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上,賈詡打開楊定塞給的紙條。


    紙條上,隻有四句話:遇風則飛,遇水則沉;遇火則滅,遇穀則生。


    賈詡微微一笑。


    見僮兒伸著脖子,索性把紙條遞給他。


    僮兒跟隨賈詡多年,不僅識文斷字,也學了不少能耐。


    賈詡問道:“可知其意?”


    “懂一些,但不全懂。”


    “說說看。”


    僮兒道:“方才先生說,先生名中帶羽字,這幾句話便是說先生的。羽毛遇到風,就能高高飛起;被水打濕,就飛不動了;遇到烈火,就會燃燒;隻有在山穀裏,才能安穩下來。先生,小子說得對嗎?”


    賈詡點點頭:“能理解到這般程度,不錯。但其中有一個字,你讀得不對。”


    賈詡指著“穀”字,道:“此字多種讀法,在此,應讀為裕。”


    “哦……”


    僮兒年紀尚小,理解不了這幾句讖語深層的含義。


    賈詡是人精,當然一清二楚。


    正如僮兒理解的那樣,袁天罡寫的這幾句讖語,以賈詡名中“羽”字為寓。警告賈詡,擇主不慎的後果。


    ……


    遇風則飛,當然是指楊廣。


    楊廣冒名董卓,已不是秘密。


    楊廣之楊,可以解讀為飛揚之“揚”,代表著風。


    風,能令羽毛飛揚,卻不能帶給羽毛安穩。


    遇火則滅,當然是指劉芒。


    劉芒的芒字,本和火沒直接關係。但劉芒的表字“絳天”,出自張衡的《思玄賦》,“揚芒熛而絳天兮”,說的是火光四射染紅天。


    遇穀則生,當然是指劉裕。


    正因此,賈詡才指點僮兒,說“穀”這個多音字,應該讀成“裕”。


    隻是,縱如賈詡這般聰明之人,也沒能理解“遇水則沉”,所指為何……


    ……


    李傕著急見賈詡,自是為洛陽軍進兵潼關之事。


    賈詡一進屋,李傕便把他拉到地圖前。


    指指點點,說了一通洛陽軍的行動路線。又指著地圖上,左馮翊東部地區,說了應對洛陽軍的想法。


    李傕的想法之一,是從臨晉守軍中,抽出大半兵力,趕往東南的芮鄉。


    芮鄉,隻是一個小小村聚。


    處於渭水和黃河的交界處,與潼關隔水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洛陽軍郭侃部,乘船進入渭水,第一目標,正是芮鄉。


    李傕的想法很簡單、很直接:趁敵立足未穩,殲滅之!


    其它想法,賈詡沒有異議。


    唯獨對臨晉的調整,賈詡聽後,大搖其頭。“將軍,萬萬不可!”


    賈詡若反對其它部署,李傕都能理解。但李傕怎麽也沒想到,賈詡唯一反對的,竟然是這一條。


    賈詡解釋說,敵郭侃部,隻有區區三千人。無論是在左馮翊,還是南渡渭水,進入京兆尹,都隻能騷擾,而構不成真正的威脅。


    洛陽軍真正的威脅,是尚未正式展開行動的河東徐世績部!


    左馮翊和河東,雖然有號稱天險的黃河阻隔。但是,西涼軍沒有戰船,黃河對西涼軍而言,是天險,對洛陽軍而言,卻如同坦途。


    而芮鄉,貌似重要,卻不過處於兩河夾峙的彈丸之地。地域狹窄,根本無法集結大軍。


    相反,芮鄉北麵,緊鄰臨晉的王城,才是要隘之地!


    王城(今大荔縣東),本是春秋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大荔戎國的都城。


    秦伐大荔後,新建了臨晉城,王城廢棄成村聚。


    王城東麵,隔著黃河,就是河東最大的渡口——蒲阪。


    賈詡認為,雖然,徐世績在黃河岸邊,開辟了百餘個渡口,但蒲阪一定是河東軍主力西渡的重點。


    堅守王城、臨晉,才能確保左馮翊腹地安全。


    至於芮鄉,貌似重要,卻可視為雞肋之地。


    李傕本已打定主意,就要下達命令了。


    經賈詡一番勸說,李傕又猶豫了。


    郭侃的三千兵馬,像是一塊肥肉。


    一口吞下,一定很香!眼睜睜看著不吃,誰都忍不了。


    李傕猶豫,反倒給了賈詡靈感。


    “將軍,某有一計……”


    賈詡低聲講解一番,李傕大喜!


    ……


    回去的路上,僮兒見賈詡悶悶不樂,不禁問道:“先生不快,可是將軍不聽先生之言嗎?”


    “非也。”賈詡努力擠出一絲笑容。


    賈詡的苦衷,無人能理解。


    為幕僚者,最大的願望,就是輔佐一個言聽計從的主公。


    所獻計謀被采納,才能體現幕僚的價值。


    李傕正是這樣的人。對賈詡言聽計從,深信不疑。甚至,可以說,李傕是賈詡的知音。


    賈詡之所以煩悶,也在於此。


    遇知音,難。


    遇明主,亦難。


    李傕是個好知音,卻不是個好主公!


    賈詡十分了解天下諸侯,更了解李傕。


    李傕這個主公,實在沒法和天下諸侯相比。


    他沒有劉芒的信義和勇氣,沒有曹操的果斷和狡詐。也沒有劉備的寬仁,袁紹的出身。甚至,李傕連楊廣的狠辣和袁術的野心都沒有!


    換言之,李傕不僅才疏學淺,還胸無大誌。


    而賈詡,不誇張地說,在各路諸侯的所有幕僚中,也可算作佼佼者。


    如此大才幕僚,陰差陽錯,輔佐了如此差勁的主公,叫賈詡怎能甘心?


    賈詡不是沒動過心思,想離開李傕。


    但是,李傕言聽計從,叫賈詡如何能下得了這個決心?


    走,對不起良心。


    留,對不起一身才學。


    說實話,有些時候,賈詡很希望李傕不采納自己的建議。


    這樣,拂袖而去,另擇良主,便不會有愧疚之感。


    可李傕偏不!


    就像今天這樣,雖然有的時候,兩人意見相佐,但隻要賈詡稍加解釋、勸說,李傕便會拋棄自己的想法,而順從賈詡的意思。


    這……


    對幕僚而言,是一種求之不得的幸福。


    但對賈詡而言,又是一種無法掙脫的羈絆。


    “唉……”賈詡唯有一聲歎息……


    僮兒甚是機靈,見賈詡悶悶不樂,便沒話找話,試圖幫賈詡解憂。


    “先生您說,今兒,小子做事,是否有欠妥當?”


    “你指什麽事?”


    “就是楊整修大人之事啊。小子怕李將軍等得著急,便催著先生走,而楊整修大人尚在,是否有欠禮數?”


    “娃兒勤於動腦,甚善。此事,並無錯。娃兒催促,乃為幫吾解困。對楊整修大人而言,娃兒所為,也許有欠禮數。但對吾而言,娃兒便是盡心盡責。”


    僮兒高興了。“小子是先生的僮兒,自然要對先生盡心盡責。”


    賈詡愛惜地撫摸著僮兒的頭。“這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賈詡教導僮兒,卻也開導了自己。


    既然受李傕之托,唯有盡心盡責,忠於其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無限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藤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藤洛並收藏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