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匣盒。
裏麵是一個黃絹小包裹。
孫策的手指,激動得不停顫抖……
黃絹褪去,華光一閃!
帳內雖昏暗,卻難掩美玉光華。
美玉方圓四寸,紐交五龍。一角殘破,黃金補之。底麵鐫刻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國玉璽!
帝國至寶,傳國玉璽。乃秦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
其美難喻,其值無價!
玉璽雖小,卻是“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自秦漢始,曆朝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
得之,象征“受命於天”;失之,代表“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者,若無此璽,則被譏諷為“白版皇帝”,不被世人認可,甚至遭到蔑視。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崩,漢廷亂,傳國玉璽,不知所蹤。
劉辨、劉協兩個小皇帝繼位,都是沒有傳國玉璽的“白版皇帝”。正因如此,世間開始流傳,大漢帝國,氣數已盡。
後,董卓禍亂朝綱,天下諸侯群起征討。
董卓西逃,焚燒洛陽皇宮。盟軍先鋒孫堅,率部首先衝進洛陽,撲滅皇宮大火。
那時,便有傳言,說孫堅進入洛陽後,城南甄宮一井,現五彩雲氣。孫堅於井中,得傳國玉璽。
三人成虎。謠言傳得多了,便成了事實。
世人都認為,孫堅私匿了玉璽,有不臣之心。而孫堅之死,也與傳國玉璽大有關係。
隻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帝國至寶,陰差陽錯,竟被李助所得,後獻與袁術。
得玉璽者,“受命於天”。袁術正因為得到傳國玉璽,才心生妄念,產生了登基稱帝的想法。
如今,傳國玉璽輾轉至孫策手中。
想到父親孫堅,因傳國玉璽而死,孫策如何不百感交集。
淚光盈動,心潮起伏。
孫策捧著玉璽的雙手,顫抖不止……
……
孫策強忍激動,輕輕放下玉璽。仔細包裹,揣於懷中,長吐一口氣。
再抬頭時,臉上的激動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嘴角微擰,意味深長的笑意。
劉瑾剛剛安下心神,卻被孫策狡黠笑意,再驚一身冷汗!
“吳侯……小、小奴還有禮物,要、要敬獻……”
“哦?”已經得到至寶傳國玉璽,孫策明顯漫不經心。
劉瑾哆嗦著又捧出一個小包裹,放到幾案上。
孫策伸出指頭,隨隨便便地挑開外麵包裹的絹布。
一隻青銅柄勺,現於其中。
此勺通長一尺有餘,勺端略大,小碗相仿。
柄端呈羊首形,雙目圓睜,作張口咩鳴狀。
柄麵一前一後,鑄有立犬、行虎。犬兩耳直立,口微張,目視前方。虎長尾曳地上卷,立耳,張口作捕食狀。
孫策疑惑地瞅瞅劉瑾,劉瑾趕緊解釋道:“此乃上古至寶,青銅羊首勺。”
“哦……”
顯然,青銅羊首勺,並未打動孫策。
劉瑾絕望了。
心中大罵秦檜,也暗罵自己,悔不該聽信其言,捧著玉璽來投江東孫策。
玉璽事關重大,孫策乃虎狼之徒,得到玉璽,焉能不殺人滅口?
然而,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玉璽已交給孫策,而他劉瑾,已經沒了和孫策討價還價的本錢!甚至,連求活的本錢,都沒了!
劉瑾能混到今天這一步,自然也非俗類。
他還要再努力一下,雖然機會渺茫。
“吳侯稍待,小奴去去就來!”
孫策微笑端坐。在他的地盤裏,沒人能耍花樣。
劉瑾旋去旋返,捧回一個匣盒。
“別又拿掘墳盜墓得來的東西哄我。”孫策的語氣,越來越冰冷,殺氣漸生!
言罷,警覺地向後撤撤身子,手按劍柄。“打開!”
劉瑾哆嗦著打開匣盒……
孫策注目望去,眉頭一皺!
匣盒內,竟是一把鏽跡斑斑的長劍。
孫策凝眉望著長劍,劉瑾惴惴不安。這是他最後的本錢,能否打動孫策?
突然,孫策眼睛一亮!
一揮手,劉瑾趕緊退後。
孫策上前,輕輕抓住鏽劍劍柄……
入手沉重,孫策雙目放光。
提劍出匣,豎於眼前……
劍身上,斑駁鏽跡中,隱約可見幾字……
“泰阿劍!”孫策不禁驚呼出聲!
孫策學識雖不深厚,但其以勇武立身,最喜刀兵之器。
上古神兵,夢寐以求之物也!
泰阿劍,威道之劍!
楚國鎮國之寶,得天時地利人和乃成!
雖已鏽蝕,然孫策並不在意。
威道之劍,似能激發內心之威。內心不屈之氣,似能激發劍氣之威。人與劍,似正融合為一體!
良久,孫策終於歸劍於匣,小心地蓋上匣盒。
突然抬起頭,緊盯劉瑾,厲聲道:“另外幾把在哪裏?!”
劉瑾不語,隻是搖了搖頭。
一錯不能再錯。
劉瑾打定了主意,雖然他也不知其餘上古神兵的下落,但是必須故弄玄虛,才有可能活命。
“嘿嘿嘿……”孫策笑聲冰冷。“和我耍心眼,沒用的。”
“小奴不知其餘神兵下落,卻自信能幫吳侯,打聽到消息。”
孫策盯著劉瑾,看了良久,笑了。“哈哈哈,我差點忘了,你是壽春錦衣衛都指揮使嘛,一定有辦法的。”
劉瑾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小奴必不負吳侯所望!”
孫策走過來,友好地拍拍劉瑾的肩膀。“恩,在我江東,好好做事……”突然,孫策雙目直盯,脫口問道:“你認識溫韜?”
被孫策銳利的目光逼視,劉瑾不敢妄言。“呃……不認識,但聽說過,兗州摸金校尉。”
“那楊璉真迦呢?”
劉瑾茫然地搖搖頭。
孫策突然發問,劉瑾如有誑語,必露馬腳。
孫策有些失望。“你還帶來個姓明的?”
“是。明崇儼,此人頗有些神通。”
“有神通?嗬嗬,好啊,讓他進來吧。”
明崇儼容貌俊秀,精於巫術、相術、醫術。
通巫、相之術者,均習慣擺出神異風姿,以彰顯自己異於常人。
隻是,小霸王孫策,不吃這一套。
“你就是明崇儼?偽太後的姘頭之一?”孫策極盡挖苦諷刺之能。
明崇儼故作鎮定,道:“明某隻通天相、人相,不懂吳侯所言市俗之事。”
“哈哈哈,我們也算有緣啊!”孫策笑道,“我孫策呢,隻喜歡以刀槍說話,不願聽別人裝神弄鬼,更看不得裝神弄鬼。來人啊,拖出去,砍了!”(未完待續。)
裏麵是一個黃絹小包裹。
孫策的手指,激動得不停顫抖……
黃絹褪去,華光一閃!
帳內雖昏暗,卻難掩美玉光華。
美玉方圓四寸,紐交五龍。一角殘破,黃金補之。底麵鐫刻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國玉璽!
帝國至寶,傳國玉璽。乃秦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
其美難喻,其值無價!
玉璽雖小,卻是“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自秦漢始,曆朝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
得之,象征“受命於天”;失之,代表“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者,若無此璽,則被譏諷為“白版皇帝”,不被世人認可,甚至遭到蔑視。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崩,漢廷亂,傳國玉璽,不知所蹤。
劉辨、劉協兩個小皇帝繼位,都是沒有傳國玉璽的“白版皇帝”。正因如此,世間開始流傳,大漢帝國,氣數已盡。
後,董卓禍亂朝綱,天下諸侯群起征討。
董卓西逃,焚燒洛陽皇宮。盟軍先鋒孫堅,率部首先衝進洛陽,撲滅皇宮大火。
那時,便有傳言,說孫堅進入洛陽後,城南甄宮一井,現五彩雲氣。孫堅於井中,得傳國玉璽。
三人成虎。謠言傳得多了,便成了事實。
世人都認為,孫堅私匿了玉璽,有不臣之心。而孫堅之死,也與傳國玉璽大有關係。
隻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帝國至寶,陰差陽錯,竟被李助所得,後獻與袁術。
得玉璽者,“受命於天”。袁術正因為得到傳國玉璽,才心生妄念,產生了登基稱帝的想法。
如今,傳國玉璽輾轉至孫策手中。
想到父親孫堅,因傳國玉璽而死,孫策如何不百感交集。
淚光盈動,心潮起伏。
孫策捧著玉璽的雙手,顫抖不止……
……
孫策強忍激動,輕輕放下玉璽。仔細包裹,揣於懷中,長吐一口氣。
再抬頭時,臉上的激動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嘴角微擰,意味深長的笑意。
劉瑾剛剛安下心神,卻被孫策狡黠笑意,再驚一身冷汗!
“吳侯……小、小奴還有禮物,要、要敬獻……”
“哦?”已經得到至寶傳國玉璽,孫策明顯漫不經心。
劉瑾哆嗦著又捧出一個小包裹,放到幾案上。
孫策伸出指頭,隨隨便便地挑開外麵包裹的絹布。
一隻青銅柄勺,現於其中。
此勺通長一尺有餘,勺端略大,小碗相仿。
柄端呈羊首形,雙目圓睜,作張口咩鳴狀。
柄麵一前一後,鑄有立犬、行虎。犬兩耳直立,口微張,目視前方。虎長尾曳地上卷,立耳,張口作捕食狀。
孫策疑惑地瞅瞅劉瑾,劉瑾趕緊解釋道:“此乃上古至寶,青銅羊首勺。”
“哦……”
顯然,青銅羊首勺,並未打動孫策。
劉瑾絕望了。
心中大罵秦檜,也暗罵自己,悔不該聽信其言,捧著玉璽來投江東孫策。
玉璽事關重大,孫策乃虎狼之徒,得到玉璽,焉能不殺人滅口?
然而,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玉璽已交給孫策,而他劉瑾,已經沒了和孫策討價還價的本錢!甚至,連求活的本錢,都沒了!
劉瑾能混到今天這一步,自然也非俗類。
他還要再努力一下,雖然機會渺茫。
“吳侯稍待,小奴去去就來!”
孫策微笑端坐。在他的地盤裏,沒人能耍花樣。
劉瑾旋去旋返,捧回一個匣盒。
“別又拿掘墳盜墓得來的東西哄我。”孫策的語氣,越來越冰冷,殺氣漸生!
言罷,警覺地向後撤撤身子,手按劍柄。“打開!”
劉瑾哆嗦著打開匣盒……
孫策注目望去,眉頭一皺!
匣盒內,竟是一把鏽跡斑斑的長劍。
孫策凝眉望著長劍,劉瑾惴惴不安。這是他最後的本錢,能否打動孫策?
突然,孫策眼睛一亮!
一揮手,劉瑾趕緊退後。
孫策上前,輕輕抓住鏽劍劍柄……
入手沉重,孫策雙目放光。
提劍出匣,豎於眼前……
劍身上,斑駁鏽跡中,隱約可見幾字……
“泰阿劍!”孫策不禁驚呼出聲!
孫策學識雖不深厚,但其以勇武立身,最喜刀兵之器。
上古神兵,夢寐以求之物也!
泰阿劍,威道之劍!
楚國鎮國之寶,得天時地利人和乃成!
雖已鏽蝕,然孫策並不在意。
威道之劍,似能激發內心之威。內心不屈之氣,似能激發劍氣之威。人與劍,似正融合為一體!
良久,孫策終於歸劍於匣,小心地蓋上匣盒。
突然抬起頭,緊盯劉瑾,厲聲道:“另外幾把在哪裏?!”
劉瑾不語,隻是搖了搖頭。
一錯不能再錯。
劉瑾打定了主意,雖然他也不知其餘上古神兵的下落,但是必須故弄玄虛,才有可能活命。
“嘿嘿嘿……”孫策笑聲冰冷。“和我耍心眼,沒用的。”
“小奴不知其餘神兵下落,卻自信能幫吳侯,打聽到消息。”
孫策盯著劉瑾,看了良久,笑了。“哈哈哈,我差點忘了,你是壽春錦衣衛都指揮使嘛,一定有辦法的。”
劉瑾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小奴必不負吳侯所望!”
孫策走過來,友好地拍拍劉瑾的肩膀。“恩,在我江東,好好做事……”突然,孫策雙目直盯,脫口問道:“你認識溫韜?”
被孫策銳利的目光逼視,劉瑾不敢妄言。“呃……不認識,但聽說過,兗州摸金校尉。”
“那楊璉真迦呢?”
劉瑾茫然地搖搖頭。
孫策突然發問,劉瑾如有誑語,必露馬腳。
孫策有些失望。“你還帶來個姓明的?”
“是。明崇儼,此人頗有些神通。”
“有神通?嗬嗬,好啊,讓他進來吧。”
明崇儼容貌俊秀,精於巫術、相術、醫術。
通巫、相之術者,均習慣擺出神異風姿,以彰顯自己異於常人。
隻是,小霸王孫策,不吃這一套。
“你就是明崇儼?偽太後的姘頭之一?”孫策極盡挖苦諷刺之能。
明崇儼故作鎮定,道:“明某隻通天相、人相,不懂吳侯所言市俗之事。”
“哈哈哈,我們也算有緣啊!”孫策笑道,“我孫策呢,隻喜歡以刀槍說話,不願聽別人裝神弄鬼,更看不得裝神弄鬼。來人啊,拖出去,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