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寶哥殺剛狼書友激勵支持,多謝


    嗵嗵的腳步聲傳入正堂,但見郭嘉行色匆匆地跨過門檻,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堂前。


    稟主主公,陛下薨了


    或許是情緒過於激動,郭嘉竟然連說話都有些結巴,沒頭沒腦的急聲道。


    轟了李利愕然應聲,顯然是沒聽清楚郭嘉的話,以致將薨聽成了轟,眼神迷茫,一副摸不著頭腦的懵然神態。


    旋即,他終於回過味來,詫異道:薨哪路諸侯死了究竟是誰,怎麽死的其實他已經知道怎麽回事了,但做戲做全套,揣著明白裝糊塗,有時候也是很有必要的。


    眼見李利茫然不知所謂,郭嘉立即解釋道:剛剛細作從鄴城傳回消息,天子已於兩天前的深夜醜時初刻駕崩了無端暴斃,臨死前還與皇後伏壽董貴人行顛鸞倒鳳之舉,持續至深夜,突然暴斃,實在溫柔鄉裏。真是做鬼也風流啊稍作遲疑,郭嘉終是說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下闋,說完話後唏噓不已,連連搖搖頭,似是對劉協之死甚為不齒,亦或是替他感到不值。畢竟這種死法在漢室曆代帝王中絕無僅有,算得上是駭人聽聞的一枝奇葩。


    劉協薨死了李利滿臉駭然的噌地站起來,不可置信道:他就這麽死啦。怎麽可能他今年剛滿十六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半年前遷都鄴城,眼下正是大展宏圖的好時候啊。怎麽就死了呢


    郭嘉十分篤定地道:消息絕對可靠,劉協確實暴斃了。自從天子和百官們遷都鄴城後,微臣和文和文優縝密商議過,派遣大批細作潛入鄴城。毫不誇張地說,鄴城之內發生的任何事都逃不過我軍細作的耳目,無論是袁紹的司空府還是皇宮內院。隻要我們想知道的消息都能在兩天之內收到準確情報。所以此次天子暴斃的消息準確無誤,畢竟天子駕崩可不是小事兒,誰敢這種事情開玩笑啊


    李利踱步走到堂下。擺手示意郭嘉坐下說話,思索片刻後,頷首道:嗯,奉孝所言有理。三天前。出使冀州的皇甫酈飛鴿傳書。言道各鎮諸侯使團都沒有見到天子,而是謁見了袁紹,然後諸侯使團已於三天前相繼離開鄴城,各自返回複命。由此推斷,之前傳言天子身染重疾之事值得推敲,極有可能是訛傳。奉孝剛才說劉協於兩天前的深夜交歡時暴斃而亡,也就是諸侯使團離開鄴城的當天晚上。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麽


    說到這裏,李利話音一頓。端起侍婢剛剛奉上的熱茶,示意郭嘉同飲。喝口水平複一下情緒。輕呷一口茶,李利手裏的茶盅懸在半空,沉吟道:劉協正值風華正茂之齡,怎麽會突然暴斃身亡呢而且,臨死前他還在在龍榻上行魚水之歡,死在嬪妃的肚皮上此事著實令人匪夷所思,頗為蹊蹺啊


    郭嘉點頭附和道:確如主公所說,劉協之死疑點頗多,有悖於常理。由此微臣懷疑,劉協之前並未身患重病,而是被袁紹軟禁於宮中,不得與百官或外臣見麵。否則,他怎能在諸侯使團離開鄴城的當天夜裏顛鸞倒鳳呢試想一個躺在病榻上數月之久的人,如何能夠徹夜交歡,而且還是一龍二鳳,如此縱欲無度故而,微臣臆斷劉協之死必定與冀州袁紹有著直接關係,甚至於天子就是被他鴆殺的


    李利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目光深邃,仿佛能夠洞察一切謎團一般,語氣冷厲地沉聲道:鄴城帝都在袁紹的地盤上,天子被他挾持,如今卻暴斃身亡了。無論此事是不是袁紹所為,他都難脫幹係換言之,不管劉協是暴斃身亡也好還是被人謀害也罷,都要算在袁紹頭上。此事他無從抵賴,百口莫辯,即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個弑君篡位的罪名隻怕是要扣在他頭上了,這輩子都休想摘掉弑君謀逆,古今第一大罪,誰若沾上,便要背負千古罵名。沒想到,這回落到袁紹身上,真是讓人始料不及呀語罷,李利端起茶盅仰頭一飲而盡,端是幹淨利落,猶如開懷暢飲一般。


    這一幕落在郭嘉眼裏,讓他心頭一震,腦海裏瞬間回想著李利這番話。乍一聽,這番話似是憤恨不已,細細品味之下不難聽出其中充斥著幸災樂禍的味道,儼然是話裏有話,另有所指啊。


    忽然,郭嘉靈光一閃,腦海裏浮現出李利剛才說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弑君謀逆,古今第一大罪,誰若沾上,便要背負千古罵名。沒想到,這回落到袁紹身上再結合去年三月的宛城之爭,當時郭嘉曾問過李利:天子究竟落到哪路諸侯手裏對西涼局勢比較有利李利高深莫測的笑道:天子不能到江南,更不能過江,否則後患無窮;至於冀州袁紹和兗州曹操麽,二者擇其一,落到誰手裏都行,無關大局,不足為懼。


    頓時間,郭嘉恍然大悟,一切都明白了。這一刻他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李利的神色,注意到李利深邃的眸子裏有一絲隱藏極深的喜色。一刹那,郭嘉不禁暗忖道:主公口口聲聲說沒想到,其實他哪裏是沒想到啊,分明是蓄謀已久。早在天子和百官們逃離長安之前,隻怕這一切就已經展開,張網以待,隻等天子和某一位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諸侯自己跳進去,遂成甕中之鱉,在劫難逃。


    理出頭緒後,郭嘉恍然想起自己初次遇到李利之時。當時自己就曾直言不諱,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有利有弊,起初利大於弊。而後利弊相等,最後弊大於利,等於作繭自縛。言外之意就是建議李利盡早割據自立,不可事事倚仗天子和百官,否則將來必成尾大不掉之勢。當時李利笑嗬嗬地聲稱,此事已在謀劃之中,往後自有分曉。


    這是興平二年二月即公元194年的一番對話。時隔四年,當初兩人相遇時的對話已然一語成讖,終於演變為現實。


    現如今。李利成功地甩掉包袱,卻被冀州袁紹搶到手裏。正當袁紹躊躇滿誌準備大展身手之際,天子暴斃,以致原本觸手可及的宏圖大誌瞬間化作泡影。一切成空。


    而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眼下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美夢破碎了,還惹上天大的麻煩,弑君謀逆的大帽子扣在他頭上,必將把他拖進萬劫不複的深淵。甚至於,整個家族都被牽連其中,等待他們的隻能是共赴黃泉,一起下地獄。


    梳理初次相遇的點點滴滴,郭嘉豁然發現自家主公李利智計之深亙古罕見。謀劃之長遠之周密,可謂是匪夷所思。令人歎為觀止。


    多年以來,李利的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不拘小節,不拘俗禮,敢於打破常規,隨性而為。他身上有著悲天憫人的感性情懷,善待百姓,厚待妻妾和麾下一眾文武,為此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無形中讓人誤以為他就是個純粹的武夫,隻知道一味地逞強鬥狠,硬打硬拚,令人敬畏之餘不免輕視於他。而這正是他獨有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一眾武將謀士誓死追隨他的根本原因。


    身為人主,既有別人所沒有的優點,也有缺點,這就給麾下文臣武將提供了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台。否則,一個無所不能的主公,其麾下文武無疑是極其悲哀的,毫無用武之地。倘若如此,誰還會死心塌地追隨他,追隨他又有何用呢


    李玄效忠於他,是因為他軟硬兼施,先禮後兵,又勾搭了李玄的妹妹李欣,使得李玄死心塌地追隨他,多年來從無埋怨。賈詡選擇追隨他,是因為他年少有為,膽識驚人,遂將一家老小的性命寄托在他身上。李儒投奔他,那是靠山已倒無路可走,又與他是連襟,自然而然地投到他麾下。郭嘉選擇跟隨他,純粹是一手大棒一手甜棗,威逼利誘,致使郭嘉別無選擇,隻得效忠追隨。周瑜之所以選擇追隨他,起初是被好友魯肅說服了,又見李利心胸寬廣禮賢下士,且年少成名,實力不俗;而後娶到大喬為妻,方才心悅誠服地投到他麾下,從而一戰成名,名利雙收。


    至於一眾武將則不必多言,李利的性格秉性與武將有著本能的親近,待人坦誠,豪氣幹雲,與麾下武將誌趣相投,深得眾將領的擁戴與效忠。


    然而,不管文臣還是武將,隻要和李利接觸一段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甘願追隨他做一番大事。因為他身上世家子弟的盛氣淩人,也沒有目空一切的妄自尊大,更沒有睚眥必報的吝嗇本性;他性格豪爽,為人赤誠,處事兼聽,極少獨斷專行。


    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他總是笑臉迎人,笑容很陽光很燦爛,有時還很憨厚,讓人容易接近,願意和他相處;並且做任何事都很愉快,沒有過多的牽絆與掣肘,人盡其才,可以盡情施展自身才華。這是李利最難能可貴之處,也是他胸襟廣闊的完美詮釋。


    直到今天,郭嘉忽然發現自己和一眾同僚都輕看了自家主公李利。他絕對不是單純的馳騁沙場的武夫,而是一位智謀如海胸懷天下,且又大智若愚的曠世雄主。燦爛笑臉之下隱藏著一顆包藏萬物的王者胸懷,他看似仁慈,實則心若磐石;其心意無法揣測,其智計難以忖度,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著別人無法想象的深意。這才是真正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亂世霸主當如是


    三更奉上,求推薦票,求月票,虎賁誠謝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賁中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賁中郎並收藏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