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報》得到了獨家專訪方劍雄的機會,胡石庵親自操刀撰文。作“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文。其中有方氏原話一段:七十年前,英國人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從那以後,英國人一直試圖把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從結果上來看,他們辦不到。過去不行,現在也不行。如果大英帝國沒有做好派兵來華的準備,我要告誡英國政府,軍艦再多,也上不了岸。七十年的時間他們沒做到的事情,現在也做不到。國家利益麵前,方劍雄即便身死名滅,也不會在名族大義上妥協半步。絕不!


    此文一出,更是天下震驚!方劍雄,真的瘋了!


    列強的反應很多,第一種的代表是日本,日本公使伊集院緊急會晤英國公使朱爾典,一個小時後發表聲明:如方氏有損及大日本帝國在華之利益舉動,大日本帝國絕不坐視。


    怎麽回事呢?伊集院緊急會晤朱爾典,提出必須懲罰安徽方氏,主動要求派軍艦加入英國的討伐舉動,並答應可派陸軍助戰。不料朱爾典拒絕了他的建議,稱還要等國內的決斷。


    日本人對長江流域的野心,在這一次會晤中昭然若揭,引起了朱爾典的注意。朱爾典確實要扶持袁世凱,但是指望大英帝國真的在中國開戰,那不現實。所以,朱爾典是打算恫嚇一番。不了方氏反應激烈。搞的朱爾典這個警告發出者,反而不敢輕舉妄動了。隻能電告白廳,希望國內能拿出一個有力之決斷。


    第二種反應,就是英國公使朱爾典了,在會晤之後,繼續高傲的發表聲明,告誡方劍雄,不要挑戰大英帝國的威嚴,否則後果自負。然後暫時沒下文,也沒繼續喊打喊殺。英國人緩慢的節奏。這一次政府的反應落在了後頭。讓朱爾典等的很著急。


    實際上白廳對這個事件當成了一個笑話裏看,一個吃錯藥的小軍閥,抬抬手就能碾死。維護中國的穩定,扶持袁世凱上台是英國的原定政策。但軍事介入就不合適了。當前歐洲局勢,不值得帝國在遠東消耗任何多餘軍事力量。


    結論是,直接封鎖長江入口,威懾這個不開眼的小軍閥一下就行了。至於長江水道,公使先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決斷。得到國內的電報後,朱爾典電告漢口領事葛福,令其再去見方劍雄,嚴厲警告!任何跟軍事有關的行動,都不得傷害到大英帝國的利益。


    第三種反應就是德國了,在華公使哈豪森向國內發回了一份詳細的電文。長達千字的內容。將方氏的情況,做了全麵細致的匯報。電報中有一段話,稱:方劍雄就讀於慕尼黑軍事學校,成績優異獲保送柏林陸軍大學深造機會,竟放棄回國。武昌舉事次日,此人於安慶舉事,並在一個多月內橫掃滬寧線,接著派兵武昌,轉戰皖北。安徽軍至今未嚐敗績,可見此人在德國所學甚精。又稱。方劍雄歸國之後,與德國方麵經貿往來密切,目前是德國在遠東最大的貿易夥伴。前後三年從德國購進軍火、機器價值五千萬金馬克。建議帝國慎重考慮一點,此人對德國具有高度的好感,是否具備有扶持的潛在可能。


    在此之前。德國是列強之中過最早跳出來支持清政府的國家,又是借錢又是賣武器。


    德國政府電告哈豪森:密切關注遠東事態的發展。呼籲衝突雙方克製,維護德國在華之利益。方劍雄的事情提都沒提,這麽一個小軍閥,有必要小題大做麽?提他的名字,都是抬舉他了,不給他這個機會。


    第四種反應是美國、法國。長江流域沒有法國人什麽事情,法國人也不願意給自己找麻煩,反應很快的通電:呼籲各方克製,不要破壞了來之不易的和平契機。美國人則唱了同樣的高調,並老調重彈呼籲中國應該門戶開放。


    私下裏,美國人已經派出了代表,緊急從上海出發,趕往漢陽。


    北京,袁府。


    氣氛變化的很快,方劍雄第一次通電時,袁世凱憤怒的摔碎了一個宋朝的鈞窯茶碗。著急一幹幕僚商議的結果,楊度建議袁世凱親自去見朱爾典,一個小時的交談,袁世凱闡明其當政是對英國利益的最大保證後,朱爾典沒有太多的考慮,做出了反應。


    接下來方劍雄的反應,袁府上下一片歡呼雀躍。眾人的反應基本一致,觀點明確,方劍雄敢於挑釁強大的英國,這是自尋死路。


    作為當事人的袁世凱,卻在書房裏把自己關了很久沒出來。似乎並沒有出來跟一幹屬下慶祝的意思,書房內的袁世凱,手裏捏著一對核桃,慢慢的轉動,速度越來越快,又慢慢的慢下來。終於書房的門打開了,眾人上前之際,袁世凱道:“通電,袁某將以最大的誠意達成議和,謀求國家之統一。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戰場上要是打敗了,一切都是空的。”


    眾人散盡,隻餘下一個楊度的時候,袁世凱歎息道:“生子當如方扶國!”有趣的是,後來滿清餘孽稱袁世凱為活曹操。


    楊度道:“可惜,他是大人的對手。通過這種手段打敗他,勝之不武!”


    “告訴汪精衛,不要去漢陽了。至於孫寶琦,隨便他吧。”袁世凱略帶悵然,背手慢慢的轉身回去。


    同樣沒有太高興的人還有一個,徐樹錚!作為段祺瑞的親信幕僚,徐樹錚私下裏對段祺瑞道:“以前沒覺得方扶國比我強多少,在一次通電才知道,他比我強多了。”


    段祺瑞被這話說的表情複雜,之前的喜悅漸漸淡去,良久方道:“盡力保全此人的身家性命吧,我們能做的也就是這樣了。”


    徐樹錚點點頭,沒有再說話。似乎方劍雄的結局,已經注定了。


    上海、南京,同盟會的反應最為複雜,這麽一個鬆散的組織結構下,各種聲音都有。陳其美正在長三堂子裏打麻將,聽到這個消息麻將也不打了,揪住來報信的弟子道:“此話當真?”報紙就在手裏,陳其美奪過一看後,仰天大笑:“哈哈哈,方扶國自尋死路,怨不得別人也。”


    一桌麻將四個人,其他三個都很高興,唯有蔣誌清麵色猶豫不定,似乎在進行痛苦之掙紮。從內心深處,蔣誌清對方扶國的作法敬佩不已,可是理智告訴他,這樣做是找死。蔣誌清甚至冒出這麽一個念頭,方扶國身邊的人,都是豬腦子麽?怎麽也不勸一勸?


    南京方麵也在開會,為了該不該聲援方劍雄的事情。黃興、宋教仁都沒有先說話,都是陰沉著臉在座。程德全一臉焦慮的站起來,使勁的拍桌子道:“方扶國不顧議和之大好局麵來之不易,我等當通電聲討之。英國人是那麽好得罪的麽?”


    “不妥,再怎麽說,方扶國也是為了國家主權。我看,不如去電勸諫!”這是宋教仁的意思。黃興多少有點糾結,良久方道:“此事,臨時政府不便立刻表態,還是派人去一趟漢陽,跟方扶國好好談一談,請他顧念議和大局,切勿自誤。”


    北伐軍司令徐紹幀騰的站了起來,也不說話,低著頭就走了。海軍代表黃鍾瑛也站了起來,表情複雜的走了。


    徐紹幀回到軍中,跟沈同午、林淮川說起會議內容時,沈同午和林淮川都覺得不可思議。哪怕什麽都不說,也比那些人說的好吧?


    林淮川麵帶希冀的看著徐紹幀道:“總指揮,不如我們表示一下,實在不行,我帶江蘇第二師去漢陽。軍人,在保家衛國的時候,絕對不能袖手旁觀。”


    徐紹幀麵色陰沉,卻是不肯表態,林淮川無限失望的走了。沈同午也多少有點鬱悶,晚上回到軍中去找林淮川一起喝酒解悶時,卻撲了個空。林淮川居然留下一封信走了,沈同午拿著信去找徐紹幀,打開一看才知道,林淮川表示:“總指揮既不能發兵漢陽,淮川隻好一身赴漢。死,也要死在保衛國家的戰場上!此軍人之歸宿也!”


    兩人對著這封信發呆的時候,衛兵又來匯報,跑了很多軍官!帶頭逃跑的軍官,是楊言昌和漢銘,這兩貨夥同十幾個營連長,結伴從下關碼頭上了船,奔著漢陽去了。每一個人走的時候,都留下一封信。大致意思都是,方司令為國不惜身死名滅,我等去陪他和安徽軍一起,為這個國家去死!


    第九鎮這個頭一開可就熱鬧了,本來第九鎮跟安徽軍關係就好,好多人都羨慕安徽軍的待遇高。林淮川是一個人走的,可他的部下好多人都惦記他的好,悄悄的都收拾行李上路,去追隨老上級。當天晚上,連夜又走了十幾個連排級軍官,還有林淮川的衛隊也跑了個幹淨。


    方劍雄怎麽都沒想到,他的一番舉動,造成了多大的反應。是他怎麽都沒想到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刃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刃天涯並收藏民國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