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不把畫和我一起穿過來啊,我和她當時離得並不遠嘛,就擠在一張單人床上,都沒穿衣服,還緊緊的抱在一起,應該是零距離啊!
或許那個什麽畫小姐,就是我的老婆,這也說不定,穿越,穿差了姓,名字也還沒變。(.)像我這樣行不更名、穿不改姓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我期待著有個什麽機會能見見這位大小姐的尊容,如果就是她的話,應該對我有印象吧?
中午,我爸田恩回來,帶給我一籃吃食,是午宴招待客人剩下的,裏並沒有我期待的山珍海味,我爸對我說,田橫王最討厭鋪張,推倡簡約,即使來了貴客,飲不過如此,且一有剩餘,不許隨意倒掉,定要分給府中的一應仆從。
他告訴我,今天來的貴客,不是別人,聽說是漢王派來的,叫什麽他沒記住。這個名字我也不知道,曆史書上也沒講他的名字。但是我不問已經知道,他是來勸服田王的,而且我還知道,他這次好像並未成功。
我對我爸說,“這個使者,老爸你要和他劃清界限,別走得太近,他是來向田王索命的。”
我爸不認識我似地看著我,說道,“我說我這小子,沒看出來啊,我們做仆的,什麽時候輪到對王的客人指手劃腳?”看來他沒把我的話放在心上,我也不管他,事情雖說是書上早就寫好的,誰知道不是哪個寫書的史官胡編來蒙飯吃的?我也得往下看一看,到底是不是像我說的那樣。
接下來的幾天,我無所事事,我爸要隨時侍奉在田王的身邊,多半時候,家中並沒有別人,倒是那個小月時不時地溜過來看我,不是給我一隻果子,就是一塊蜜餞,偷偷地,我拉拉她的手,卻被她立刻甩開,這有什麽?
那次我嚐試偷襲了她一次,這種事情在原來我那個世上已經屢見不鮮,名人已此為樂事。
她並沒有我預料到的暴怒,隻是臉更紅,好幾天也不來看我,看來是不好意思了,不過從此我對她的心意更近了一層,她的身材確實不錯。
吃過了飯,我漫無目的地出去逛,這個島在後世被改稱為“田橫島”,不過現在叫什麽我並不知道,我問一個在溪前捶衣的婆婆,她說,此島名為“菠蘿島”,又叫墨島,因不遠的地方即是即墨。
即墨,我知道,在山東省東部,東臨嶗山灣。隋置即墨縣,因城臨墨水,故名。據《太平寰宇記》:“墨山在月翏縣東北六十裏。石色如墨,墨水出焉。”
在主島的東麵有三個附屬的小島,一名漲,一名車,一名赭。而車島和赭島離得稍遠,離主島東岸約莫十裏左右。
在主島的南麵偏西,還有兩個島,一個是驢島,一個是牛島,我不知道為什麽取這兩個名字,其中的淵源不得而知。
黃昏時分,站在岸上,遠望那幾座島嶼,隻有赭島上鬱鬱蔥蔥,樹木遮天蔽日,像一座海上屏障,而離它不遠的車島則寸草不生,岩色赤紅,我知道那裏麵絕對有礦,別忘了我是地質大三的學生,前世。(.)
我決定,一有機會,一定去這幾座島上看一看。
上島的使者兩天後離島,去向漢王複命,田王親自到碼頭上相送,而我,也第一次見到了田橫。
碼頭上風很大,讓我不解的是,田橫並無什麽排場,身邊隻有三個親兵,不過我已經聽三狗說起過,他的這三位親兵不簡單,個個身懷絕技,以前田王在齊地縱橫的時候,數次身先士卒,多次涉險,全仗他這三位親兵隨身護駕,才保無虞。
而他們以前都曾是縱橫將領,感於田王的知遇之恩,甘心做了田王的親兵。
田橫中等身材,孔武有力,頜下一排短髭,黝黑發亮,目光沉穩深邃,碼頭上遠遠站了些人觀看,我也在其中。
使者這次來,是漢王劉邦招降田橫的,這個劉邦我知道,他的曆史整個就是一個過河拆橋的曆史,目下被封在齊地做了代齊王的韓信,不久的將來下場很可悲,或者說很窩囊。
劉邦是看到田橫在齊地根基很牢固,怕將來田橫在島上坐大,再殺回齊地去釀成大亂。於是命使者帶了詔書,前來說服,說是赦免田王之罪,讓他入朝為官。
那來使在島上幾天,也深以田橫為敬,這田橫,平易親善,體恤下情,不擺架子,日常也著布衣,食粗糧,比起自己的漢王劉邦,真是天壤之別,內心不禁感慨了不知幾番。
眼下,就要回朝複命,他衝田橫一拱手,一揖到地,說道:
“田將軍,事已至此,某再無他言,唯望將軍好自珍重,就此別過。”
田橫辭謝道:“我若接受陛下的詔令,恐怕就要與酈食其的弟弟商同朝為官,可……可是……唉,不說也罷。”
那來使說道,“有道是此一時也,彼一時,將軍您與酈食其本無宿怨,怪隻怪……眼下隻好不說這個。”
“是啊,也怪本王一時氣憤,未能前思後想,做事有失魯莽,以致……自掘後路。自忖愧對漢王,因此不敢奉詔……唯望漢王能體恤某曾與之同舉義旗,共抗暴秦的份上,能允某自為庶人,安老荒島。”
回來以後,田恩,也就是我爸,竟然也坐在屋裏,唉聲歎氣,他說起了酈食其,認為如果不是田王煮了他,現在就可以回齊地去了,畢竟像他這樣的年紀,誰不想葉落歸根?
我對他說,“爹,你還是別想了,那酈食其不過是做了個替罪羊罷了。”
我爸看著我,他不明白,像我這麽大的一個孩子,十七八歲,哪裏會想到這麽多?
在秦末的諸侯大戰中,劉邦因善用人才,漢軍由弱變強,大有一統天下之勢,而齊軍當時雖為小國,卻也以所向披靡。
劉邦考慮如果發兵討伐齊國;即使戰勝也要付出慘重代價,所以他就派謀士酈食,其前往說服齊王。
當時田橫還不是王,在齊國為宰相,他極力擁戴其兄田榮之子田廣為王,田廣和田橫審時度勢,決定歸服漢王,隨即解除了齊地防務。
正當齊軍鬆懈之時,漢將韓信卻引兵東進,突襲齊軍,並一舉攻下了齊都臨淄。齊軍慘敗,田廣和田橫大怒,認為麗士其出賣了他們,當場把酈士其拋入滾滾油鍋話活炸死。
我對我爹說,如今的形勢,田王絕不會再做歸降的打算,你老趁早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吧。
我爹聽了半晌不語,他歪著頭問我,“你怎麽會知道這麽多,據我所知,你說的那些事情,沒人和你說過。”
“無情定還記得那日我在海邊熟睡,起來後把什麽都忘掉了?”
“記得。”
“兒那時正遇一高人,那人鶴發童顏、仙風道骨,前知五百載,後知五百載,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已收我為徒,將畢生所學傾囊傳授於我了。”
“那麽……你倒看看,今天這事,會是個什麽結果?”
“依孩兒來看,此事並不算完,想那漢王的使者,不出三月,必定回轉。”
“我看未必,今日我見田王早已將那倒黴使者好言打發了,豈有去而複回之理。”老爹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多說什麽,早早地脫衣睡下,因為明天,我自己還有打算。
或許那個什麽畫小姐,就是我的老婆,這也說不定,穿越,穿差了姓,名字也還沒變。(.)像我這樣行不更名、穿不改姓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我期待著有個什麽機會能見見這位大小姐的尊容,如果就是她的話,應該對我有印象吧?
中午,我爸田恩回來,帶給我一籃吃食,是午宴招待客人剩下的,裏並沒有我期待的山珍海味,我爸對我說,田橫王最討厭鋪張,推倡簡約,即使來了貴客,飲不過如此,且一有剩餘,不許隨意倒掉,定要分給府中的一應仆從。
他告訴我,今天來的貴客,不是別人,聽說是漢王派來的,叫什麽他沒記住。這個名字我也不知道,曆史書上也沒講他的名字。但是我不問已經知道,他是來勸服田王的,而且我還知道,他這次好像並未成功。
我對我爸說,“這個使者,老爸你要和他劃清界限,別走得太近,他是來向田王索命的。”
我爸不認識我似地看著我,說道,“我說我這小子,沒看出來啊,我們做仆的,什麽時候輪到對王的客人指手劃腳?”看來他沒把我的話放在心上,我也不管他,事情雖說是書上早就寫好的,誰知道不是哪個寫書的史官胡編來蒙飯吃的?我也得往下看一看,到底是不是像我說的那樣。
接下來的幾天,我無所事事,我爸要隨時侍奉在田王的身邊,多半時候,家中並沒有別人,倒是那個小月時不時地溜過來看我,不是給我一隻果子,就是一塊蜜餞,偷偷地,我拉拉她的手,卻被她立刻甩開,這有什麽?
那次我嚐試偷襲了她一次,這種事情在原來我那個世上已經屢見不鮮,名人已此為樂事。
她並沒有我預料到的暴怒,隻是臉更紅,好幾天也不來看我,看來是不好意思了,不過從此我對她的心意更近了一層,她的身材確實不錯。
吃過了飯,我漫無目的地出去逛,這個島在後世被改稱為“田橫島”,不過現在叫什麽我並不知道,我問一個在溪前捶衣的婆婆,她說,此島名為“菠蘿島”,又叫墨島,因不遠的地方即是即墨。
即墨,我知道,在山東省東部,東臨嶗山灣。隋置即墨縣,因城臨墨水,故名。據《太平寰宇記》:“墨山在月翏縣東北六十裏。石色如墨,墨水出焉。”
在主島的東麵有三個附屬的小島,一名漲,一名車,一名赭。而車島和赭島離得稍遠,離主島東岸約莫十裏左右。
在主島的南麵偏西,還有兩個島,一個是驢島,一個是牛島,我不知道為什麽取這兩個名字,其中的淵源不得而知。
黃昏時分,站在岸上,遠望那幾座島嶼,隻有赭島上鬱鬱蔥蔥,樹木遮天蔽日,像一座海上屏障,而離它不遠的車島則寸草不生,岩色赤紅,我知道那裏麵絕對有礦,別忘了我是地質大三的學生,前世。(.)
我決定,一有機會,一定去這幾座島上看一看。
上島的使者兩天後離島,去向漢王複命,田王親自到碼頭上相送,而我,也第一次見到了田橫。
碼頭上風很大,讓我不解的是,田橫並無什麽排場,身邊隻有三個親兵,不過我已經聽三狗說起過,他的這三位親兵不簡單,個個身懷絕技,以前田王在齊地縱橫的時候,數次身先士卒,多次涉險,全仗他這三位親兵隨身護駕,才保無虞。
而他們以前都曾是縱橫將領,感於田王的知遇之恩,甘心做了田王的親兵。
田橫中等身材,孔武有力,頜下一排短髭,黝黑發亮,目光沉穩深邃,碼頭上遠遠站了些人觀看,我也在其中。
使者這次來,是漢王劉邦招降田橫的,這個劉邦我知道,他的曆史整個就是一個過河拆橋的曆史,目下被封在齊地做了代齊王的韓信,不久的將來下場很可悲,或者說很窩囊。
劉邦是看到田橫在齊地根基很牢固,怕將來田橫在島上坐大,再殺回齊地去釀成大亂。於是命使者帶了詔書,前來說服,說是赦免田王之罪,讓他入朝為官。
那來使在島上幾天,也深以田橫為敬,這田橫,平易親善,體恤下情,不擺架子,日常也著布衣,食粗糧,比起自己的漢王劉邦,真是天壤之別,內心不禁感慨了不知幾番。
眼下,就要回朝複命,他衝田橫一拱手,一揖到地,說道:
“田將軍,事已至此,某再無他言,唯望將軍好自珍重,就此別過。”
田橫辭謝道:“我若接受陛下的詔令,恐怕就要與酈食其的弟弟商同朝為官,可……可是……唉,不說也罷。”
那來使說道,“有道是此一時也,彼一時,將軍您與酈食其本無宿怨,怪隻怪……眼下隻好不說這個。”
“是啊,也怪本王一時氣憤,未能前思後想,做事有失魯莽,以致……自掘後路。自忖愧對漢王,因此不敢奉詔……唯望漢王能體恤某曾與之同舉義旗,共抗暴秦的份上,能允某自為庶人,安老荒島。”
回來以後,田恩,也就是我爸,竟然也坐在屋裏,唉聲歎氣,他說起了酈食其,認為如果不是田王煮了他,現在就可以回齊地去了,畢竟像他這樣的年紀,誰不想葉落歸根?
我對他說,“爹,你還是別想了,那酈食其不過是做了個替罪羊罷了。”
我爸看著我,他不明白,像我這麽大的一個孩子,十七八歲,哪裏會想到這麽多?
在秦末的諸侯大戰中,劉邦因善用人才,漢軍由弱變強,大有一統天下之勢,而齊軍當時雖為小國,卻也以所向披靡。
劉邦考慮如果發兵討伐齊國;即使戰勝也要付出慘重代價,所以他就派謀士酈食,其前往說服齊王。
當時田橫還不是王,在齊國為宰相,他極力擁戴其兄田榮之子田廣為王,田廣和田橫審時度勢,決定歸服漢王,隨即解除了齊地防務。
正當齊軍鬆懈之時,漢將韓信卻引兵東進,突襲齊軍,並一舉攻下了齊都臨淄。齊軍慘敗,田廣和田橫大怒,認為麗士其出賣了他們,當場把酈士其拋入滾滾油鍋話活炸死。
我對我爹說,如今的形勢,田王絕不會再做歸降的打算,你老趁早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吧。
我爹聽了半晌不語,他歪著頭問我,“你怎麽會知道這麽多,據我所知,你說的那些事情,沒人和你說過。”
“無情定還記得那日我在海邊熟睡,起來後把什麽都忘掉了?”
“記得。”
“兒那時正遇一高人,那人鶴發童顏、仙風道骨,前知五百載,後知五百載,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已收我為徒,將畢生所學傾囊傳授於我了。”
“那麽……你倒看看,今天這事,會是個什麽結果?”
“依孩兒來看,此事並不算完,想那漢王的使者,不出三月,必定回轉。”
“我看未必,今日我見田王早已將那倒黴使者好言打發了,豈有去而複回之理。”老爹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多說什麽,早早地脫衣睡下,因為明天,我自己還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