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雁南去,朔風回歸。


    放眼山川,層林盡染,遍地金黃。


    一陣朔風乍起,叢林披龍袍,大地裹皇裝;美不勝收。


    秦嶺南麓,楓葉正紅,漫山紅綢,錦繡河山。


    此地是春夏秋冬四季最為分明的所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


    四季分明的所在養育了一方淳樸方正的百姓,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敢闖敢拚,忠肝義膽。


    丹江河畔,北邊棧道上。


    驊騮馬揚蹄飛奔,載著一身錦袍的李利直奔武關馳去。緊隨其後的是,呂布李摯周瑜和諸葛亮四人策馬揮鞭,以及跟在他們身後的三千金猊衛鐵騎。


    而跟隨李利一同出遊的妻妾兒女並未跟隨前來,而是留在山上的太清道觀,遊賞觀景,體驗山水田園的悠閑生活。


    大隊人馬沿著山下的棧道疾奔前行,他們躍馬揮鞭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丹江河中,潺湲流動的河水陪伴著他們順流直下,直到武關山口。河水在這裏轉彎,繞過武關北麓的陡峭山崖,蜿蜒流淌,一路向東而去。


    武關守將楊秋早在三天前並得到消息,得知主公李利近日將蒞臨武關巡視,當即率軍重修道路,清掃城樓,而後天天守在西門城樓上,等待李利的到來。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天終於讓他等到了。


    遠遠望見山道上的中軍大纛,楊秋當即下樓。率領帳下將領列隊相迎。


    這倒不是他善於迎合奉承,而是武關眼下已是西涼腹地,自從司隸大戰之後便一直太平無事。再加上。商縣境內民風淳樸,秩序井然,治安良好。而武關東門外便是南陽郡,時下波才正率領重兵屯軍於南陽,時刻提防荊州劉表率師北上。正因如此,近年來楊秋這個武關守將甚是悠閑,完全不用擔心強敵來犯。與賦閑無異。


    不多時,李利一行人來到城下,楊秋疾步上前躬身施禮。


    稍事寒暄過後。楊秋便將李利一行迎進城關,並吩咐帳下部將招待隨行軍士。


    武關城樓上。兩張案幾並在一起,案幾上一如既往地擺放著一壺清茶和整套茶具,李利呂布周瑜和諸葛亮四人圍桌而坐。


    置身於雄關之上。高坐於群山之間。眺望連綿起伏的山峰和天邊的朵朵白雲,俯瞰清澈的潺潺溪流和行色匆忙的行人。一壺清香的熱茶,四個杯盞,品賞人間滋味,縱談世事滄桑。


    敘談之間,李利麵帶笑容的隨口問道:奉先可還記得昔日之事坐在武關城上說昔日之事,自然是指昔日長安之亂中呂布率部南下被李利堵在武關城下的那一幕。


    呂布聞言後,神色如舊。臉上並無不悅之色,眼神中一片坦然。顯然是對自身的處境和地位有著無比深刻的認識,神情之中再無半點桀驁不馴,顯得十分平靜。


    記憶猶新。輕輕放下茶盅,呂布沒有絲毫回避,直言不諱地道:不瞞主公,長安之亂過後,末將對之前所發生的一切片刻不曾或忘,曾經認真梳理過無數遍,方才漸漸想清楚整個事情的始末。而武關城下的一幕對末將而言,尤其記憶深刻,曾一度將其視為生平最大之恥辱,並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報仇雪恥。


    說到這裏,呂布話音稍頓,目光停留在李利臉上,注視著他的神色,卻見李利神色自若,臉上依舊洋溢著陽光自信的微笑,儼然毫不介意。


    看到李利神色無異之後,呂布心中稍安,眼底閃過一絲異彩,隨之接著說道:正是抱著報仇雪恥的初衷,末將放棄了一舉殲滅曹操的最好時機,轉而率軍入盟,加入袁紹組織的中原諸侯聯盟,聯合中原各鎮諸侯一同討伐主公。司隸大戰中,末將帳下兵馬傷亡極大,七萬步騎折損大半,最終僅有兩萬餘兵馬逃出生天。正因如此,在此後爭奪兗州的戰鬥中,末將不敵曹操,敗走徐州。也正是因為兗州之敗,讓末將徹底放棄了報仇之心,第一次認識到亂世爭鬥並非私人恩怨,亦不是逞匹夫之勇便可為所欲為的,真正決定勝負的是自身勢力和實力。


    說話間,呂布的話音再次停頓下來,顧自端起茶盅輕呷一口茶,眺望著東門外的連綿群山,在那群山之後的東南方便是徐州上空。


    遠眺東南天空,呂布語氣遲緩的輕聲道:實際上,主公南征剿滅袁術之後,末將便知主公接下來的目標便是徐州。而末將率部跟隨主公平定淮南時也曾想過,徐州雖是富庶州郡,卻終究是偏居一隅,以一州之力與主公帳下大軍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斷無取勝之理。為此,玲綺曾勸我率部歸附主公麾下,以免再起兵戈,生靈塗炭;而我也知道,與其負隅頑抗,不如主動請降。但是


    說到這兒,呂布話音一頓,臉色頗為複雜,似是思緒繁多,百感交集。


    這一刻,李利和周瑜諸葛亮三人顧自飲茶,悄然之中彼此相顧一眼,不動聲色地端坐城樓觀山景,任由朔風拂麵,鳥鳴聲縈繞耳畔,始終不插一言。


    盡管李利事先並未明言,但周瑜和諸葛亮二人何等聰明,想都不用想,便知李利將呂布請到武關品茶的真正意圖。事實上,在他們二人看來,呂布此生能夠遇到李利,既是他的不幸亦是萬幸;否則,今時今日還有哪路諸侯敢於收留他,誰能容得下他


    姑且不說其他諸侯,就連西涼軍內部對此都頗有微詞,議論紛紛。絕大多數文臣武將都主張斬殺呂布,以絕後患,認為像呂布這樣品行卑劣之徒,縱有勇冠天下的勇武亦不可留,更不能再度啟用。這其中就包括此刻坐在呂布身邊的周瑜和諸葛亮,尤其是諸葛亮。在是否留下呂布的問題上,諸葛亮的態度極其明確,斷不可留,更不可用,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殺無赦


    相比諸葛亮如旭日東升一般的光明前景,周瑜眼下的處境亦不樂觀。他在鄴城慘敗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帳下九萬步騎傷亡巨大,漳河決堤之後最終隻有一萬餘名戰騎得以幸免,餘下將近八萬將士盡沒於一役。正是由於鄴城之戰的重大過失,才使得他被罷免了安南將軍之職,並於不久前的軍隊調整中失去了坐鎮一方的資格。好在他還很年輕,加之天下未晉,他還有很多機會,早晚有一天可以重新執掌大軍,坐鎮一方。


    因此,在是否留用呂布的問題上,周瑜並不反對大多數人的意見,但他真正在意的,並且堅定支持的還是主公李利的決定。


    是以呂布之所以還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這裏,還能活到現在,全是因為李利乾坤獨斷之功,說是一意孤行亦不為過。然而,正是由於絕大多數文臣武將的一致反對,無形中促使李利在處理呂布的事情上必須慎之又慎,在是否留用呂布,怎麽用如何安置等問題上都要考慮周詳,決計不容有失。


    否則,一旦呂布降而複叛,不僅會造成西涼軍的軍力損失,還會直接影響李利的威信和統治力。屆時,他的乾坤獨斷便將淪為剛愎自用,非但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而是不聽勸諫,平庸昏聵。如此以來,雖不至於動搖他的統治地位,卻仍將影響他在治下文武和數十萬將士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成為英明一世糊塗一時的無法抹去的汙點。


    對於李利而言,戰場失利不會成為他的汙點。畢竟,自古征戰之中勝敗乃兵家常事,隻要最終能夠取勝,那麽之前的失敗便不值一提,不僅無損於他的威望,反倒襯托出他的偉大。但是,上位者馭人。如果他在選人用人方麵出現重大失誤,其影響無疑是極其惡劣的,勢必影響一大批追隨者的忠心,甚至還有人挖空心思效仿前者,從而動搖整個統治根基。所謂的便由此而來。


    短暫的沉默過後,呂布的聲音再次響起:對於獨霸一方的諸侯來說,誰也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一切,權利地位富貴和為所欲為的酒色享受,這些都讓諸侯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我呂布自然也不例外。是以我最終沒有聽從玲綺的勸告,更不會聽從陳宮的建議,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勢,不會主動請降。但現在,一切都已過去,煙消雲散。對於我這樣已經死過一次的人來說,功名利祿已無足輕重,一無所戀,唯一讓我放心不下的便是妻兒家眷,他們將成為我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此話一出,周瑜和諸葛亮頓時為之動容,輕輕點頭,遂將目光轉移至李利身上。


    但見李利臉上浮現出和煦的笑容,朗聲道:奉先有所不知。當日,就在這武關城下,我便有意逼降於你,奈何手中兵馬有限,整個武關之上僅有不到一萬人馬,其中六千兵馬安排在兩側山頂上虛張聲勢。而奉先當時則有八千戰騎和數千步軍,兵馬猶在我之上,倘若強行衝關,勝負猶未可知。是以我隻得危言恫嚇,借此震懾奉先大軍,化被動為主攻,以致逼迫奉先交出張遼高順嗬嗬嗬如今你我之間盡釋前嫌,終於可以並肩作戰,此乃人生一大幸事。此番我等定要痛飲三百杯,一醉方休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驍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賁中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賁中郎並收藏驍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