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甚至俘獲劉芒的誘惑,太大了!
侯君集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他也十分清楚,想擊潰洛陽軍,不容易。想抓住劉芒,更是難於上青天!
但是,在巨大的誘惑麵前,縱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傾盡全力!
破敵之計,已想了好多方案,但都不盡滿意。
正在此時,宿衛通報:李助返回陽翟。
李助匆匆返回,一定和潁北前線戰事有關!
和侯君集一樣,李助也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劉芒。
侯君集和劉芒,可謂“擦肩而過”;李助不同於侯君集,他和劉芒,是不共戴天之仇。
劉芒插手鹽池,害得李助宏大的計劃成為泡影。侄子虎王李懹,命喪王屋山,而李助也不得不把至寶玉璽,奉送給袁術。
雖然被袁術委以偽漢朝廷太尉,但並無實權。
李助急需要證明自己,也需要逐步培養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兩個朝廷間的戰爭,正是李助大機會。
他想好了攻破洛陽軍之法,才匆匆趕回陽翟,勸侯君集出兵。
“侯將軍,機不可失!”
侯君集正為破敵乏策而發愁,趕緊拱手道:“苦無良策矣!”
李助有備而來,卻為了顯示自己高明,故作深沉,問道:“侯將軍不妨說說,意欲何為,又有何難解之題。”
侯君集素知李助善謀,也不隱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洛陽兵以負黍聚為中心,在東麵東下河、西麵砂鍋河兩岸,各布一座軍營。固守三處,相互支援。
侯君集深通兵法。他知道,若對負黍聚發起強攻,東西兩座洛陽軍營,一定會渡河支援。
攻破洛陽軍的最好選擇,是集中兵力,攻擊東西兩座軍營中的一座。
而東下河一側的軍營,距離負黍聚更遠,且距離陽城近,攻取更為容易。
但是,這個戰術,有一個難題:負黍聚的洛陽軍,一定會趕來支援。如何應對?
負黍聚和東下河之間,沒有易守難攻的地點,沒法設伏阻擊負黍聚援兵。
如果不能切斷東側洛陽軍營後援之路,則進攻難有收效。
李助道:“東下河,天然屏障爾!”
李助說得輕鬆,侯君集卻緊鎖眉頭,搖搖頭。“東下河,河道窄且水淺,如何擋得住負黍聚之援兵?”
李助陰險一笑:“謀事在人。隻需略施小計,東下河必可成為洛陽賊軍難以逾越的鴻溝!”
“哦?”侯君集見李助自信滿滿,趕緊抱拳施禮。“願聞其詳!”
李助在侯君集耳邊低語幾句,侯君集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輕輕點了點頭……
……
“報!”
斥候飛奔進劉芒的中軍大帳。
“我軍東北方向,發現敵軍小股部隊活動!”
“東北方向?”劉芒和杜如晦快步走到地圖前麵。
東北方向,乃嵩山深處。那裏山高林密,溝壑縱橫,並無通道,敵軍為何會出現在那裏?
按常理推斷,敵軍出現在側後方,或是為了襲擾糧道,或是迂回包抄。
而東北方向,無路通往我軍糧道,且小股部隊,無論是襲擾糧道或是迂回包抄,均難有作為。
敵軍目的何在?
“報!”又有斥候飛奔來報,稱西向輪氏城敵軍,也派出小股部隊活動。
“報!”斥候接連來報,陽翟敵軍,正在向西麵輪氏一帶運動。
劉芒和杜如晦更感疑惑。
陽翟敵軍來援,正合我軍心意。
但是,侯君集為何支援輪氏,而不是陽城?
輪氏城,地處山區,大部隊難以展開推進,易守難攻。而陽城,處於交通要地。麵臨的威脅更大。
按理,侯君集應首先考慮支援陽城,而不是輪氏。
況且,陽翟與輪氏間的距離,數倍與陽翟與陽城。侯君集避重就輕,舍近求遠,卻為哪般?
侯君集李助狡詐,極有可能是故布疑陣,聲東擊西。
但是,也不能排除,敵人的目標就是西路。
敵人的企圖不明,不能不防,又不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負黍聚關鍵之處,並非在於這座小城本身。而在於將侯君集的主力,牽製在潁北一帶。
劉芒和杜如晦仔細分析後,決定采取較為穩妥的策略。
先派人提醒常遇春、張須陀,不要受敵人各種假象影響,以固守東西兩寨為要,不得輕易出擊迎敵。
其次,分出一隊兵馬,鞏固負黍聚北麵禦寒山營寨,在必要時,作為退守之根據。還可以根據敵軍動向,做出支援。
杜如晦主動申請重任。“主公退向禦寒山營寨,屬下帶兵堅守負黍聚。”
“不!我若輕易離開負黍聚,勢必會動搖軍心。”
劉芒果斷決定,立刻調整部署。命杜如晦和史進,守禦寒山營寨。劉芒率林衝高寵魯達,堅守負黍聚。
……
常遇春率部駐防在東下河東岸,保護負黍聚側翼。重點是防止陽城厲天閏部來襲。
常遇春接到劉芒從負黍聚送來的情報,命令斥候,擴大探查範圍,密切留意敵軍的一舉一動。
很快,信報傳來,陽城出動約五千兵馬,正向東下河營寨而來。
同時,陽翟派往輪氏的隊伍,突然改變行軍方向,直奔負黍聚而去。
而劉芒從負黍聚送來的情報顯示,輪氏豫州雷薄部,也出動三千兵馬,殺奔砂鍋河西岸張須陀所部營寨。
看來,敵人準備向己方一城兩寨同時發起進攻!
“來吧!”常遇春不禁興奮。
己方布防嚴密,一城兩寨,以及杜如晦史進的禦寒山營寨,互為犄角,可以相互照應。
敵軍兵馬雖有優勢,但想攻城拔寨,卻是自尋死路!
可是……
常遇春摩拳擦掌的同時,也不禁疑惑。
敵軍雖有兵力優勢,但如此分散兵力,多路出擊,並不明智。
主公劉芒曾多次提醒,侯君集多謀善統,況且還有詭計多端的李助相幫,怎麽可能如此用兵?
難道,侯君集和李助另有企圖?
敵人究竟要幹什麽?
常遇春猜不透敵人企圖。但是,根據用兵常識,常遇春分析,敵人大麵積運兵的目的,就是為迷惑己方。很可能會集中優勢兵力,對己方一城兩寨其一發起強攻!
而自己的東下河寨,距離負黍聚較遠,敵人的目標,很可能就是這裏!
常遇春正打算將自己的判斷上報主公劉芒,突有斥候飛奔來報:敵侯君集部,再次改變行軍路線,正往東下河寨而來!(未完待續。)
侯君集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他也十分清楚,想擊潰洛陽軍,不容易。想抓住劉芒,更是難於上青天!
但是,在巨大的誘惑麵前,縱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傾盡全力!
破敵之計,已想了好多方案,但都不盡滿意。
正在此時,宿衛通報:李助返回陽翟。
李助匆匆返回,一定和潁北前線戰事有關!
和侯君集一樣,李助也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劉芒。
侯君集和劉芒,可謂“擦肩而過”;李助不同於侯君集,他和劉芒,是不共戴天之仇。
劉芒插手鹽池,害得李助宏大的計劃成為泡影。侄子虎王李懹,命喪王屋山,而李助也不得不把至寶玉璽,奉送給袁術。
雖然被袁術委以偽漢朝廷太尉,但並無實權。
李助急需要證明自己,也需要逐步培養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兩個朝廷間的戰爭,正是李助大機會。
他想好了攻破洛陽軍之法,才匆匆趕回陽翟,勸侯君集出兵。
“侯將軍,機不可失!”
侯君集正為破敵乏策而發愁,趕緊拱手道:“苦無良策矣!”
李助有備而來,卻為了顯示自己高明,故作深沉,問道:“侯將軍不妨說說,意欲何為,又有何難解之題。”
侯君集素知李助善謀,也不隱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洛陽兵以負黍聚為中心,在東麵東下河、西麵砂鍋河兩岸,各布一座軍營。固守三處,相互支援。
侯君集深通兵法。他知道,若對負黍聚發起強攻,東西兩座洛陽軍營,一定會渡河支援。
攻破洛陽軍的最好選擇,是集中兵力,攻擊東西兩座軍營中的一座。
而東下河一側的軍營,距離負黍聚更遠,且距離陽城近,攻取更為容易。
但是,這個戰術,有一個難題:負黍聚的洛陽軍,一定會趕來支援。如何應對?
負黍聚和東下河之間,沒有易守難攻的地點,沒法設伏阻擊負黍聚援兵。
如果不能切斷東側洛陽軍營後援之路,則進攻難有收效。
李助道:“東下河,天然屏障爾!”
李助說得輕鬆,侯君集卻緊鎖眉頭,搖搖頭。“東下河,河道窄且水淺,如何擋得住負黍聚之援兵?”
李助陰險一笑:“謀事在人。隻需略施小計,東下河必可成為洛陽賊軍難以逾越的鴻溝!”
“哦?”侯君集見李助自信滿滿,趕緊抱拳施禮。“願聞其詳!”
李助在侯君集耳邊低語幾句,侯君集聽著,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輕輕點了點頭……
……
“報!”
斥候飛奔進劉芒的中軍大帳。
“我軍東北方向,發現敵軍小股部隊活動!”
“東北方向?”劉芒和杜如晦快步走到地圖前麵。
東北方向,乃嵩山深處。那裏山高林密,溝壑縱橫,並無通道,敵軍為何會出現在那裏?
按常理推斷,敵軍出現在側後方,或是為了襲擾糧道,或是迂回包抄。
而東北方向,無路通往我軍糧道,且小股部隊,無論是襲擾糧道或是迂回包抄,均難有作為。
敵軍目的何在?
“報!”又有斥候飛奔來報,稱西向輪氏城敵軍,也派出小股部隊活動。
“報!”斥候接連來報,陽翟敵軍,正在向西麵輪氏一帶運動。
劉芒和杜如晦更感疑惑。
陽翟敵軍來援,正合我軍心意。
但是,侯君集為何支援輪氏,而不是陽城?
輪氏城,地處山區,大部隊難以展開推進,易守難攻。而陽城,處於交通要地。麵臨的威脅更大。
按理,侯君集應首先考慮支援陽城,而不是輪氏。
況且,陽翟與輪氏間的距離,數倍與陽翟與陽城。侯君集避重就輕,舍近求遠,卻為哪般?
侯君集李助狡詐,極有可能是故布疑陣,聲東擊西。
但是,也不能排除,敵人的目標就是西路。
敵人的企圖不明,不能不防,又不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負黍聚關鍵之處,並非在於這座小城本身。而在於將侯君集的主力,牽製在潁北一帶。
劉芒和杜如晦仔細分析後,決定采取較為穩妥的策略。
先派人提醒常遇春、張須陀,不要受敵人各種假象影響,以固守東西兩寨為要,不得輕易出擊迎敵。
其次,分出一隊兵馬,鞏固負黍聚北麵禦寒山營寨,在必要時,作為退守之根據。還可以根據敵軍動向,做出支援。
杜如晦主動申請重任。“主公退向禦寒山營寨,屬下帶兵堅守負黍聚。”
“不!我若輕易離開負黍聚,勢必會動搖軍心。”
劉芒果斷決定,立刻調整部署。命杜如晦和史進,守禦寒山營寨。劉芒率林衝高寵魯達,堅守負黍聚。
……
常遇春率部駐防在東下河東岸,保護負黍聚側翼。重點是防止陽城厲天閏部來襲。
常遇春接到劉芒從負黍聚送來的情報,命令斥候,擴大探查範圍,密切留意敵軍的一舉一動。
很快,信報傳來,陽城出動約五千兵馬,正向東下河營寨而來。
同時,陽翟派往輪氏的隊伍,突然改變行軍方向,直奔負黍聚而去。
而劉芒從負黍聚送來的情報顯示,輪氏豫州雷薄部,也出動三千兵馬,殺奔砂鍋河西岸張須陀所部營寨。
看來,敵人準備向己方一城兩寨同時發起進攻!
“來吧!”常遇春不禁興奮。
己方布防嚴密,一城兩寨,以及杜如晦史進的禦寒山營寨,互為犄角,可以相互照應。
敵軍兵馬雖有優勢,但想攻城拔寨,卻是自尋死路!
可是……
常遇春摩拳擦掌的同時,也不禁疑惑。
敵軍雖有兵力優勢,但如此分散兵力,多路出擊,並不明智。
主公劉芒曾多次提醒,侯君集多謀善統,況且還有詭計多端的李助相幫,怎麽可能如此用兵?
難道,侯君集和李助另有企圖?
敵人究竟要幹什麽?
常遇春猜不透敵人企圖。但是,根據用兵常識,常遇春分析,敵人大麵積運兵的目的,就是為迷惑己方。很可能會集中優勢兵力,對己方一城兩寨其一發起強攻!
而自己的東下河寨,距離負黍聚較遠,敵人的目標,很可能就是這裏!
常遇春正打算將自己的判斷上報主公劉芒,突有斥候飛奔來報:敵侯君集部,再次改變行軍路線,正往東下河寨而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