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戰塵埃落定,黨項人的亡魂尚未安息,黨項這個t7t絕。


    不過這又怨得誰來,自宋太宗以來的這一百多年,在別的國家和部落承受著契丹人的巨大壓力的時候,黨項人卻趁著渾水摸魚,他們的騎兵劫掠四方,殺人放火捕掠奴隸無所不為,宋人、吐蕃人、達達人無不深受其害——作為一個國家的軍隊,西夏的常規軍居然被冠以“擒生”這樣的稱呼,可想而知,他們的行為有多麽惡劣。


    夏亡,黨項人幾近滅絕,沒有人會同情這些低賤的野蠻人,明軍光從西夏本土解救的宋人奴隸就數以百萬,吐蕃、達達、回鶻奴隸數十萬計,如果算上這百年來黨項人殘殺、賣掉和虐待致死的奴隸,這個數字恐怖無法計算。


    作為報複,黨項人居然還能剩下二十萬的人口,這實在應該叩謝一番天恩。


    不過黨項人留下的可不僅僅隻是仇恨。


    河朔本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即使是在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千裏河套養活個千把萬人也是輕而易舉,但是黨項人是怎麽做的?這些野蠻人根本就不會建設,不會治理,夏國統治河朔百餘年,這片原本富庶肥沃的土地變得一片荒蕪,這些野蠻人的濫砍濫伐讓原本鬱鬱蔥蔥的山林變得光禿禿一片不說,肆無忌憚地過度放牧也讓這片肥美的草原變成了荒原沙漠——當然,河套地區沙漠化是從匈奴人時代就開始了的,也不僅僅是黨項人的罪孽,但不管怎麽說,黨項人也算是“功勳卓著”,他們從唐人手上搶過來的是一片肥美的草原,但交到明人手上的卻是一片荒漠。


    如今的千裏河朔已經養不活千萬人口了,明人從黨項人手上奪來的實在是一個爛攤子。


    不過對此,林靖文也不是太在意,大明朝從來不缺肥沃的土地,河朔變得荒蕪了,沒關係,慢慢治理就是,大明朝正是地多人少,不往河朔移民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不過林靖文也沒讓黨項人安生,這些野蠻人不是還剩下二十萬的人口嗎,他一聲令下,所有的黨項人全部貶為奴隸,都給寡人滾到河朔種樹去,先種兩代人的樹再說。


    ……從地圖上看,整個中原的北方都已經被大明包圍,東起大海西至昆侖,宋朝所有的土地都在大明的包圍之中,以前的遼國時代,宋朝還隻需要重兵防守河北和山西,但是現在麽,整個宋朝北方可謂處處是防線,這條防線足足有四千多公裏,尤其是防線對麵是強盛的大明朝。


    根本就防不住。別說幾千公裏這麽長的防線,即使隻有幾百公裏,懦弱的宋軍也不可能擋得住嗜血善戰的明軍。


    不過讓趙感到安慰的是,從立朝以來,大明還從未對他趙家的土地表現出野心,雖然不知道原因,但顯而易見,大明宮裏的那位天子對中原的土地不是那麽感興趣。


    好吧。趙認命了。既然防不住那就別防了。中原正是大亂紛起之時。朝廷地兵力處處捉襟見肘。河北和河東地那幾十萬禁軍放那兒擺著也沒什麽用。還不如抽出來平叛——趙家地江山已經岌岌可危了。


    事實上。林靖文對中原也地確沒什麽野心。以前上寫那些穿越人士多麽多麽地想振興中原。在那些裏。不管豬腳在外麵發展了多大地實力。他們最終地夢想都是爭奪中原地主權。然後呢。當然是建設好中原。


    可他林大官人不這麽想。中原發展了幾千年。發展套路早就固定了。各種潛勢力和潛規則已經根深蒂固。別看大明朝強盛無兩。但一旦入主中原。大明也必然要按照中原地規矩來。一旦越界。那他林大官人要麵對地就是天下皆反地局麵了。


    在後世就有個例子。就是毛太祖建立地華朝。別看毛太祖折騰地歡。又是這反那反又是除四舊破五害地。可謂是用梳子將整個中原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梳理了一遍。可結果呢。各種腐朽地製度和弊端根本就是我行我素。中原地潛規則將gcd從根本上給同化了。國家依然懦弱。朝廷依然腐朽。一切該咋樣還咋樣。一點都沒有改變。


    幾千年地積弊不是哪個人憑著滿腔熱血就可以改變地。或者始皇帝有這個能力。但他林某人不是始皇帝。他做不到。他能做到地隻能是對中原退避三舍。中原要懦弱就由它懦弱。要腐朽就由它去腐朽。它林某人隻要將大明朝治理好就夠了。林某人自認沒那個能力去改變什麽。胸襟、眼光、膽識、魄力、政治才能、治理國家地能力。林某人自認在這些方麵都算不上多麽有才華。穿越人士並不是想做什麽就能做到。


    不說這些題外話。


    到秦元1357年的時候,大明正式將河朔之地納入囊中,立河湟郡。


    相比於


    史上那個亡於滿清的腐朽明朝,林靖文建立的這個大t]之極,用疆土萬裏帶甲百萬來形容毫不為過。大明朝的疆土東起大海西至天山,北起外興安嶺南至紅河流域,其疆土跨越的距離豈止萬裏,而據總理院的統計,截止1357年,大明朝擁有丁戶九百餘地萬,總人口超過四千萬,舉國可戰之兵又何止百萬之數,光正規軍就超過了這個數字。


    漢人的曆史上還從未出現過如此鼎盛的王朝,百萬明軍所向,大明的意誌就是世界的意誌,大明的聲音就是世界的聲音,大明天子就是世界的主人,日月旗之下,四夷臣服萬邦來朝,大明國都奉天京,一如曾經的長安城,成為天下之中。


    不過林靖文還是很遺憾,大明的光輝還隻是照耀在東部亞洲,明軍鐵騎還從未踏足天山以西的土地,曆史上的蒙古人一度打過多瑙河,整個歐洲聞“黃禍”而色變,大明還沒能做到這一點。


    林靖文不知道蒙古人是怎麽做到這一點的,不過他堅信,蒙古人能做到的漢人同樣能做到,不就是打過多瑙河嗎,不就是黃禍嗎,漢人同樣可以讓歐洲人聞之色變。


    1357年下,平原郡鎮守使耶律昊奉上命出兵河西,與遼侯耶律殤合兵於高昌,一日陷之,西州回鶻亡,乃置北疆郡,昊以功侯。


    1358年春,樞密院調關內達達騎兵二十萬入北疆。


    同年,北疆西州回鶻王室殘餘鼓動伊斯蘭教徒發起叛亂,北疆全郡之民過半合之,一眾數十萬,叛軍攻高昌未果,退而下龜茲,乃以龜茲為都複偽西州回鶻國。總理大臣以叛軍之中平民者眾,請撫之,天子怒,乃不允,責令樞密院發兵剿之。


    夏,關內騎兵抵北疆,合平原兵平叛,旦月破賊,複西進,破龜茲,偽西州回鶻複亡,從叛之民四十餘萬皆為屠戮,屍骨盈城,北疆大恐,不敢複叛。


    同年,總理院發遼東之民十萬戶入北疆,北疆之地為漢有矣!總理院乃令,伊斯蘭教為非法邪教,勒令其教徒改宗,不從者死,時值平叛大軍雲集高昌,北疆莫有不從者,皆改宗新教。


    1359年,喀喇汗國以大明歧視伊斯蘭、屠戮穆斯林為由,聯合波斯花剌子模、吐火羅(阿富汗)的伽色尼王朝還有巴斯達的賽爾柱素丹國發起“聖戰”攻打大明。


    當然,這個所謂的聖戰水分太大,喀喇汗也是迫不得已。大明朝實在是太強勢了,乃蠻、黃頭回鶻、西州回鶻先後被大明滅亡,明軍的馬蹄聲離八剌沙袞(喀喇汗國都)越來越近,再不做點什麽的話,下一步明軍的彎刀就該砍到喀喇汗人的頭上了。剛好,明軍在北疆大肆屠戮穆斯林,這可是好機會,喀喇汗再不發起“聖戰”那可就太沒天理了。


    實際上,所謂的聖戰是發起了,但賽爾柱人離得太遠,指望不上;花剌子模本身就在跟喀喇汗打生打死,不用指望花剌子模人會多麽賣力地來幫喀喇汗。唯一靠譜的也就是伽色尼突厥人了。


    不過這有用麽?


    喀喇汗人所謂的聖戰宣言剛宣布,四十萬明軍騎兵就從北疆、平原、金山、青河四個方向攻入其國土,明軍打喀喇汗的主意可不是一天兩天,這次既然喀喇汗人先宣戰了,不打那是沒有天理。


    金山、青河二郡的明軍沿著夷播海(巴爾喀什湖)南下八剌沙袞,耶律昊的平原兵越過七色河直逼天山,北疆的達達騎兵往西直達蔥嶺(帕米爾)。


    北路明軍與喀喇汗和花剌子模、伽色尼聯軍會戰於邏斯。四百年前,唐軍於此敗於阿拔斯人之手,唐朝至此衰落,漢人從此也退出了西域,更甚至,中原的科技與文明因四百年前的邏斯之戰而西傳。時至今日,漢人重入西域,而與四百年前不同的是,今日的大明比當年的大唐更為強盛,今日的明軍比當年的唐軍更為善戰。


    邏斯之戰,伊斯蘭聯軍慘敗,北路明軍趁勢與耶律昊合圍八剌沙,並一戰而破之,喀喇汗亡。


    在南線,北疆兵從蔥嶺攻入伽色尼突厥人的地盤,腐朽的伽色尼王朝無法抵擋明軍的腳步,其國都伽色尼很快就陷落,明軍追趕這伽色尼人的腳步攻入北天竺。


    1361年,隨著遼東本土的援軍到來,明軍再次發起新的攻勢,新任征西大將軍耶律昊率軍越過烏滸河攻入花剌子模。同年,大明第二個諸侯國立,天子以吐火羅地分封冠軍侯譚破虜為周王,令其攻伐天竺,隨著明軍的腳步,新教代替伊斯蘭教進入印度。


    花剌子模人無法抵擋明軍的攻勢,很快敗亡。


    不過至此明軍也無法再往西進軍,自四百年前的邏斯之戰之後,伊斯蘭教占領了波斯到天山之間的廣闊地域,在這上千裏的


    ,伊斯蘭教已經傳播了四百年,穆斯林在此地的勢力t|在未處理好宗教問題之前,明軍無法繼續西進。


    1365年,在明軍的強勢壓迫下,伊斯蘭世界不得不向新教低頭,雙方達成和解,以呼羅珊為界,呼羅珊以西為伊斯蘭教的傳教區域,以東歸新教。


    同歲,大明以波斯地立耶律昊為齊王。


    ……


    “寡人老了,大明立國三十年,也打了三十年的仗,寡人累了,也老了,再也打不動了。”


    看著眼前的山河社稷圖,那上麵還有大片區域未曾插上日月旗,可林靖文不得不承認,他已經老了。政和五年的穿越,時至今日已經是秦元1365年,已經有三十個年頭了,當年的那個壯誌淩雲的棒小夥現在已是垂暮之年,在這個醫療並不發達的年代,人的壽命都不高,或許,再過一兩年他林大官人也就跟這個世界說再見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林靖文不得不承認,在他這一代,漢人是不可能打過多瑙河了。


    不過林大官人也很欣慰,他還有下一代,儲君已經長成,大明的下一代已經長成,在尚武的國風的熏陶下,大明下一代的年輕人個個能騎馬跨刀彎弓,征之能戰,戰之能勝,明軍不敗的神話將由這一代來繼承和發揚。


    “父王,您並不老,您還可以帶著大明繼續征戰。”


    儲君的目光充滿崇敬,他的父親在一片廢墟上重新樹立起了漢人的尊嚴,他的父親讓一個民族重新挺直了脊梁,他的父親也給他留下了一個強盛的王朝。


    “嗬嗬,老了就是老了,寡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王兒,寡人的心願你知道麽?”


    儲君點點頭,指著山河社稷圖,道:“兒臣明白,父王最大的夢想就是大明鐵騎能跨過多瑙河征服歐羅巴。”


    “嗬嗬,跨過多瑙河,征服歐羅巴?”林靖文苦笑著搖頭,在儲君不解的目光中道:“跨過多瑙河並不難做到,寡人這一代做不到,你這一代可以繼續做,你做不到你的兒子還可以繼續,但征服歐羅巴……嗬嗬,那也隻是一個夢想而已,你知道歐羅巴離大明本土有多遠麽?”


    “四萬裏,歐羅巴離奉天京足足有四萬裏,你能想象,你可以統治四萬裏之外的地域麽?四萬裏之外的叛亂傳到奉天京足足要一年還多的時間,這還隻是單向傳遞的時間,等朝廷的命令傳到那裏還得一年,兩年的時間叛亂會變成什麽樣子?你可以想象麽?王兒,時代不允許啊!”


    儲君並不明白林靖文的意思。


    在通信和交通技術未能取得大的進步,特別是人的理念未達到那個層次之前,統治四萬裏的疆土隻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僅此而已,鐵木真的蒙古帝國僅僅維持了不到兩代人的時間,大明朝或許能打過多瑙河,但這麽龐大的疆土該怎麽治理?雖然林靖文采取了諸侯分封製來延緩帝國崩潰的時間,但這個時間也僅僅隻是兩三代人而已,幾代人之後,大明或許依然存在,但那些諸侯國必定不再臣服。隻不過,隻要那些諸侯國信奉的是漢文明,臣服大明與否,在林靖文看來並不重要,天下可以不是大明的天下,但天下必須是漢人的天下。


    秦元1365年,大明聖祖退位,儲君


    新的天子將執政的重點放在內政上,在新天子繼位的頭二十年,大明朝建造了龐大的基礎設施,大批的道路、橋梁、學堂、醫館、澡堂、圖書館、教堂、灌溉渠紛紛建立,壟斷的遠洋貿易給大明帶來了龐大的財富,豐富的金銀礦藏是大明國庫源源不斷的財源,充足的財力、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人口帶給大明的是黃金二十年,與戰亂紛擾的中原相比,這二十年間大明的國力是一年比一年強盛。


    人們以為這一任天子會就這麽悶頭發展下去了,誰知,這一任天子的征服**完全不下於聖祖。


    秦元1376年,天子發布新的征召令,威名赫赫的大明鐵騎再次集結。


    “大明的勇士們,你們的彎刀是否依然鋒利?你們的強弓是否已閑置蒙塵?你們的駿馬是否雄壯依舊?在大明的西邊,在雲和山的那一邊,那裏有肥沃廣袤的土地,有無盡的草場,有遮天蔽日的牛羊,有美麗的女人,還有數之不盡的財富。勇士們,大王令下:西征。挎上你們的彎刀,背上你們的強弓,騎上你們心愛的戰馬,匯集到太陽落下的地方,追隨在大王的聖龍旗下,去征服雲和山的彼端。”


    無數的勇士重新背上強弓彎刀,數十萬大明鐵騎再次雲集,勇猛善戰的明人,他們有最優良的戰馬,有最鋒利的彎刀,有最強的弓弩,他們即將再次譜寫他們新的輝煌。


    日月不滅,永照大明!


    [記住網址.三五中文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之安居樂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刀並收藏大宋之安居樂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