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衙及行營精兵儀仗兵馬校閱之後,水麵上競標的諸軍龍舟亦已撤離,接下來諸軍準備的各種畫舫又使出水麵,上麵排列著各種鼓樂、雜技、把戲等,煞是好看,不時引得金明池周圍觀看的百姓爆發出陣陣彩聲。與此同時,鴻臚寺安排來自遼國的使者和大宋的臣僚一道叩拜皇帝。不遠處的諸軍和百姓見官員叩拜,也紛紛雙膝跪地,遙遙向著臨水殿的金黃色傘蓋叩拜,遠遠望去,以臨水殿為中心,數十萬大宋的百姓的叩拜,如同水波一圈一圈蕩漾開來,歡呼萬歲的聲浪越來越大,太平盛世的氣氛已經高漲到極致。


    徽宗心滿意足地接受著臣民的朝賀大禮,徽宗皇帝此時此刻的感覺極為良好,仿佛在這一刻之間,自己就像是回到了少年時代那般,登基大典,成為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皇帝,他雙目微閉,雙手微舉,正欲示意平身,眼神卻忽然一凝,隻見遼國使者耶律大石鶴立雞群一般立在跪伏的諸人之中,泰然自若地行著躬身作揖之禮,他身後那些從人,包括了羊舌子在內,也有樣學樣地隻躬身行禮,並未叩拜大宋皇帝。


    耶律大石越是泰然自若,就越顯得他不把堂堂大宋的皇威放在眼裏。徽宗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他強按著怒火讓臣民平身,方才問道:“遼國使者耶律大石,為何不行跪拜之禮?”


    “啟稟陛下,自從澶淵之盟,南朝使者參見我朝承天太後時,便隻行躬身之禮,此後我朝使者朝見武宗皇帝,也躬身行禮並未叩拜。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後,南北使者俱依從此例,朝見時皆隻躬身而不叩拜,下官不過是依照成例行事而已。難道鴻臚寺的官員不知道嗎?陛下何故多次一問?”


    耶律大石頗有些冒犯地抬頭直視著龍椅上的皇帝,即便在汴京已經居住了好幾個月,他還是第一次見著宋朝的皇帝。


    徽宗一時語塞,耶律大石所述確實是事實,使者代表的是國家,澶淵之盟後,宋、遼、夏三國並無臣屬關係,遼國使者確實沒有必要行叩拜之禮。所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他一腔怒火無法向耶律大石發泄,隻得強自按捺,將頭轉向鴻臚寺卿寧奕。這藩屬朝賀的禮儀都是由鴻臚寺安排的,出了岔子,自然要有人負責。


    皇帝的天威豈是寧奕能承受得了的,在徽宗的逼視下,寧奕隻覺得兩股戰戰,背上寒毛都炸了起來,這一切的禮儀安排,可不是寧奕做的,當初交給拖小太監交給蔡京的那份奏折,也不是寧奕親自書寫,而是由底下的官員代勞的,這一下出了岔子,寧奕是萬萬無法擔當的起的!


    正匍匐跪倒在地行叩拜之禮的寧奕微微地抬起頭看著耶律大石,隻見耶律大石也正緊緊地盯著自己,嘴角勾起一抹抹若有似無的微笑,仿佛就像是正在暗暗嘲笑著寧奕似得,耶律大石的這一手,可謂是如同閃電一般的,打的寧奕防不勝防。


    “該死的契丹人。”寧奕在心裏暗自的嘟噥了一聲,出了岔子自然得有人負責,寧奕可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更何況,這本來就不是自己的責任,就算是要自己背,那也得找出來那個主事之人!


    寧奕想也沒想,立即朗聲說道:“回皇上,遼人確有曾向鴻臚寺稟報要行君臣之禮,鴻臚寺也有相關遼國使者的文書作證,也是由遼國使者親自畫押過的,然而,遼人卻出爾反爾,不予對我皇行叩拜之禮,此乃是真真的褻瀆我國天威,臣懇請,捉拿遼國使者,在向遼國發出文書,投國問罪!”


    “嘩!!”


    寧奕的這一番話,頓時驚動了在場的所有人,赤-裸裸的敵意,這可是赤-裸裸的敵意啊,這不正是向遼人發出了一個明確且極為強烈的信號,這是要和遼人打仗麽!寧奕心思,昭然若揭!


    徽宗皇帝的眉頭動了一動,沒錯,鴻臚寺有遼人親自簽押的禮儀文書作證,絕對做不了假,然而寧奕的這一番強烈富有敵意的言論,倒也不由得讓徽宗皇帝的心裏猛地一震,戰爭?這是戰爭的信號麽?


    “嘿,好小子。”徽宗皇帝在心裏暗暗地念了一句,臉上的寒意卻也依舊沒有減去半分,隱隱的仿佛還帶著有一絲淩厲的殺機,隱隱的閃現了出來。


    正跪在徽宗腳下的步軍都虞候祁青冬見狀暗暗替寧奕捏了一把子冷汗。盡管祁青冬僅僅隻是一名小小的捕頭一躍而上才成為了這個禁軍步軍都虞候的位子,可是腦子卻倒也並非一竅不通。寧奕和祁青冬乃是老鄉,又是舊識,就算是在朝堂之上,寧奕也將會是自己的鼎力合作的夥伴,祁青冬看在眼裏,急在心上,自己根基尚淺,倘若失去了寧奕這麽個助力,對自己那也是大大的不妙啊。


    想到這裏,祁青冬正欲出列為他說上兩句話,卻見眼前一個人影忽然閃出,沉聲道:“兒臣啟奏父皇,按照鴻臚寺具體章程,遼人要對我皇行使的所有禮儀章程,皆需要畫押簽字,並按上遼人璽印,所以,兒臣懇請父皇,捉拿遼國使者,再向遼國皇帝發國書問罪。”


    祁青冬定睛一看,原來這人居然是剛剛賜婚的三皇子趙楷,祁青冬心中暗道了一聲寧奕無礙,這才打消了為寧奕說情的念頭了。


    眼見三皇子也這樣說,群臣一時間倒是無人敢出班複奏,要知道,若是真的一不小心惹來了宋遼之間的一場大戰,到那時候吃不了兜著走的人,可是自己才對。


    見底下的群臣靜悄悄的,徽宗皇帝的怒火也開始緩緩地平息了下來,做為一名皇帝不可以輕易表態,否則金口玉言一出,若是引起了一場禍亂,可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徽宗皇帝暗暗地想著的同時,蔡京在心中暗歎了一聲,自己乃是文官之首,更是當朝首輔太宰,當下之計,也隻好全力維護好大宋的體麵才是,不能叫遼人看了笑話,想到這裏,蔡京也出班奏道:“陛下,事關國體,臣懇請端午禮儀過後,待有司查明詳細情狀後,再做議處。”


    徽宗見遼國使者耶律大石麵無表情地站在一旁,似乎在看大宋君臣的笑話,剛剛平抑下去的怒火騰地一下又燃燒了起來,他淡淡地看了一眼正在微笑著、仿佛全不把眼前的一切放在眼裏的耶律大石,緩緩地沉聲道:“便依蔡相所言,此事容後再議!”


    在臨水殿周圍數十萬軍民的歡呼聲中,這段不和諧的小插曲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而已,此後負責各項慶典禮儀的官員則愈加戰戰兢兢,生怕出了一個錯,觸了皇帝的盛怒,所幸此後的一切都中規中矩,端午節龍舟競標的盛典在一片安定祥和的氣氛中結束。


    皇帝在大典之時突然給三皇子賜婚,令趙楷入主東宮的聲勢大漲,擁立太子趙恒的官員不由得都緊張起來,太子舍人程振、禮部員外郎耿南仲、太子詹事陳邦光等人當晚便聚集在太子府上商議對策。


    屏退了仆役和侍女之後,太子趙恒再也忍受不了憤怒,伸手抓起一個柴窯的茶碗,砰的一聲摔個粉碎。他頭上青筋爆起,麵色陰冷,憤憤道:“將曹迪的女兒賜婚給老三,難道父皇真的想要易儲嗎?”他也不管在臣下麵前地失態,自顧自地想,自從立為太子以來,自己一言一行都謹慎萬分,生怕被人說了不是,結果,父皇怎麽會對自己這麽刻薄,難道是老三的長相和個性更像父皇,還是因為母後去世的早而讓父皇受了張貴妃那狐媚子的蠱惑?


    “曹迪手掌著十五萬西京大營的精銳,距離汴京不過幾天路程。”羅汝楫皺著眉頭,憂心忡忡,他的意思的是,假如陛下龍馭歸天之後局麵不明,三皇子大可以在曹迪的支持下登基稱帝,屆時眾人就算有心擁立太子,也隻有徒呼奈何。


    “關鍵是皇上此舉的用意,是一時興起,是希望籠絡西京曹氏,還是暗示易儲之意?”程振轉頭看向太子詹事陳邦光,沉聲道,“如此局勢不容疏忽,不知道陳大人有何對策?”


    聽程振發問,太子趙恒也露出期待的目光,陳邦光想了想,道:“我的意思,是明了皇上的心意乃是關鍵,至於應對之策,太子可以啟稟皇上,聽聞武昌軍節度使朱伯納次女素有賢名,請皇上賜婚,並冊立為太子正妃。並同時請蔡相代為說話,請求皇上賜婚立妃。”


    “朱伯納?”太子趙恒眼中一亮,這位武昌軍節度使統領著禦前班值,乃是陛下最心腹的將領。然而,太子趙恒平素最為討厭蔡京,如若真到了那個時候,到底是否求助於蔡京,這不由得讓太子趙恒的眉頭也微微地皺了起來。


    當今皇上尚在東宮時,丞相章惇權傾朝堂。先皇駕崩,太皇太後與丞相章惇都認為徽宗雖然素有才名,但舉止輕佻,做國君不是國家之福,因此反對立徽宗為君。不但如此,太皇太後與章惇還秘不發喪,先齊集親信官員,帶著先皇的第四子趙佐自宣和門趕到大慶殿前,企圖強行讓四皇子趙佐登基。全賴當時的禦龍直指揮使朱伯納率領衛士死死把守著登基所用的正殿不讓眾人進入,又有禦用監掌印宦官童貫持了先皇遺詔,偷偷交給徽宗,徽宗這才如夢初醒,在支持自己的參知政事曾布的支持下,帶著擁立自己的臣僚,手持著先皇遺詔趕到大慶殿。太皇太後及章惇一黨見大勢已去,這才放棄擁立四皇子的打算。今上即位之後,立即放逐章惇,並論功行賞,將拱衛大內的數萬禦前班值交給朱伯納統領。


    “假若皇上將朱伯納之女賜婚給太子殿下為正妃,那說明皇上並沒有易儲之心,假若皇上不答應此議,則太子殿下則需另作應對之策。”


    陳邦光的話音剛落,程振與耿南仲都在思索,太子趙恒便急切地追問道:“若是父皇不同意賜婚,那便如何?”他生性謹慎,又做了多年的東宮太子,早養成了為未慮勝先慮敗的習性,一想到父皇拒絕賜婚,則易儲東宮的意圖昭然若揭,便再也按捺不住。


    陳邦光看了程振與耿南仲一眼,低聲道:“太子殿下這些年來潔身自好固然不錯。但在皇上眼裏,確是謹慎有餘,銳意進取尚還不足。此外,皇上有意讓鄆王殿下參加科舉,有那王黼一夥的照拂,想來科場奪魁並非難事,屆時鄆王聲望大漲,再加上童貫一夥推波助瀾,皇上便極有可能趁勢易儲東宮。”


    陳邦光每說一句,太子趙恒的眉頭便緊皺一分,到後來簡直打成了結,雙全緊緊的攥著,顯得格外緊張,卻聽陳邦光語氣一轉道:“若要皇上回心轉意,太子需更多展露一些膽略和朝氣。皇上早懷經略幽燕之誌。若是皇上拒絕賜婚,太子殿下當自請代天子巡視河北行營,觀看前線形勢,若再督促諸軍立下軍功便更佳,臣等當在汴京竭力彰顯太子的大功,以扭轉皇上對於太子的印象,畢竟易儲乃是國家大事,太子並未有失德之處,又有人望,想來皇上也會謹慎從事的。”


    陳邦光說完,與程振對視了一眼,畢竟清流官員大部分都是主張謹慎北伐的,程振卻歎了一口氣,為做反對之語。朝中的類如蔡京,童貫等等奸黨便是因為處處迎合上意,方才取得了今日的權勢,若是太子趙恒這邊不做些權宜之計,恐怕真的要惹得皇上易儲了。


    太子趙恒也鬆了口氣,點了點頭,對陳邦光作揖道:“有應對之策就好,詳細的安排,還要煩勞陳詹事和幾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漂流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漂流的貓並收藏宋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