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永久網址,請牢記!
東雍州,洛陽。請記住本站的網址:小說網..。
“王上,大喜啊!”司徒亮大笑這說道,一臉笑意的從外麵走了進來。
趙詢放下手中的奏報,笑道:“是不是徐州被我們拿下了?”
司徒亮笑道:“原來王上已經知曉,正是此事。楚軍歸附,現在已經不複存在,被我軍攻克,已經納入我們大趙統轄之下。這距離我趙國橫掃天下,又進了一步。”
趙詢沉默了少許,歎聲道:“是啊,我大趙勝利了,拿下了徐州之地。今ri之後,天下諸州又被我們拿下一個。同時,天下諸侯也再次少了一個啊。”
司徒亮沉聲道:“大浪淘沙,有人起有人落。諸侯消亡,也是滔滔大勢所趨,無可避免。”
趙詢淡淡一笑,道:“好了,不用感慨了,本王也是剛剛接到李懷遠傳回來的捷報和鷹眼司的回報。雖然徐州之地的楚軍已經被我們全部拿下,但是,並不代表徐州之地就萬事大吉了。”
“成建製的楚軍是沒有了,但是,那潰散的楚軍士卒,還有一些害怕牽扯上自己的李氏一族人員,都活躍在各地,伺機而動。此外,還有一些因為戰亂而興起的山匪盜賊,也活躍在徐州各地。”
司徒亮不緊不慢的說道:“潰軍和李氏一族的潛逃人員,我們倒也無需擔心,李氏父子已死,其餘李氏宗族,不少都已經投降我們。剩餘的,也都沒有資格代表楚軍。就算這些人活躍在各地,但他們也沒有號召徐州百姓的資格。更別說王上至盛名,在徐州之地,可比那李熾父子強多了。徐州新政實施,王上免除三年賦稅,更是讓徐州百姓視大王為聖主。至於李氏,早就被徐州百姓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而那些山匪盜賊,倒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手段去清剿他們,畢竟,他們對地方統治和民生造成不穩定的影響。但不管如何,這些人,都有沒有人資格撼動大王在徐州的統轄。不過,徐州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將其妥善的治理好。”
趙詢自然明白徐州的情況,也知曉徐州之地已經算是收入囊中了,否則,其也不會笑著與司徒亮談起於己不利之事。
“本王已經給尚書省下了命令,責令他們將近期的注意力集中在徐州的回複和發展上麵,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回複徐州民生。”
“徐州事情已了,南方諸侯也沒有輕舉妄動,我們駐守洛陽,震懾南方諸侯的計劃,也算完美的完成了。”趙詢淡聲道,“這一年之間,我趙國先後對東雍州和徐州進行攻伐,先後戰敗洛軍和吞並楚軍,也消耗了不少。司徒亮,本王任命你為前軍都督,負責東雍州防線,以禦南方諸侯。等待我軍將徐州和東雍州的戰果徹底吸收之後,再行南攻。”
“王上放心,臣定當為大王收好南方邊界。大王如此安排,是準備回師幽州城?”司徒亮一臉驚訝的詢問道。趙詢yu折返幽州城,並未是事先規劃之中。
趙詢淡聲道:“戰事已畢,也該回師了。另外,燕帝在幽州城,沒有吸引到我趙國官員,倒是將各地的士子給吸引住了。這些人……哼……”雖然沒有多言什麽,但趙詢話語之中,卻顯露出一股殺伐之氣。
司徒亮心中一緊,燕帝沒有被趙詢處死,而是帶回了幽州城。並且,也沒有嚴格限製其zi you。當然,這也是趙詢為了清理內部隱患。對此,司徒亮很清楚。按照趙詢所言,怕是一些人要遭殃了。與前朝沒落皇帝牽扯上了,哪還有什麽好結果?
或許是趙國已經取代大燕成為事實,或許是趙國的官員明白自己利益的來源,趙國的官員並沒有人與燕帝有任何的勾連,最起碼,幽州城之中的趙國中樞官員和地方主政官員,都沒有與燕帝有任何的聯係。但是,一些因為各地戰亂或因為趙國越來越強大而遷移幽州城的士子們,卻有一些人與燕帝有了聯係,甚至還形成了一些小組織。
不管這些人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不管這些人是主動的還是被人誘惑,被人指使,趙詢都沒有放任不管的意思。對待這些人,趙詢隻能用血來jing告他們。
趙詢將東雍州諸事交付給司徒亮之後,就帶軍回師,折返幽州城了。
因為趙軍的越來越強勢,趙國疆域的越來越廣,越來越穩,更多的人向趙國國都幽州城匯聚。而同樣因為趙國的政策。幽州城周圍的商業也異常的興盛。近數月之間,因為東雍州戰事的大勝和徐州戰事的大勝,整個幽州城,乃至整個趙國境內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趙國越強,百姓們自然就越覺得自己現在這種幸福平穩的生活能更長久。
因為趙國境內的政策與其他諸侯大不相同,甚至與大燕也大不一樣。尤其是在官府之中,有以前讀書人為官變成多種職業皆可為官的製度。而且,想要放任一方,掌握實權,就必須會相應的專業知識。遠的不說,就是戶部官員,就必須動的趙詢弄出來的數字的各種計算,財物報表的運用,與昔ri單純的死讀書為官大不相同。在趙國之中的讀書人還好,那些從其他諸侯之地或者從東雍州以及徐州而來的讀書人,就有些接受不了了。尤其是南方還多出讀書人,其中名望較高的讀書人、大儒,也多出自南方諸州。
所以,這些人發現趙國的一些製度簡直有悖常理之後,就表示大為不滿,甚至直接在官府之前,圍堵抗議,讓趙國中樞各部,極為不滿。但又因為這些人是讀書人,也沒有武力抗爭,更沒有違法,才沒有讓官府緝拿。而讀書人的問題,也是曆代朝廷較為頭疼的問題。沒有十足的理由,哪能輕易對他們下手?
不過,對於趙詢而言,他可不會看對方是誰。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趙詢已經不是當初遊走與幽北之地的那個趙詢了。現在的趙詢是趙國國君,是幾十萬大軍的統帥,也是北方之地的主人。一些以前不在意,難以決策的地方,現在其做起來,完全沒有任何不適之感。
在趙詢折返尚未剛剛進入幽州城之際,就遭遇了刺殺。隨後,幽州之地就開始追查刺客。旋即,暗影司、鷹眼司、保衛司皆紛紛出動。
趙王遇刺,雖然沒有出事,但是,卻也讓趙國上下震動。趙國上下,無不戰戰兢兢。然不久之後,就有人向都察院密報,言一些南方來的讀書人、商人和一些南方諸侯的細作聯合起來,yu對趙王不利。
名冊一出,頓時幽州之地,尤其是幽州城內無數人被抓。除了一些趙國官員之外,還有很多的讀書人和一部分的商人。他們,都牽連入刺殺趙王的大案之中。
在幽州城開始抓捕這些牽扯刺殺大案的同時,趙詢已經順利折返幽州城。趙詢當然沒有任何損傷,所為的遇刺,也是趙詢暗中讓人行動而已。回到幽州城的趙詢,立刻就被各部官員探視,並詢問如何處置被抓之人。其實,許多人並沒有與遇刺案有聯係。真正與遇刺案有些許關係的,隻怕就隻有那些與燕帝有關係,且不滿趙國現在製度的讀書人小團體。當然,這個關係,也是沒有真憑實據,而是從某一方麵推測而來。
“王上,此次抓捕了不少人,但大多都沒有與刺殺案有關,尤其是其中不少商人,都與各部官員或多或少有一絲絲的聯係,是不是……”
趙詢聽的裴毅如此說,淡聲道:“與刺殺案無關,但其他的呢?他們所作所為,難道就沒有一處違法之事?暗影司和鷹眼司捉拿他們,定然不會無緣無故將人拿下。另外,據本王所知,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違法之事在身。既然如此,就算沒有真憑實據牽扯刺殺案,那就按照其所犯之罪處置吧。”
“凡是與這些有罪商人有聯係的官員,降職留用。他們參與商會,本王沒有反對,但是,想要為其所在商會充當保護者,讓他們無視我大趙律法的存在,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至於那幾個為商會謀私者,革職,永不敘永。”
趙詢捉拿這些商人,就是為了敲打城中各部官員。雖然現在還沒有大批官員與商人有太深的勾連,但是,趙詢不能不做防備。
裴毅心中一緊,自然明白趙詢的目的所在,沉聲道:“王上,那那些商會呢?”
“商會?好好經商他們不去做,卻想要從我大趙官員身上謀利。抄沒家產,永不予經商資格。”趙詢冷聲道。
“那那些讀書人呢?”裴毅沉聲問道。
“你們可有什麽看法?”趙詢淡聲反問三省中樞官員。
裴毅見其他人都無語以對,隻好說道:“大王,這些讀書人都是來自其他諸侯轄地,雖然不是我趙國本土出身,但也應該與南方諸侯無關。他們大多都是不滿其他諸侯現狀,而前來我趙國求學求官之人。刺殺大王,此等惡事,應該與這些讀書人無關。”
頓了頓,裴毅又道:“讀書人乃是國家官員的出處,也是治理國家的梁柱。因為我們捉拿了不少讀書人,現在,已經讓城中乃至各地的讀書人都開始對此舉不滿,甚至開始在各地官府門前抗議了。”
趙詢淡淡掃視了諸人一眼,其明白,裴毅乃是正統的儒家讀書人,對於捉拿沒有真憑實據的讀書人,還是有些難以理解的。
“那按照裴卿的意思,就是要將他們放了?”趙詢平淡的說道,“那其他諸位卿家可有什麽意見?”
從趙詢平淡的語氣之中,呂子良感到了趙詢的不滿。呂子良也明白,這些讀書人沒有能力去刺殺近萬親衛軍護衛之下的趙王。但呂子良也清楚,這些讀書人卻對趙國的官員選拔製度有所不滿,甚至時常那趙國與大燕相比,還與燕帝隱隱有一絲絲的聯係。此次趙詢折返,沒有直接通報中樞,捉拿刺殺案,也沒有詔令刑部、都察院,而是直接讓三司暗衛出手,這也就說明,趙王此次要對幽州城進行一番整頓。
先前那那些商人和那些官員做開頭,呂子良就明白,趙王此次是真的要動一動幽州城之中那些不安分的人了。
見趙詢如此詢問,呂子良自然明白自己的國君是什麽意思,於是出聲道:“回大王,臣以為,這些讀書人不僅不能將他們釋放,反而要從嚴處置。”
“哦?說說看!”趙詢笑著說道。
見趙王如此說,呂子良心中微微一鬆,沉聲道:“這些讀書人不懂我趙國政策,卻胡攪蠻纏,大肆的表達對我趙國製度的反對。對我趙國治下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甚至,一些商人、匠人出身的官員,也因此與儒家讀書人和正統讀書人官員之間產生不少問題。這些讀書人不思改變自己的看法,卻一味的指責官府的不是,他們不僅不是我趙國治理地方的梁柱,反而是極大的影響我趙國治理地方穩定。”
“還有,因為我們捉拿了一些讀書人,現在就有這麽多問題。要是不予理會,反而退讓,ri後,還不知道這些讀書人會對我們官府造成什麽樣的影響呢。難道,我趙國還要向區區一些與我們不和的讀書人屈服?”
“說得好!”趙詢振聲道,“一群隻知道死讀書的閑散之人,也敢對朝廷指手劃腳,也敢抗議官府的行為,要是我們退讓,還不知會帶來什麽影響呢。我趙國的政策製度,是與其他諸侯不同,也與大燕不同。本王要讓他們知道,現在,這裏是大趙,不是大燕。”
“對我大趙不滿,還連成小組織駁斥我趙國製度?甚至還打出大燕和燕帝的旗號,他們向要做什麽?傳令,讓刑部嚴查他們,嚴懲不貸。”
“楊望真,中書省下令各地官府,凡是看無故在官府之前聚眾鬧事的讀書人,一律革除他們身上所有的功名,我大燕,從此對他們將永不敘永。另外,詔令各地,從即ri起了,凡是我大趙官員,優先從大趙皇家學院考核選拔,凡是州府正官,中樞官員,必須出自皇家學院亦或者必須入皇家學院學習之後,方可繼續上升。”趙詢冷聲下令道。
趙詢此舉,直接讓各地讀書人的前路給限製住了。想要在在趙國為官,就必須按照趙國的政策和製度來,否則,那就永遠也隻是一個讀書人。此外,想要做一府長官以及其上的官職,就必須入皇家學院學習。否則,你就隻能去做小吏,頂天也就是縣令了。
“另外,凡是官員升職,必須如皇家學院學習不等時ri方可。皇家學院從即ri起,則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則是官員進修之地,一部分則是士子讀書之地,允各地州學之中,成績優異且沒有直接如地方做小吏的讀書人入學。”
趙詢如此做,也是為了控製這些官員。他不願這些官員為了升職與中樞官員連成一個龐大的勢力網,現在將這些官員升職和調派任命都收攏在自己手中,與中樞之地並駕齊驅之地。
雖然不少官員都認為趙王此舉讓各部,尤其是吏部權利收縮不少,但是,趙詢此刻是直接以下令的方式傳遞下去的,而不是與諸人商議,所以,他們也隻能將心在的思慮壓下。
百餘讀書人牽連刺殺案之中被殺,頓時讓趙國各地的讀書人都大吃一驚,不少人都有所不滿。但是,趙國緊接著頒布的詔令,才是給這些讀書人致命一擊。他們不滿,抗議,都是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但現在,他們的前途就與他們接下來的舉動有關,他們豈敢再輕舉妄動?
鬧事?抗議?那就是永不敘永,前途盡無。想要為官,就必須按照趙軍的製度做,就必須接受趙軍的政策。是繼續表示不滿還是接受趙軍的製度,順應趙軍的政策,這就是所有南方而來以及那些對趙國製度不滿的讀書人勉強的選擇。
縱使有一些讀書人依舊對趙國官府現在的行為表示不滿,但是,再也沒有昔ri那般一呼百應的情況出現。在前途麵前,其他的都已經不重要的。就算他們沒有如皇家學院學習,雖然他們還沒有去參加趙國科舉。但是,就算是州學有成,也有資格去做地方小吏,繼而有升遷,成為官府品級官員的可能。但要是被趙軍革除所有功名,那可就什麽都沒有了,他們這麽多年的辛苦,可就一朝白費了。這些讀書人,自然很清楚利弊。
除了這些讀書人被趙詢狠狠的收拾了一番之後,不少官員和商人也在此次清查刺殺案之中倒了黴。雖然他們不是與刺殺案有關,但是,因為這些官商之間的問題,也讓不少官員下獄,不少商人破家破財。也是此次變故,也讓不少官員和商人,都紛紛一震,更改了自己往ri的一些問題。
另外,還有不少人也看出,趙王遇刺隻怕是假,而趙王要借著此舉,將一些問題解決才是真實。幽州城之中不少讀書人都牽連入謀刺謀反的罪名而被誅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除了對趙國製度不滿之外,還多次提及大燕和燕帝。
..為你提供jing彩熱門小說免費閱讀!
...
東雍州,洛陽。請記住本站的網址:小說網..。
“王上,大喜啊!”司徒亮大笑這說道,一臉笑意的從外麵走了進來。
趙詢放下手中的奏報,笑道:“是不是徐州被我們拿下了?”
司徒亮笑道:“原來王上已經知曉,正是此事。楚軍歸附,現在已經不複存在,被我軍攻克,已經納入我們大趙統轄之下。這距離我趙國橫掃天下,又進了一步。”
趙詢沉默了少許,歎聲道:“是啊,我大趙勝利了,拿下了徐州之地。今ri之後,天下諸州又被我們拿下一個。同時,天下諸侯也再次少了一個啊。”
司徒亮沉聲道:“大浪淘沙,有人起有人落。諸侯消亡,也是滔滔大勢所趨,無可避免。”
趙詢淡淡一笑,道:“好了,不用感慨了,本王也是剛剛接到李懷遠傳回來的捷報和鷹眼司的回報。雖然徐州之地的楚軍已經被我們全部拿下,但是,並不代表徐州之地就萬事大吉了。”
“成建製的楚軍是沒有了,但是,那潰散的楚軍士卒,還有一些害怕牽扯上自己的李氏一族人員,都活躍在各地,伺機而動。此外,還有一些因為戰亂而興起的山匪盜賊,也活躍在徐州各地。”
司徒亮不緊不慢的說道:“潰軍和李氏一族的潛逃人員,我們倒也無需擔心,李氏父子已死,其餘李氏宗族,不少都已經投降我們。剩餘的,也都沒有資格代表楚軍。就算這些人活躍在各地,但他們也沒有號召徐州百姓的資格。更別說王上至盛名,在徐州之地,可比那李熾父子強多了。徐州新政實施,王上免除三年賦稅,更是讓徐州百姓視大王為聖主。至於李氏,早就被徐州百姓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而那些山匪盜賊,倒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手段去清剿他們,畢竟,他們對地方統治和民生造成不穩定的影響。但不管如何,這些人,都有沒有人資格撼動大王在徐州的統轄。不過,徐州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將其妥善的治理好。”
趙詢自然明白徐州的情況,也知曉徐州之地已經算是收入囊中了,否則,其也不會笑著與司徒亮談起於己不利之事。
“本王已經給尚書省下了命令,責令他們將近期的注意力集中在徐州的回複和發展上麵,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回複徐州民生。”
“徐州事情已了,南方諸侯也沒有輕舉妄動,我們駐守洛陽,震懾南方諸侯的計劃,也算完美的完成了。”趙詢淡聲道,“這一年之間,我趙國先後對東雍州和徐州進行攻伐,先後戰敗洛軍和吞並楚軍,也消耗了不少。司徒亮,本王任命你為前軍都督,負責東雍州防線,以禦南方諸侯。等待我軍將徐州和東雍州的戰果徹底吸收之後,再行南攻。”
“王上放心,臣定當為大王收好南方邊界。大王如此安排,是準備回師幽州城?”司徒亮一臉驚訝的詢問道。趙詢yu折返幽州城,並未是事先規劃之中。
趙詢淡聲道:“戰事已畢,也該回師了。另外,燕帝在幽州城,沒有吸引到我趙國官員,倒是將各地的士子給吸引住了。這些人……哼……”雖然沒有多言什麽,但趙詢話語之中,卻顯露出一股殺伐之氣。
司徒亮心中一緊,燕帝沒有被趙詢處死,而是帶回了幽州城。並且,也沒有嚴格限製其zi you。當然,這也是趙詢為了清理內部隱患。對此,司徒亮很清楚。按照趙詢所言,怕是一些人要遭殃了。與前朝沒落皇帝牽扯上了,哪還有什麽好結果?
或許是趙國已經取代大燕成為事實,或許是趙國的官員明白自己利益的來源,趙國的官員並沒有人與燕帝有任何的勾連,最起碼,幽州城之中的趙國中樞官員和地方主政官員,都沒有與燕帝有任何的聯係。但是,一些因為各地戰亂或因為趙國越來越強大而遷移幽州城的士子們,卻有一些人與燕帝有了聯係,甚至還形成了一些小組織。
不管這些人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不管這些人是主動的還是被人誘惑,被人指使,趙詢都沒有放任不管的意思。對待這些人,趙詢隻能用血來jing告他們。
趙詢將東雍州諸事交付給司徒亮之後,就帶軍回師,折返幽州城了。
因為趙軍的越來越強勢,趙國疆域的越來越廣,越來越穩,更多的人向趙國國都幽州城匯聚。而同樣因為趙國的政策。幽州城周圍的商業也異常的興盛。近數月之間,因為東雍州戰事的大勝和徐州戰事的大勝,整個幽州城,乃至整個趙國境內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趙國越強,百姓們自然就越覺得自己現在這種幸福平穩的生活能更長久。
因為趙國境內的政策與其他諸侯大不相同,甚至與大燕也大不一樣。尤其是在官府之中,有以前讀書人為官變成多種職業皆可為官的製度。而且,想要放任一方,掌握實權,就必須會相應的專業知識。遠的不說,就是戶部官員,就必須動的趙詢弄出來的數字的各種計算,財物報表的運用,與昔ri單純的死讀書為官大不相同。在趙國之中的讀書人還好,那些從其他諸侯之地或者從東雍州以及徐州而來的讀書人,就有些接受不了了。尤其是南方還多出讀書人,其中名望較高的讀書人、大儒,也多出自南方諸州。
所以,這些人發現趙國的一些製度簡直有悖常理之後,就表示大為不滿,甚至直接在官府之前,圍堵抗議,讓趙國中樞各部,極為不滿。但又因為這些人是讀書人,也沒有武力抗爭,更沒有違法,才沒有讓官府緝拿。而讀書人的問題,也是曆代朝廷較為頭疼的問題。沒有十足的理由,哪能輕易對他們下手?
不過,對於趙詢而言,他可不會看對方是誰。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趙詢已經不是當初遊走與幽北之地的那個趙詢了。現在的趙詢是趙國國君,是幾十萬大軍的統帥,也是北方之地的主人。一些以前不在意,難以決策的地方,現在其做起來,完全沒有任何不適之感。
在趙詢折返尚未剛剛進入幽州城之際,就遭遇了刺殺。隨後,幽州之地就開始追查刺客。旋即,暗影司、鷹眼司、保衛司皆紛紛出動。
趙王遇刺,雖然沒有出事,但是,卻也讓趙國上下震動。趙國上下,無不戰戰兢兢。然不久之後,就有人向都察院密報,言一些南方來的讀書人、商人和一些南方諸侯的細作聯合起來,yu對趙王不利。
名冊一出,頓時幽州之地,尤其是幽州城內無數人被抓。除了一些趙國官員之外,還有很多的讀書人和一部分的商人。他們,都牽連入刺殺趙王的大案之中。
在幽州城開始抓捕這些牽扯刺殺大案的同時,趙詢已經順利折返幽州城。趙詢當然沒有任何損傷,所為的遇刺,也是趙詢暗中讓人行動而已。回到幽州城的趙詢,立刻就被各部官員探視,並詢問如何處置被抓之人。其實,許多人並沒有與遇刺案有聯係。真正與遇刺案有些許關係的,隻怕就隻有那些與燕帝有關係,且不滿趙國現在製度的讀書人小團體。當然,這個關係,也是沒有真憑實據,而是從某一方麵推測而來。
“王上,此次抓捕了不少人,但大多都沒有與刺殺案有關,尤其是其中不少商人,都與各部官員或多或少有一絲絲的聯係,是不是……”
趙詢聽的裴毅如此說,淡聲道:“與刺殺案無關,但其他的呢?他們所作所為,難道就沒有一處違法之事?暗影司和鷹眼司捉拿他們,定然不會無緣無故將人拿下。另外,據本王所知,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違法之事在身。既然如此,就算沒有真憑實據牽扯刺殺案,那就按照其所犯之罪處置吧。”
“凡是與這些有罪商人有聯係的官員,降職留用。他們參與商會,本王沒有反對,但是,想要為其所在商會充當保護者,讓他們無視我大趙律法的存在,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至於那幾個為商會謀私者,革職,永不敘永。”
趙詢捉拿這些商人,就是為了敲打城中各部官員。雖然現在還沒有大批官員與商人有太深的勾連,但是,趙詢不能不做防備。
裴毅心中一緊,自然明白趙詢的目的所在,沉聲道:“王上,那那些商會呢?”
“商會?好好經商他們不去做,卻想要從我大趙官員身上謀利。抄沒家產,永不予經商資格。”趙詢冷聲道。
“那那些讀書人呢?”裴毅沉聲問道。
“你們可有什麽看法?”趙詢淡聲反問三省中樞官員。
裴毅見其他人都無語以對,隻好說道:“大王,這些讀書人都是來自其他諸侯轄地,雖然不是我趙國本土出身,但也應該與南方諸侯無關。他們大多都是不滿其他諸侯現狀,而前來我趙國求學求官之人。刺殺大王,此等惡事,應該與這些讀書人無關。”
頓了頓,裴毅又道:“讀書人乃是國家官員的出處,也是治理國家的梁柱。因為我們捉拿了不少讀書人,現在,已經讓城中乃至各地的讀書人都開始對此舉不滿,甚至開始在各地官府門前抗議了。”
趙詢淡淡掃視了諸人一眼,其明白,裴毅乃是正統的儒家讀書人,對於捉拿沒有真憑實據的讀書人,還是有些難以理解的。
“那按照裴卿的意思,就是要將他們放了?”趙詢平淡的說道,“那其他諸位卿家可有什麽意見?”
從趙詢平淡的語氣之中,呂子良感到了趙詢的不滿。呂子良也明白,這些讀書人沒有能力去刺殺近萬親衛軍護衛之下的趙王。但呂子良也清楚,這些讀書人卻對趙國的官員選拔製度有所不滿,甚至時常那趙國與大燕相比,還與燕帝隱隱有一絲絲的聯係。此次趙詢折返,沒有直接通報中樞,捉拿刺殺案,也沒有詔令刑部、都察院,而是直接讓三司暗衛出手,這也就說明,趙王此次要對幽州城進行一番整頓。
先前那那些商人和那些官員做開頭,呂子良就明白,趙王此次是真的要動一動幽州城之中那些不安分的人了。
見趙詢如此詢問,呂子良自然明白自己的國君是什麽意思,於是出聲道:“回大王,臣以為,這些讀書人不僅不能將他們釋放,反而要從嚴處置。”
“哦?說說看!”趙詢笑著說道。
見趙王如此說,呂子良心中微微一鬆,沉聲道:“這些讀書人不懂我趙國政策,卻胡攪蠻纏,大肆的表達對我趙國製度的反對。對我趙國治下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甚至,一些商人、匠人出身的官員,也因此與儒家讀書人和正統讀書人官員之間產生不少問題。這些讀書人不思改變自己的看法,卻一味的指責官府的不是,他們不僅不是我趙國治理地方的梁柱,反而是極大的影響我趙國治理地方穩定。”
“還有,因為我們捉拿了一些讀書人,現在就有這麽多問題。要是不予理會,反而退讓,ri後,還不知道這些讀書人會對我們官府造成什麽樣的影響呢。難道,我趙國還要向區區一些與我們不和的讀書人屈服?”
“說得好!”趙詢振聲道,“一群隻知道死讀書的閑散之人,也敢對朝廷指手劃腳,也敢抗議官府的行為,要是我們退讓,還不知會帶來什麽影響呢。我趙國的政策製度,是與其他諸侯不同,也與大燕不同。本王要讓他們知道,現在,這裏是大趙,不是大燕。”
“對我大趙不滿,還連成小組織駁斥我趙國製度?甚至還打出大燕和燕帝的旗號,他們向要做什麽?傳令,讓刑部嚴查他們,嚴懲不貸。”
“楊望真,中書省下令各地官府,凡是看無故在官府之前聚眾鬧事的讀書人,一律革除他們身上所有的功名,我大燕,從此對他們將永不敘永。另外,詔令各地,從即ri起了,凡是我大趙官員,優先從大趙皇家學院考核選拔,凡是州府正官,中樞官員,必須出自皇家學院亦或者必須入皇家學院學習之後,方可繼續上升。”趙詢冷聲下令道。
趙詢此舉,直接讓各地讀書人的前路給限製住了。想要在在趙國為官,就必須按照趙國的政策和製度來,否則,那就永遠也隻是一個讀書人。此外,想要做一府長官以及其上的官職,就必須入皇家學院學習。否則,你就隻能去做小吏,頂天也就是縣令了。
“另外,凡是官員升職,必須如皇家學院學習不等時ri方可。皇家學院從即ri起,則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則是官員進修之地,一部分則是士子讀書之地,允各地州學之中,成績優異且沒有直接如地方做小吏的讀書人入學。”
趙詢如此做,也是為了控製這些官員。他不願這些官員為了升職與中樞官員連成一個龐大的勢力網,現在將這些官員升職和調派任命都收攏在自己手中,與中樞之地並駕齊驅之地。
雖然不少官員都認為趙王此舉讓各部,尤其是吏部權利收縮不少,但是,趙詢此刻是直接以下令的方式傳遞下去的,而不是與諸人商議,所以,他們也隻能將心在的思慮壓下。
百餘讀書人牽連刺殺案之中被殺,頓時讓趙國各地的讀書人都大吃一驚,不少人都有所不滿。但是,趙國緊接著頒布的詔令,才是給這些讀書人致命一擊。他們不滿,抗議,都是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但現在,他們的前途就與他們接下來的舉動有關,他們豈敢再輕舉妄動?
鬧事?抗議?那就是永不敘永,前途盡無。想要為官,就必須按照趙軍的製度做,就必須接受趙軍的政策。是繼續表示不滿還是接受趙軍的製度,順應趙軍的政策,這就是所有南方而來以及那些對趙國製度不滿的讀書人勉強的選擇。
縱使有一些讀書人依舊對趙國官府現在的行為表示不滿,但是,再也沒有昔ri那般一呼百應的情況出現。在前途麵前,其他的都已經不重要的。就算他們沒有如皇家學院學習,雖然他們還沒有去參加趙國科舉。但是,就算是州學有成,也有資格去做地方小吏,繼而有升遷,成為官府品級官員的可能。但要是被趙軍革除所有功名,那可就什麽都沒有了,他們這麽多年的辛苦,可就一朝白費了。這些讀書人,自然很清楚利弊。
除了這些讀書人被趙詢狠狠的收拾了一番之後,不少官員和商人也在此次清查刺殺案之中倒了黴。雖然他們不是與刺殺案有關,但是,因為這些官商之間的問題,也讓不少官員下獄,不少商人破家破財。也是此次變故,也讓不少官員和商人,都紛紛一震,更改了自己往ri的一些問題。
另外,還有不少人也看出,趙王遇刺隻怕是假,而趙王要借著此舉,將一些問題解決才是真實。幽州城之中不少讀書人都牽連入謀刺謀反的罪名而被誅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除了對趙國製度不滿之外,還多次提及大燕和燕帝。
..為你提供jing彩熱門小說免費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