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唐讓車夫駕車,先去接了蘇菱,再回村莊。


    聽說他考中了,蘇菱高興得小臉紅撲撲的,差點要撲到身上來。隻是見著有旁人在,這才忍住。


    陳家村一片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熱鬧非常。


    陳唐高中的消息傳揚開來,全村上下,立刻沸騰了。


    這可是舉族皆喜的大事。


    殷國規定,隻要考得舉人功名,即可免除一定數量的田產稅賦、徭役等。


    可以說,一個村子出了一位舉人,幾乎全村的田都不用納稅了——當然,前提在於,這些田產都得記於陳唐名下。


    相比之下,秀才功名就要寒磣得多,隻能免個人差徭,見官不用跪拜而已,無法惠及開來。


    諸多繁瑣事宜,一樁接著一樁,好在這些,那陶員外與陳家族長等人攬了過去,操辦得井井有條。


    這些,都是人情。


    人情做事,無法免俗,倒讓陳唐省心不少,隻要辦得體麵妥當,就沒問題。


    很快,陶員外與陳族長就為了誰出錢,幫陳唐建造新房子的事吵了起來。


    兩人都搶著要出錢,爭這份人情。


    到了午時,健馬奔騰,負責傳送捷報和功名書的官差到來,自又是一番熱鬧。


    陳族長早準備好了賞錢,塞進官差手裏。


    對於這些,陳唐由他們去辦,自個拿了功名書,關在房間內。


    眾人以為其心情激動澎湃,要好好一個人靜靜,便不敢打擾。


    陶員外把兒子拉到一邊,長歎一聲:“明經,你那兩個小妹,嫁得早了……”


    陶昊滿腦門黑線:“爹,就算小妹沒嫁,現在也是二十有五了,大那麽多,不矜怎會喜歡?”


    陶員外把眼一瞪:“女大三,抱金磚,你懂什麽?”


    頓一頓,眼睛一亮:“對了,你小姑的女兒今年十七,年齡剛剛好;還有三姨的小女清兒,十四歲,也可以談婚論嫁了……”


    ……


    房門一關,把喧囂熱鬧關在了門外,坐在椅子上,陳唐開始仔細端詳那份功名書:


    長約一尺,頗為厚實,上麵灑著金粉,顯得大方貴氣。紙張之上,清清楚楚地寫著陳唐的姓名貫籍等信息,又注明年月時間,以及蓋著數枚不同的印章,有學政的,有提督府的,有內簾官的……


    看完之後,陳唐再去檢查手腕,見到兩圈紫黑色的執怨,生根似的,不見消除。


    這一下,他有些頭疼了。


    想了想,陳唐決定去老師家裏,祭拜一番。


    陳鬆是其蒙師,如今陳唐高中,於情於理,都該到靈前上香,以謝師恩。


    由於選擇吉日的緣故,陳鬆靈樞尚未下葬,還停放在靈堂之上。


    但見靈樞之前,擺放供桌供奉,五穀一碗,香爐一口,又有些點心麵糕之類。周側有各種紙活,紙人兒,紙馬兒等。兩杆白幡,一左一右挑起來。


    陳唐來祭奠,師母王氏便披了孝服,帶個孫子,過來接待。


    一番叩拜禮儀,陳唐又拿出功名書,口中念念有詞,表示已完成遺願……


    突然之間,靈堂吹起一股陰風。


    “哎呀!”


    王氏嚇得一個哆嗦,手指一個突兀出現的身影,口不能語。


    那小孩生性單純,脆生生地叫喚道:“爺爺,你回來了。”


    要過來牽爺爺的手,王氏趕緊一把抱住。


    陳唐望著出現的老師,感覺怪怪的。


    陳鬆走到王氏身前,溫聲道:“碧青,不矜考了舉子,吾可師憑生貴矣。”


    王氏聞言,眼淚流了下來,哭聲道:“君死已久,何複言貴?今阿大阿二,俱已成家立室,自得生活。君既去,請勿作怪異嚇生人。”


    陳鬆聞言,身子一顫,望見室內靈樞,他歎息一聲,又看著陳唐手中的功名書,想要伸手來摸一摸,隻是手指剛伸出來,隨即被什麽所震懾住,連忙又縮了回去。他深深看了陳唐一眼,滿是皺紋的老臉,忽而展顏一笑,有欣慰之意。身形便在靈樞之前,撲地而滅,隨即陰風消散,但見地上,遺留一套衣冠,正是陳鬆生前所穿衣物。


    王氏見狀,頓時嚎啕大哭起來。


    陳唐黯然一歎,然後感覺到雙手腕處微微一涼,擼起袖子觀看,就見到兩道紫黑印記,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點消除,很快便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有兩道清涼氣息沒入經脈當中,與那天人之氣融合起來。


    陳唐精神一振,好像大暑天喝了杯冰水般,渾身清爽,好不舒坦。


    這個,便是詹陽春所說的,完成執怨後能獲得的好處了,當真是妙不可言。


    陳唐覺得,得這兩道涼氣滋補,堪比苦練了兩年的天人之氣,一下子變得茁壯起來。


    目前他施展武功,最大的問題便是體內真氣稀少,無法持久,然而受周天運轉次數限製,無捷徑可走,隻得每日積攢。不過現在化解執怨,大有裨益,省了兩年苦功。


    如果再有類似的執怨……


    算了,還是不要了。


    貪心的念頭,會把人帶到坑裏去的。


    這一次祭拜老師,陳唐送了六百零一錢的帛金。這一筆錢,夠師母王氏過上一段好日子了。


    其實陳鬆家境,在村莊上並不算差,中上水平。


    但水平的對比,總是不同的。


    離開老師家,返回屋中。


    此際村中,正殺豬宰羊,開始大擺筵席,非常熱鬧。


    陳唐自然不用理會這些瑣碎事,依然呆在房間。


    這次出城,他順手把天人劍匣帶了回來,裝在書篋內,此時便拿出來。


    天人之氣壯大了幾分,陳唐想再次對劍匣進行探視。記得上次,他依稀觸感到匣內有著東西,但由於氣息微弱的緣故,無法確定。


    手按在劍匣身上,慢慢進入狀態,氣息運轉流動,漸漸進入劍匣之中……


    嗡的!


    很快,陳唐便觸感到了裏頭的物件。


    這一次,果然變得較為清楚了。雖然還不是完全的開闊視野,但從頭到腳,大概的輪廓形態,基本顯露無遺,能摸索得出來了。


    那物件,長條形,近乎三尺長短,足有三、四指寬,顯得厚實寬大。


    第一時間,陳唐便可以肯定:這是劍。


    劍匣裏頭,不是空的,而是藏著一柄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留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留堂並收藏不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