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悟通明兄弟呈奏本 思祝壽姊妹各懷情(1)
紅樓夢林黛玉續傳—水潤珠華 作者:冰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人把所領悟的告訴靈暄、靈煙。靈暄本喜那書法走勢象劍法變化,便也臨摹,想從中悟出些劍法來。靈煙卻懶得做這些繁瑣事,依然沉思如故。
靈嶽、靈川書法大進,融合刻書中精髓,又各具特色。單就書法而論,很多書法大家以摹擬古人之作為能事,達到足可以假亂真之境。美則美矣。然書為心聲,字是一個人心境性情之展現,怎能泥於古人失個人性情?靈嶽、靈川俱非刻板呆氣之人,在學書中自然融進自家特色。
靈嶽字整體呈現骨力遒勁,法度森嚴,斂氣而蓄勢,縱放而取姿。風神整峻而又氣度溫和。
靈川字,精神內守,含潤溫和,秀麗圓通,外見溫文典雅,內寓剛勁遒麗。散逸、疏放、悠遠。
兩人都剛柔有致,又不盡相同,靈嶽剛中帶柔,靈川柔中蘊剛。兩人又都從微雕中學到了瀟灑肅恬、書不盡筆、筆不盡意之境。那字猶如龍蛇雲物,飛動腕指間。
二人書成之後又都有些失望,因不能盡複舊貌。沒奈何,硬著頭皮來見黛玉。(.好看的小說)黛玉見之震驚非常,沒想到兒子達到如此境界,不讓古人。這份驚喜真是天外飛來,拿著那字愛不釋手。
靈嶽、靈川見母親歡喜,心內也自高興,便進一步學習篆刻,並練眼力。命人將一件東西懸在遠處,每天無事之時,便心無旁騖,眼不一瞬,凝神觀注,直到把那東西看得如車輪般大,再命人換更小的物件,如此練下來,即便一隻虱蚤,他兄弟也能看得如車輪房椽。這眼力可說是震爍古今鬮。
兩兄弟目力有成,異想天開:既能視小為大,視微為巨。因何不能視無若有,視虛如實。外視天外,內視自身?這便是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至高奧義,練的是心眼,開得是天目。
外觀天外之天,內視人身玄妙。體認人身本是自我運行之宇宙,與外界無異。有陰陽之顯,五行之變。血流江河,髒為山嶽,氣脈為風。更知如何修煉自身。在修行之上可謂登峰造極。
其實那微雕之人並不懂這天道人體運行之理,但曉事物飛騰之兆,融變化於書刻之中。[]然靈嶽、靈川俱明天道,從中偶得,非關刻者,已過先賢。
當然他兄弟所悟所練絕非一日之功,雖不是曠日持久,也必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過程。這期間朝中、府中也發生了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有牽連到水溶與水府的,有些事他兄弟也不能不參與其中。先把他兄弟練功情形作簡要概述,讓讀者大致明白,再來說這些時日裏發生的事。
靈嶽、靈川受了皇封,不思居官,又不能遽然辭官,便上了謝恩與請假本章,言道:
臣等何其榮寵,以微末之技得隆恩聖懷。不世之恩,降於水家。感皇恩君義,思公理私情,能不竭誠效命,盡臣之愚忠?奈何臣二人年幼不懂朝綱,山居難明廟堂。慣於野處恐汙朝堂禮儀,習於閑逸怕誤聖上托付。伏惟跪請聖躬,恩準臣兄弟明政務於室,習禮儀於家。待年齒長成,事理通達,嫻於兵務,必盡為臣之責,驅馳於陛下左右哦。
臣水靈嶽、水靈川謹拜聖安。
皇上看罷水溶代交的奏本,問道:“這二子本章不是北王令其草就?”
水溶叩頭道:“陛下明鑒。今日臣上朝時,二子將這本章托付於臣,臣方知二子之意。本待不為其上本,奈何二子確然不通事務,怕有失為臣之責,又學業未盡,臣乃為其代本。”
皇室對水氏的情感可謂錯綜複雜。皇上對水溶有難以忘懷的同窗之情,對黛玉有永世不能割舍的愛戀之意,一直用皇權守護著她的幸福。對水家的孩子那是雙重的喜愛,視若己出。元和公主火逝,皇上想得明白,宮中起火純屬意外,即便水氏兄弟當時應下親事,亦不能立時成婚。以元和公主篤物之性情,亦難免此時結局。且若非水家父子,德妃娘娘與泰和公主亦難免遇難,即便有過,也功過相抵。
德妃娘娘痛心之下曾遷怒於水靈嶽,可是皇後娘娘不能不為泰和公主考慮,若與水氏如舊,泰和公主還有望與靈川結成連理。若以抗婚治罪,水靈川自不能低頭,就當真誤了女兒。便勸解德妃:“元兒之死,實屬意外,並非水靈嶽之過,且水靈嶽亦救妹妹之命,當思人之恩惠,忘其小過。”德妃娘娘也並非蠻橫之人,傷痛女兒之餘,水靈嶽救命之情湧上心頭,又看到水靈嶽哀傷之深絕非作偽,也就釋懷。何況還有惠妃娘娘從中調停,惠妃娘娘絕對不想此時水氏出現任何差錯,否則,與水氏聯姻又有何益?
皇家對水氏雖各懷心腹事,殊途同歸,都樂見其成,惡見其敗。因而水氏在這場既與己有關又與己無關的事件中得保安然。
皇上喜歡靈嶽、靈川超逸散淡之質、空明靈透之心,又是成雙的仙品金童,這一對兄弟往身邊一站,真是神清氣爽,賞心悅目,一道勝景。又看了看朝堂之上,一個個老氣橫秋,故作姿態,端冕莊嚴。想著那兄弟在這兒廟堂之上時間長了,怕也沾染上這官威俗氣,失了林下之風、仙家之氣。再者,此時朝中又非用人之時,有水溶在此,不怕飛了他兄弟。便道:“眾卿當知水靈嶽冒死救鳳駕,其忠心可嘉,德妃娘娘認為義子,朕已封為淩逍侯。前夜他兄弟較技,朕觀果是超絕,此等人才,未見諸卿舉薦,而閑置於室,乃宰相之過。”
靈嶽、靈川書法大進,融合刻書中精髓,又各具特色。單就書法而論,很多書法大家以摹擬古人之作為能事,達到足可以假亂真之境。美則美矣。然書為心聲,字是一個人心境性情之展現,怎能泥於古人失個人性情?靈嶽、靈川俱非刻板呆氣之人,在學書中自然融進自家特色。
靈嶽字整體呈現骨力遒勁,法度森嚴,斂氣而蓄勢,縱放而取姿。風神整峻而又氣度溫和。
靈川字,精神內守,含潤溫和,秀麗圓通,外見溫文典雅,內寓剛勁遒麗。散逸、疏放、悠遠。
兩人都剛柔有致,又不盡相同,靈嶽剛中帶柔,靈川柔中蘊剛。兩人又都從微雕中學到了瀟灑肅恬、書不盡筆、筆不盡意之境。那字猶如龍蛇雲物,飛動腕指間。
二人書成之後又都有些失望,因不能盡複舊貌。沒奈何,硬著頭皮來見黛玉。(.好看的小說)黛玉見之震驚非常,沒想到兒子達到如此境界,不讓古人。這份驚喜真是天外飛來,拿著那字愛不釋手。
靈嶽、靈川見母親歡喜,心內也自高興,便進一步學習篆刻,並練眼力。命人將一件東西懸在遠處,每天無事之時,便心無旁騖,眼不一瞬,凝神觀注,直到把那東西看得如車輪般大,再命人換更小的物件,如此練下來,即便一隻虱蚤,他兄弟也能看得如車輪房椽。這眼力可說是震爍古今鬮。
兩兄弟目力有成,異想天開:既能視小為大,視微為巨。因何不能視無若有,視虛如實。外視天外,內視自身?這便是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至高奧義,練的是心眼,開得是天目。
外觀天外之天,內視人身玄妙。體認人身本是自我運行之宇宙,與外界無異。有陰陽之顯,五行之變。血流江河,髒為山嶽,氣脈為風。更知如何修煉自身。在修行之上可謂登峰造極。
其實那微雕之人並不懂這天道人體運行之理,但曉事物飛騰之兆,融變化於書刻之中。[]然靈嶽、靈川俱明天道,從中偶得,非關刻者,已過先賢。
當然他兄弟所悟所練絕非一日之功,雖不是曠日持久,也必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過程。這期間朝中、府中也發生了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有牽連到水溶與水府的,有些事他兄弟也不能不參與其中。先把他兄弟練功情形作簡要概述,讓讀者大致明白,再來說這些時日裏發生的事。
靈嶽、靈川受了皇封,不思居官,又不能遽然辭官,便上了謝恩與請假本章,言道:
臣等何其榮寵,以微末之技得隆恩聖懷。不世之恩,降於水家。感皇恩君義,思公理私情,能不竭誠效命,盡臣之愚忠?奈何臣二人年幼不懂朝綱,山居難明廟堂。慣於野處恐汙朝堂禮儀,習於閑逸怕誤聖上托付。伏惟跪請聖躬,恩準臣兄弟明政務於室,習禮儀於家。待年齒長成,事理通達,嫻於兵務,必盡為臣之責,驅馳於陛下左右哦。
臣水靈嶽、水靈川謹拜聖安。
皇上看罷水溶代交的奏本,問道:“這二子本章不是北王令其草就?”
水溶叩頭道:“陛下明鑒。今日臣上朝時,二子將這本章托付於臣,臣方知二子之意。本待不為其上本,奈何二子確然不通事務,怕有失為臣之責,又學業未盡,臣乃為其代本。”
皇室對水氏的情感可謂錯綜複雜。皇上對水溶有難以忘懷的同窗之情,對黛玉有永世不能割舍的愛戀之意,一直用皇權守護著她的幸福。對水家的孩子那是雙重的喜愛,視若己出。元和公主火逝,皇上想得明白,宮中起火純屬意外,即便水氏兄弟當時應下親事,亦不能立時成婚。以元和公主篤物之性情,亦難免此時結局。且若非水家父子,德妃娘娘與泰和公主亦難免遇難,即便有過,也功過相抵。
德妃娘娘痛心之下曾遷怒於水靈嶽,可是皇後娘娘不能不為泰和公主考慮,若與水氏如舊,泰和公主還有望與靈川結成連理。若以抗婚治罪,水靈川自不能低頭,就當真誤了女兒。便勸解德妃:“元兒之死,實屬意外,並非水靈嶽之過,且水靈嶽亦救妹妹之命,當思人之恩惠,忘其小過。”德妃娘娘也並非蠻橫之人,傷痛女兒之餘,水靈嶽救命之情湧上心頭,又看到水靈嶽哀傷之深絕非作偽,也就釋懷。何況還有惠妃娘娘從中調停,惠妃娘娘絕對不想此時水氏出現任何差錯,否則,與水氏聯姻又有何益?
皇家對水氏雖各懷心腹事,殊途同歸,都樂見其成,惡見其敗。因而水氏在這場既與己有關又與己無關的事件中得保安然。
皇上喜歡靈嶽、靈川超逸散淡之質、空明靈透之心,又是成雙的仙品金童,這一對兄弟往身邊一站,真是神清氣爽,賞心悅目,一道勝景。又看了看朝堂之上,一個個老氣橫秋,故作姿態,端冕莊嚴。想著那兄弟在這兒廟堂之上時間長了,怕也沾染上這官威俗氣,失了林下之風、仙家之氣。再者,此時朝中又非用人之時,有水溶在此,不怕飛了他兄弟。便道:“眾卿當知水靈嶽冒死救鳳駕,其忠心可嘉,德妃娘娘認為義子,朕已封為淩逍侯。前夜他兄弟較技,朕觀果是超絕,此等人才,未見諸卿舉薦,而閑置於室,乃宰相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