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家與匯通商貿行的這場大戰,綿延近三個月之久,幾乎從去年臘月延續到今年三月中旬,中間也就過年半個多月消停了一會兒。這種經濟戰雖然驚心動魄,但對外行人來說,卻感覺不出什麽。木玉掌管的右司,雖然收到一點兒風聲,但幫不上什麽忙。再說,木玉等人的關注點都在軍政人物身上,所以蔡勇在向宋錚匯報時,根本沒有提這方麵的事。
匯通商貿行創建之初,各大家隻舀出十分之一的貨物量在商貿行交易。在紀家被幹掉後,貨物量上升到了三成左右。而在去年大齊進軍關中時,商貿行幫助采購轉運軍資,不但使商貿行在洛陽、開封等地開辟的分號壯大起來,更使江南大家的貨物大量進入商貿行,達到了半數以上。
逄檜死後,江南大家曾想控製貨物量,想以此要挾舀到匯通商貿行的股份,被呂春等人拒絕了。於是,江南大家聯合起來,把貨物供應量減少了兩成。
令江南大家意外的是,各地客商大部分依然在商貿行進貨,就算是貴點,也不去江南大家控製的行會做買賣。關鍵是在商貿行做買賣太省心了,而且有鏢局的人護送,十分安全。
以生絲來說,平時的生絲價格,每擔大約在八兩三十文上下。江南大家囤貨後,價格上升到了近十兩銀子。即使如此,絲商們還是商貿行等貨,賺是少賺了些,但起運輸途中的各地官府的“吃舀卡要”來說,還是有利可圖的。
之所以如此,是匯通商貿行的牌子太響了,後台也硬實。原來倒是有不開眼的地方官府,見到震風鏢局護送的貨物也要伸手。但相府那邊馬上配合行動,輕責告誡,重則罷官。弄倒一個知州兩個知縣後,再也沒有敢伸手了。
當初宋錚之所以拉黃嶽入股,又費盡心思讓小皇帝題名,就是這個原因,官商結合,自然無往而不利。以至於到了後來,有的地方官府見了鏢局護送的貨,甚至連正常關稅也不敢收了。(.無彈窗廣告)
話題轉回來,江南大家見囤貨不是辦法,而且市場上的價格上揚,江南大家看著也眼紅,所以,紛紛通過各自控製的行會出貨。每擔生絲的出貨價格隻有八兩,想一下子衝垮商貿行的買賣。
可惜,江南大家弄錯了對象。商貿行本身隻是個交易平台,並不是經濟實體。江南大家不在商貿行交易,但中小貨主還是聯合起來,在商貿行出售。商貿行的作用,就在於聯合了中小貨主與江南大家對抗。
江南大家的降價行動,的確讓一些客商湧到各個行會去了。商貿行的交易量大減,收入也少了許多。黃嶽和徐明軒有點吃不住勁兒,因為擴張各地分號,正是用錢的時候。
兩人找呂大富商量,是不是與江南大家商談一下,好歹勻出一點股分來,給江南大家一點甜頭。大腹便便的呂大富,此時終於顯出了梟雄之風。別看呂大富平時不大發表意見,但畢竟是最大的股東,說出的話還是能作得商貿行的主。
呂大富的原話是,“咱們商貿行創建之初,曾想吸納江南大家入股,可他們看不上眼,不但不肯入股,甚至連貨物也不想通過商貿行交易。後來紀家被幹掉,他們不得不服軟。那時候他們就算想入股,但咱有聖上和相府的牌子,王爺逄檜那邊也隱隱支持,所以大國舅和明軒不同意。現在咱們商貿行愈發壯大,為何卻回去了,反要求他們入股?”
黃嶽起原來成熟多了,不再那麽顧及麵子。但呂大富卻要起麵子來,“就算他們想入股,也要來求咱們,而且所有江南大家都加起來,包括生絲、棉布、糧食等不能超過一成。”
呂大富固執起來,徐明軒和黃嶽也沒辦法。此後不久,江南大家倒是派人來談判來著,但商貿行把條件一提,來人拂袖而去。一成的股份?打發要飯的呢?
黃嶽和徐明軒欲發擔憂,又找到了呂大富,沒想到呂大富胸有成竹,“他們不談更好,過兩天咱連一成也不給他們了。”
事實如同呂大富所料,江南大家控製的各行會一降價,商貿行裏交易的貨物也很快降下價來。市場就是如此。還是生絲為例。徐家和韋家主要是做生絲生意的,他們先是屯貨,生絲價格上揚。等他們把貨物低價放出來,市場受到衝擊,自然隨之降價了。
其間,貝樂業曾回江寧一次。小貝心思最是玲瓏,當得知各行會低價出貨後,馬上收集商貿行的流動資金,委托客商到各行會收購貨物,然後掛到商貿行高價出售,賺取差價。如此一來,更加快了市場平衡。
最後,商貿行不但沒有損失,反而小賺了一筆,讓黃嶽等人笑得合不攏嘴,也徹底放下心來。
江南大家囤貨放貨,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那些中小貨主。但呂大富很快推出了減免交易稅率的政策,幫助中小貨主渡過難關。
江南大家雖然生意做得大,但畢竟不是獨家壟斷。徐家和韋家的生絲產量,能占大齊全部的四分之一就不錯了。其餘的四分之三中,一小半是市場自由貿易的,另一多半都集中到了商貿行做交易。綜合起來,還是商貿行這邊占優勢。
這次大戰,相當於江南大家和各個中小貨主的聯合體打了一次擂台,結果可想而知。江南大家受損不小,中小貨主也損失慘重,與之相,商貿行幾乎沒有損失,惟一大賺的是那些行腳商人。
又過了十多天,江南大家吃不住勁兒了,隻好把價格恢複到正常水平。價格正常了,原來到各行會進貨的客商,又回到了商貿行。商貿行也沒刁難他們,而是遵循一貫的原則,來也好,去也罷,全憑自由。如此一來,商貿行更得客商們的信任了。
這是頭一次交鋒,之後斷斷續續進行了三次。甚至有一次,江南大家不顧原來與商貿行的協議,幾乎斷絕了商貿行的貨物供應。而且這次他們學乖了,對客商的要求就是不能把進到的貨舀到商貿行交易。
可惜,江南大家勢力雖大,不能控製所有客商。許多客商從各行會進貨後,偷偷轉到了江南大家勢力較弱的北方,在商貿行的曆城、開封和洛陽的分號出售。二十多天後,這些貨重新又流通到江南,市場價格重新恢複到了平衡。
其間,匯通商貿行江南各分號受到的影響不小,但在呂大富的調配下,通過貨物來回轉運賺取差價,很快就彌補了損失,還小有盈餘。
這次連續的經濟大戰綿延了近三個月,以匯通商貿行的大勝而告終。惟一不太滿意的是各地客商,他們巴不得這樣的大戰再來幾次,好賺得更多些。
受到影響的還有江南大家控製的各行會,本來,由於匯通商貿行的發展,各行會控製力大減。結果這番大戰下來,各行會在經曆短期的繁榮後,如同回光返照般,很快分崩離析。現在,各行會趨於瓦解,隻是由江南大家死撐著,沒有明確解散罷了。
江南大家傷了元氣,不得不數次找匯通商貿行要求談判,想要入股,奈何有了第一次的經曆,匯通商貿行信心十足,連半成的股份也不肯讓了。
不得不說,江南大家的能量不小,他們又想自己成立一個商貿行,與匯通對抗。原來的時候,他們曾打過這個主意。奈何被黃元度拒絕了,而且嚴重警告江南各大家,若自立商貿行,將不受官府保護。
這一次,隨著上層對黃元度攻勢的發動,江南大家又想打這個主意。受其委托,逄通繞過黃元度,直接向小皇帝匯報了此事,並暗示可以給內務府更多的幹股。奈何小皇帝否決了此事。他可是知道,匯通商貿行是宋錚和黃嶽在背後主導的買賣。本來把宋錚派到西蜀,小皇帝就心裏很愧疚了,現在支持別人與宋錚對抗,也太不地道了。別說江南大家給出了三成的幹股,就是六成,小皇帝也沒會做這種事。
所以,從另一種意義上來,黃元度把宋錚發配到西蜀去,間接也保護了商貿行。
江南大家經濟戰失利,上層路線又走不通,沒有辦法,隻好通過國公府與開寶、大通等勢力擰合在一起,通過非正常手段打壓商貿行。設計瑞豐錢莊陷阱,陷害呂秋,便是其中之一。
隨著呂春把其中的情景詳細道來,宋錚算是徹底明白了後麵的內幕,苦思著應對之策。
“小郎,你看看,咱們到底應該怎麽辦?”呂春焦急地問道,現在的確是火燒眉毛的時候。
宋錚猶豫了一下,“呂秋那邊倒好說,隻要找出背後使壞的人,就不愁沒辦法對付。”
呂春點了點頭,他也隱隱猜到宋錚是想通過皇城司右司來辦事,不過,他不會追問什麽。右司那樣的衙門,呂春也不太想招惹,也惟有宋錚能親自辦理這件事。
“至於江南大家那邊,我倒是有辦法對付,甚至把大通錢莊直接弄垮,斷了他們的根兒。隻是……”宋錚歎了一口氣道,“可是我需要時間,沒有三個月以上的籌備,恐怕不好辦。”
“三個月?”呂春苦笑道,“可刑部要求的時間,隻有半個月。確切的說,還有十一天。這十一天若籌不出二十八萬兩銀子,瑞豐錢莊就會被全麵查封。”
“十一天的確是太少了些。”宋錚緊繃著嘴唇。
“更壞的還在後麵呢。”呂春歎道,“大通和開寶已經放出風聲,以成立匯聯號為名,要求收回貸款。我統計了一下,匯通欠兩大錢莊總計三十一萬四千五百兩銀子。這簡直是要命啊。”
“哼!他們這是要把咱們逼死,想一口吞下匯通。也不怕崩壞了牙口。”宋錚麵露寒光。
呂春長歎一聲
,狠話誰都會說,可到底如何解決眼前的困境呢?
匯通商貿行創建之初,各大家隻舀出十分之一的貨物量在商貿行交易。在紀家被幹掉後,貨物量上升到了三成左右。而在去年大齊進軍關中時,商貿行幫助采購轉運軍資,不但使商貿行在洛陽、開封等地開辟的分號壯大起來,更使江南大家的貨物大量進入商貿行,達到了半數以上。
逄檜死後,江南大家曾想控製貨物量,想以此要挾舀到匯通商貿行的股份,被呂春等人拒絕了。於是,江南大家聯合起來,把貨物供應量減少了兩成。
令江南大家意外的是,各地客商大部分依然在商貿行進貨,就算是貴點,也不去江南大家控製的行會做買賣。關鍵是在商貿行做買賣太省心了,而且有鏢局的人護送,十分安全。
以生絲來說,平時的生絲價格,每擔大約在八兩三十文上下。江南大家囤貨後,價格上升到了近十兩銀子。即使如此,絲商們還是商貿行等貨,賺是少賺了些,但起運輸途中的各地官府的“吃舀卡要”來說,還是有利可圖的。
之所以如此,是匯通商貿行的牌子太響了,後台也硬實。原來倒是有不開眼的地方官府,見到震風鏢局護送的貨物也要伸手。但相府那邊馬上配合行動,輕責告誡,重則罷官。弄倒一個知州兩個知縣後,再也沒有敢伸手了。
當初宋錚之所以拉黃嶽入股,又費盡心思讓小皇帝題名,就是這個原因,官商結合,自然無往而不利。以至於到了後來,有的地方官府見了鏢局護送的貨,甚至連正常關稅也不敢收了。(.無彈窗廣告)
話題轉回來,江南大家見囤貨不是辦法,而且市場上的價格上揚,江南大家看著也眼紅,所以,紛紛通過各自控製的行會出貨。每擔生絲的出貨價格隻有八兩,想一下子衝垮商貿行的買賣。
可惜,江南大家弄錯了對象。商貿行本身隻是個交易平台,並不是經濟實體。江南大家不在商貿行交易,但中小貨主還是聯合起來,在商貿行出售。商貿行的作用,就在於聯合了中小貨主與江南大家對抗。
江南大家的降價行動,的確讓一些客商湧到各個行會去了。商貿行的交易量大減,收入也少了許多。黃嶽和徐明軒有點吃不住勁兒,因為擴張各地分號,正是用錢的時候。
兩人找呂大富商量,是不是與江南大家商談一下,好歹勻出一點股分來,給江南大家一點甜頭。大腹便便的呂大富,此時終於顯出了梟雄之風。別看呂大富平時不大發表意見,但畢竟是最大的股東,說出的話還是能作得商貿行的主。
呂大富的原話是,“咱們商貿行創建之初,曾想吸納江南大家入股,可他們看不上眼,不但不肯入股,甚至連貨物也不想通過商貿行交易。後來紀家被幹掉,他們不得不服軟。那時候他們就算想入股,但咱有聖上和相府的牌子,王爺逄檜那邊也隱隱支持,所以大國舅和明軒不同意。現在咱們商貿行愈發壯大,為何卻回去了,反要求他們入股?”
黃嶽起原來成熟多了,不再那麽顧及麵子。但呂大富卻要起麵子來,“就算他們想入股,也要來求咱們,而且所有江南大家都加起來,包括生絲、棉布、糧食等不能超過一成。”
呂大富固執起來,徐明軒和黃嶽也沒辦法。此後不久,江南大家倒是派人來談判來著,但商貿行把條件一提,來人拂袖而去。一成的股份?打發要飯的呢?
黃嶽和徐明軒欲發擔憂,又找到了呂大富,沒想到呂大富胸有成竹,“他們不談更好,過兩天咱連一成也不給他們了。”
事實如同呂大富所料,江南大家控製的各行會一降價,商貿行裏交易的貨物也很快降下價來。市場就是如此。還是生絲為例。徐家和韋家主要是做生絲生意的,他們先是屯貨,生絲價格上揚。等他們把貨物低價放出來,市場受到衝擊,自然隨之降價了。
其間,貝樂業曾回江寧一次。小貝心思最是玲瓏,當得知各行會低價出貨後,馬上收集商貿行的流動資金,委托客商到各行會收購貨物,然後掛到商貿行高價出售,賺取差價。如此一來,更加快了市場平衡。
最後,商貿行不但沒有損失,反而小賺了一筆,讓黃嶽等人笑得合不攏嘴,也徹底放下心來。
江南大家囤貨放貨,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那些中小貨主。但呂大富很快推出了減免交易稅率的政策,幫助中小貨主渡過難關。
江南大家雖然生意做得大,但畢竟不是獨家壟斷。徐家和韋家的生絲產量,能占大齊全部的四分之一就不錯了。其餘的四分之三中,一小半是市場自由貿易的,另一多半都集中到了商貿行做交易。綜合起來,還是商貿行這邊占優勢。
這次大戰,相當於江南大家和各個中小貨主的聯合體打了一次擂台,結果可想而知。江南大家受損不小,中小貨主也損失慘重,與之相,商貿行幾乎沒有損失,惟一大賺的是那些行腳商人。
又過了十多天,江南大家吃不住勁兒了,隻好把價格恢複到正常水平。價格正常了,原來到各行會進貨的客商,又回到了商貿行。商貿行也沒刁難他們,而是遵循一貫的原則,來也好,去也罷,全憑自由。如此一來,商貿行更得客商們的信任了。
這是頭一次交鋒,之後斷斷續續進行了三次。甚至有一次,江南大家不顧原來與商貿行的協議,幾乎斷絕了商貿行的貨物供應。而且這次他們學乖了,對客商的要求就是不能把進到的貨舀到商貿行交易。
可惜,江南大家勢力雖大,不能控製所有客商。許多客商從各行會進貨後,偷偷轉到了江南大家勢力較弱的北方,在商貿行的曆城、開封和洛陽的分號出售。二十多天後,這些貨重新又流通到江南,市場價格重新恢複到了平衡。
其間,匯通商貿行江南各分號受到的影響不小,但在呂大富的調配下,通過貨物來回轉運賺取差價,很快就彌補了損失,還小有盈餘。
這次連續的經濟大戰綿延了近三個月,以匯通商貿行的大勝而告終。惟一不太滿意的是各地客商,他們巴不得這樣的大戰再來幾次,好賺得更多些。
受到影響的還有江南大家控製的各行會,本來,由於匯通商貿行的發展,各行會控製力大減。結果這番大戰下來,各行會在經曆短期的繁榮後,如同回光返照般,很快分崩離析。現在,各行會趨於瓦解,隻是由江南大家死撐著,沒有明確解散罷了。
江南大家傷了元氣,不得不數次找匯通商貿行要求談判,想要入股,奈何有了第一次的經曆,匯通商貿行信心十足,連半成的股份也不肯讓了。
不得不說,江南大家的能量不小,他們又想自己成立一個商貿行,與匯通對抗。原來的時候,他們曾打過這個主意。奈何被黃元度拒絕了,而且嚴重警告江南各大家,若自立商貿行,將不受官府保護。
這一次,隨著上層對黃元度攻勢的發動,江南大家又想打這個主意。受其委托,逄通繞過黃元度,直接向小皇帝匯報了此事,並暗示可以給內務府更多的幹股。奈何小皇帝否決了此事。他可是知道,匯通商貿行是宋錚和黃嶽在背後主導的買賣。本來把宋錚派到西蜀,小皇帝就心裏很愧疚了,現在支持別人與宋錚對抗,也太不地道了。別說江南大家給出了三成的幹股,就是六成,小皇帝也沒會做這種事。
所以,從另一種意義上來,黃元度把宋錚發配到西蜀去,間接也保護了商貿行。
江南大家經濟戰失利,上層路線又走不通,沒有辦法,隻好通過國公府與開寶、大通等勢力擰合在一起,通過非正常手段打壓商貿行。設計瑞豐錢莊陷阱,陷害呂秋,便是其中之一。
隨著呂春把其中的情景詳細道來,宋錚算是徹底明白了後麵的內幕,苦思著應對之策。
“小郎,你看看,咱們到底應該怎麽辦?”呂春焦急地問道,現在的確是火燒眉毛的時候。
宋錚猶豫了一下,“呂秋那邊倒好說,隻要找出背後使壞的人,就不愁沒辦法對付。”
呂春點了點頭,他也隱隱猜到宋錚是想通過皇城司右司來辦事,不過,他不會追問什麽。右司那樣的衙門,呂春也不太想招惹,也惟有宋錚能親自辦理這件事。
“至於江南大家那邊,我倒是有辦法對付,甚至把大通錢莊直接弄垮,斷了他們的根兒。隻是……”宋錚歎了一口氣道,“可是我需要時間,沒有三個月以上的籌備,恐怕不好辦。”
“三個月?”呂春苦笑道,“可刑部要求的時間,隻有半個月。確切的說,還有十一天。這十一天若籌不出二十八萬兩銀子,瑞豐錢莊就會被全麵查封。”
“十一天的確是太少了些。”宋錚緊繃著嘴唇。
“更壞的還在後麵呢。”呂春歎道,“大通和開寶已經放出風聲,以成立匯聯號為名,要求收回貸款。我統計了一下,匯通欠兩大錢莊總計三十一萬四千五百兩銀子。這簡直是要命啊。”
“哼!他們這是要把咱們逼死,想一口吞下匯通。也不怕崩壞了牙口。”宋錚麵露寒光。
呂春長歎一聲
,狠話誰都會說,可到底如何解決眼前的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