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利傳令大軍減慢速度,五萬鐵騎徐徐前行,藉此表明自身並無惡意,進而自然打消了呂布之前的諸多顧慮。
行至大營一裏開外,遠遠便看到轅門大開,隨之呂布高大挺拔的身形躍入視線。
看到這一幕後,李利劍眉微皺,心中頗感詫異。待走近百餘步後看到陳宮站在呂布身旁,並落後呂布半個身位時,他心中了然,目光不由得在陳宮身上多停留了一會兒,若有所思。
六年前,李利對陳宮極其信任。不僅因為他是自己的大舅哥,是完全可以信任之人,還因為他保住了郿鄔,讓這座董卓築造的城堡免遭塗炭。郿鄔完好無損,就等於保住了西涼軍所需的救命糧餉,對李利乃至整個西涼軍意義重大。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郿鄔被付之一炬,便沒有今日的李利和他麾下強大的西涼軍。西涼軍要想發展壯大,至少要延後五至十年,從而錯過最佳的擴張時機,隨之改變天下局勢,影響深遠。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安之亂中若不是陳宮跟在呂布身邊,李利絕對不會在武關城下輕易放過呂布。
四年前,即司隸大戰之時,李利對陳宮產生懷疑,懷疑他已經徹底投效了呂布。因為司隸大戰是決定李利及麾下西涼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可是陳宮自始至終都沒有傳回隻言片語,不指望他傳遞情報,卻連一聲問候或關心的話語都沒有。這讓李利第一次對陳宮抱以懷疑態度,換做其他人也不例外。
麵對如此重要的生死大戰。陳宮竟然一點消息都沒有,這難免讓人起疑。何況李利和他是至親,既是他的妹夫。也是營救他的母親和妻兒家小的恩人。然而在前後持續一年的司隸大戰之中,陳宮一直處於靜默狀態,儼然不存在一般,明明就待在盟軍大營裏卻愣是沒有一絲音信。
三年前,當呂布在兗州戰敗後,李利原以為陳宮會回心轉意,即使說服不了呂布投奔西涼。他自己也該回來了。然而李利再一次失望了,陳宮並沒有回歸,依舊跟著呂布轉投劉備麾下。寄居徐州小沛。
自此李利徹底對陳宮不抱有任何希望,真正決定放棄他,此後再不提及。然而呂布隨後偷襲劉備,占據徐州之事又讓李利看到一絲轉機。再度關注陳宮的表現。為此他派出大量細作打入徐州。對陳宮實行全麵監控,隻要李利想知道,陳宮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可惜的是陳宮並沒有異常舉動,沒有表現出對呂布的任何不滿情緒,讓李利對他無從捉摸,始終摸不透他的心思。
此番率軍南下,就在前天傍晚即將抵達淮水北岸的時候,李利再次試探陳宮。刻意留下兩名呂布麾下打探消息的細作,讓其將大軍連夜渡河的消息透露給陳宮。這是李利最後一次試探陳宮的忠誠。也是讓陳宮回頭的唯一機會。倘若陳宮珍惜這次機會,那麽李利便既往不咎;反之,陳宮難逃一死,或許還是李利親手處決他。
然而此時此刻,眼前的情景讓李利甚是疑惑。從之前斥候打探到的情報來看,呂布大營事先毫無防備,根本不知道他今夜將率軍趕到大營。藉此便能看出陳宮並沒有將大軍渡河南下的消息提前告知呂布,以致呂布猝不及防,誤以為是敵軍夜襲,好一陣手忙腳亂,直到得知來者是他率領的大軍之後方才漸漸平靜下來。
可是以呂布孤傲不羈的個性,他怎麽可能想到主動出門相迎呢即使想到了,他也不回去做,因為他是呂布呂奉先,一個反複無常重利輕義卻又極重顏麵的家夥。這種人絕對做不出低聲下氣的舉動,除非有人指使,並給他陳述厲害,從而促使他一改往日作風,虛以委蛇,佯裝作態,假以顏色。
毫無疑問,這個私下裏給呂布出謀劃策之人正是陳宮,除此之外再無旁人有這般見識。
所以李利本來以為陳宮已有決斷,徹底投向自己這邊,卻不料陳宮又做出這等模棱兩可之事。這讓李利再一次動搖了自己的判斷,仍然拿捏不準陳宮的態度,搞不明白他究竟想幹什麽,到底站在哪邊。
如果陳宮不是李利的大舅哥,不是對李利乃至整個西涼軍有過極大恩惠之人,李利斷然不會把心思浪費在他身上,更不會對他百般容忍,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他機會。換做其他人,性情如此多變,忽左忽右捉摸不定,李利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苦惱,更不會在他身上浪費哪怕一點點時間,會采用最直接最簡潔的辦法,將他徹底從世間抹掉,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大將軍夤夜駕臨,呂某有失遠迎,還請大將軍恕罪。
轅門前,眼見李利果然親自率軍前來,呂布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去,趕在李利飛身下馬之前躬身揖手道。
溫侯見外了。雙腳落地的一刹那,李利伸手扶住躬身揖拜的雙手,笑嗬嗬地道:李某夤夜叨擾,頗為唐突,承蒙溫侯相迎,著實有些受寵若驚啊一如既往的爽朗笑容,一如從前的謙遜有禮,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然而被李利托住手臂的一瞬間,呂布全身緊繃,一副如臨大敵的緊張神情,直到確認李利並無惡意之後方才放鬆警惕,身體隨之鬆弛下來。
時隔三載再次見到呂布,笑嗬嗬的李利宛如故友相逢一樣熟絡,拉著呂布的手,與之並肩緩步而行。李利邊走邊說道:數年不見,溫侯風采更勝往昔,李某深感欣慰呀
其實呂布眼下已臨近中年,虛歲三十八,足足比李利的年齡超出一輪還多十四歲,在當下便是兩代人。然則李利雖然年輕,卻位高權重,實力雄厚。休說呂布當麵,即使是年逾花甲的劉表袁紹和袁術等諸侯見到李利也不敢以長輩自居,已逾中年的曹操自然也不例外。
這是李利和呂布之間的第二次友和會晤。像這般笑臉相迎的第一次見麵場景,還要追溯到六年前的長安,那時兩人同殿為臣,都在董卓麾下效力。但是自從灞河之戰後,兩人便勢成水火,彼此視為仇敵,此後便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刀兵相向。
然而世間沒有化解不了的仇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局勢的不斷變化,闊別多年之後的李利和呂布再度成為盟友,並肩作戰。這一幕完美詮釋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當然,對於呂布而言,他寧願這輩子都不要再見到李利,彼此間最好老死不相往來,眼不見心不煩,落得清淨。但是形勢比人強,而今李利的勢力一天天壯大,實力愈發強盛,聲勢滔天。呂布縱然一百個一千個不願意見到李利,但真正見到李利的時候,他還得低聲下氣地委曲求全,不敢觸及李利的虎威。事事都得陪著小心,惟恐被李利抓住把柄找到借口,繼而借機發難。
這是時下的大勢所趨,乃不爭的事實。即使是劉表曹操等討袁聯盟的成員見到盟主李利也同樣如此,百般小心,不敢稍有唐突;遑論早已畏懼李利如虎的呂布
隨著李利與呂布並肩走近轅門,隨他而來的李摯公孫瓚郭嘉荀攸典韋陳到成公英軻比能等文臣武將相繼下馬上前,逐一與呂布見禮。而站在轅門下等候的呂布麾下文武同樣上前躬身行禮,與西涼文武拱手見禮截然不同的是,呂布麾下諸將一個個恭敬有加,躬身揖手,禮數極為周全。
公台兄別來無恙陳宮上前行禮時,李利笑嗬嗬的拱手見禮道。
這是陳宮應有的特殊待遇。在此之前,世人皆知陳宮唯一的妹妹陳鈺是李利的平妻,現如今已為李利生下一兒一女,一直深得李利寵愛。因此陳宮與李利關係匪淺,此番見麵,李利見到大舅哥自然不能失禮於人,以免落人口實,被天下人恥笑。
在下一切安好,多謝大將軍掛念。不深不淺的寒暄一句,陳宮再不多言,分寸把握的恰到好處。
李利微笑頷首,遂將目光轉向呂布麾下諸將,逐一道出這些將領的名字:魏續將軍,侯成將軍,韓暹將軍,楊奉將軍諸位別來無恙不等魏續侯成等人答話,李利便指著站在侯成身後的一位身形健壯頗具威嚴的將領,笑聲道:這位將軍倒是麵生的緊,此前未曾謀麵,如本將軍沒有猜錯的話,想來應是臧霸將軍
被李利點名的魁梧將領應聲出列,躬身拜道:末將臧霸參見大將軍
臧霸將軍無須多禮,快快請起。伸手扶起臧霸,李利笑道:早就聽聞將軍乃忠良之後,此番一見方知傳言不虛,將軍之威儀更勝乃父,吾心甚慰。
眼見李利對自己麾下將領如此熟絡,跟在李利身旁的呂布,臉色一變再變,眉頭不由得劇烈跳動。隨即他上前一步,欠身相迎道:大將軍鞍馬勞頓,還請入帳歇息。呂某已備下筵席,恭候大將軍多時了。大將軍請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 衷心感謝:嘉存書友的打賞支持,多謝
行至大營一裏開外,遠遠便看到轅門大開,隨之呂布高大挺拔的身形躍入視線。
看到這一幕後,李利劍眉微皺,心中頗感詫異。待走近百餘步後看到陳宮站在呂布身旁,並落後呂布半個身位時,他心中了然,目光不由得在陳宮身上多停留了一會兒,若有所思。
六年前,李利對陳宮極其信任。不僅因為他是自己的大舅哥,是完全可以信任之人,還因為他保住了郿鄔,讓這座董卓築造的城堡免遭塗炭。郿鄔完好無損,就等於保住了西涼軍所需的救命糧餉,對李利乃至整個西涼軍意義重大。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郿鄔被付之一炬,便沒有今日的李利和他麾下強大的西涼軍。西涼軍要想發展壯大,至少要延後五至十年,從而錯過最佳的擴張時機,隨之改變天下局勢,影響深遠。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安之亂中若不是陳宮跟在呂布身邊,李利絕對不會在武關城下輕易放過呂布。
四年前,即司隸大戰之時,李利對陳宮產生懷疑,懷疑他已經徹底投效了呂布。因為司隸大戰是決定李利及麾下西涼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可是陳宮自始至終都沒有傳回隻言片語,不指望他傳遞情報,卻連一聲問候或關心的話語都沒有。這讓李利第一次對陳宮抱以懷疑態度,換做其他人也不例外。
麵對如此重要的生死大戰。陳宮竟然一點消息都沒有,這難免讓人起疑。何況李利和他是至親,既是他的妹夫。也是營救他的母親和妻兒家小的恩人。然而在前後持續一年的司隸大戰之中,陳宮一直處於靜默狀態,儼然不存在一般,明明就待在盟軍大營裏卻愣是沒有一絲音信。
三年前,當呂布在兗州戰敗後,李利原以為陳宮會回心轉意,即使說服不了呂布投奔西涼。他自己也該回來了。然而李利再一次失望了,陳宮並沒有回歸,依舊跟著呂布轉投劉備麾下。寄居徐州小沛。
自此李利徹底對陳宮不抱有任何希望,真正決定放棄他,此後再不提及。然而呂布隨後偷襲劉備,占據徐州之事又讓李利看到一絲轉機。再度關注陳宮的表現。為此他派出大量細作打入徐州。對陳宮實行全麵監控,隻要李利想知道,陳宮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可惜的是陳宮並沒有異常舉動,沒有表現出對呂布的任何不滿情緒,讓李利對他無從捉摸,始終摸不透他的心思。
此番率軍南下,就在前天傍晚即將抵達淮水北岸的時候,李利再次試探陳宮。刻意留下兩名呂布麾下打探消息的細作,讓其將大軍連夜渡河的消息透露給陳宮。這是李利最後一次試探陳宮的忠誠。也是讓陳宮回頭的唯一機會。倘若陳宮珍惜這次機會,那麽李利便既往不咎;反之,陳宮難逃一死,或許還是李利親手處決他。
然而此時此刻,眼前的情景讓李利甚是疑惑。從之前斥候打探到的情報來看,呂布大營事先毫無防備,根本不知道他今夜將率軍趕到大營。藉此便能看出陳宮並沒有將大軍渡河南下的消息提前告知呂布,以致呂布猝不及防,誤以為是敵軍夜襲,好一陣手忙腳亂,直到得知來者是他率領的大軍之後方才漸漸平靜下來。
可是以呂布孤傲不羈的個性,他怎麽可能想到主動出門相迎呢即使想到了,他也不回去做,因為他是呂布呂奉先,一個反複無常重利輕義卻又極重顏麵的家夥。這種人絕對做不出低聲下氣的舉動,除非有人指使,並給他陳述厲害,從而促使他一改往日作風,虛以委蛇,佯裝作態,假以顏色。
毫無疑問,這個私下裏給呂布出謀劃策之人正是陳宮,除此之外再無旁人有這般見識。
所以李利本來以為陳宮已有決斷,徹底投向自己這邊,卻不料陳宮又做出這等模棱兩可之事。這讓李利再一次動搖了自己的判斷,仍然拿捏不準陳宮的態度,搞不明白他究竟想幹什麽,到底站在哪邊。
如果陳宮不是李利的大舅哥,不是對李利乃至整個西涼軍有過極大恩惠之人,李利斷然不會把心思浪費在他身上,更不會對他百般容忍,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他機會。換做其他人,性情如此多變,忽左忽右捉摸不定,李利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苦惱,更不會在他身上浪費哪怕一點點時間,會采用最直接最簡潔的辦法,將他徹底從世間抹掉,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大將軍夤夜駕臨,呂某有失遠迎,還請大將軍恕罪。
轅門前,眼見李利果然親自率軍前來,呂布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去,趕在李利飛身下馬之前躬身揖手道。
溫侯見外了。雙腳落地的一刹那,李利伸手扶住躬身揖拜的雙手,笑嗬嗬地道:李某夤夜叨擾,頗為唐突,承蒙溫侯相迎,著實有些受寵若驚啊一如既往的爽朗笑容,一如從前的謙遜有禮,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然而被李利托住手臂的一瞬間,呂布全身緊繃,一副如臨大敵的緊張神情,直到確認李利並無惡意之後方才放鬆警惕,身體隨之鬆弛下來。
時隔三載再次見到呂布,笑嗬嗬的李利宛如故友相逢一樣熟絡,拉著呂布的手,與之並肩緩步而行。李利邊走邊說道:數年不見,溫侯風采更勝往昔,李某深感欣慰呀
其實呂布眼下已臨近中年,虛歲三十八,足足比李利的年齡超出一輪還多十四歲,在當下便是兩代人。然則李利雖然年輕,卻位高權重,實力雄厚。休說呂布當麵,即使是年逾花甲的劉表袁紹和袁術等諸侯見到李利也不敢以長輩自居,已逾中年的曹操自然也不例外。
這是李利和呂布之間的第二次友和會晤。像這般笑臉相迎的第一次見麵場景,還要追溯到六年前的長安,那時兩人同殿為臣,都在董卓麾下效力。但是自從灞河之戰後,兩人便勢成水火,彼此視為仇敵,此後便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刀兵相向。
然而世間沒有化解不了的仇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局勢的不斷變化,闊別多年之後的李利和呂布再度成為盟友,並肩作戰。這一幕完美詮釋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當然,對於呂布而言,他寧願這輩子都不要再見到李利,彼此間最好老死不相往來,眼不見心不煩,落得清淨。但是形勢比人強,而今李利的勢力一天天壯大,實力愈發強盛,聲勢滔天。呂布縱然一百個一千個不願意見到李利,但真正見到李利的時候,他還得低聲下氣地委曲求全,不敢觸及李利的虎威。事事都得陪著小心,惟恐被李利抓住把柄找到借口,繼而借機發難。
這是時下的大勢所趨,乃不爭的事實。即使是劉表曹操等討袁聯盟的成員見到盟主李利也同樣如此,百般小心,不敢稍有唐突;遑論早已畏懼李利如虎的呂布
隨著李利與呂布並肩走近轅門,隨他而來的李摯公孫瓚郭嘉荀攸典韋陳到成公英軻比能等文臣武將相繼下馬上前,逐一與呂布見禮。而站在轅門下等候的呂布麾下文武同樣上前躬身行禮,與西涼文武拱手見禮截然不同的是,呂布麾下諸將一個個恭敬有加,躬身揖手,禮數極為周全。
公台兄別來無恙陳宮上前行禮時,李利笑嗬嗬的拱手見禮道。
這是陳宮應有的特殊待遇。在此之前,世人皆知陳宮唯一的妹妹陳鈺是李利的平妻,現如今已為李利生下一兒一女,一直深得李利寵愛。因此陳宮與李利關係匪淺,此番見麵,李利見到大舅哥自然不能失禮於人,以免落人口實,被天下人恥笑。
在下一切安好,多謝大將軍掛念。不深不淺的寒暄一句,陳宮再不多言,分寸把握的恰到好處。
李利微笑頷首,遂將目光轉向呂布麾下諸將,逐一道出這些將領的名字:魏續將軍,侯成將軍,韓暹將軍,楊奉將軍諸位別來無恙不等魏續侯成等人答話,李利便指著站在侯成身後的一位身形健壯頗具威嚴的將領,笑聲道:這位將軍倒是麵生的緊,此前未曾謀麵,如本將軍沒有猜錯的話,想來應是臧霸將軍
被李利點名的魁梧將領應聲出列,躬身拜道:末將臧霸參見大將軍
臧霸將軍無須多禮,快快請起。伸手扶起臧霸,李利笑道:早就聽聞將軍乃忠良之後,此番一見方知傳言不虛,將軍之威儀更勝乃父,吾心甚慰。
眼見李利對自己麾下將領如此熟絡,跟在李利身旁的呂布,臉色一變再變,眉頭不由得劇烈跳動。隨即他上前一步,欠身相迎道:大將軍鞍馬勞頓,還請入帳歇息。呂某已備下筵席,恭候大將軍多時了。大將軍請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 衷心感謝:嘉存書友的打賞支持,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