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七月中旬,日軍華北方麵軍針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實施的“治安肅正”計劃,遭到了八路軍一二九師及抗日根據地各遊擊隊的頑強反擊,華北方麵軍司令官梅津美誌郎急調日軍獨立混成第四、第九旅團前來增援,共同參與正在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的瘋狂大掃蕩。駐紮在錢震山他們眼皮底下的正是其中的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第十三大隊。


    錢震山和戰士們滯留的那座大山被當地人叫做三標山,參與這次掃蕩的日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第十三大隊的指揮部恰巧就臨時設在這裏。


    日軍第十三大隊的最高指揮官是個中將,叫做武宮義二,他們的接到的任務就是以三標山為中心,對周圍的黃莊橋、嚴家集、三裏溝等一帶的抗日根據地發動掃蕩,企圖搜尋八路軍主力,分割抗日根據地。


    那武功義二是一個中國通,自幼熟讀《孫子兵法》。其統帥的第十三大隊原本駐守在保定地區的據點裏,自接到梅津美誌郎的命令之後,立即從保定出發,前往三標山地區集結,昨日他們沿途掃蕩了幾個村落,射殺了幾個沒來得及逃走的老百姓,搶得了一些雞鴨鵝。傍晚部隊要駐紮宿營時,武功義二掏出了隨身攜帶的《孫子兵法》,當讀至《行軍第九》時,忍不住拍腿叫絕,朗聲誦讀道:“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穀,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按照武功義二對《孫子兵法》的理解,這幾句話的大意就是“行軍打仗的時候,要選擇平坦的地方紮營,但背後要依托高山,以形成背靠山險、麵向平地的有利態勢。”因此,他一路觀察地形,精選駐紮宿營之地,當行部隊至三標山下,武功義二從車窗裏看到三標山的地形時,不禁大喜過望,此處地形與《孫子兵法》的表述完全一致――三標山前麵有一寬闊平坦的地帶,正是“絕山依穀”之地,正可駐軍。武功義二馬上命令部隊當晚就駐紮在三標山下。


    第二天一大早,武功義二對照著行軍地圖觀察了周邊的地形,發現自己目前的駐地正是此次自己所擔當掃蕩任務的核心地帶,他越看越對自己的選擇倍感滿意,就當即決定把此處當做自己在三標山地區掃蕩的臨時指揮部了。


    那武功義二按照《孫子兵法》選定的駐軍位置可害苦了錢震山和他的戰士們,日軍在駐地周邊密布了崗哨,三標山隨時處於日軍的監控之中。如果在夜幕的掩護下,錢震山等人離開三標山原本也不是什麽難事,但無奈牛克山的傷勢嚴重,躺在擔架上行動不便。如果此刻行動,勢必引起日軍的注意,一旦暴露,後果將不堪設想。思來想去,錢震山隻好決定暫時棲身三標山。


    兩天過去了,山下的日軍卻就像紮了根似地,鐵了心不肯離開這裏了。錢震山的心裏暗暗著急,但也沒有辦法,隻好繼續潛伏在深山裏,不敢輕舉妄動。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前幾天在老鄉家籌集到的幹糧已經所剩無幾了,人是鐵,飯是鋼,隊伍離開了糧食是萬萬不行的。可是在這荒無人煙的大山裏,到那裏去籌集幹糧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是誰的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明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明全並收藏山是誰的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