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伸手抓空的關羽驚聲疾呼,可是殘留在右手上的隻有一片被鮮血染紅的衣襟,而他的目光卻死死盯著懸崖下淩空翻轉的身軀。


    霎時間,關羽側身後仰在馬背上,身體倒立著目送劉備墜落懸崖,直至那翻滾的身影離開他的視線。


    這一刻的關羽整個人都傻掉了,一雙虎目中滿是熱淚,哽噎著痛聲嘶喊:大哥


    與關羽一樣熱淚橫流的還有將劉備打落懸崖的李利。


    伯圭伯圭伯圭醒醒啊,我李文昌對不住你呀


    斬斷劉備一臂之後,李利再也無心殺敵,策馬奔至山道北麵,在李摯和桓飛二人合力之下才將公孫瓚小心翼翼地抬下馬背,將其靠在路邊的石壁上。李利翻身下馬,一個箭步上前托住早已咽氣的公孫瓚,神情無比悲痛,淚流滿麵,晶瑩的淚水中飽含著無盡的懊悔和自責。


    就在剛剛命懸一線的那一霎,李利做夢都沒有想到,危急時刻竟然是公孫瓚奮不顧身地替他擋下致命的一刀,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以自身性命換取他李利的毫發無傷。


    事實上,當李利絕望之中感覺到身後突然出現一人擋住關羽的絕殺一刀之際,他心裏浮現第一個能在危急關頭的人的是李摯,其次是桓飛,而後則是陳到或距離自己最近的親兵,甚至也有可能是軻比能和其他四千餘名將士,卻唯獨沒有想到公孫瓚。


    然則。李利清醒地知道,四千多戰騎之中桓飛領兵走在最前麵,李摯和陳到二人都已在火馬車衝向他李利的瞬間策馬衝在前麵。是以他們三人都無法第一時間趕到他身邊。而軻比能和何曼二將則留在大軍最後,負責斷後,並在火馬車衝來之時率軍抵抗大軍後方的襲擊,更不可能在最危急的時刻趕到他身後。所以李利誤以為替自己擋刀的是親兵,亦或是其他將士,始終沒有想過公孫瓚會舍命救他。


    李利為何會這樣想呢,難道他一直都不信任公孫瓚嗎亦或是。他對公孫瓚始終心存芥蒂,時刻加以提防


    答案是否定的。李利並非不信任公孫瓚,而是他思考問題時總是喜歡反向思維。當他感到有人撲到身後替他擋刀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親信將領和嫡係部眾,所謂親信就是關鍵時刻能為他賣命之人;其次是舍命相救的初衷是什麽;最後便是自己能給予替他賣命的人什麽好處。顯然,這三個條件都與公孫瓚無關,因為公孫瓚沒有任何理由舍命救他。


    而這一切都源於公孫瓚與眾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公孫瓚本身就是一位諸侯霸主。曾經大霸一方。叱吒風雲,並且還是個沉迷於酒色睚眥必報的生性暴戾之人。而今公孫瓚兵敗幽州,俯首稱臣,其官職俸祿堪比三公,在西涼軍中的官秩僅次於李利,與李傕李暹等李氏嫡係族人的地位不相上下。這就意味著李利已經沒有多少功名利祿可以賞賜公孫瓚,無官可封,隻能賞賜一些金銀財帛或美女。僅此而已。


    正因如此,李利在最危急的時刻完全沒有想到公孫瓚會舍命相救。硬生生擋在他身後挨了關羽一刀,並為此搭上自身性命,當即氣絕身亡。直到公孫瓚伏在他的肩頭,噙著血說出生平最後一句話時,李利才知道自己的性命竟然是公孫瓚救的,自己欠了公孫瓚一條命。


    而今公孫瓚已經死了,被關羽一刀斃命,差點被劈成兩半,連個囫圇屍首都沒有。是以李利這一刻抱著公孫瓚幾乎被劈成兩段的身軀,真真是痛心疾首,熱淚盈眶。他很後悔,後悔當初不該對公孫瓚心存懷疑,時刻提防著公孫瓚圖霸之心不死,有朝一日死灰複燃。李利很自責,自責自己對公孫瓚太過不近人情,兩年來他一直將公孫瓚帶在身邊,從幽州打到淮南,又從淮南轉戰河北,以至於公孫瓚已有兩年沒有見到妻妾和子女,長期忍受著妻兒分離之苦。


    可是現在當李利遭遇平生最大一次危機的時候,是公孫瓚縱身一撲,以自身血肉之軀替他受死,當場殞命。


    這份恩情太大了,大的李利根本無法償還;太重了,重的讓李利窒息,痛心疾首。而這份恩情之所以如此之大如此之重,是因為李利深切感受到公孫瓚對他猶如手足兄弟般的深情厚誼。是以當他遇到危險時,公孫瓚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挺身而出,以生命為代價換取他李利的平安脫險。


    而李利如此悲痛的另一個原因便是,自從公孫瓚率部歸降於他之後,一直盡心盡力,每逢戰事盡皆衝鋒在前,從不言苦從不埋怨,近乎沒有請求過他任何事。此次鄴城之戰,正是公孫瓚第一個發現異常,並當眾說出來,希望能夠引起李利的重視。可惜的是李利根本沒把他的提醒放在心上,以至於釀成大禍之後方才後知後覺,才真正意識到公孫瓚的提醒有多麽重要。


    倘若李利當時真正聽進去了,也許稍加思考之下就能發現潛在漳河水下的秘密,繼而識破曹操和袁紹二人的巨大陰謀。如此以來,斷然不會再有隨後的鄴城慘敗,以及今日的性命之危。


    隻可惜,世上沒有如果,一切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必定隱藏著各種各樣的必然原因。假如公孫瓚的提醒從郭嘉嘴裏說出來,亦或是李摯桓飛典韋和陳到等親信部將當麵提出,那麽李利還會毫不在意嗎其結果應該與此刻截然不同


    正是因為這樣,公孫瓚的慘死讓李利格外悲痛,心中充滿悔恨與自責。以致這麽多年來他第一次當眾流淚,並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愧疚:伯圭,我李利對不住你


    眼見自家主公抱著公孫瓚的屍首悲傷落淚。還解下身上的戰袍包紮公孫瓚後背上的巨大傷口,桓飛和李摯二人暗暗自責之餘,深深為之動容。隨即他二人低聲吩咐親兵保護主公安全,不約而同地翻身上馬,一左一右圍攻關羽,儼然是斬殺關羽替公孫瓚報仇,亦為他們自己雪恥。


    畢竟剛才那一幕實在是太嚇人了。


    當關羽揮刀劈向李利後腦勺的一瞬間。李摯驚得差點從馬背上掉下來,而桓飛更是嚇得滿臉煞白,渾身驚顫。所幸。最危險的時候公孫瓚挺身而出,使得李利化險為夷,再次躲過生死大劫。


    雖然李利此刻已經安然無恙,但是關羽究竟是如何靠近他的


    李利此時沉浸在悲傷之中自然無心追究。但桓飛和李摯二人卻很清楚關羽是如何接近自家主公的。因為關羽正是從他們二人駐守的防線溜進大軍中段。從而一步步靠近李利,而後出其不意地出手偷襲;若不是公孫瓚縱身一撲,關羽便得手了。


    這對桓飛和李摯二人而言無疑是奇恥大辱。其實他們倆之前就注意到了關羽,因為關羽十分驍勇,眾多西涼鐵騎在他麵前根本不堪一擊,大刀之下沒有一合之將,無人能擋。可惜的是桓飛和李摯二人並不認識關羽,是以他們雖然看出關羽武藝不凡。卻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從而讓關羽鑽了空子。得以靠近李利。萬幸的是李利毫發無傷,萬一出現閃失,他二人有何麵目活在世上,如何對軍中將領交代


    眼下李利已經脫險,桓飛和李摯二人終於知道這個身著黑衣紅臉長髯且擅使大刀的家夥,原來就是早年聲名大噪的虎牢三英中的大刀關羽關雲長。難怪如此厲害


    然而關羽雖然厲害,卻還不足以讓桓飛和李摯二人心生畏懼,要知道他們倆乃是並列西涼第一戰將的巔峰強者。是以他們此刻麵對關羽不僅沒有半點懼怕之心,反而見獵心喜,若不是戰事不容耽擱,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他們還真想好好與關羽較量一番。但現在迫於局勢,他二人便沒有必要和關羽公平較量,於是兩人對視一眼,無需言語便一左一右地策馬衝向關羽。


    關羽紅臉賊受死


    策馬衝到關羽身邊的一瞬間,桓飛和李摯二人本來打算不聲不響地斬殺關羽,卻終究邁不過良心這道坎兒,還是忍不住提醒關羽一聲,以免他死到臨頭了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死的。


    呃,飛將李摯熊羆將軍桓飛同樣沉浸在悲傷之中的關羽,被突如其來的暴喝聲驚醒回神,並一眼認出了李摯和桓飛二人的身份。顯然,他對李利麾下戰力最強的兩名巔峰戰將早有耳聞,並且知道他們的麵容相貌,是以打眼一看便脫口說出他們的名號。


    哼知道吾名便好,免得死後到了陰曹地府,閻王爺問你為何而死,你還不知道你桓飛爺爺的大名盜匪出身的桓飛素來言語粗暴,三句話之中最少有兩句都是爆粗口,此次亦不例外。


    說話之際,桓飛手上的狼牙大錘卻是片刻不曾停歇,霍然舉起大錘,直衝關羽的頭顱砸去。而桓飛對麵的李摯卻沒有任何言語,手中也沒有顯露兵器,儼然徒手衝向關羽。


    鐺砰然巨響之下,關羽被動迎擊,赫然雙手握刀正麵接下桓飛的一記重錘。可是他的眼神卻緊盯著徒手策馬衝刺而來的李摯,似乎對李摯的忌憚還在桓飛之上。


    一心二用之中,關羽起手迎擊便吃了暗虧,被桓飛一錘砸得他臉頰漲紅,緊握刀柄的雙手虎口崩裂,鮮血瞬間染紅了刀柄。即便如此,他還硬接了桓飛一擊,繼而化被動為主動,大刀順勢一抹,削向桓飛的手腕。桓飛左手圓盾出擊,悍然迎向青龍偃月刀,孰料關羽這一擊純粹是虛晃一刀,根本不與圓盾硬碰。


    霎時,關羽掌中大刀迅速下沉,繼而策馬俯衝,青龍偃月刀蹭著地麵,猝然抽刀而起,自下而上猶如毒蛇撲食一般疾掠而起,企圖襲殺桓飛的胯下坐騎金猊獸。


    紅臉賊好膽爾既然成心找死,桓某便成全你


    眼見關羽竟然試圖斬殺金猊獸,桓飛勃然大怒,當即駕馭金猊獸轉身衝向一盤,錯開關羽春秋絕殺三式之一的抽刀斷水。然而就在關羽以為逼退了桓飛之時,卻見桓飛縱身脫離座騎,一手持盾一手揚起狼牙大錘橫空襲來,迫使關羽揮刀迎擊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  衷心感謝:kmagth書友的月票支持,多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賁中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賁中郎並收藏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