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帝廢長立幼,廢嫡立庶的做法,群臣自然是非常反對的。
一來,儒家講究嫡庶尊卑、長幼有序,因此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與儒家道義相違背。
雖然項南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普及數學、格物、曆史、地理等學科,不再獨尊儒術,唯“四書五經”舉才。
但是儒家在中原大地上,畢竟流行了上千年的時間。它的文化、理念早已滲入生活的方方麵麵,不是那麽容易就改掉的。
而朝中群臣也大多都是儒學的捍衛者,因此項南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就很不妥當。
二來,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廢嫡立庶都是皇朝取死之道。
比如秦朝時候,秦始皇廢長子扶蘇,立次子胡亥為皇,結果秦三世而卒;漢武帝廢太子劉據,導致巫蠱之禍,受牽連者多達數十萬人,是漢朝由盛轉衰的開始;
東漢末年,袁紹廢長立幼,令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內鬥,以至於被曹操有機可趁;隋文帝廢長立幼,廢太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為太子,結果隋朝二世而滅……
正因為有這些前車之鑒,所以曆朝曆代的繼承人傳承,多是采取立嫡立長的製度,就連平民百姓也是如此,父親去世之後,由嫡子、長子當家做主。
所以如今項南廢長立幼、廢嫡立庶的做法,就自然招致了群臣們的反對。
……
眼見輿論滔滔,項南也不好強推朱見濟當太子。
畢竟眾怒難犯,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夠太為所欲為。況且,解決之道有很多,犯不上跟群臣硬頂。
到時候,把群臣都得罪了,對兒子的繼位也不利。
因此項南便沒有再固執己見,強推兒子為太子。不過他也沒有立朱見澤為太子,而是令太子之位空懸。
反正他和邱莫言至少還有二十年好活,也不必急於一時。
……
天順三十二年,亞歐鐵路終於在伊犁合龍,如此一來,亞歐鐵路全線貫通,朝廷對西域、中亞、歐洲的控製,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而隨著鐵路的開通,絲綢之路的貨貿往來,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歐洲如今雖然已被征服,上千年累積的財富,大半都被項南擄走,但是隻要有人、有地、有牛羊,有礦產,就還能繼續產出財富,而有財富就能有貿易。
就像清朝末年,中國那麽窮,照樣有許多商人來中國做生意,甚至不惜用長槍大炮打開商路。
而且如今歐洲百廢待舉,在很多商人看來,這正是投資的好機會。一時間,無數商人逐利而行,帶著貨物前往歐洲。
無數移民也坐著火車前往歐洲,領取田地、房屋、牲畜等等。
項南也樂見於此。
因為歐洲地多人少,華夏則地少人多,而明朝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小冰河期。這個時間點是從元朝末年到清朝末年,近七百年的時間。
明朝倒黴的是,剛好在中間位置,所以遭受的氣候災害最猛烈,也最殘酷。
據《明史·五行誌》的記載,金陵正常情況是冬天少有風雪,可明朝時卻“冬奇寒,河凍數日不解”。
《閱世編》中記載了徽州地區“大雪數天,平地積三尺。”《粵東通誌》記載,正德元年粵州、瓊州千裏飄雪,境內積雪達數尺之厚。最冷的時候雪線甚至覆蓋了海南島北部,用萬裏冰封來形容都不為過。
因此處於小冰河期的明朝,農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旱災、寒災、雪災、雹災……導致農作物減產嚴重,人口、牲畜大量被凍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也正因此,項南現在開疆拓土之後,既可以把無地可種的貧民,送往中亞、歐洲等地移民開墾。而且也可以把各地的糧食、牲畜輸送到華夏,以此來緩解糧荒。
總而言之,都是好事。
……
同年,項南命東海水師出兵攻打東瀛。
此時的東瀛正處於室町時代。
元朝至元二年,公元一三三六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了武家政權,東瀛進入南北朝時代,有兩個皇帝同時在位。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南朝皇帝向北朝皇帝進行讓國儀式,授予神器,實現兩朝的合一,如此室町幕府成為支配全國的統一政權。
公元一四六七年,明朝天順十年,圍繞將軍繼承人的問題,幕府旗下的諸領主爆發了嚴重的內亂,史稱“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開啟了東瀛戰國時代。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東瀛曆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室町幕府隨後被織田信長推翻,隨後東瀛進入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隨後又被部下明智光秀刺殺,由豐臣秀吉繼任大位。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一統天下,在江戶建立幕府,即是德川幕府。而東瀛也進入了江戶時代。
這段時期,玩過《太閣立誌傳》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
由於應仁之亂的關係,東瀛現在正是戰國時代,群雄割據,互相征伐,亂作一團。
也正因此,當明軍攻入東瀛的時候,各諸侯之間都做不到一致對外,也因此形如一盤散沙。
更何況,如今的東瀛使得基本都是冷兵器,大刀長矛之類,火器很少。而此時的明軍,武器裝備比之前更強悍。
機關槍、迫擊炮、榴彈炮、自動步槍、手榴彈、地雷等等等等先進武器,可以說相當齊備。
裝備之強,應該不遜於二戰前期的美國軍隊,除了沒有坦克、飛機。
因此碰上拿著冷兵器的東瀛軍,簡直就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不到一年時間,大軍就已經從南打到北,將各路諸侯一掃而空,並俘獲了東瀛的皇帝、將軍等。
項南隨後在東瀛建立鎮東都護府,派遣官員對東瀛進行統治。而東瀛被剿滅之後,東南沿海的倭寇,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正是由於南北朝之戰、應仁之亂等的關係,東瀛的浪人、武士、農民等才會離開故土,跑來華夏東南沿海做海盜。
如今東瀛已經被滅,他們失去了人員補充,而且南海水師、東海水師加上商團,也不斷對他們進行打擊。
因此天順三十三年,倭寇便已在東南沿海絕跡。
一來,儒家講究嫡庶尊卑、長幼有序,因此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與儒家道義相違背。
雖然項南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普及數學、格物、曆史、地理等學科,不再獨尊儒術,唯“四書五經”舉才。
但是儒家在中原大地上,畢竟流行了上千年的時間。它的文化、理念早已滲入生活的方方麵麵,不是那麽容易就改掉的。
而朝中群臣也大多都是儒學的捍衛者,因此項南這種做法,在他們看來就很不妥當。
二來,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廢嫡立庶都是皇朝取死之道。
比如秦朝時候,秦始皇廢長子扶蘇,立次子胡亥為皇,結果秦三世而卒;漢武帝廢太子劉據,導致巫蠱之禍,受牽連者多達數十萬人,是漢朝由盛轉衰的開始;
東漢末年,袁紹廢長立幼,令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內鬥,以至於被曹操有機可趁;隋文帝廢長立幼,廢太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為太子,結果隋朝二世而滅……
正因為有這些前車之鑒,所以曆朝曆代的繼承人傳承,多是采取立嫡立長的製度,就連平民百姓也是如此,父親去世之後,由嫡子、長子當家做主。
所以如今項南廢長立幼、廢嫡立庶的做法,就自然招致了群臣們的反對。
……
眼見輿論滔滔,項南也不好強推朱見濟當太子。
畢竟眾怒難犯,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夠太為所欲為。況且,解決之道有很多,犯不上跟群臣硬頂。
到時候,把群臣都得罪了,對兒子的繼位也不利。
因此項南便沒有再固執己見,強推兒子為太子。不過他也沒有立朱見澤為太子,而是令太子之位空懸。
反正他和邱莫言至少還有二十年好活,也不必急於一時。
……
天順三十二年,亞歐鐵路終於在伊犁合龍,如此一來,亞歐鐵路全線貫通,朝廷對西域、中亞、歐洲的控製,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而隨著鐵路的開通,絲綢之路的貨貿往來,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歐洲如今雖然已被征服,上千年累積的財富,大半都被項南擄走,但是隻要有人、有地、有牛羊,有礦產,就還能繼續產出財富,而有財富就能有貿易。
就像清朝末年,中國那麽窮,照樣有許多商人來中國做生意,甚至不惜用長槍大炮打開商路。
而且如今歐洲百廢待舉,在很多商人看來,這正是投資的好機會。一時間,無數商人逐利而行,帶著貨物前往歐洲。
無數移民也坐著火車前往歐洲,領取田地、房屋、牲畜等等。
項南也樂見於此。
因為歐洲地多人少,華夏則地少人多,而明朝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小冰河期。這個時間點是從元朝末年到清朝末年,近七百年的時間。
明朝倒黴的是,剛好在中間位置,所以遭受的氣候災害最猛烈,也最殘酷。
據《明史·五行誌》的記載,金陵正常情況是冬天少有風雪,可明朝時卻“冬奇寒,河凍數日不解”。
《閱世編》中記載了徽州地區“大雪數天,平地積三尺。”《粵東通誌》記載,正德元年粵州、瓊州千裏飄雪,境內積雪達數尺之厚。最冷的時候雪線甚至覆蓋了海南島北部,用萬裏冰封來形容都不為過。
因此處於小冰河期的明朝,農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旱災、寒災、雪災、雹災……導致農作物減產嚴重,人口、牲畜大量被凍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也正因此,項南現在開疆拓土之後,既可以把無地可種的貧民,送往中亞、歐洲等地移民開墾。而且也可以把各地的糧食、牲畜輸送到華夏,以此來緩解糧荒。
總而言之,都是好事。
……
同年,項南命東海水師出兵攻打東瀛。
此時的東瀛正處於室町時代。
元朝至元二年,公元一三三六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了武家政權,東瀛進入南北朝時代,有兩個皇帝同時在位。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南朝皇帝向北朝皇帝進行讓國儀式,授予神器,實現兩朝的合一,如此室町幕府成為支配全國的統一政權。
公元一四六七年,明朝天順十年,圍繞將軍繼承人的問題,幕府旗下的諸領主爆發了嚴重的內亂,史稱“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開啟了東瀛戰國時代。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東瀛曆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室町幕府隨後被織田信長推翻,隨後東瀛進入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隨後又被部下明智光秀刺殺,由豐臣秀吉繼任大位。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一統天下,在江戶建立幕府,即是德川幕府。而東瀛也進入了江戶時代。
這段時期,玩過《太閣立誌傳》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
由於應仁之亂的關係,東瀛現在正是戰國時代,群雄割據,互相征伐,亂作一團。
也正因此,當明軍攻入東瀛的時候,各諸侯之間都做不到一致對外,也因此形如一盤散沙。
更何況,如今的東瀛使得基本都是冷兵器,大刀長矛之類,火器很少。而此時的明軍,武器裝備比之前更強悍。
機關槍、迫擊炮、榴彈炮、自動步槍、手榴彈、地雷等等等等先進武器,可以說相當齊備。
裝備之強,應該不遜於二戰前期的美國軍隊,除了沒有坦克、飛機。
因此碰上拿著冷兵器的東瀛軍,簡直就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不到一年時間,大軍就已經從南打到北,將各路諸侯一掃而空,並俘獲了東瀛的皇帝、將軍等。
項南隨後在東瀛建立鎮東都護府,派遣官員對東瀛進行統治。而東瀛被剿滅之後,東南沿海的倭寇,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正是由於南北朝之戰、應仁之亂等的關係,東瀛的浪人、武士、農民等才會離開故土,跑來華夏東南沿海做海盜。
如今東瀛已經被滅,他們失去了人員補充,而且南海水師、東海水師加上商團,也不斷對他們進行打擊。
因此天順三十三年,倭寇便已在東南沿海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