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笑道:“還是槐子會說話。要是你一張口,按咱在家說好的,六十文一斤給他,他肯定也不會再加你二十文。”
**也忍不住讚道:“槐子哥說得對,這豬肉確實比往常喂的豬肉嫩些,我都沒想到這點哩。”
青木興奮地說道:“就是這個話。**,咱明兒去集上買些肉回來灌些香腸,到時候跟咱家的這香腸比比,看是不是咱家的香腸味兒好一些。要是這樣的話,往後這豬肉是不愁賣的了。”
**點頭,想笑又覺得臉繃得難受,這才記起要洗掉麵膜了——都忘了已經過了好長時間哩。
她一邊起身打水洗臉,一邊對青木說道:“那就試試吧。那些肉灌出來的香腸肯定不如咱家的香腸味道好。往後這青山香腸要出名哩。”
楊氏和鄭長河想著剛從趙三家逮回來的三頭小豬,樂得合不攏嘴。
楊氏惋惜地說道:“再想多逮幾頭,也沒有了。小豬不好逮哩。”
**洗完臉,對她說道:“娘,咱家眼下喂了五頭豬。年初逮的那兩頭到年底也能出欄了,到時候再逮就是了。一下子喂多了也不好,就這麽一茬趕一茬的,蠻好的。等橡子樹種多了,那時喂豬也喂出經驗了,再喂個十來頭豬,就輕鬆了。”
鄭長河笑道:“不急。一口也吃不成個大胖子,跟村裏人比,咱家已經走在前邊了。這冬日裏,辣白菜不也是能賣一些錢麽。”
青木聽了忙道:“要把辣白菜準備好,明兒毛掌櫃來提貨哩。還有香腸也是。”
於是,一家人又忙碌起來。準備罐子裝辣白菜;把香腸用竹簍子裝起來——這是**特意讓鄭長河編的,她覺得用竹簍子裝能透氣。
等全部準備好了,才上床歇息。
第二天上午,毛掌櫃果然帶著兩輛車過來了,按照商定好的價錢,把鄭家的香腸和臘肉全部買下了,辣白菜也搬了好些。
那粉蒸肉的方子,毛掌櫃按五十兩銀子付給了**。
他笑嗬嗬地對楊氏說道:“我也跟你們說實在話。這個價錢還是低了。我們東家說了,上回買的那些菜方子,我們酒樓賣得好的很,要是現在補錢給你們,顯得太小氣。不過他不會忘記你們家的。咱們打交道還長遠呢,往後看吧!”
楊氏急忙道:“賣得好那也是你們東家會做生意。要是那不會做生意的,再好的菜方子也不中用。”
她也不貪心,當初賣菜方子的錢可是買了地,給家裏幫了大忙哩。
毛掌櫃暗讚她會說話。
他臨走的時候,對鄭長河道:“鄭老哥,你家最好再多做些香腸。要是這香腸在清輝縣好賣,沒準哪天我就會回來進貨呢。你們不多準備些。我到時候不是白跑一趟麽。就是到酒樓來吃飯的人吃了這香腸說好,他再來吃我要說沒有了,那不是打臉麽!”
鄭長河連連點頭,讓他放心,一定再做些,保證他下回來進貨時不落空。
等毛掌櫃帶人趕著車走了,**從房裏出來,笑問道:“都妥了?”
楊氏高興地說道:“妥了。香腸一百五十斤——還有些零頭我留下了——共十二兩銀子;臘肉八十斤。四兩八錢銀子;粉蒸肉的方子他給了五十兩銀子;辣白菜……噯喲,我也算不清了,他爹,辣白菜是多少?”
鄭長河想了想道:“好像是兩百多斤哩,賣了一兩多銀子。”
**其實在房裏都聽見了,要是算得有誤差的話,她一定會出來提醒爹娘的。她笑道:“辣白菜兩百二十四斤,共得了一兩銀子外加七百九十二文錢。今兒總共得了六十八兩銀子,外加五百九十二文錢。”
楊氏數了數,果然不錯,她讚閨女算賬快。
**見她娘捧著銀子寶貝似地去收藏。心裏高興的很,笑眯眯的對鄭長河道:“爹,這麽攢錢快吧?”
鄭長河搓著手笑道:“快!不過這都是你腦子靈,才想出來灌香腸賣。要是光賣豬肉,也不能賣這麽些錢。爹腦子笨的很,也就會喂豬。”
**笑道:“看爹說的,沒有豬哪來的香腸哩。”
第二天,鄭家從集上買了一百斤豬肉回來灌香腸,準備跟自家的香腸比比,看差別有多大。
為了以後灌香腸準備,鄭長河便每天一大早往下塘集跑,把那豬小腸全買了來。**清洗幹淨後,拿筷子刮去那層脂肪,隻剩薄薄的一層,涼半幹備用。
同時,鄭長河也跟村裏人也打了招呼,要是殺豬的話,就把豬肉賣給鄭家,比賣給集上要多兩文錢一斤,這使得村民們非常高興。
趙大嘴因為要娶媳婦,率先就殺了一頭豬,賣了一大半給了鄭家。於是,**和楊氏就又灌了百來斤香腸。
入冬後,因為鄭長河和楊氏都在家,**就不像去年那麽忙,凡事有爹娘內外照管著,她就做起針線來。
一來條件好些了,二來她的身量長高了些,原來那些破舊衣裳都不能穿了,隻好做新的,又幫哥哥和爹娘做,因此一直也是沒個停歇的。
這日正幫青木縫衣裳,他扛著鋤頭從地裏回來,把鋤頭丟在廊簷,對**道:“紅蘿卜有手指頭那麽粗了,再過些日子能吃了哩。”今日學堂休息,他便去瞧了瞧紅蘿卜。
**抬頭高興地問道:“真的麽?咋長這麽快哩,我想著還要過一個多月才能長大哩。”
青木見她說得差太遠,以為她不了解這紅蘿卜的習性,便笑著跟她說道:“這還快麽?咱家沒上多少肥——土肥都叫爹弄到麥地裏去了——這蘿卜才小,槐子說他家的就快能吃了哩。他當時可是下了些土肥的。”
**不相信地問道:“不能這麽快吧?都能吃了?”
青木笑道:“他那地不就在咱旁邊,你沒注意?要不咱倆去瞧瞧吧。”
**忙放下手中的衣裳,掀開腿上的小棉被,對哥哥說道:“走,去瞧瞧!我遠遠的隻看見一片綠,還沒到旁邊去瞧過哩。要真是能吃了,明年再種的時候咱可不能不精心了。”
青木點點頭,兄妹倆便出了院子往張槐的那塊屋基場地走來。
**以前總是望見張大栓跟何氏在那塊地裏忙碌,看著那塊地被翻出來,種上紅蘿卜和白菜,又看著它慢慢地透出一層綠色,白菜也長大包心,可是她卻從沒到附近去看過。
如今來到近前,隻見一排排的白菜鼓著大肚子整齊地挺立著;胡蘿卜的秧苗顏色碧綠,跟周圍衰草枯樹形成鮮明的對比。
**看著那綠油油的胡蘿卜苗,很想下去拔幾根出來瞧瞧,到底長了多大。
正想著,就聽青木笑道:“你也來瞧紅蘿卜?”
她回頭一看,原來張槐左手提了隻空籃子,右手扛了把鋤頭來到近前,見了她和青木,欣喜地笑道:“你倆咋來了?”
青木打趣道:“瞅你這地裏沒人,想來偷蘿卜哩。”
張槐微笑道:“偷吧,偷家去也省得**心,到時候直接去你家挑就好了。”
**問道:“槐子哥,你這紅蘿卜真的能吃了麽?我拔幾根出來瞧瞧多大了。”
張槐放下鋤頭和籃子,對她道:“真的能吃了哩。你先拔些家去嚐嚐吧!”
說完瞧了瞧她身上幹幹淨淨的衣裳和鞋,忙回身到地壟邊抱起一捆草,鋪到壟溝裏,這才伸手牽她下來。這草是當初紅蘿卜剛出苗時,蓋了防霜凍的。
**見他細心,也很感激——她也舍不得弄髒了鞋子哩,便搭著他的手借力跳下壟溝。
忽地她驚覺,自己怎麽又這樣不避嫌起來?
可是這念頭轉晚了,那手已經被握在張槐寬大帶薄繭的手中,他牽著她來到鋪好稻草的壟溝裏。
**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這到底是原來的**留下的本能反應,還是自己已經對張槐信任到不設防的地步?
看看張槐,卻是渾然不覺,仿佛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根本就沒有刻意地想要來拉她的手;就是青木,也根本就沒留意,或者他覺得這根本就沒啥。
**無奈地歎了口氣,轉頭看那胡蘿卜。
張槐本想叫**拔的,想想還是不要弄髒了她的手,便彎腰扯了幾根秧苗粗壯的蘿卜,果然下邊的根莖已經很粗了。
他把蘿卜互相碰撞,磕掉上麵的泥土,然後又將這把蘿卜秧苗挽起來,打了個結,對**笑道:“瞧,這麽大還不能吃麽?”
**看著那還帶著泥土的紅豔豔的蘿卜,很喜歡,也不嫌髒,急忙接了過來,想著回家放在飯鍋邊蒸熟了,應該是很鮮甜的。
青木瞧著那蘿卜,對張槐道:“這蘿卜比我家的大多了。你下的肥還真得力哩。”
張槐道:“那是養蛐蟮攢出來的土肥,也不多,所以我爹就一個蘿卜窩子裏丟了一點,我也沒想到能得這麽大力。”
**看著這地裏綠油油一片胡蘿卜,說道:“這地好不容易被你們給伺候好了,明年你家蓋房子的話,又種不成了,可惜了。”(未完待續)
**也忍不住讚道:“槐子哥說得對,這豬肉確實比往常喂的豬肉嫩些,我都沒想到這點哩。”
青木興奮地說道:“就是這個話。**,咱明兒去集上買些肉回來灌些香腸,到時候跟咱家的這香腸比比,看是不是咱家的香腸味兒好一些。要是這樣的話,往後這豬肉是不愁賣的了。”
**點頭,想笑又覺得臉繃得難受,這才記起要洗掉麵膜了——都忘了已經過了好長時間哩。
她一邊起身打水洗臉,一邊對青木說道:“那就試試吧。那些肉灌出來的香腸肯定不如咱家的香腸味道好。往後這青山香腸要出名哩。”
楊氏和鄭長河想著剛從趙三家逮回來的三頭小豬,樂得合不攏嘴。
楊氏惋惜地說道:“再想多逮幾頭,也沒有了。小豬不好逮哩。”
**洗完臉,對她說道:“娘,咱家眼下喂了五頭豬。年初逮的那兩頭到年底也能出欄了,到時候再逮就是了。一下子喂多了也不好,就這麽一茬趕一茬的,蠻好的。等橡子樹種多了,那時喂豬也喂出經驗了,再喂個十來頭豬,就輕鬆了。”
鄭長河笑道:“不急。一口也吃不成個大胖子,跟村裏人比,咱家已經走在前邊了。這冬日裏,辣白菜不也是能賣一些錢麽。”
青木聽了忙道:“要把辣白菜準備好,明兒毛掌櫃來提貨哩。還有香腸也是。”
於是,一家人又忙碌起來。準備罐子裝辣白菜;把香腸用竹簍子裝起來——這是**特意讓鄭長河編的,她覺得用竹簍子裝能透氣。
等全部準備好了,才上床歇息。
第二天上午,毛掌櫃果然帶著兩輛車過來了,按照商定好的價錢,把鄭家的香腸和臘肉全部買下了,辣白菜也搬了好些。
那粉蒸肉的方子,毛掌櫃按五十兩銀子付給了**。
他笑嗬嗬地對楊氏說道:“我也跟你們說實在話。這個價錢還是低了。我們東家說了,上回買的那些菜方子,我們酒樓賣得好的很,要是現在補錢給你們,顯得太小氣。不過他不會忘記你們家的。咱們打交道還長遠呢,往後看吧!”
楊氏急忙道:“賣得好那也是你們東家會做生意。要是那不會做生意的,再好的菜方子也不中用。”
她也不貪心,當初賣菜方子的錢可是買了地,給家裏幫了大忙哩。
毛掌櫃暗讚她會說話。
他臨走的時候,對鄭長河道:“鄭老哥,你家最好再多做些香腸。要是這香腸在清輝縣好賣,沒準哪天我就會回來進貨呢。你們不多準備些。我到時候不是白跑一趟麽。就是到酒樓來吃飯的人吃了這香腸說好,他再來吃我要說沒有了,那不是打臉麽!”
鄭長河連連點頭,讓他放心,一定再做些,保證他下回來進貨時不落空。
等毛掌櫃帶人趕著車走了,**從房裏出來,笑問道:“都妥了?”
楊氏高興地說道:“妥了。香腸一百五十斤——還有些零頭我留下了——共十二兩銀子;臘肉八十斤。四兩八錢銀子;粉蒸肉的方子他給了五十兩銀子;辣白菜……噯喲,我也算不清了,他爹,辣白菜是多少?”
鄭長河想了想道:“好像是兩百多斤哩,賣了一兩多銀子。”
**其實在房裏都聽見了,要是算得有誤差的話,她一定會出來提醒爹娘的。她笑道:“辣白菜兩百二十四斤,共得了一兩銀子外加七百九十二文錢。今兒總共得了六十八兩銀子,外加五百九十二文錢。”
楊氏數了數,果然不錯,她讚閨女算賬快。
**見她娘捧著銀子寶貝似地去收藏。心裏高興的很,笑眯眯的對鄭長河道:“爹,這麽攢錢快吧?”
鄭長河搓著手笑道:“快!不過這都是你腦子靈,才想出來灌香腸賣。要是光賣豬肉,也不能賣這麽些錢。爹腦子笨的很,也就會喂豬。”
**笑道:“看爹說的,沒有豬哪來的香腸哩。”
第二天,鄭家從集上買了一百斤豬肉回來灌香腸,準備跟自家的香腸比比,看差別有多大。
為了以後灌香腸準備,鄭長河便每天一大早往下塘集跑,把那豬小腸全買了來。**清洗幹淨後,拿筷子刮去那層脂肪,隻剩薄薄的一層,涼半幹備用。
同時,鄭長河也跟村裏人也打了招呼,要是殺豬的話,就把豬肉賣給鄭家,比賣給集上要多兩文錢一斤,這使得村民們非常高興。
趙大嘴因為要娶媳婦,率先就殺了一頭豬,賣了一大半給了鄭家。於是,**和楊氏就又灌了百來斤香腸。
入冬後,因為鄭長河和楊氏都在家,**就不像去年那麽忙,凡事有爹娘內外照管著,她就做起針線來。
一來條件好些了,二來她的身量長高了些,原來那些破舊衣裳都不能穿了,隻好做新的,又幫哥哥和爹娘做,因此一直也是沒個停歇的。
這日正幫青木縫衣裳,他扛著鋤頭從地裏回來,把鋤頭丟在廊簷,對**道:“紅蘿卜有手指頭那麽粗了,再過些日子能吃了哩。”今日學堂休息,他便去瞧了瞧紅蘿卜。
**抬頭高興地問道:“真的麽?咋長這麽快哩,我想著還要過一個多月才能長大哩。”
青木見她說得差太遠,以為她不了解這紅蘿卜的習性,便笑著跟她說道:“這還快麽?咱家沒上多少肥——土肥都叫爹弄到麥地裏去了——這蘿卜才小,槐子說他家的就快能吃了哩。他當時可是下了些土肥的。”
**不相信地問道:“不能這麽快吧?都能吃了?”
青木笑道:“他那地不就在咱旁邊,你沒注意?要不咱倆去瞧瞧吧。”
**忙放下手中的衣裳,掀開腿上的小棉被,對哥哥說道:“走,去瞧瞧!我遠遠的隻看見一片綠,還沒到旁邊去瞧過哩。要真是能吃了,明年再種的時候咱可不能不精心了。”
青木點點頭,兄妹倆便出了院子往張槐的那塊屋基場地走來。
**以前總是望見張大栓跟何氏在那塊地裏忙碌,看著那塊地被翻出來,種上紅蘿卜和白菜,又看著它慢慢地透出一層綠色,白菜也長大包心,可是她卻從沒到附近去看過。
如今來到近前,隻見一排排的白菜鼓著大肚子整齊地挺立著;胡蘿卜的秧苗顏色碧綠,跟周圍衰草枯樹形成鮮明的對比。
**看著那綠油油的胡蘿卜苗,很想下去拔幾根出來瞧瞧,到底長了多大。
正想著,就聽青木笑道:“你也來瞧紅蘿卜?”
她回頭一看,原來張槐左手提了隻空籃子,右手扛了把鋤頭來到近前,見了她和青木,欣喜地笑道:“你倆咋來了?”
青木打趣道:“瞅你這地裏沒人,想來偷蘿卜哩。”
張槐微笑道:“偷吧,偷家去也省得**心,到時候直接去你家挑就好了。”
**問道:“槐子哥,你這紅蘿卜真的能吃了麽?我拔幾根出來瞧瞧多大了。”
張槐放下鋤頭和籃子,對她道:“真的能吃了哩。你先拔些家去嚐嚐吧!”
說完瞧了瞧她身上幹幹淨淨的衣裳和鞋,忙回身到地壟邊抱起一捆草,鋪到壟溝裏,這才伸手牽她下來。這草是當初紅蘿卜剛出苗時,蓋了防霜凍的。
**見他細心,也很感激——她也舍不得弄髒了鞋子哩,便搭著他的手借力跳下壟溝。
忽地她驚覺,自己怎麽又這樣不避嫌起來?
可是這念頭轉晚了,那手已經被握在張槐寬大帶薄繭的手中,他牽著她來到鋪好稻草的壟溝裏。
**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這到底是原來的**留下的本能反應,還是自己已經對張槐信任到不設防的地步?
看看張槐,卻是渾然不覺,仿佛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根本就沒有刻意地想要來拉她的手;就是青木,也根本就沒留意,或者他覺得這根本就沒啥。
**無奈地歎了口氣,轉頭看那胡蘿卜。
張槐本想叫**拔的,想想還是不要弄髒了她的手,便彎腰扯了幾根秧苗粗壯的蘿卜,果然下邊的根莖已經很粗了。
他把蘿卜互相碰撞,磕掉上麵的泥土,然後又將這把蘿卜秧苗挽起來,打了個結,對**笑道:“瞧,這麽大還不能吃麽?”
**看著那還帶著泥土的紅豔豔的蘿卜,很喜歡,也不嫌髒,急忙接了過來,想著回家放在飯鍋邊蒸熟了,應該是很鮮甜的。
青木瞧著那蘿卜,對張槐道:“這蘿卜比我家的大多了。你下的肥還真得力哩。”
張槐道:“那是養蛐蟮攢出來的土肥,也不多,所以我爹就一個蘿卜窩子裏丟了一點,我也沒想到能得這麽大力。”
**看著這地裏綠油油一片胡蘿卜,說道:“這地好不容易被你們給伺候好了,明年你家蓋房子的話,又種不成了,可惜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