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尤其是曆代帝王陵墓更是玄機四伏,高深莫測。而通常又都會把帝王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屬建築的一個整體稱之為陵寢。


    我國從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曆時悠悠四千餘年,其間不知經過了多少的王朝更迭,乾坤變幻。總計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


    而至今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至少已有一百多座,它們分布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帝王陵寢不但數量眾多、曆史悠久、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而且布局精妙、建築宏偉、工藝精湛,具有獨特的風格。


    如果細細統計,綜合比較起來,那麽中國帝王陵寢的建製,按照時間順序和先後傳承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即為:方上、以山為陵、寶城寶頂。


    所謂方上,即在帝王地宮上部的地麵上,以黃土層層夯築,形成一個上小下大的方錐體封土。這始自周代禮儀的建製,曆經秦漢,到唐代終止。至今規模最大的方上,就是秦始皇陵封土,它遠遠看去如同一座不小的山丘。可如今在歲月之流的衝刷下也不複有當年的形態。接下來的西漢帝王也沿用了方上建製,隻是規模已經無法和秦始皇相比了。(.)


    其中以山為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創。他借用了長孫皇後的遺言:“請因山而葬,勿需起墳”。唐太宗借助自然山川營造自己陵寢睥睨天下的氣勢,這一點連秦始皇如此巨大的方上亦難比擬。以山為陵有一個不小的好處那就是它可以借助自然偉力來抗拒自古以來猖獗而神通廣大的盜墓賊,唐代皇帝在這一點上遠比曆代帝王幸運。


    還有寶城寶頂,它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創意。此後的明清兩朝帝王都采用了這樣的建製。這種建製兼具了以山為陵和方上的特點。陵墓依山而建,在帝王地宮之上建起圍城,城上還有明樓可駐守陵官兵,圍城中填入厚土,僅露出一個圓頂。寶城寶頂的說法便因此而來。


    既然說到陵墓就不得不說說秦始皇陵(雖然其他帝王的陵寢未必比秦始皇的遜色,但是他畢竟是始作傭者,俺不可不提……)


    秦始皇陵,在今天陝西臨潼縣城東的驪山北麓,是保存至今的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期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結束了戰國時代的分裂局麵,統一了六國,對國家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即位以後就開始在驪山營建他的陵墓,統一中國之後,他又從全國各地征調了幾十萬人參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時又繼續修建,前後費時將近有四十年,並且一直到秦滅亡,陵園還沒有全部峻工。工程之浩大,在曆史上是罕見的。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墓內建築有各式宮殿,陳列著各式的奇珍異寶,以人魚膏為燈燭、水銀為江海,還裝置有許多弓弩,以便射殺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時,下令始皇宮內沒有子女的宮女全部殉葬。為了防止泄密,參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埋在墓裏。後來秦滅亡,項羽入關,動用了幾十萬士兵發掘陵墓,隨葬品隨之被洗劫一空,寶物運了一個月還沒有運完。


    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前後曆時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時間還長8年,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陵園仿照秦國都城鹹陽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外城垣周長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麵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築而成,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型,底麵積約25萬平方米但由於經曆二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麵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整座陵區總麵積為平方公裏。


    秦王朝是中國曆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曆史資料記載,秦始皇用了約72萬人修築了他的陵寢,在他的地下宮殿裏,用水銀模擬他統治的疆域內江河湖海的流動,在地宮上空模擬了日月星辰的轉動,同時地宮內布滿機關阻止盜墓者。


    後來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築卻被大火燒盡。傳說有一個牧羊人尋羊,進入墓室,因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宮失火,延燒三個月都沒有熄滅。到了唐代末年,黃巢農民起義軍進入長安也曾經發掘秦始皇陵。五代時軍閥溫韜又以籌軍餉為名,再次大規模地盜掘秦始皇陵。曆經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在秦始皇陵園地麵上的建築已經蕩然無存,隻剩下一座巨大的墳丘。


    秦始皇陵園裏最壯觀、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兵馬俑了。兵馬俑軍隊象征了秦始皇東征六國的軍隊和出行的儀仗隊,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橫掃的雄壯景象。兵馬俑的製作一般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別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後進行粘合,再細細雕塑外部,塗上鮮豔的彩色;這些俑外表的色彩經過幾千年的剝蝕大部分已脫落,經過修複還原後,這些色彩顯得十分壯麗和諧。俑的造型因出身、地位、經曆的不同而顯出不同的特征和表情;它們不僅裝束服飾不同,而且神態各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中國古代藝術的典範。


    那麽經過大秦朝之後我國又陸續湧現了很多名陵,如唐太宗昭陵、明太祖孝陵、明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一言難盡,不必細表。


    既然有這麽多帝王陵寢存在必然會招致無數地下好漢盡折腰,不用說基本上大家都是為了得個


    然而眾陵寢中有一座卻是與眾不同,實非凡品,那就是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一般人都道它做高宗乾陵,以為它和所有其他的帝王陵寢一樣隻能生個然而卻還有一種人把它稱之為“雙龍墓”,因高宗和武則天雙龍合葬得名,這種奇墓在全世間都是絕無僅有的,其中的奧妙玄機更是無與倫比。


    我們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故事就與這“雙龍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第一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赤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赤魚並收藏天下第一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