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伐袁術的同盟,在積極運兵備戰。
袁術集團,也早已準備充分,整頓軍備,部署防禦。
袁術及手下幕僚,根據掌握的情報,分析了洛陽盟軍中,各路諸侯情況。
他們認為,荊州劉表、江東孫策,雖然心向洛陽,但這二人,各有盤算,不會傾盡全力,進攻豫州。
而曹操受袁紹、呂布等牽製,也難以分兵進攻。
洛陽同盟中,唯有劉芒、劉備,才是勁敵。
袁術的部署,便是針對劉芒、劉備展開。
命大將劉勳、袁胤,分別統兵兩萬,駐守揚州廬江、九江兩郡。
大將橋蕤、紀靈,各自統兵兩萬,鎮守沛國相縣、符離,以禦徐州劉備。
以侯君集為帥,李助為行軍司馬,厲天閏、雷薄、陳蘭、梁剛等為將,統精兵八萬,駐防潁川北部,全力對抗劉芒。
長史楊弘、張勳、樂就等,率兵三萬,鎮守南陽。
而袁術,親自統領近十萬精兵,坐鎮壽春,隨時支援各地。
……
豫州,擁有巨大兵力優勢。
對於此戰,偽漢朝廷中,大多數人,頗為樂觀。
他們認為,以雙方現有實力,莫說是憑險固守,便是主動進攻洛陽,也有很大獲勝之可能。
甚至很多人向袁術進言,應趁洛陽軍發動進攻前,主動出擊,將戰火燒向洛陽!
然而,侯君集卻堅決不同意主動出擊。
侯君集陰狠狡詐,也甚懂兵法。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劉芒,了解劉芒的軍隊。
鹽池上黨之戰,劉芒便是在兵力數量劣勢的情況下,主動出擊,出奇致勝。
而今,劉芒已從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強豪,躍升為洛陽朝廷首輔之臣。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成長為揮斥方遒的一鎮諸侯。
而劉芒的軍隊,也從那時的兩萬來人,增長至十多萬。帳下文臣猛將,更是難以計數。
劉芒,已今非昔比。
侯君集很後悔。
他聽說,林衝史進,都深得劉芒重用。而徐世績,甚至成為統領河東軍務的統帥。
如果當初自己選擇投奔劉芒,侯君集自信,以自己的能力,至少比那個徐世績混得要好!
說不定,自己現在已經成為蘇定方、徐達那樣的統帥!
不過,這一切,都隻存在於幻想之中。
自己不僅選擇錯誤,更因晁蓋之死,成為劉芒林衝史進等人的死敵;
開弓沒有回頭箭啊……
令侯君集感到欣慰的是,這幾年來,袁術對自己信賴有加。一路擢升,成為指揮近十萬大軍的統帥!
沒選擇投靠劉芒,是侯君集的遺憾。
而劉芒沒主動招攬自己,卻是更嚴重的失策!
侯君集要以對手身份,讓劉芒認識到,沒招募到自己,將成為劉芒這一生,所犯的最大錯誤!
……
侯君集自信,但也很謹慎。
他對自己掌控的軍隊,有足夠的信心。但對壽春朝廷裏,那些隻會誇誇其談的朝臣,卻沒有信心。
主動進攻洛陽,將拉長己方補給線。絲毫不能指望壽春的酒囊飯袋,及時供給糧草。
因此,侯君集才再三向袁術進言,終於說服袁術,采取憑險固守策略,對抗洛陽軍的進攻。
待敵人屢遭挫敗,士氣低落、給養乏力之時,再揮師北進洛陽,一舉擊潰劉芒。
袁術最終同意了侯君集的想法,而侯君集,也在潁川北部,構築起一條牢固的防線。
命雷薄守陽乾山輪氏城,梁剛守負黍聚,厲天閏守陽城。以此三城,扼守住嵩山通道。侯君集嚴令三將,隻可堅守,不得出擊,以防中敵之計。
又命陳蘭,駐守鄢陵。與駐守陳留郡尉氏城的張邈軍遙相呼應。
侯君集、李助,坐鎮潁川郡治所陽翟。防止洛陽軍,從新鄭一帶,進攻潁川。
如此布防,與陳留張邈、兗州東郡呂布,連成一線,徹底封鎖住洛陽軍南下通路。
按照侯君集的設想,洛陽軍雖然戰鬥力強勁,但畢竟是遠道而來。長途行軍作戰,糧草消耗數倍於憑城固守。隻要拖上兩三個月,洛陽軍的給養,一定會出問題。
到那時,隻需令旗揮舞,手下八萬大軍齊出。即便不能一舉而克洛陽,起碼也能收獲一場大捷。
……
侯君集在潁川北部構築防線的同時,呂布張邈,也在積極備戰。
自從刺殺董卓以後,呂布可謂一路狼狽。
先敗於李傕郭汜,又在弘農和洛陽,兩次敗給劉芒的並州軍。還折損了宋憲、魏續二將。
直到聽從陳宮的建議,趁曹操征伐徐州之機,襲取了東郡,呂布終於才有了落腳之地。
內心裏,呂布看不上袁術。
但是,他占據的兗州東郡西部,不僅地域狹小,且除了北麵黃河,無險可守。
糧食不足,兵力匱乏。軍隊的給養,大半是袁術支援的。
這種形勢,迫使呂布不得不站在袁術一邊。
在東郡的兩年多,整頓兵馬,修生養息,又得袁術資助,呂布總算恢複了元氣。
楊奉韓暹的白波軍徹底瓦解,呂布接納了楊奉部分餘部,手下兵馬,也發展到近四萬。
對呂布而言,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暫時維持現狀。他並不想參與到洛陽與壽春的決戰中。
但是,他的處境又迫使他,無法置身事外。如果袁術戰敗,呂布將失去糧草來源。而現有的東郡,也早晚會被曹操奪回。
呂布命張遼陳宮駐守濮陽,高順、侯成駐守白馬。
呂布自己,則率領成廉、曹性、郝萌諸將,率兩萬兵馬,駐守東郡西部的燕縣。
……
而洛陽與壽春開戰自己,陳留的張邈,也倍感不安。
命胞弟張超,駐守酸棗。原白波軍將領韓暹、石寶,駐浚儀。大將梁師泰,駐尉氏,扼守賈魯河(鴻溝)。
張邈自己駐守在陳留城。
張邈敗逃出河內,兵馬幾乎全部折損。
多虧韓暹、石寶帶領部分白波軍來投,張邈才算拚湊出二萬來人的隊伍。
張邈很清楚,自己手下這點人們,無論數量還是操訓程度,均非洛陽軍之敵。
張邈唯一能做的,就是暗暗祈禱,希望戰火不要燒到陳留,不要波及弱小的自己。
然而,戰爭,不會同情弱者。
該來的,早晚要來……(未完待續。)
袁術集團,也早已準備充分,整頓軍備,部署防禦。
袁術及手下幕僚,根據掌握的情報,分析了洛陽盟軍中,各路諸侯情況。
他們認為,荊州劉表、江東孫策,雖然心向洛陽,但這二人,各有盤算,不會傾盡全力,進攻豫州。
而曹操受袁紹、呂布等牽製,也難以分兵進攻。
洛陽同盟中,唯有劉芒、劉備,才是勁敵。
袁術的部署,便是針對劉芒、劉備展開。
命大將劉勳、袁胤,分別統兵兩萬,駐守揚州廬江、九江兩郡。
大將橋蕤、紀靈,各自統兵兩萬,鎮守沛國相縣、符離,以禦徐州劉備。
以侯君集為帥,李助為行軍司馬,厲天閏、雷薄、陳蘭、梁剛等為將,統精兵八萬,駐防潁川北部,全力對抗劉芒。
長史楊弘、張勳、樂就等,率兵三萬,鎮守南陽。
而袁術,親自統領近十萬精兵,坐鎮壽春,隨時支援各地。
……
豫州,擁有巨大兵力優勢。
對於此戰,偽漢朝廷中,大多數人,頗為樂觀。
他們認為,以雙方現有實力,莫說是憑險固守,便是主動進攻洛陽,也有很大獲勝之可能。
甚至很多人向袁術進言,應趁洛陽軍發動進攻前,主動出擊,將戰火燒向洛陽!
然而,侯君集卻堅決不同意主動出擊。
侯君集陰狠狡詐,也甚懂兵法。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劉芒,了解劉芒的軍隊。
鹽池上黨之戰,劉芒便是在兵力數量劣勢的情況下,主動出擊,出奇致勝。
而今,劉芒已從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強豪,躍升為洛陽朝廷首輔之臣。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成長為揮斥方遒的一鎮諸侯。
而劉芒的軍隊,也從那時的兩萬來人,增長至十多萬。帳下文臣猛將,更是難以計數。
劉芒,已今非昔比。
侯君集很後悔。
他聽說,林衝史進,都深得劉芒重用。而徐世績,甚至成為統領河東軍務的統帥。
如果當初自己選擇投奔劉芒,侯君集自信,以自己的能力,至少比那個徐世績混得要好!
說不定,自己現在已經成為蘇定方、徐達那樣的統帥!
不過,這一切,都隻存在於幻想之中。
自己不僅選擇錯誤,更因晁蓋之死,成為劉芒林衝史進等人的死敵;
開弓沒有回頭箭啊……
令侯君集感到欣慰的是,這幾年來,袁術對自己信賴有加。一路擢升,成為指揮近十萬大軍的統帥!
沒選擇投靠劉芒,是侯君集的遺憾。
而劉芒沒主動招攬自己,卻是更嚴重的失策!
侯君集要以對手身份,讓劉芒認識到,沒招募到自己,將成為劉芒這一生,所犯的最大錯誤!
……
侯君集自信,但也很謹慎。
他對自己掌控的軍隊,有足夠的信心。但對壽春朝廷裏,那些隻會誇誇其談的朝臣,卻沒有信心。
主動進攻洛陽,將拉長己方補給線。絲毫不能指望壽春的酒囊飯袋,及時供給糧草。
因此,侯君集才再三向袁術進言,終於說服袁術,采取憑險固守策略,對抗洛陽軍的進攻。
待敵人屢遭挫敗,士氣低落、給養乏力之時,再揮師北進洛陽,一舉擊潰劉芒。
袁術最終同意了侯君集的想法,而侯君集,也在潁川北部,構築起一條牢固的防線。
命雷薄守陽乾山輪氏城,梁剛守負黍聚,厲天閏守陽城。以此三城,扼守住嵩山通道。侯君集嚴令三將,隻可堅守,不得出擊,以防中敵之計。
又命陳蘭,駐守鄢陵。與駐守陳留郡尉氏城的張邈軍遙相呼應。
侯君集、李助,坐鎮潁川郡治所陽翟。防止洛陽軍,從新鄭一帶,進攻潁川。
如此布防,與陳留張邈、兗州東郡呂布,連成一線,徹底封鎖住洛陽軍南下通路。
按照侯君集的設想,洛陽軍雖然戰鬥力強勁,但畢竟是遠道而來。長途行軍作戰,糧草消耗數倍於憑城固守。隻要拖上兩三個月,洛陽軍的給養,一定會出問題。
到那時,隻需令旗揮舞,手下八萬大軍齊出。即便不能一舉而克洛陽,起碼也能收獲一場大捷。
……
侯君集在潁川北部構築防線的同時,呂布張邈,也在積極備戰。
自從刺殺董卓以後,呂布可謂一路狼狽。
先敗於李傕郭汜,又在弘農和洛陽,兩次敗給劉芒的並州軍。還折損了宋憲、魏續二將。
直到聽從陳宮的建議,趁曹操征伐徐州之機,襲取了東郡,呂布終於才有了落腳之地。
內心裏,呂布看不上袁術。
但是,他占據的兗州東郡西部,不僅地域狹小,且除了北麵黃河,無險可守。
糧食不足,兵力匱乏。軍隊的給養,大半是袁術支援的。
這種形勢,迫使呂布不得不站在袁術一邊。
在東郡的兩年多,整頓兵馬,修生養息,又得袁術資助,呂布總算恢複了元氣。
楊奉韓暹的白波軍徹底瓦解,呂布接納了楊奉部分餘部,手下兵馬,也發展到近四萬。
對呂布而言,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暫時維持現狀。他並不想參與到洛陽與壽春的決戰中。
但是,他的處境又迫使他,無法置身事外。如果袁術戰敗,呂布將失去糧草來源。而現有的東郡,也早晚會被曹操奪回。
呂布命張遼陳宮駐守濮陽,高順、侯成駐守白馬。
呂布自己,則率領成廉、曹性、郝萌諸將,率兩萬兵馬,駐守東郡西部的燕縣。
……
而洛陽與壽春開戰自己,陳留的張邈,也倍感不安。
命胞弟張超,駐守酸棗。原白波軍將領韓暹、石寶,駐浚儀。大將梁師泰,駐尉氏,扼守賈魯河(鴻溝)。
張邈自己駐守在陳留城。
張邈敗逃出河內,兵馬幾乎全部折損。
多虧韓暹、石寶帶領部分白波軍來投,張邈才算拚湊出二萬來人的隊伍。
張邈很清楚,自己手下這點人們,無論數量還是操訓程度,均非洛陽軍之敵。
張邈唯一能做的,就是暗暗祈禱,希望戰火不要燒到陳留,不要波及弱小的自己。
然而,戰爭,不會同情弱者。
該來的,早晚要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