋味可不怎麽舒服。
兩腳離地的失重感,總讓人不那麽踏實。更倒黴催的是:好像,她暈轎了……
約莫行進了半刻鍾,轎子終於落地,她鬆了一口氣,兩手互搓幾下,捂在臉上拍了拍,想讓臉色看上去紅潤些,就聽外邊傳來一道爽利的婦人聲音:“五爺,可等到你了!老太太這些天可想得緊!真是白天念叨晚上也惦記著呢!”
“有勞桂嬤嬤了。母親一向身子可好?”
“好好好,老太太看到五爺您回來,沒準這一頓都能多吃半碗飯呢!”
“都是嬤嬤們的功勞。母親若離了你們,怕是周身都不自在了。”
“五爺又打趣老婆子!”婦人爽朗的笑了。
能跟宋五爺如此說話,可見在家裏使喚人中是個體麵的,應當是老太太的心腹嬤嬤。
宋如玉正側耳細聽,就看到簾子一掀,眼前突然亮堂起來,竟讓她有些不適應。她微微眯了眼,順著傾斜的轎子起身,邁步走了出來。
“喲,這位小哥可真俊俏!”桂嬤嬤顯然看到她了,立即誇張的驚呼一聲。一旁林思賢出來,同樣得到一聲讚歎。
宋如玉友好的衝那嬤嬤笑笑,又想起自己半張臉都被圍脖皮帽遮住了對方看不到,隻得脆生生的應了一聲:“嬤嬤好。”
“好好!小公子安。”桂嬤嬤有些意外,這客人身份可比自己高貴,能跟她一個老婆子打招呼,自己可不敢生受了,便又行了半禮。
看宋如玉有些不知所措,宋五爺心中暗歎:這孩子估計從沒受過旁人的禮,少不得日後得好好教教。遂出聲喚她:“這就進去吧。老太太怕是等急了。”
宋如玉趕緊跟在他身後進了院子。
一進門,就是一道八仙過海浮雕五彩影壁,繞過影壁是一個兩百平見方的院子,正中間是一座兩層的閣樓,一明兩暗兩個耳房,兩旁是一排三間的廂房,院子中修了幾個花壇,此時卻是無花可賞,隻有回廊廊柱旁擺著的幾盆金桔生機盎然,蓮花紋的大花盆上還貼了紅紙,金桔上也掛了紅紅綠綠的利是封和彩繩,渲染著過年的喜慶。
穿過花壇中的青石板拚紅黑二色幾何圖紋的小道,宋如玉抬頭看了看,隻見兩位身著秋香色比甲天藍色長裙的丫鬟站在門前,笑盈盈的看著他們。左邊那位往裏通傳一聲:“五爺來了。”順手打起簾子,右邊那位躬身行禮過後,轉身迎了他們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