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不知何意,有些遲疑,我對她道,“怕傷了他不成?”她被我一激,舞槍當棒直砸向姬達,看來還是心有顧慮,那姬達一晃身躲過,我嫌不過癮,又道,“小姐,這便疼惜上了麽?”
那徐潔臉上一紅,一咬牙,拿大槍對著姬將軍分心就刺!一槍躲過緊接著另一槍又到。
好個姬將軍,一躲一閃隻在腳下,那徐潔十來槍都紮空。射圃旁有幾株柳樹,上有鳥窩。方才我們一陣鼓噪,兩隻回巢的鳥兒不敢近前,一直在那裏回旋,剛瞅個空隙飛近,又被底下二人打鬥驚起。
姬將軍麵不改色,隻用手中彎弓,對那槍杆一抹,徐潔手中的長槍就刺偏了,一眨眼,將軍手中多了一支羽箭,搭箭上弦快得沒人看清,隻看他,騰挪之中對空中二鳥就是一箭。
待箭落地,那箭杆上,穿定了兩隻鳥,還在撲簌簌掙紮。
這時有人來報,家宴已然齊備。平原王招呼我們往後殿走來。
看來這徐福,是個懂得享受的人,如果說前邊正殿還有些湊合,那這後殿,我想連劉邦當下,也沒有他的捧場。
一張長條紅木桌,寬六尺,長九尺,台麵鑲滿了清一色的瑪腦片,乳白與胭脂紅縷縷相間,如天上晚霞,又似熟蝦騰著熱汽,讓人頓覺饑腸轆轆。(.)
我們在桌前分賓主就坐,陪席的還有幾位近臣,一聲上菜,三名幾乎裸著身體的年輕女子,手托銀盤走了進來。
隻見她們,身前隻有一條白麻布片,用兩道細索,一道係在脖頸之上,另一道鬆鬆地攬於腰間,舉步之間,春光乍現。三人麵無表情,隻是將手中銀盤置於桌上,轉身又去端菜,在每人麵前,都放了一盤一尺長的龍蝦,紅彤彤勾我的饞蟲。
小月坐在我身右側,也不客氣,未等人讓,拾起麵前的龍蝦,卡卡地掰開。
令我們驚奇的是,徐福及他的女兒徐潔,似乎對此已經見慣,仿佛於他們麵前走過的,不是妙齡的廚娘,倒是那幾位隨席的官員,看起來有些心不在焉,麵上保持正襟危坐,但那眼睛卻一直追到三人挑簾不見。
平原王似乎看到我們內心的所想,嗬嗬一笑道,“那是我們與蠻夷的戰利品,隻留了這三個了,莫將她們當人。”
一會,那三人又各端銀盤走上前來,這次上的上辣絲海螺,小甕大小的一隻螺殼,裏麵塞滿了卷曲的螺肉,點綴些許紅辣椒絲,一根竹簽插在裏麵。
很快,菜就上完,大多是我見過但從沒吃過的海味,徐福讓我們盡量多用,後麵還多的是。
我的注意力還在那三位廚娘身上,她們上完了菜並未離去,一個往平原王身邊一站,另兩個站於我和姬將軍身邊,也不言語。
但是她們十分乖巧,看我剛拿起一隻黃蟹,她便伸出手來,由盤中抓起,翹指掰開蟹殼,放於我的麵前,還要揀起銀匙替我挖取蟹黃,十月,蟹黃正肥。
但我隻感覺到那廚娘微凸的小腹頂在我的腰上,肩膀上也有一對軟物時時摩擦頂撞,一陣心猿意馬,撒韁狂奔。
小月衝她一擺手,“不勞不勞。”親自持勺,挖了一下,遞於我口中,“田哥哥,專心吃蟹哦。”溫柔之中帶有威脅,一手在下掐我大腿。我立即收了心猿,專心吃蟹,而那廚娘退開一邊,規矩地站好。
姬將軍倒沒什麽,自顧海吃,倒是那位徐潔小姐,也衝廚娘一擺手,讓她從姬達的身邊退下。
一切似乎都盡善盡美,但我始終感覺,隻有一處大殺風景。
就是坐於徐福身邊一左一右兩位婦人,看穿戴必不是下等人物,不然不會在此就坐,但是,看她們容貌,又讓我大生疑惑。
年紀也就分別是四十歲左右,麵容也呈現養尊處優的氣象,但,但,她們也太醜了。
一個是一臉的麻子,大小相套,疑被煙花崩過,一個眉目尚可,但是下邊一對暴牙觸目驚心。因有貴客,兩人都著意打扮,但也如狗屎下霜,讓人不敢再看第二眼。
平原王道,“忘了向二位介紹,這兩位,便是我的賤內。”我聞言,一口蟹黃險些噴出。如此醜婦,怎麽能生就那樣一位如花的女兒?
忙囫圇咽下,“在下,在下,呃,是這樣,在下一直對平原王出海以後之事,心存好奇,能否相告一二?”
於是,平原王緩緩道來。
“始皇帝二十八年,出遊海上,到了琅邪郡,你大概知道,我祖上世居齊地,就居琅邪,我自幼習學岐黃之術,兼習百工技藝,適逢始皇帝出巡,我便上書請為皇帝出海,尋找長生之藥,幸而得準。
於是,我便於當年開工造船三艘,六月開拔,一船童男一千。一船童女一千。一船載五穀種子及百工、器具,並八百連弩手,向大海進發。
傳言說我各帶童男女三千,不實也,總共僅三千人。再說,又哪有那麽大的精力?
況且那秦皇,乃是雄才大略之人,一邊允我遠行,一邊還要防我去而不回,斷然不會盡數依我所求。”
“那如何又止有現今這許多人?”小月問道。三千人,也不少呀,但是看這裏,人丁並不興旺。
“小月姑娘的疑慮,我正要說到。”徐福放箸,旁邊廚娘手持一方白帕,為他抹去嘴上油漬。而徐福平原王,舉著一隻油手,看了看,就在那廚娘身前的遮羞布上抹了幾把,這等享受,誰信你會回去。
“我們出行入海,一路上經曆了無數艱辛,有些事現在不值一提,但是,有三大磨難,至今記憶猶深。”言罷眼望虛空,一抹淒然神色浮上麵龐。
“想那始皇帝,威加海內,誌在四方,單是焚書坑儒、統一貨殖、構築長城,就是一般人想而未敢想的,絕對是亙古一人,不然,他也不會隻消用了十年功夫,便結束了五百年的戰國紛爭,給百姓一片清平……後來是有無盡的苛捐、徭役,但比起連年爭伐、百姓流離失所,奔走呼號,又是強上些許。但有一利便有一弊,他之殘暴,也讓我夜不能寐。幸有此遣,敢不急急而行?是以有些準備並不充分,在後來,幾乎令我們這幾船人葬身大海。”
那徐潔臉上一紅,一咬牙,拿大槍對著姬將軍分心就刺!一槍躲過緊接著另一槍又到。
好個姬將軍,一躲一閃隻在腳下,那徐潔十來槍都紮空。射圃旁有幾株柳樹,上有鳥窩。方才我們一陣鼓噪,兩隻回巢的鳥兒不敢近前,一直在那裏回旋,剛瞅個空隙飛近,又被底下二人打鬥驚起。
姬將軍麵不改色,隻用手中彎弓,對那槍杆一抹,徐潔手中的長槍就刺偏了,一眨眼,將軍手中多了一支羽箭,搭箭上弦快得沒人看清,隻看他,騰挪之中對空中二鳥就是一箭。
待箭落地,那箭杆上,穿定了兩隻鳥,還在撲簌簌掙紮。
這時有人來報,家宴已然齊備。平原王招呼我們往後殿走來。
看來這徐福,是個懂得享受的人,如果說前邊正殿還有些湊合,那這後殿,我想連劉邦當下,也沒有他的捧場。
一張長條紅木桌,寬六尺,長九尺,台麵鑲滿了清一色的瑪腦片,乳白與胭脂紅縷縷相間,如天上晚霞,又似熟蝦騰著熱汽,讓人頓覺饑腸轆轆。(.)
我們在桌前分賓主就坐,陪席的還有幾位近臣,一聲上菜,三名幾乎裸著身體的年輕女子,手托銀盤走了進來。
隻見她們,身前隻有一條白麻布片,用兩道細索,一道係在脖頸之上,另一道鬆鬆地攬於腰間,舉步之間,春光乍現。三人麵無表情,隻是將手中銀盤置於桌上,轉身又去端菜,在每人麵前,都放了一盤一尺長的龍蝦,紅彤彤勾我的饞蟲。
小月坐在我身右側,也不客氣,未等人讓,拾起麵前的龍蝦,卡卡地掰開。
令我們驚奇的是,徐福及他的女兒徐潔,似乎對此已經見慣,仿佛於他們麵前走過的,不是妙齡的廚娘,倒是那幾位隨席的官員,看起來有些心不在焉,麵上保持正襟危坐,但那眼睛卻一直追到三人挑簾不見。
平原王似乎看到我們內心的所想,嗬嗬一笑道,“那是我們與蠻夷的戰利品,隻留了這三個了,莫將她們當人。”
一會,那三人又各端銀盤走上前來,這次上的上辣絲海螺,小甕大小的一隻螺殼,裏麵塞滿了卷曲的螺肉,點綴些許紅辣椒絲,一根竹簽插在裏麵。
很快,菜就上完,大多是我見過但從沒吃過的海味,徐福讓我們盡量多用,後麵還多的是。
我的注意力還在那三位廚娘身上,她們上完了菜並未離去,一個往平原王身邊一站,另兩個站於我和姬將軍身邊,也不言語。
但是她們十分乖巧,看我剛拿起一隻黃蟹,她便伸出手來,由盤中抓起,翹指掰開蟹殼,放於我的麵前,還要揀起銀匙替我挖取蟹黃,十月,蟹黃正肥。
但我隻感覺到那廚娘微凸的小腹頂在我的腰上,肩膀上也有一對軟物時時摩擦頂撞,一陣心猿意馬,撒韁狂奔。
小月衝她一擺手,“不勞不勞。”親自持勺,挖了一下,遞於我口中,“田哥哥,專心吃蟹哦。”溫柔之中帶有威脅,一手在下掐我大腿。我立即收了心猿,專心吃蟹,而那廚娘退開一邊,規矩地站好。
姬將軍倒沒什麽,自顧海吃,倒是那位徐潔小姐,也衝廚娘一擺手,讓她從姬達的身邊退下。
一切似乎都盡善盡美,但我始終感覺,隻有一處大殺風景。
就是坐於徐福身邊一左一右兩位婦人,看穿戴必不是下等人物,不然不會在此就坐,但是,看她們容貌,又讓我大生疑惑。
年紀也就分別是四十歲左右,麵容也呈現養尊處優的氣象,但,但,她們也太醜了。
一個是一臉的麻子,大小相套,疑被煙花崩過,一個眉目尚可,但是下邊一對暴牙觸目驚心。因有貴客,兩人都著意打扮,但也如狗屎下霜,讓人不敢再看第二眼。
平原王道,“忘了向二位介紹,這兩位,便是我的賤內。”我聞言,一口蟹黃險些噴出。如此醜婦,怎麽能生就那樣一位如花的女兒?
忙囫圇咽下,“在下,在下,呃,是這樣,在下一直對平原王出海以後之事,心存好奇,能否相告一二?”
於是,平原王緩緩道來。
“始皇帝二十八年,出遊海上,到了琅邪郡,你大概知道,我祖上世居齊地,就居琅邪,我自幼習學岐黃之術,兼習百工技藝,適逢始皇帝出巡,我便上書請為皇帝出海,尋找長生之藥,幸而得準。
於是,我便於當年開工造船三艘,六月開拔,一船童男一千。一船童女一千。一船載五穀種子及百工、器具,並八百連弩手,向大海進發。
傳言說我各帶童男女三千,不實也,總共僅三千人。再說,又哪有那麽大的精力?
況且那秦皇,乃是雄才大略之人,一邊允我遠行,一邊還要防我去而不回,斷然不會盡數依我所求。”
“那如何又止有現今這許多人?”小月問道。三千人,也不少呀,但是看這裏,人丁並不興旺。
“小月姑娘的疑慮,我正要說到。”徐福放箸,旁邊廚娘手持一方白帕,為他抹去嘴上油漬。而徐福平原王,舉著一隻油手,看了看,就在那廚娘身前的遮羞布上抹了幾把,這等享受,誰信你會回去。
“我們出行入海,一路上經曆了無數艱辛,有些事現在不值一提,但是,有三大磨難,至今記憶猶深。”言罷眼望虛空,一抹淒然神色浮上麵龐。
“想那始皇帝,威加海內,誌在四方,單是焚書坑儒、統一貨殖、構築長城,就是一般人想而未敢想的,絕對是亙古一人,不然,他也不會隻消用了十年功夫,便結束了五百年的戰國紛爭,給百姓一片清平……後來是有無盡的苛捐、徭役,但比起連年爭伐、百姓流離失所,奔走呼號,又是強上些許。但有一利便有一弊,他之殘暴,也讓我夜不能寐。幸有此遣,敢不急急而行?是以有些準備並不充分,在後來,幾乎令我們這幾船人葬身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