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暫時放棄第三戰區將是最明智的選擇......”


    鄭永說完最後一個字,看了一下在座的人,然後坐了下來。


    有些冷場,似乎所有人都不願意先開口。鄭永是總裁的親信,是聲名顯赫的抗日英雄,是全國民眾心目中的“戰神”,一旦對他的意見說錯話,惹惱了那些支持他的達官顯貴,億萬民眾的話瞬間就會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


    “說說,大家都說說看,不要有什麽顧慮。”蔣介石的目光從眾人身上一一掃過。


    總政治部部長陳誠站了起來:


    “總裁,諸位,鄭將軍抗戰至今,所取得的戰功大家有目共睹,這點我也不想重複。但是在第三戰區屢戰屢勝,新近又再次殲滅倭寇第六師團使得全國民眾振奮,無不歡欣鼓舞的情況下,突然全軍撤退,我以為這將對全國軍民士氣和信心將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


    眼下第三戰區主力猶存,尚可以一戰。按照事前我們的估計,還可以繼續堅持半年到一年時間。我的意見是繼續向第三戰區增兵,堅決的守到底,等打得實在打無可打的時候再行撤兵也為時不晚,那時,對民眾也有個合理的交代......”


    鄭永沒有說話,他知道這位黃埔係的骨幹將領,政治才幹要遠遠強於軍事才幹,戰略上的眼光似乎要欠缺那麽一點。


    陳誠先開了口,響應者甚多,蔣介石也如鄭永般沒有說話,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緩緩放了下來。


    “我倒讚成鄭總指揮的看法。”說這話的是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蔣介石的主要謀士之一的白崇禧:


    “現在已經到了應該撤退的時候了,再打下去隻有徒增傷亡。我軍早已成強弩之末。雖又有殲滅倭寇第六師團之赫赫戰功,但卻是在集中了十幾個師,傷亡無數的情況下取得的。況且從鄭總指揮地報告上來看,第三戰區的局麵岌岌可危,岌岌可危......


    倭寇擁有全方麵的海陸空優勢,與倭寇相比,我軍幾乎就是在赤手空拳的和他們拚命。一個獵人上山打虎尚且需要刀槍,何況一支軍隊?又何況這個獵人已經精疲力竭?強行上山打虎其結果隻可能是反過來被虎吃掉,因此。我以為鄭總指揮撤退方案可行......”


    有些竊竊私語,白崇禧說的話似乎也有道理。


    戰與不戰,撤與不撤,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不過從與會者陸續的發言中,還是讚成陳誠意見地人多了一些。


    鄭永冷笑了下,其實他知道那些反對撤退的人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也知道現在到了該撤退的時候了,隻不過是存心想看自己戰敗而已。


    從長城之戰師嶄露頭角開始,一直到上海之戰再到其後地第三戰區。自己所指揮的隊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雖然得到了全國軍民的支持,但很明顯的也招到了一部分人的嫉恨......


    戰功都被自己給搶去了,大部分的物資都送到了第三戰區,報紙上隨處可見的都是“鄭永”的名字,“鄭永”和“第三戰區”這幾個字風光無限,槍打出頭鳥素來是某些人的拿手好戲,眼前的情景。不過如此而已。


    用幾十萬士兵地性命,把這個出盡了風頭的第三戰區總指揮給打壓下去,對於這些人來說也未嚐沒有什麽不好的地方.....


    “諸位!”鄭永調整了下自己的情緒,重新站了起來,這時會議室內重新變的一片安靜:


    “正如白副總長所說的一樣。\\\\\\再戰下去我軍將會陷入到極其被動的局麵中。諸位知道我第三戰區的各防禦陣地上每天要承受日本人扔下來多少噸炸彈?每天要忍受日本人炮兵多少炮彈?知道每天要死多少人?知道每一個陣地都是拿人命填充起來的嗎?


    現在每再多堅守一天。就會有成千上萬地士兵死去,而新補充進來的士兵。之前有的人甚至連槍都沒有摸過。反觀日軍,損失了一個師團卻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組建。雙方戰鬥力的差距越來越大。是地,我們是在幾乎赤手空拳地在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作戰......”


    發現自己地聲音逐漸提高,鄭永停頓了一下,聲音有些低沉:


    “我的警衛師師長陣亡了,是在保衛第三戰區總指揮部地時候殉國的,因為那時候我手裏根本沒有可用的兵力,隻能讓一個少將師長帶頭衝鋒。他還非常年輕,如果總指揮部當時哪怕還再有一個師的兵力,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可是沒有。


    大家都知道警衛師的三旅,號稱旋風三旅,聽起來真好聽,但當時的情況是,我除了保衛總指揮部的部隊可以調動,已經沒有能讓我支配的力量了。幾千人的三旅,當他們從敵後突圍出來之後,隻剩下了一千多人,僅僅剩下了一千多人......”


    死一般的寂靜中,能夠聽到幾聲低低的歎息,蔣介石麵色凝重地說道:


    “這些都是國家的棟梁啊,是他們在前線浴血奮戰,才能讓我們在這裏安心的討論該撤退還是該繼續堅守,要表彰,這些民族英雄應該大力弘揚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以命搏命,聽起來多麽慷慨激昂,多麽悲壯,可我但凡有和倭寇一樣的裝備,我保證,我一定會製止我的部下拿自己的命去換倭寇的命,可是我還是沒有。”


    鄭永長長呼出了一口氣:


    “第三戰區的主力師都被打殘了,打廢了,就剩下了一個主力師的名字那裏放著,必須立即把他們撤下來,重新裝備整頓之後再行決戰,如果等到了實在沒有辦法再打的情況下再行撤退的話,大家請想一想,會出現什麽樣混亂不堪的局麵?


    諸位。我想說的話就這麽多了,請諸位自行決斷吧......”


    還是沒有人說話,鄭永地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並且表現得極其強硬了,撤退,除了撤退以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我看可以撤退了。”說話的是蔣介石:“撤退並不是什麽可恥的事情,當初我們和倭寇決戰於上海的時候也一樣撤退了,結果才有了第三戰區的奇跡。現在撤退,或者會有更大的奇跡和驚喜在等著我們。”


    總裁已經發話,等於是把這次會議的論調給定下來了。剩下地就是商量如何協助第三戰區撤退的問題而已。


    不過也有些人大不以為然,這個所謂的“戰神”鄭永,也不過如此而已,如果沒有總裁地支持,頂多也就隻能當個師長,他所取得的那些戰功,運氣,純粹是運氣太好罷了,換成其他任何人去指揮恐怕功勞未必就比他小了。


    大抵如此,這些人的心態大抵如此。自己可以庸庸碌碌一生。但絕不允許別人大出風頭。要出風頭也未嚐不可,但絕不能容忍一個人把風頭都給搶了......


    這時軍事參議院院長唐生智站了起來,麵上大有得色:


    “當初我就讚成死守,其後的戰局正如我判斷的那樣。我方才聽鄭總指揮決意在南京再繼續堅持上一段時間。總裁,諸位,唐生智還是請纓擔任防禦南京之重任,即便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亦絕不放棄國都......”


    鄭永除了想啐他一口沒有別的想法,這個隻會誇誇其談的人,如果讓他指揮南京保衛戰。隻怕用不了幾天就會把南京拱手讓給日本人。


    這個空有其表的人也是個常敗將軍。


    北伐戰爭勝利後,他成為反對蔣介石武漢政府的軍事主力。年月日在寧漢戰爭中他敗給了蔣介石,前往日本。


    年月又倒向蔣介石,參加蔣介石與桂係軍閥的戰爭,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第五路軍總指揮。


    月參加蔣馮戰爭。月再次易幟聯合石友三反蔣。任反蔣地護黨救國軍第四路總指揮。繼續戰敗後於年再次下野。除了常敗將軍之外,唐生智還是一棵標準的牆頭草......


    不過在目前的狀況下還是少得罪人的好。鄭永微微笑了一下:


    “唐將軍慷慨激昂,一心為國。讓人激動,不過防禦南京的任務,已經由蔣方震先生承擔下來......”


    蔣百裏本來就是唐生智的老師,聽到老師已經搶先於自己承擔起了保衛南京的任務,唐生智也不好再說什麽,有些悻悻然的坐了下來。


    鄭永心裏有些無奈,如果不是這個唐生智主動出頭,並且極有可能被蔣介石采納其建議,自己絕對不會把正在患病中的參謀長蔣百裏給抬出來充當保衛南京之重任地。


    “好了,既然大家都沒有別的意見了,那就著手去準備吧。”


    蔣介石站起了身:


    “這次是戰略撤退,並不是大潰敗,所以一切必須在有條不紊的情況下進行,全力配合第三戰區撤退,是我們目前的重中之重,大家好自為之......”


    說著走到可鄭永麵前,麵帶微笑地說道:


    “才回到重慶來,很快又要走了,回去看看老婆孩子,多少時候沒有見到她們了,晚上來我這吃一頓便飯,把令儀和春妮一起帶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刀193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方蜘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方蜘蛛並收藏刺刀193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