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兒,見你麵色躁鬱,最近可有什麽煩心之事?”陸直問道。
“不敢勞母後擔心,都是前朝的雜事。”皇帝拱手道,準備嘮兩句就借機走人。
太後最大的作用,就是穩定後宮,穩定朝野人心。
母慈子孝,對皇位的穩固很有幫助。
連母親都不孝敬,還有人敢相信你這個皇帝?
“老身雖然不懂前朝的事,卻懂人,皇兒對哪些人看不準的,可以讓老身掌掌眼。”陸直又說道。
呃,母後是想幹政?
不,應該是單純地關心自己。
要幹政的話,也不用等到現在,更不會輕易交出朝政。
大概是太閑了。
皇帝轉了個念頭,又拱手道:“不敢勞母後費神,母後安心榮養,那佛寺的錢款,皇兒已經讓人籌了。”
“佛寺不要緊,我兒要多注意身體,多多進補,常活動,記得上古神醫扁鵲有套五禽戲,哪天讓太醫找出來,獻給我兒,每日練習一二,滋養精神。”陸直頭一回當娘,感覺還挺有趣的。
“多謝母後掛念。”皇帝微微歎氣,隻有親娘才是無條件站在自己一方,真心掛念自己。
其他人,即便是貴妃皇子,心腹大臣,都有私心。
隨後陸直又讓人送走皇帝,順便將新送的水果,送到皇帝寢宮。
等到皇帝走後,陸直看著眾人,沒人開口說話,一個個都老老實實地像隻鵪鶉。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多乖巧的一群人啊,在自己麵前,別說失禮的舉動,就是一點失禮的念頭,也要立刻收起來。
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做什麽。
靠自己就能給自己訓出一個清淨的世界,不用指望那個老頭。
她要維持住自己的太後之位。
她畢竟上過高中,知道曆史,知道王朝興衰的根本在哪兒。
土地兼並,農民沒了出路,打工都沒有打工的地方。
封閉的農業王朝,就是一個慢慢煮沸的高壓鍋,越往後,人口越多,多餘的人口又沒處釋放,隻能炸爛鍋身。
工業社會就沒有這個煩惱,煩惱的反而是人口越來越稀少,內壓越來越低,真是諷刺的輪回。
但她討厭工業社會,工業社會人心太肮髒了,想得東西太多。
太不本分。
這裏多好啊,一個個被馴化得像牛馬,個個守本分,連多餘的妄念都沒有,隻想著不出錯,多活一天是一天。
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她腦海中瘋狂想著。
好久,才有人道:“太後,該用晚膳了。”
這時,她才恍然,一大群人竟然陪著她靜默了半個多時辰。
連雜念心聲,她都沒有覺察。
很好。
這樣的時光。
應該維持下去。
…………
兩日後,陸直提拔了一個名叫秋蘭的女官,還讓大太監王朝英給她爸爸安排了個實缺,補了個京城附近的縣尉。
王朝英隨後就去問過皇上,皇上壓根沒當回事,讓他自己處理。
這事她立刻就知道了。
女官乖巧伶俐,心思純正,是少有的既不麻木,又不亂想的人兒。
她能用的人太少了。
太靈活的人,心思太多,太髒。
心思死板的人,又不堪用。
秋蘭很快發揮出了特長,後宮中,有了一條情報網。
接著陸直又走了一波。
這波是妃子路線,讓幾個邊緣地帶的妃子,將皇上的一些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她。
而她所付出的,就是幫她們說幾句好話,皇上真要發脾氣時,求兩句情。
以前她見人不滿,都是拿刀就捅,這種迂回手段,還是頭一次用,用得磕磕絆絆。
但是位置放在那裏,沒人敢反對。
上下的人手都有了,她開始琢磨起怎麽解決封建王朝的問題。
方案策略其實是有的,就是開海,建立幾條從陸到海的勞力運輸大動脈。
人口不是多嗎?農民不是沒地嗎?
把多餘的人運出去,無論是死在海上,還是在外麵找到條活路,都能減壓。
隻是她通過一個妃子給皇帝吹風時,皇帝卻搖頭道:“流民到了海外,天高地遠,勢必割地成王,將來豈非成為本朝的心腹之患?”
陸直很是不屑,大一統王朝就沒有因為向外移民而掛的,都是因為內部民眾沒了活路才掛的。
所以說封建君主的思想,就決定他們不可能解決土地問題,因為一家一姓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本能地排斥人口外流。
寧可讓他們餓死在土地上,也不能放他們大規模出海求生,更別說主動扶助他們出海求生。
老百姓都是實在沒有活路了,才偷偷跟船,九死一生地海外逃亡。
然而君主們忘記了,僅僅兩三百年,王朝就會抗不住內壓的積聚,還談什麽將來會成為心腹之患?
陸直很煩躁,很想捅孩子一刀。
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恰巧,這幾天皇上風寒,不能臨朝,於是又將太後請出來,在小朝會上,垂簾聽政,也就是當個菩薩。
前朝大臣們心思就多了,各種私心雜念,隻有少數幾個還夠忠直,一心想著朝廷。
可惜那幾個人,也是愚笨之輩,看不透局麵,隻會打轉轉。
得選新人,開新學堂,灌注新思想。
但是又不能太新。
正想著,兵部尚書上奏道:“啟稟太後,玉門關外,來了一群吐斯國人,他們帶著貨物,又帶著兵器,半商半兵,妄圖入關貿易,他們想貿易的東西也很奇怪,不要金銀,隻要書籍。”
“哦,吐斯國?這是何地?”
“據和他們隨行的一個和尚說,位於極西之地,與我朝相隔萬裏,他們一路跋涉了幾個月才到。”
“他們要買書籍,那麽他們賣書籍嗎?”陸直問道。
“賣,他們有很多書,還有很多讀書的人。”兵部尚書接著道。
“哦,那就先賣點道德詩書給他們。”
“這,太後不可。”禮部尚書大喊道。
“為何?”
“書乃教化之本,如何能輕易賣人,還要慎重考慮才行。”禮部尚書很嚴肅道。
陸直沉默了。
她聽到了禮部尚書的心聲:原來那群蠻人要書不要命啊,正好老夫的三座書坊都要垮了,趕緊把庫房裏的賣一波過去。
可不能讓朝廷先動手。
“不敢勞母後擔心,都是前朝的雜事。”皇帝拱手道,準備嘮兩句就借機走人。
太後最大的作用,就是穩定後宮,穩定朝野人心。
母慈子孝,對皇位的穩固很有幫助。
連母親都不孝敬,還有人敢相信你這個皇帝?
“老身雖然不懂前朝的事,卻懂人,皇兒對哪些人看不準的,可以讓老身掌掌眼。”陸直又說道。
呃,母後是想幹政?
不,應該是單純地關心自己。
要幹政的話,也不用等到現在,更不會輕易交出朝政。
大概是太閑了。
皇帝轉了個念頭,又拱手道:“不敢勞母後費神,母後安心榮養,那佛寺的錢款,皇兒已經讓人籌了。”
“佛寺不要緊,我兒要多注意身體,多多進補,常活動,記得上古神醫扁鵲有套五禽戲,哪天讓太醫找出來,獻給我兒,每日練習一二,滋養精神。”陸直頭一回當娘,感覺還挺有趣的。
“多謝母後掛念。”皇帝微微歎氣,隻有親娘才是無條件站在自己一方,真心掛念自己。
其他人,即便是貴妃皇子,心腹大臣,都有私心。
隨後陸直又讓人送走皇帝,順便將新送的水果,送到皇帝寢宮。
等到皇帝走後,陸直看著眾人,沒人開口說話,一個個都老老實實地像隻鵪鶉。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多乖巧的一群人啊,在自己麵前,別說失禮的舉動,就是一點失禮的念頭,也要立刻收起來。
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做什麽。
靠自己就能給自己訓出一個清淨的世界,不用指望那個老頭。
她要維持住自己的太後之位。
她畢竟上過高中,知道曆史,知道王朝興衰的根本在哪兒。
土地兼並,農民沒了出路,打工都沒有打工的地方。
封閉的農業王朝,就是一個慢慢煮沸的高壓鍋,越往後,人口越多,多餘的人口又沒處釋放,隻能炸爛鍋身。
工業社會就沒有這個煩惱,煩惱的反而是人口越來越稀少,內壓越來越低,真是諷刺的輪回。
但她討厭工業社會,工業社會人心太肮髒了,想得東西太多。
太不本分。
這裏多好啊,一個個被馴化得像牛馬,個個守本分,連多餘的妄念都沒有,隻想著不出錯,多活一天是一天。
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她腦海中瘋狂想著。
好久,才有人道:“太後,該用晚膳了。”
這時,她才恍然,一大群人竟然陪著她靜默了半個多時辰。
連雜念心聲,她都沒有覺察。
很好。
這樣的時光。
應該維持下去。
…………
兩日後,陸直提拔了一個名叫秋蘭的女官,還讓大太監王朝英給她爸爸安排了個實缺,補了個京城附近的縣尉。
王朝英隨後就去問過皇上,皇上壓根沒當回事,讓他自己處理。
這事她立刻就知道了。
女官乖巧伶俐,心思純正,是少有的既不麻木,又不亂想的人兒。
她能用的人太少了。
太靈活的人,心思太多,太髒。
心思死板的人,又不堪用。
秋蘭很快發揮出了特長,後宮中,有了一條情報網。
接著陸直又走了一波。
這波是妃子路線,讓幾個邊緣地帶的妃子,將皇上的一些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她。
而她所付出的,就是幫她們說幾句好話,皇上真要發脾氣時,求兩句情。
以前她見人不滿,都是拿刀就捅,這種迂回手段,還是頭一次用,用得磕磕絆絆。
但是位置放在那裏,沒人敢反對。
上下的人手都有了,她開始琢磨起怎麽解決封建王朝的問題。
方案策略其實是有的,就是開海,建立幾條從陸到海的勞力運輸大動脈。
人口不是多嗎?農民不是沒地嗎?
把多餘的人運出去,無論是死在海上,還是在外麵找到條活路,都能減壓。
隻是她通過一個妃子給皇帝吹風時,皇帝卻搖頭道:“流民到了海外,天高地遠,勢必割地成王,將來豈非成為本朝的心腹之患?”
陸直很是不屑,大一統王朝就沒有因為向外移民而掛的,都是因為內部民眾沒了活路才掛的。
所以說封建君主的思想,就決定他們不可能解決土地問題,因為一家一姓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本能地排斥人口外流。
寧可讓他們餓死在土地上,也不能放他們大規模出海求生,更別說主動扶助他們出海求生。
老百姓都是實在沒有活路了,才偷偷跟船,九死一生地海外逃亡。
然而君主們忘記了,僅僅兩三百年,王朝就會抗不住內壓的積聚,還談什麽將來會成為心腹之患?
陸直很煩躁,很想捅孩子一刀。
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恰巧,這幾天皇上風寒,不能臨朝,於是又將太後請出來,在小朝會上,垂簾聽政,也就是當個菩薩。
前朝大臣們心思就多了,各種私心雜念,隻有少數幾個還夠忠直,一心想著朝廷。
可惜那幾個人,也是愚笨之輩,看不透局麵,隻會打轉轉。
得選新人,開新學堂,灌注新思想。
但是又不能太新。
正想著,兵部尚書上奏道:“啟稟太後,玉門關外,來了一群吐斯國人,他們帶著貨物,又帶著兵器,半商半兵,妄圖入關貿易,他們想貿易的東西也很奇怪,不要金銀,隻要書籍。”
“哦,吐斯國?這是何地?”
“據和他們隨行的一個和尚說,位於極西之地,與我朝相隔萬裏,他們一路跋涉了幾個月才到。”
“他們要買書籍,那麽他們賣書籍嗎?”陸直問道。
“賣,他們有很多書,還有很多讀書的人。”兵部尚書接著道。
“哦,那就先賣點道德詩書給他們。”
“這,太後不可。”禮部尚書大喊道。
“為何?”
“書乃教化之本,如何能輕易賣人,還要慎重考慮才行。”禮部尚書很嚴肅道。
陸直沉默了。
她聽到了禮部尚書的心聲:原來那群蠻人要書不要命啊,正好老夫的三座書坊都要垮了,趕緊把庫房裏的賣一波過去。
可不能讓朝廷先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