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過往(下)
在查訪第二家福利院時,裏奧順利地找到了知曉內情的人,那是個五十歲出頭的管理員,思路清晰,口齒伶俐。“就是這個孩子,roy·lin,中文名叫林青築,於1997年被送進我院,當時是九歲。我對他印象很深。”他拿著合成照片,跟陳年檔案比對完,肯定地說。
“九歲?那他有被人收養嗎?”裏奧問。
“剛來時他的精神狀態不太好,聽說之前因為家人全部遇害,在兒童醫院精神科治療了一年多,待到比較穩定,就被送來我們這裏。他是個漂亮又聰明的孩子,但因為精神問題,令不少領養家庭望而卻步。你看,這裏有具體記錄:十歲時有個家庭領養了他,但不到三個月就送回來,原因是他總是在半夜發狂尖叫,把房間裏的東西全部砸爛在窗台上……之後幾年他輾轉於數個領養家庭,都待不長久。最後一次是2002年,十四歲,他被勞根夫妻收養,這回待得最久,將近一年。後來聽說勞根家失火,這孩子離家出走了,從此不知所蹤,我們嚐試去尋找過,但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裏奧觸摸著泛黃的檔案紙,指尖神經質地微微抽搐,上麵記錄的不過是簡潔的寥寥數語,一股壓抑、灰暗,甚至痛楚絕望的感覺卻從字裏行間撲麵而來——一次次被賦予期待,又一次次被傷害與拋棄,這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而言,是件何其殘忍的事!那些自詡慈善的領養家庭,就沒有人能給他比正常孩子多一點的耐心與關愛嗎?還有那場蹊蹺的火災,如果真如勞根夫妻當夜所說,是他縱的火,那麽他究竟在這個家庭裏經曆了什麽,才憤怒到恨不得將整個世界都付之一炬?
“你們進行定期家訪嗎?”
“是的,我們都按規定辦。”
“包括他在勞根家的那一年?”黑發探員臉色嚴峻地問。
對方遲疑了一下,說:“勞根先生是名市局警察,應該不至於知法犯法,我們也就沒去得那麽勤,而且那孩子難得能在一個家庭待那麽久……”
裏奧尖利地反問:“也就是說,如果勞根夫妻真有虐待領養兒童之類的行為,你們也不會及時發現,甚至睜隻眼閉隻眼,為甩掉了一個燙手山芋而暗中慶幸?”
對方嚇了一跳,磕磕巴巴地回答:“沒、沒這回事,如果真有這種事,我們肯定是要接回孩子,再怎麽樣,孩子是無辜的!”
“但願如此。”裏奧語調冰冷地說,“我會繼續調查,那孩子是不是被虐待,以及勞根家之前領養的那個女孩究竟是怎麽死的,希望到時你們也能繼續配合。”
“當然,我們一定會盡力配合調查!”對方忙不迭地保證。
黑發探員並不是說說而已,他再次驅車趕往勞根家所在的社區,挨家挨戶地詢問知情者,從當年的鄰居們口中得到不少零碎的線索,結合起來看,勞根夫妻虐待養子養女的可能性很大。隨後,他又趕往洛杉磯市警局,調查史蒂夫·勞根,但對方已在三年前退休,同妻子一起出了國。
短期內無法取得當事者的口供,裏奧隻好先將注意力轉向福利院那名管理人員所說的,洛意·林被送進來前的家人遇害事件。
警局的檔案室曾經因管道爆裂泡過水,一部分隻有紙質版的陳年檔案全毀了,其中也包括二十年前的刑事案件卷宗。裏奧不得不逐一拜訪當年在崗的警察們——他們有些調離了本市,有些退了休。他花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一名當事警察。
那名退休警察已頭發花白、腿腳不便,坐在輪椅上,但回憶起那宗至今沒有告破的惡性案件,仍是一臉的沉痛與悲憤。
“凶手早有預謀,且極其殘忍。”他咬牙說道,仿佛暌違了二十年的往事再次逼近眼前,帶著令人作嘔的血淋淋的氣味,“先是有計劃地接近被害者家庭,取得對方信任,私底下做出寄威脅物品、殺害寵物之類的行為恐嚇對方,明麵上卻裝作支持保護的姿態,直到當天驟然發難,先用棒球棍重擊男主人林的顱腦致其死亡,接著殺害、肢解了女主人李,並對其做出**行為,最後強/暴了他們不滿八歲的兒子。要不是附近街道的一輛車遭竊,車身警報意外響起,使得凶手受驚後匆忙離去,那個孩子也不可能幸免於難。”
“當時看到那副情景,我發誓要將凶手繩之以法!可是,可是我們卻沒能抓住他……這是我們警方的無能!”老人激動得連兩腮鬆弛的肌肉都抖動起來,“從作案手法上看,我懷疑凶手並不是第一次犯案,大膽、老道、有規律可循,他肯定還幹過類似的事情——他是個連環殺人犯!我把懷疑寫進報告,卻沒有引起上頭的重視……當時正值市長換屆改選,他們不想把事情鬧複雜,不想本市因為‘出了連環殺手’這種流言弄得人心惶惶……這個案子一直懸在那裏,沒有苦主來追問進展,最後被掃進陳年檔案堆裏……但我從來沒有忘記過這個案子,沒有忘記過幸存者,這麽多年過去,那個孩子當時的眼神始終像根利刺一樣紮在我心底,隻要一想到,我就愧疚不已,不止一次地後悔當初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
老警察的懺悔並沒有傳入黑發探員耳中。
此刻裏奧的大腦已被披露出的案情細節轟然占據了。他忽然發現這些細節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他一定是在哪裏見過它們!在哪裏?在哪裏……
他驀然起身,衝出了住宅,全速奔向街道。書店,書店!這附近哪裏有書店?他抓住路過的行人,發瘋似的追問,直到有人指向街道盡頭的拐角。他氣喘籲籲地衝進那家書店,在暢銷書的區域找到那本由roy·lee所著、精裝再版的《床前的低語聲》,匆匆丟下一張鈔票,跑出書店。
在街角樹下,他急切地扯開塑料包裝膜,嘩啦啦地翻到其中某一頁:
“……她哭泣著,尖叫著,被浸泡在疼痛與恐懼的毒液中,而疼痛與恐懼永無止境。
她的側臉因為手掌與窗台的擠壓變了形,隻有一雙驚恐而茫然的眼睛藏在亂發的縫隙裏,因為不停地晃動而焦距渙散。
眼前瘋狂跳躍著光影的碎片,黝黑草坪從窗外鋪展開來,延伸向遠處怪物似的樹叢,最後一同溶入更加幽深的黑暗之中。
母親的頭顱在草坪上盯著她,披散著蛛網般的長黑發,睜著渾圓的直勾勾的眼睛,仿佛一朵新出土的蘑菇。
她盯著她。所有的獰笑、惡欲與暴行,所有的哀求、哭喊與痛苦,她都死死盯著。隻是盯著。
別這麽看我!不要看……她求她、罵她,呼喚她,但沒有任何回應。
母親猩紅的嘴唇扭曲地大張著。
她聽到她的哀嚎。無論過去多少年,她總能聽見她的哀嚎,整日整夜地在這個庭院裏、在這棟房子上空回蕩……”
裏奧終於明白了一切。
在這個懸疑故事中,被害家庭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而在現實案件中,被害家庭有個同樣天真可愛的小兒子。
這個孩子在一個人類所能盡到的一切殘忍與惡毒中幸存下來,沒有人伸張正義,沒有人為惡行負責,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寬慰死去的靈魂。這個孩子孤零零地生存著,一次次被虛情假意地接納與拋棄,直至徹底絕望,直至從絕望中掙出一條渴求強大的道路,直至在這條血腥扭曲的道路上決絕前行、百折不回。
最後他成為了連環殺手殺手,代號“殺青”。
他也跟自己一樣分裂著,一部分是個偏激固執的複仇者,殺人不眨眼;另一部分卻與人無害地寄居在文字中。
他將人生的噩夢藏在所著的書裏,在潛意識中隱秘的期待著有人能發現它,擒捕並摧毀它。但他失望了。
他的傷痛全世界都能看見,但沒有人理睬,沒有人當真。他擺在亮處的那一麵聲名顯赫,黑暗中的靈魂卻比任何人都要孤獨。
這就是殺青的過去——你滿意了嗎,裏奧?他惘然地問自己,書本從指間跌落。
殺青從噩夢中驚醒,像隻遇襲的野獸般一躍而起。
汗水濕透了他的後背,他心神未定地喘著氣……這是本月以來的第二次了,為什麽又夢到那些刻意遺忘的過往?他熟知心理學的那一套把戲,催眠也好,暗示也罷,隻要能將黑暗回憶封存在腦海最深處,他都對自己嚐試過。
但如今,回憶又像頭猙獰醜陋、死心不改的怪物,在他的大腦中爬行,他能聽見那些惡毒的撕扯與咀嚼聲,試圖毀滅他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正常人的東西。
他用手掌緊緊壓住前額,似乎這樣就能將那頭怪物打回封印裏去。
許久以後,他長長地吐了口氣。
彎腰從枕下摸出三枚金屬鑰匙,這是他在熄燈前,從值班護士的抽屜裏偷來的,可以用來打開自己囚室的門、病區走道的一扇鐵門,以及拉法爾·斯托克所在的牢房的門。
淩晨四點半,人們睡意最沉的時刻,他決定現在就行動。
在查訪第二家福利院時,裏奧順利地找到了知曉內情的人,那是個五十歲出頭的管理員,思路清晰,口齒伶俐。“就是這個孩子,roy·lin,中文名叫林青築,於1997年被送進我院,當時是九歲。我對他印象很深。”他拿著合成照片,跟陳年檔案比對完,肯定地說。
“九歲?那他有被人收養嗎?”裏奧問。
“剛來時他的精神狀態不太好,聽說之前因為家人全部遇害,在兒童醫院精神科治療了一年多,待到比較穩定,就被送來我們這裏。他是個漂亮又聰明的孩子,但因為精神問題,令不少領養家庭望而卻步。你看,這裏有具體記錄:十歲時有個家庭領養了他,但不到三個月就送回來,原因是他總是在半夜發狂尖叫,把房間裏的東西全部砸爛在窗台上……之後幾年他輾轉於數個領養家庭,都待不長久。最後一次是2002年,十四歲,他被勞根夫妻收養,這回待得最久,將近一年。後來聽說勞根家失火,這孩子離家出走了,從此不知所蹤,我們嚐試去尋找過,但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裏奧觸摸著泛黃的檔案紙,指尖神經質地微微抽搐,上麵記錄的不過是簡潔的寥寥數語,一股壓抑、灰暗,甚至痛楚絕望的感覺卻從字裏行間撲麵而來——一次次被賦予期待,又一次次被傷害與拋棄,這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而言,是件何其殘忍的事!那些自詡慈善的領養家庭,就沒有人能給他比正常孩子多一點的耐心與關愛嗎?還有那場蹊蹺的火災,如果真如勞根夫妻當夜所說,是他縱的火,那麽他究竟在這個家庭裏經曆了什麽,才憤怒到恨不得將整個世界都付之一炬?
“你們進行定期家訪嗎?”
“是的,我們都按規定辦。”
“包括他在勞根家的那一年?”黑發探員臉色嚴峻地問。
對方遲疑了一下,說:“勞根先生是名市局警察,應該不至於知法犯法,我們也就沒去得那麽勤,而且那孩子難得能在一個家庭待那麽久……”
裏奧尖利地反問:“也就是說,如果勞根夫妻真有虐待領養兒童之類的行為,你們也不會及時發現,甚至睜隻眼閉隻眼,為甩掉了一個燙手山芋而暗中慶幸?”
對方嚇了一跳,磕磕巴巴地回答:“沒、沒這回事,如果真有這種事,我們肯定是要接回孩子,再怎麽樣,孩子是無辜的!”
“但願如此。”裏奧語調冰冷地說,“我會繼續調查,那孩子是不是被虐待,以及勞根家之前領養的那個女孩究竟是怎麽死的,希望到時你們也能繼續配合。”
“當然,我們一定會盡力配合調查!”對方忙不迭地保證。
黑發探員並不是說說而已,他再次驅車趕往勞根家所在的社區,挨家挨戶地詢問知情者,從當年的鄰居們口中得到不少零碎的線索,結合起來看,勞根夫妻虐待養子養女的可能性很大。隨後,他又趕往洛杉磯市警局,調查史蒂夫·勞根,但對方已在三年前退休,同妻子一起出了國。
短期內無法取得當事者的口供,裏奧隻好先將注意力轉向福利院那名管理人員所說的,洛意·林被送進來前的家人遇害事件。
警局的檔案室曾經因管道爆裂泡過水,一部分隻有紙質版的陳年檔案全毀了,其中也包括二十年前的刑事案件卷宗。裏奧不得不逐一拜訪當年在崗的警察們——他們有些調離了本市,有些退了休。他花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一名當事警察。
那名退休警察已頭發花白、腿腳不便,坐在輪椅上,但回憶起那宗至今沒有告破的惡性案件,仍是一臉的沉痛與悲憤。
“凶手早有預謀,且極其殘忍。”他咬牙說道,仿佛暌違了二十年的往事再次逼近眼前,帶著令人作嘔的血淋淋的氣味,“先是有計劃地接近被害者家庭,取得對方信任,私底下做出寄威脅物品、殺害寵物之類的行為恐嚇對方,明麵上卻裝作支持保護的姿態,直到當天驟然發難,先用棒球棍重擊男主人林的顱腦致其死亡,接著殺害、肢解了女主人李,並對其做出**行為,最後強/暴了他們不滿八歲的兒子。要不是附近街道的一輛車遭竊,車身警報意外響起,使得凶手受驚後匆忙離去,那個孩子也不可能幸免於難。”
“當時看到那副情景,我發誓要將凶手繩之以法!可是,可是我們卻沒能抓住他……這是我們警方的無能!”老人激動得連兩腮鬆弛的肌肉都抖動起來,“從作案手法上看,我懷疑凶手並不是第一次犯案,大膽、老道、有規律可循,他肯定還幹過類似的事情——他是個連環殺人犯!我把懷疑寫進報告,卻沒有引起上頭的重視……當時正值市長換屆改選,他們不想把事情鬧複雜,不想本市因為‘出了連環殺手’這種流言弄得人心惶惶……這個案子一直懸在那裏,沒有苦主來追問進展,最後被掃進陳年檔案堆裏……但我從來沒有忘記過這個案子,沒有忘記過幸存者,這麽多年過去,那個孩子當時的眼神始終像根利刺一樣紮在我心底,隻要一想到,我就愧疚不已,不止一次地後悔當初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
老警察的懺悔並沒有傳入黑發探員耳中。
此刻裏奧的大腦已被披露出的案情細節轟然占據了。他忽然發現這些細節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他一定是在哪裏見過它們!在哪裏?在哪裏……
他驀然起身,衝出了住宅,全速奔向街道。書店,書店!這附近哪裏有書店?他抓住路過的行人,發瘋似的追問,直到有人指向街道盡頭的拐角。他氣喘籲籲地衝進那家書店,在暢銷書的區域找到那本由roy·lee所著、精裝再版的《床前的低語聲》,匆匆丟下一張鈔票,跑出書店。
在街角樹下,他急切地扯開塑料包裝膜,嘩啦啦地翻到其中某一頁:
“……她哭泣著,尖叫著,被浸泡在疼痛與恐懼的毒液中,而疼痛與恐懼永無止境。
她的側臉因為手掌與窗台的擠壓變了形,隻有一雙驚恐而茫然的眼睛藏在亂發的縫隙裏,因為不停地晃動而焦距渙散。
眼前瘋狂跳躍著光影的碎片,黝黑草坪從窗外鋪展開來,延伸向遠處怪物似的樹叢,最後一同溶入更加幽深的黑暗之中。
母親的頭顱在草坪上盯著她,披散著蛛網般的長黑發,睜著渾圓的直勾勾的眼睛,仿佛一朵新出土的蘑菇。
她盯著她。所有的獰笑、惡欲與暴行,所有的哀求、哭喊與痛苦,她都死死盯著。隻是盯著。
別這麽看我!不要看……她求她、罵她,呼喚她,但沒有任何回應。
母親猩紅的嘴唇扭曲地大張著。
她聽到她的哀嚎。無論過去多少年,她總能聽見她的哀嚎,整日整夜地在這個庭院裏、在這棟房子上空回蕩……”
裏奧終於明白了一切。
在這個懸疑故事中,被害家庭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而在現實案件中,被害家庭有個同樣天真可愛的小兒子。
這個孩子在一個人類所能盡到的一切殘忍與惡毒中幸存下來,沒有人伸張正義,沒有人為惡行負責,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寬慰死去的靈魂。這個孩子孤零零地生存著,一次次被虛情假意地接納與拋棄,直至徹底絕望,直至從絕望中掙出一條渴求強大的道路,直至在這條血腥扭曲的道路上決絕前行、百折不回。
最後他成為了連環殺手殺手,代號“殺青”。
他也跟自己一樣分裂著,一部分是個偏激固執的複仇者,殺人不眨眼;另一部分卻與人無害地寄居在文字中。
他將人生的噩夢藏在所著的書裏,在潛意識中隱秘的期待著有人能發現它,擒捕並摧毀它。但他失望了。
他的傷痛全世界都能看見,但沒有人理睬,沒有人當真。他擺在亮處的那一麵聲名顯赫,黑暗中的靈魂卻比任何人都要孤獨。
這就是殺青的過去——你滿意了嗎,裏奧?他惘然地問自己,書本從指間跌落。
殺青從噩夢中驚醒,像隻遇襲的野獸般一躍而起。
汗水濕透了他的後背,他心神未定地喘著氣……這是本月以來的第二次了,為什麽又夢到那些刻意遺忘的過往?他熟知心理學的那一套把戲,催眠也好,暗示也罷,隻要能將黑暗回憶封存在腦海最深處,他都對自己嚐試過。
但如今,回憶又像頭猙獰醜陋、死心不改的怪物,在他的大腦中爬行,他能聽見那些惡毒的撕扯與咀嚼聲,試圖毀滅他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正常人的東西。
他用手掌緊緊壓住前額,似乎這樣就能將那頭怪物打回封印裏去。
許久以後,他長長地吐了口氣。
彎腰從枕下摸出三枚金屬鑰匙,這是他在熄燈前,從值班護士的抽屜裏偷來的,可以用來打開自己囚室的門、病區走道的一扇鐵門,以及拉法爾·斯托克所在的牢房的門。
淩晨四點半,人們睡意最沉的時刻,他決定現在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