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從十餘年前的宮廷政變開始,大齊的高層政治,都處在一種極不正常的氛圍中。[.超多好看小說]通過直接毀滅對方肉體來達到政治目的,往往是亂世的前兆。而一個朝代中,正常的政治鬥爭,往往會遵循“刑不上大夫”的曆史通則。
特別是暗殺,這種極端的方式,屬於最終手段,非逼到山窮水盡的程度,往往不會采用。然而,在眼下的大齊,卻成了一種常態。當年紀家大案爆發時,逄檜借機弄死了城衛軍監軍何寬;宋錚本人,更是在連家畫舫遭遇狙擊……以上種種,讓人心裏發寒。
王琀蹊蹺死去,太後黃嬌與小皇帝逄瑛大發雷霆。都衛軍統製黃峰去職查辦,六七名將領被罷免,由城衛軍調配人手充職。雖然經黃元度力求,黃峰最終免去重責,但不得不降級調任洛陽關任左路安撫使。由此以來,由黃元度一手創辦的都衛軍,正式宣告脫離黃元度掌控。
新的都衛軍統製,是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人物----原海運總督梁守信,漕運總督雷明覺與海運總督梁守信一向與相府關係密切。在大齊現存的七大總督中(新增加西京關總督),海運總督梁守信是最弱的,比之雷明覺也大大不如,大抵是因為海運相對於漕運來,作用要小得多。梁守信能任都衛軍統製,是一項大大的升遷。
都衛軍畢竟是黃元度親手創辦的,雖然黃峰被免去,但換上一個與相府關係不錯的梁守信,其中的道道兒也令人深思。表麵上看,大概是因為逄通不想太過刺激黃元度,所以才推梁守信上位的。至於實情如何,宋錚也不好猜度。
諸多軍方人事變動中,最讓人意外的是董蘭成了。原兵部右侍郎董蘭成,當初是逄檜的絕對心腹。在逄檜病死西京後,董蘭成曾爭奪太尉之職。後來,逄通上位,董蘭成麵臨被罷免的境地,傳聞中,董蘭成已經做好了歸老的準備。然而,過了春節後,董蘭成突然活躍起來,不但沒有被免職,還轉升為刑部尚書。
右司經過探聽後才得知,董蘭成投靠了逄通。作為王爺逄檜的絕對心腹,沒有誰比董蘭成更清楚逄檜的身後布置和底細。包括各軍的空餉數額,人員調配等等。逄通之所以能如此順利清理異己,董蘭成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否則,逄通也不也行甫一上任,就如此大動幹戈。
還有一項人員變動,讓宋錚頗傷腦筋,那就是自己的老丈人陸恒山,竟然被調到了江寧,升任都衛軍左製使,正式列入軍方高官的行列。大齊五大邊關軍,加漕運和海運,再加上守位江寧的城衛軍、都衛軍,共九大軍事體係,正職總督或統製,有九人,副職(左右路安撫使或左右製使)十八人,加起來共二十七人,算是真正的軍方高層了。
宋錚對這位老丈人可算知之甚深,陸恒山的功利之心頗重,上兩年還曾想到江寧找門路,隻是因為形勢詭譎暫息了心思。沒想到自己離開江寧這段時間,陸恒山居然找上了國公府,還獲得了城衛軍左製使的高位!
逄通是什麽意思?為何會選中陸恒山?宋錚沒有天真地以為逄通手上無可用之人,或者是真的看中了陸恒山的才華。以逄通之能,不會不知道陸恒山是宋錚的老丈人。那他為何還這麽做呢?在宋錚眼中,逄通是一個隱藏極深的千年妖狐,這麽做肯定有深意。
蔡勇匯報的內容很多,宋錚顧不上深入思考。另一個重大的信息又冒了出來:當代大儒韋不周,官複原職了,重新擔任江寧文院總教習!不但如此,韋不周還重新成為宮廷教習,與宋錚之父宋玨一樣。
比起以前的信息來,這更讓宋錚吃驚。要知道,黃元度為了將理學設為主流,將許多傳統儒學門人趕出了公門,其中便以韋不周為代表。現在韋不同居然獲得了啟用,這是直接向黃元度心窩子裏挖。
“韋不周何時啟用的?”宋錚禁不住發問了。就在剛才蔡勇的敘述中,宋錚一直沒有發問。現在終於問起來,可見對這件事的重視。
蔡勇對儒學和理學之類的事情不太懂行,他隻是將木玉整理出來的信息一一匯報給宋錚。見宋錚發問,連忙道,“也就是半個月前的事情。據說是聖上召見了韋不周,後來親自下令讓韋不周任宮廷教習,第三天又讓其恢複文院總教習的官位。”
宋錚知道,韋不周當年就曾在宮中教導過小皇帝,隻是被黃元度免去文院的職位後,韋不周就再也沒踏進宮廷一步。這一次,逄瑛突然召見韋不周,若沒有人在背後推動,宋錚根本不相信。
“黃元度被奪了都衛軍,現在被他貶斥的韋不周又當上了文院總教習,我不相信,黃元度會一點也沒有反擊?”
“公子慧眼如炬。”蔡勇連忙道,“黃元度曾向聖上進言,要求由戶部增派監糧官進入各地邊關軍,配合查察空餉之機,掌控朝廷餉銀的流向。隻是在聖上那裏,此議沒有通過。而是換了一種方式,聖上要在各邊關軍設立監軍,由宮內太監充任,就像城衛軍和都衛軍那樣。小的離開江寧時,此事尚在商討中,不過,頒行的可能性極大。”
宋錚眉頭緊皺,用太監作監軍,曆史上的大明朝可算是登峰造極了。但太監們更不值得信任,除了貪財以外,還真找不出幾個能幹正事的監軍太監。黃元度的反擊不可謂不犀利,然而,到了小皇帝那裏,太監卻成了可以信賴的對像。戶部監糧官換成太監監軍,移花接木,這個主意從計謀上來說,十分高明,但從實效上來說,卻是爛到家了。
蔡勇接著道,“眼下,黃元度好像陷進了一個大麻煩。江寧城中傳言,聖上不再信任黃元度。另外,黃元度還牽扯到了一件案子,那就是當年戶部調撥的三十萬兩銀子,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飛,有人重提舊案。據說,黃元度參與了其中。”
宋錚的眼睛瞬時睜大了,他對此事知之甚詳。好友徐明軒之妻子唐婉,其父便是那個戶部佐官。因為三十萬兩銀子被弄走,唐婉之父被砍了,唐婉也落入娼門。幾番折磨後,唐婉才與徐明軒走到一起。以宋錚原來探聽到的消息,好像是黃元度用這三十萬兩銀子,補充到都衛軍中去了。為何這件事偏偏現在又爆出來了呢?
蔡勇對其中的奧妙不甚至了了,隻是接著匯報下一個消息。
“公子,還有一件事,木都統來不及查實。聽說大通錢莊與開寶錢莊要成立匯聯號,兩大錢莊共同出銀借款給朝廷,彌補朝廷虧空。”
“什麽?”宋錚一下子站了起來。
蔡勇嚇了一跳,在他的感覺中,前麵幾個消息都比這則消息震撼,宋錚都沒像現在這樣吃驚。他哪裏知道,宋錚從中感到了極不尋常的意味,一條線也慢慢地將一些東西串聯起來了。
由於大齊勉力進軍關中,朝廷財政極為吃緊。逄瑛和黃元度費盡工夫,才將這場戰爭撐下來。不用想宋錚也知道,現在大齊的財政狀況應該是極為嚴峻的。如果匯聯號成立了,並借款給朝廷,那麽用來抵押的,肯定是朝廷未來幾年的賦稅。換個角度來說,匯聯號將會綁架整個朝廷。
需知大齊自建國以來,一直是薄徭輕賦,藏富於民,這才有了今日的繁榮。這些賦稅原本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朝廷開支,黃元度當初將鹽酒及礦山等諸多利益出讓給江南大家,既換取他們的支持,又變相地增加賦稅。
比如國朝之初,全國食鹽每斤僅十幾文錢,每年得鹽稅僅四十餘萬兩。在食鹽交由紀家等大家族專營後,他們每年大約上交八十萬兩。看起來朝廷所得增加了一倍,卻不知鹽價連年攀升,最終漲了數倍乃至十數倍之多。
這種政策不但造成鹽價飛漲,也變相地損害了朝廷的利益。由此,大齊的“藏富於民”變成了“藏富於大家族”。黃元度也意識到了失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選擇與逄檜配合,直接查抄了紀家,將食鹽收回來。
由此,江南大家兔死狐悲,感覺到了危機。在黃元度的既定政策裏,還有逐漸削弱江南大家的方案,這就促使了江南大家與黃元度日漸分離。然而,由於逄檜與黃元度聯合,勢力空前龐大,江南大家一時還沒有想出可靠的辦法來整倒黃元度。
江南大家迫切需要新的代理人出現,逄檜之死,逄通上位,卻出現了絕佳的契機。開寶錢莊與大通錢莊的聯合,便初見端倪。要知道,開寶錢莊的股東,是軍中世家。也就是當年太祖南渡後,所帶領的部分權貴將領。開寶錢莊作為全國第二大錢莊,總部設在開封,便是這個原因。
大通錢莊最大的股東,卻是江南大家之一的包家。原本與開寶錢莊是競爭關係,現在卻要聯合,那肯定是有人從中牽錢。這個人也很明顯,定是逄通無疑。逄通在軍中根基深厚,開寶錢莊也有股份在裏麵。而江南大家要拋棄黃元度,便選擇與逄通合作。
總之一句話,江南大家選擇了支持逄通。這樣的話,他們必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更換宰相,把黃元度搬下去。在逄通的策劃下,一係列針對黃元度的計謀出爐了。都衛軍換帥,奪黃元度僅有的兵權;韋不周啟複,奪黃元度的理學立身根基;重提舊案,讓黃元度不暇分身。
由此來看,逄通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借助皇帝查空餉問題,清理軍中異己,牢牢掌控軍權。同時,想盡一切辦法挖黃元度的牆角,向政權伸手,在合適的時機,換上一個能與自己合作的宰相。如此一來,掌控整個大齊朝政之日,亦不遠矣。
特別是暗殺,這種極端的方式,屬於最終手段,非逼到山窮水盡的程度,往往不會采用。然而,在眼下的大齊,卻成了一種常態。當年紀家大案爆發時,逄檜借機弄死了城衛軍監軍何寬;宋錚本人,更是在連家畫舫遭遇狙擊……以上種種,讓人心裏發寒。
王琀蹊蹺死去,太後黃嬌與小皇帝逄瑛大發雷霆。都衛軍統製黃峰去職查辦,六七名將領被罷免,由城衛軍調配人手充職。雖然經黃元度力求,黃峰最終免去重責,但不得不降級調任洛陽關任左路安撫使。由此以來,由黃元度一手創辦的都衛軍,正式宣告脫離黃元度掌控。
新的都衛軍統製,是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人物----原海運總督梁守信,漕運總督雷明覺與海運總督梁守信一向與相府關係密切。在大齊現存的七大總督中(新增加西京關總督),海運總督梁守信是最弱的,比之雷明覺也大大不如,大抵是因為海運相對於漕運來,作用要小得多。梁守信能任都衛軍統製,是一項大大的升遷。
都衛軍畢竟是黃元度親手創辦的,雖然黃峰被免去,但換上一個與相府關係不錯的梁守信,其中的道道兒也令人深思。表麵上看,大概是因為逄通不想太過刺激黃元度,所以才推梁守信上位的。至於實情如何,宋錚也不好猜度。
諸多軍方人事變動中,最讓人意外的是董蘭成了。原兵部右侍郎董蘭成,當初是逄檜的絕對心腹。在逄檜病死西京後,董蘭成曾爭奪太尉之職。後來,逄通上位,董蘭成麵臨被罷免的境地,傳聞中,董蘭成已經做好了歸老的準備。然而,過了春節後,董蘭成突然活躍起來,不但沒有被免職,還轉升為刑部尚書。
右司經過探聽後才得知,董蘭成投靠了逄通。作為王爺逄檜的絕對心腹,沒有誰比董蘭成更清楚逄檜的身後布置和底細。包括各軍的空餉數額,人員調配等等。逄通之所以能如此順利清理異己,董蘭成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否則,逄通也不也行甫一上任,就如此大動幹戈。
還有一項人員變動,讓宋錚頗傷腦筋,那就是自己的老丈人陸恒山,竟然被調到了江寧,升任都衛軍左製使,正式列入軍方高官的行列。大齊五大邊關軍,加漕運和海運,再加上守位江寧的城衛軍、都衛軍,共九大軍事體係,正職總督或統製,有九人,副職(左右路安撫使或左右製使)十八人,加起來共二十七人,算是真正的軍方高層了。
宋錚對這位老丈人可算知之甚深,陸恒山的功利之心頗重,上兩年還曾想到江寧找門路,隻是因為形勢詭譎暫息了心思。沒想到自己離開江寧這段時間,陸恒山居然找上了國公府,還獲得了城衛軍左製使的高位!
逄通是什麽意思?為何會選中陸恒山?宋錚沒有天真地以為逄通手上無可用之人,或者是真的看中了陸恒山的才華。以逄通之能,不會不知道陸恒山是宋錚的老丈人。那他為何還這麽做呢?在宋錚眼中,逄通是一個隱藏極深的千年妖狐,這麽做肯定有深意。
蔡勇匯報的內容很多,宋錚顧不上深入思考。另一個重大的信息又冒了出來:當代大儒韋不周,官複原職了,重新擔任江寧文院總教習!不但如此,韋不周還重新成為宮廷教習,與宋錚之父宋玨一樣。
比起以前的信息來,這更讓宋錚吃驚。要知道,黃元度為了將理學設為主流,將許多傳統儒學門人趕出了公門,其中便以韋不周為代表。現在韋不同居然獲得了啟用,這是直接向黃元度心窩子裏挖。
“韋不周何時啟用的?”宋錚禁不住發問了。就在剛才蔡勇的敘述中,宋錚一直沒有發問。現在終於問起來,可見對這件事的重視。
蔡勇對儒學和理學之類的事情不太懂行,他隻是將木玉整理出來的信息一一匯報給宋錚。見宋錚發問,連忙道,“也就是半個月前的事情。據說是聖上召見了韋不周,後來親自下令讓韋不周任宮廷教習,第三天又讓其恢複文院總教習的官位。”
宋錚知道,韋不周當年就曾在宮中教導過小皇帝,隻是被黃元度免去文院的職位後,韋不周就再也沒踏進宮廷一步。這一次,逄瑛突然召見韋不周,若沒有人在背後推動,宋錚根本不相信。
“黃元度被奪了都衛軍,現在被他貶斥的韋不周又當上了文院總教習,我不相信,黃元度會一點也沒有反擊?”
“公子慧眼如炬。”蔡勇連忙道,“黃元度曾向聖上進言,要求由戶部增派監糧官進入各地邊關軍,配合查察空餉之機,掌控朝廷餉銀的流向。隻是在聖上那裏,此議沒有通過。而是換了一種方式,聖上要在各邊關軍設立監軍,由宮內太監充任,就像城衛軍和都衛軍那樣。小的離開江寧時,此事尚在商討中,不過,頒行的可能性極大。”
宋錚眉頭緊皺,用太監作監軍,曆史上的大明朝可算是登峰造極了。但太監們更不值得信任,除了貪財以外,還真找不出幾個能幹正事的監軍太監。黃元度的反擊不可謂不犀利,然而,到了小皇帝那裏,太監卻成了可以信賴的對像。戶部監糧官換成太監監軍,移花接木,這個主意從計謀上來說,十分高明,但從實效上來說,卻是爛到家了。
蔡勇接著道,“眼下,黃元度好像陷進了一個大麻煩。江寧城中傳言,聖上不再信任黃元度。另外,黃元度還牽扯到了一件案子,那就是當年戶部調撥的三十萬兩銀子,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飛,有人重提舊案。據說,黃元度參與了其中。”
宋錚的眼睛瞬時睜大了,他對此事知之甚詳。好友徐明軒之妻子唐婉,其父便是那個戶部佐官。因為三十萬兩銀子被弄走,唐婉之父被砍了,唐婉也落入娼門。幾番折磨後,唐婉才與徐明軒走到一起。以宋錚原來探聽到的消息,好像是黃元度用這三十萬兩銀子,補充到都衛軍中去了。為何這件事偏偏現在又爆出來了呢?
蔡勇對其中的奧妙不甚至了了,隻是接著匯報下一個消息。
“公子,還有一件事,木都統來不及查實。聽說大通錢莊與開寶錢莊要成立匯聯號,兩大錢莊共同出銀借款給朝廷,彌補朝廷虧空。”
“什麽?”宋錚一下子站了起來。
蔡勇嚇了一跳,在他的感覺中,前麵幾個消息都比這則消息震撼,宋錚都沒像現在這樣吃驚。他哪裏知道,宋錚從中感到了極不尋常的意味,一條線也慢慢地將一些東西串聯起來了。
由於大齊勉力進軍關中,朝廷財政極為吃緊。逄瑛和黃元度費盡工夫,才將這場戰爭撐下來。不用想宋錚也知道,現在大齊的財政狀況應該是極為嚴峻的。如果匯聯號成立了,並借款給朝廷,那麽用來抵押的,肯定是朝廷未來幾年的賦稅。換個角度來說,匯聯號將會綁架整個朝廷。
需知大齊自建國以來,一直是薄徭輕賦,藏富於民,這才有了今日的繁榮。這些賦稅原本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朝廷開支,黃元度當初將鹽酒及礦山等諸多利益出讓給江南大家,既換取他們的支持,又變相地增加賦稅。
比如國朝之初,全國食鹽每斤僅十幾文錢,每年得鹽稅僅四十餘萬兩。在食鹽交由紀家等大家族專營後,他們每年大約上交八十萬兩。看起來朝廷所得增加了一倍,卻不知鹽價連年攀升,最終漲了數倍乃至十數倍之多。
這種政策不但造成鹽價飛漲,也變相地損害了朝廷的利益。由此,大齊的“藏富於民”變成了“藏富於大家族”。黃元度也意識到了失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選擇與逄檜配合,直接查抄了紀家,將食鹽收回來。
由此,江南大家兔死狐悲,感覺到了危機。在黃元度的既定政策裏,還有逐漸削弱江南大家的方案,這就促使了江南大家與黃元度日漸分離。然而,由於逄檜與黃元度聯合,勢力空前龐大,江南大家一時還沒有想出可靠的辦法來整倒黃元度。
江南大家迫切需要新的代理人出現,逄檜之死,逄通上位,卻出現了絕佳的契機。開寶錢莊與大通錢莊的聯合,便初見端倪。要知道,開寶錢莊的股東,是軍中世家。也就是當年太祖南渡後,所帶領的部分權貴將領。開寶錢莊作為全國第二大錢莊,總部設在開封,便是這個原因。
大通錢莊最大的股東,卻是江南大家之一的包家。原本與開寶錢莊是競爭關係,現在卻要聯合,那肯定是有人從中牽錢。這個人也很明顯,定是逄通無疑。逄通在軍中根基深厚,開寶錢莊也有股份在裏麵。而江南大家要拋棄黃元度,便選擇與逄通合作。
總之一句話,江南大家選擇了支持逄通。這樣的話,他們必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更換宰相,把黃元度搬下去。在逄通的策劃下,一係列針對黃元度的計謀出爐了。都衛軍換帥,奪黃元度僅有的兵權;韋不周啟複,奪黃元度的理學立身根基;重提舊案,讓黃元度不暇分身。
由此來看,逄通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借助皇帝查空餉問題,清理軍中異己,牢牢掌控軍權。同時,想盡一切辦法挖黃元度的牆角,向政權伸手,在合適的時機,換上一個能與自己合作的宰相。如此一來,掌控整個大齊朝政之日,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