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立了功?就沒有點別的獎賞?”
“你還要什麽獎賞?要不要回去的時候我再背你?”
“背人一趟算什麽,說好了,等你的連弩做出來,得教我怎麽用才行?行不行啊?”
“行行行,可是眼下你得聽話,先不要打擾我,行不行啊?”我正在用心地研究,別說,柳眉一出手就為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材料。
我們悄悄回來的時候,有軍士告訴我說,田王一直沒有找過我們,看來我們的保密工作還行。
晚上的時候,孟將軍帶人回來了,他們並沒有找到那些人的蹤影。不過他說了個情況,應該是有用的。
在“雞籃蛋”河的中遊,他們發現了一大片樹木被砍倒運走了,而且都是生長時間十年以上的。在熱帶,樹木生長得快,十年,沒有三個人合圍,是抱不過來的。
當地人說,這些樹是當地人砍的,不過這些人受雇於一些藍眼睛的人。
“我們怕王擔心,所以就回來報信了。”孟將軍說。
田王點點頭道,“砍樹又與這些人有關,田縱,你說說看,這是什麽意思?”
還能有什麽意思,這些人在我們到達這裏以後所做的所有事情,一聯係很容易讓人想到一件事他們急於造船。
我把我的判斷一說,大家都認可。
田王說,應該馬上去查詢一下,他們把砍下的樹運到哪裏去了,這樣的話,我們才好接近這些人,進一步探明他們的底細。他讓姬將軍做為第二隊,帶人把木材的去向搞清楚。姬將軍領命,選了五十個人,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了。
為了使我研製連弩的事情能夠隱秘地進行,我把作坊移到了哥打巴魯鎮子上的一間房子裏。房子緊靠著海邊,保證我們隨時能回到船上,萬一田王叫我有事,不至於耽誤。
把什麽都準備好了,才知道搞研究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到現在為止,我在連弩這個項目上有的隻是一個目標,到底從何處著手,卻是一點眉目也沒有。(.無彈窗廣告)
於是我去問田王,他正好沒事,可是我又不能直說,裝做偶爾想起來似的,忽然問他,“王,你見過能連發的箭嗎?”
他說,“連發的箭?哦,見過,始皇帝那時就已經裝備了軍隊。”
“是不是很厲害啊。”
“那當然了,秦軍能夠掃平六國,在武器裝備上是下了一番狠功夫的,就說這連弩吧,我經曆過的,吃過它的苦頭,與秦軍對陣,他們先用連弩遠程襲擊我們的隊伍,造成陣式混亂,然後再發起衝擊,這種配合很是奏效呀。”
不過田王所說的這種弩,屬於床弩,行軍打仗時至少要四個人抬著才能移動,據田王說,這種弩最多隻能同時發射二至四、五支箭,箭長在三尺以上。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因為我想研製的是配給單兵使用的,那種大床似的弩,根本不適於在原始森林中使用,單是三尺長的箭就讓我受不了,樹木叢生的地方,箭太長了會誤事的。
要是等我把小型的連弩做出來,倒可以考慮一下,在每條大船上安裝一架床弩。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火炮,但是再裝備上這東西也不嫌麻煩,而且成本也比火藥小上許多。
我想起了徐福曾經說過,他們在出海尋仙的時候,大船上是有連弩兵手的,既然是連弩手,說明這種弩是可以單兵使用的,這麽說,小型的連弩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可是我們在黃海防禦劉邦追兵的時候,他們也使用了弓箭,但沒有發現連弩,這又怎麽解釋呢?難道這種連弩的製造技術也隨著改朝換代而失傳了?
我記得,在徐福的那裏有個火頭軍,他在廚房裏曾經給我講過,自己就曾是一位連弩手的。可惜,當時我並沒有往心裏去。當時,我隻是被他的那個半夜驢叫的故事所吸引,再有就是他教訓日本裸體廚娘的事情,正經事我一點都沒記,連問一句都沒有。
和黃岩說起了這件事,黃岩說,“難道就不會找個人問問?興許人家能有些印象呢?”
“你說得輕巧,我找誰問去?開船回去徐福那裏找個人問問?”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行行行,你小子別賣關子,幹脆直說不是更好。”
黃岩說,你真的想不起來了?不大可能吧,有時候老婆不光是睡覺生孩子用的,有些事情還是可以谘詢一下。
我猛然想起了齊雪,“你怎麽不早說!”齊雪就是徐福從華夏帶出去的五百童男童女中的一個,我怎麽就把她給忘記了呢。
她應該是秦製連弩的見證人,徐福在海上射殺鯨魚的時候,沒少了用連弩,就算她沒有十分精確的印象,能說上大概也是可以的啊。
這事,我不能親自去找她,我一去,畫、小月、薑婉清、劉妍她們就都知道了,這不符合我保密的原則,我想到了一個人,柳眉,讓她去最合適了,現在我的秘密計劃是不能瞞了柳眉的。
她立刻就把齊雪找了來,一見到我,齊雪就說,“你們鬼鬼祟祟地在這裏什麽呢老公?”
我說,“你把連弩的事情和我說一說吧。”她看了看我們堆放在房間裏的那些東西,“怎麽你也想造?”
“當然了,這東西對我們來說,有大用處哩。”
“問別人我不敢說,問我你算是問著了。”齊雪很支持我的工作,立刻把她所知的有關連弩的構造、操作的要領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我們。
這下就好辦了,以我田大將軍的聰明才智,這還不是一點就透?
齊雪不能在船下呆得時間過長,長了還保什麽密?我很快讓她回去了,臨走時我讓她暫時替我們保密,不要尋任何人說起,她立刻就答應了。
姬將軍一連兩天沒有回來,第三天的時候隻派回來一位機靈的軍士報信,姬將軍說,他們與當地人打聽,當地人說木材都被運往南方去了。
我對田王說,“這事正好被我猜個正著,要造船,光有木材不行,還得有船廠,他們一定是把木材運到海邊去了。”
沒有人會在山頂上造船的,造好了怎麽下水呢?
田王征求我的意見,我認為大方向已定,我們現在仍舊停在這裏是不合適的,姬將軍已經三天沒有回來了,他們在森林裏走了多遠誰也不知道,但是讓他們往返回來,然後再換班繼續探察的話就不太現實了。
田王也這樣想,於是我們決定趕程,沿沿岸仔細搜索蛛絲馬跡,發現不了問題就一直向南,去海峽那裏等著他們。
這樣一來,姬將軍的人手就顯得有些少,田王又讓孟將軍帶了三十人,順著原路去追趕姬將軍的人,兩人隊匯合之後共同向南搜索。
我們剩下的人登船,這樣,我置於哥打巴魯鎮上的連弩作坊就得搬家了。
讓黃岩悄悄的把所有的材料都運回他的那條船上去,悄悄地進行,在半路上,一有農藥我就鑽到黃岩的那條船上,真有些廢寢忘食的架勢了。
小月和薑婉清的鼻子總是很靈的,她們問我,“老公你這些天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在忙些什麽?”
“呃……哪有你們說的那麽嚴重,我隻是好久沒有與黃岩兄弟好好呆一會,這不,反正也是沒有事,就去與他聊聊啦。”
“我看不會有這麽簡單,你一定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們。”
薑婉清也說,“你和黃岩說話也就說了,可為什麽柳眉卻也時不時的去那條船上?難道她也找誰在聊天麽?”
小月也警覺起來,她對薑婉清說,“妹妹,果真有此事?不得了,我們麻木,這事,走,回去告訴畫姐姐去。”
她們手拉著手就要起,這時齊雪正好趕上,她對兩人位妹妹道,“這事啊,你不不知道麽,柳眉最近隻是和青花姑娘有些談得來,也值得大驚小怪的?”
她這麽一說,兩人個多事的女人才做罷,我對齊雪說,“謝過。”
她笑笑去了。
《武備誌》記載,直到明代的時候,華夏人才複製出了諸葛弩,也就是連弩,清代製出了彈弩,矢長八寸,能連續發射十支,適合步兵和騎兵隨身攜帶,可惜當時火炮已經得到了應用,這種弩沒有推廣下來,此種技術竟然再一次失傳了。
按照齊雪描述的,秦朝的連弩幾乎就是這個樣子,而我在這個基礎上又增加了單發、雙發、連發三種發射方法,隻須要在使用的時候撥一下弩上的消息,可以隨意在三種發射的方式之間進行轉換。
還有一種改進的地方,更增加了弩矢發射出去以後的準確性。
秦代的連弩箭杆後端是沒有尾羽的,因為他沒沒有解決好裝箭的問題,有尾羽的箭連續發射時,會造成尾羽的相互糾纏。
但是這種箭支在射出雲的時候,沒有尾羽的穩流作用,弩矢往往局限了飛行距離,一遇頂流風就會造成翻轉、跌落。
可是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而且箭支是與普通的鐵箭通用的。
我們在女人國製造的鐵箭,本身就比一般的箭支短,那顯適應女弓箭手的短弓而設計的這種種箭在我們的大船上有的是,不愁補給問題。
我把樣品藏了起來,打算在適當的時候,給田王一個驚喜。
“你還要什麽獎賞?要不要回去的時候我再背你?”
“背人一趟算什麽,說好了,等你的連弩做出來,得教我怎麽用才行?行不行啊?”
“行行行,可是眼下你得聽話,先不要打擾我,行不行啊?”我正在用心地研究,別說,柳眉一出手就為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材料。
我們悄悄回來的時候,有軍士告訴我說,田王一直沒有找過我們,看來我們的保密工作還行。
晚上的時候,孟將軍帶人回來了,他們並沒有找到那些人的蹤影。不過他說了個情況,應該是有用的。
在“雞籃蛋”河的中遊,他們發現了一大片樹木被砍倒運走了,而且都是生長時間十年以上的。在熱帶,樹木生長得快,十年,沒有三個人合圍,是抱不過來的。
當地人說,這些樹是當地人砍的,不過這些人受雇於一些藍眼睛的人。
“我們怕王擔心,所以就回來報信了。”孟將軍說。
田王點點頭道,“砍樹又與這些人有關,田縱,你說說看,這是什麽意思?”
還能有什麽意思,這些人在我們到達這裏以後所做的所有事情,一聯係很容易讓人想到一件事他們急於造船。
我把我的判斷一說,大家都認可。
田王說,應該馬上去查詢一下,他們把砍下的樹運到哪裏去了,這樣的話,我們才好接近這些人,進一步探明他們的底細。他讓姬將軍做為第二隊,帶人把木材的去向搞清楚。姬將軍領命,選了五十個人,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了。
為了使我研製連弩的事情能夠隱秘地進行,我把作坊移到了哥打巴魯鎮子上的一間房子裏。房子緊靠著海邊,保證我們隨時能回到船上,萬一田王叫我有事,不至於耽誤。
把什麽都準備好了,才知道搞研究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到現在為止,我在連弩這個項目上有的隻是一個目標,到底從何處著手,卻是一點眉目也沒有。(.無彈窗廣告)
於是我去問田王,他正好沒事,可是我又不能直說,裝做偶爾想起來似的,忽然問他,“王,你見過能連發的箭嗎?”
他說,“連發的箭?哦,見過,始皇帝那時就已經裝備了軍隊。”
“是不是很厲害啊。”
“那當然了,秦軍能夠掃平六國,在武器裝備上是下了一番狠功夫的,就說這連弩吧,我經曆過的,吃過它的苦頭,與秦軍對陣,他們先用連弩遠程襲擊我們的隊伍,造成陣式混亂,然後再發起衝擊,這種配合很是奏效呀。”
不過田王所說的這種弩,屬於床弩,行軍打仗時至少要四個人抬著才能移動,據田王說,這種弩最多隻能同時發射二至四、五支箭,箭長在三尺以上。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因為我想研製的是配給單兵使用的,那種大床似的弩,根本不適於在原始森林中使用,單是三尺長的箭就讓我受不了,樹木叢生的地方,箭太長了會誤事的。
要是等我把小型的連弩做出來,倒可以考慮一下,在每條大船上安裝一架床弩。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火炮,但是再裝備上這東西也不嫌麻煩,而且成本也比火藥小上許多。
我想起了徐福曾經說過,他們在出海尋仙的時候,大船上是有連弩兵手的,既然是連弩手,說明這種弩是可以單兵使用的,這麽說,小型的連弩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可是我們在黃海防禦劉邦追兵的時候,他們也使用了弓箭,但沒有發現連弩,這又怎麽解釋呢?難道這種連弩的製造技術也隨著改朝換代而失傳了?
我記得,在徐福的那裏有個火頭軍,他在廚房裏曾經給我講過,自己就曾是一位連弩手的。可惜,當時我並沒有往心裏去。當時,我隻是被他的那個半夜驢叫的故事所吸引,再有就是他教訓日本裸體廚娘的事情,正經事我一點都沒記,連問一句都沒有。
和黃岩說起了這件事,黃岩說,“難道就不會找個人問問?興許人家能有些印象呢?”
“你說得輕巧,我找誰問去?開船回去徐福那裏找個人問問?”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行行行,你小子別賣關子,幹脆直說不是更好。”
黃岩說,你真的想不起來了?不大可能吧,有時候老婆不光是睡覺生孩子用的,有些事情還是可以谘詢一下。
我猛然想起了齊雪,“你怎麽不早說!”齊雪就是徐福從華夏帶出去的五百童男童女中的一個,我怎麽就把她給忘記了呢。
她應該是秦製連弩的見證人,徐福在海上射殺鯨魚的時候,沒少了用連弩,就算她沒有十分精確的印象,能說上大概也是可以的啊。
這事,我不能親自去找她,我一去,畫、小月、薑婉清、劉妍她們就都知道了,這不符合我保密的原則,我想到了一個人,柳眉,讓她去最合適了,現在我的秘密計劃是不能瞞了柳眉的。
她立刻就把齊雪找了來,一見到我,齊雪就說,“你們鬼鬼祟祟地在這裏什麽呢老公?”
我說,“你把連弩的事情和我說一說吧。”她看了看我們堆放在房間裏的那些東西,“怎麽你也想造?”
“當然了,這東西對我們來說,有大用處哩。”
“問別人我不敢說,問我你算是問著了。”齊雪很支持我的工作,立刻把她所知的有關連弩的構造、操作的要領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我們。
這下就好辦了,以我田大將軍的聰明才智,這還不是一點就透?
齊雪不能在船下呆得時間過長,長了還保什麽密?我很快讓她回去了,臨走時我讓她暫時替我們保密,不要尋任何人說起,她立刻就答應了。
姬將軍一連兩天沒有回來,第三天的時候隻派回來一位機靈的軍士報信,姬將軍說,他們與當地人打聽,當地人說木材都被運往南方去了。
我對田王說,“這事正好被我猜個正著,要造船,光有木材不行,還得有船廠,他們一定是把木材運到海邊去了。”
沒有人會在山頂上造船的,造好了怎麽下水呢?
田王征求我的意見,我認為大方向已定,我們現在仍舊停在這裏是不合適的,姬將軍已經三天沒有回來了,他們在森林裏走了多遠誰也不知道,但是讓他們往返回來,然後再換班繼續探察的話就不太現實了。
田王也這樣想,於是我們決定趕程,沿沿岸仔細搜索蛛絲馬跡,發現不了問題就一直向南,去海峽那裏等著他們。
這樣一來,姬將軍的人手就顯得有些少,田王又讓孟將軍帶了三十人,順著原路去追趕姬將軍的人,兩人隊匯合之後共同向南搜索。
我們剩下的人登船,這樣,我置於哥打巴魯鎮上的連弩作坊就得搬家了。
讓黃岩悄悄的把所有的材料都運回他的那條船上去,悄悄地進行,在半路上,一有農藥我就鑽到黃岩的那條船上,真有些廢寢忘食的架勢了。
小月和薑婉清的鼻子總是很靈的,她們問我,“老公你這些天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在忙些什麽?”
“呃……哪有你們說的那麽嚴重,我隻是好久沒有與黃岩兄弟好好呆一會,這不,反正也是沒有事,就去與他聊聊啦。”
“我看不會有這麽簡單,你一定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們。”
薑婉清也說,“你和黃岩說話也就說了,可為什麽柳眉卻也時不時的去那條船上?難道她也找誰在聊天麽?”
小月也警覺起來,她對薑婉清說,“妹妹,果真有此事?不得了,我們麻木,這事,走,回去告訴畫姐姐去。”
她們手拉著手就要起,這時齊雪正好趕上,她對兩人位妹妹道,“這事啊,你不不知道麽,柳眉最近隻是和青花姑娘有些談得來,也值得大驚小怪的?”
她這麽一說,兩人個多事的女人才做罷,我對齊雪說,“謝過。”
她笑笑去了。
《武備誌》記載,直到明代的時候,華夏人才複製出了諸葛弩,也就是連弩,清代製出了彈弩,矢長八寸,能連續發射十支,適合步兵和騎兵隨身攜帶,可惜當時火炮已經得到了應用,這種弩沒有推廣下來,此種技術竟然再一次失傳了。
按照齊雪描述的,秦朝的連弩幾乎就是這個樣子,而我在這個基礎上又增加了單發、雙發、連發三種發射方法,隻須要在使用的時候撥一下弩上的消息,可以隨意在三種發射的方式之間進行轉換。
還有一種改進的地方,更增加了弩矢發射出去以後的準確性。
秦代的連弩箭杆後端是沒有尾羽的,因為他沒沒有解決好裝箭的問題,有尾羽的箭連續發射時,會造成尾羽的相互糾纏。
但是這種箭支在射出雲的時候,沒有尾羽的穩流作用,弩矢往往局限了飛行距離,一遇頂流風就會造成翻轉、跌落。
可是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而且箭支是與普通的鐵箭通用的。
我們在女人國製造的鐵箭,本身就比一般的箭支短,那顯適應女弓箭手的短弓而設計的這種種箭在我們的大船上有的是,不愁補給問題。
我把樣品藏了起來,打算在適當的時候,給田王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