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給各位父老鄉親們拜年了
穿成三個反派崽子的後娘怎麽辦 作者:豆沙團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丫娘漲紅著臉,“二寶王爺,囡寶小公主……對,對不起……”
被薑蓮珠打斷了,“鄉親們客氣了,他們倆還小,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各位長者是他們的長輩,不用那麽客氣,叫他們兩人的小名就成了。”
裏正老叔正色道,“郡主大人,話不能這麽說,交情歸交情,咱們還是得講規矩,尊卑上下不能亂。”
大家堅持,薑蓮珠就任由他們叫了。
不讓他們叫,更讓他們惶恐害怕,都是鄉裏人,沒見過世麵,對於鎮上衙門小官老爺們都懼怕得要命,對王爺公主這樣的存在,他們想放輕鬆也不可能。
眾鄉親們給薑蓮珠一家人見了禮,薑蓮珠好說歹說,才沒有讓他們跪下來,讓他們站著說話。
廖久玉樹臨風,他本身就長得好,貴氣,現在又是武夫八境了,強者的氣息更加的明顯。
讓人多看一眼,都有壓迫感。
廖久一拱手,“給各位父老鄉親們拜年了。”
眾人隻差跪下來了,忙不迭地回禮。
薑蓮珠身穿常服衣裙,盡量樸素一些回鄉,省得與鄉親們格格不入,仍舊掩蓋不住她的光華。
兩個小不點兒,更像是年畫娃娃一般福氣,機靈,可愛。
招人稀罕。
“大冷天的,站在屋外說話小心凍著囡寶小公主了,進屋說話吧!”
裏正老叔高興地拿著大旱煙袋子,率先進了屋。
“對對對,進屋說話,喝口熱茶。”
一行人進屋。
薑蓮珠掃了一眼,門口的積雪掃得幹幹淨淨,屋子也打理得井井有條,看起來讓人十分的舒服。
院子裏種的小樹苗們已經竄了個頭,老高了。
石桌石椅上都擦得光鑒照人,廚房外麵的走廊邊上,堆滿了齊整的柴火跺子,一股子木頭的香味撲鼻而來。
二丫娘真是個手腳勤快的婦人。
進了屋,二丫娘上熱茶水,薑蓮珠她們一家人上座,下首邊是裏正老叔,鄉親們就擱在屋子裏站得站,坐得坐,屋裏站不下,就擱在外麵,或者院子裏頭站著,伸長脖子聽屋裏的人說話。
本來今天薑蓮珠她們回來就是看望裏正老叔,以及王家村的鄉親們的。
也不嫌熱鬧。
薑蓮珠問了村裏的情況,秋梨膏做得怎麽樣?有沒有吃不上飯的人家?
大家都樂嗬得很,由裏正老叔統一回答了薑蓮珠的問題。
“今年咱們王家村家家戶戶都脫了貧,全靠秋梨膏,林氏商行收秋梨膏,咱們村做多少,他們就收多少,價格上也不給咱們村吃虧,沒有吃不上飯的人家,手裏都有了餘錢,把家裏的小子們都送上了鎮裏的知書學堂呢……”
薑蓮珠含笑,“那就好!”
裏正老叔高興,談興也濃,“今年年成不錯,山上的野梨子結得多,隔壁幾個村裏的人,雖然也會來搶來摘的,但是他們不會做秋梨膏,摘了最後也是賣給了我們村,還有,我們村自己的梨樹也都開始掛果了,梨子算是不愁了。”
薑蓮珠道,“咱們村富了,以後也不能忘了幫助一下周邊其他村的人,大家一起共同致富,日子更香。”
裏正老叔附和道,“是這個理兒,我們也知道的,打算明年發展幾個兄弟友好村一起做秋梨膏,今年其實也有其他村仿做秋梨膏,但他們沒有咱們的配方,做得不太好吃,林氏商行根本不收,其他商行收他們的也是低價,他們賺不了什麽銀錢,光咱們一個村總發財也不是個事兒,出門怕遭搶,還是得帶大家一起富,村裏有些人不同意,我還在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咱們都要像郡主大人學習,那種胸懷氣度,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得,又把薑蓮珠捧高了。
廖久環顧一下四周道,“怎麽感覺今年村裏人多了起來?”
裏正老叔恭敬地回道,“回攝政王大人的話,是多了不少,一是,出去打零工謀生計的漢子們都回村來做秋梨膏了,
二是村裏嫁娶回來的,今年願意到我們王家村來的媳婦與上門女婿也有不少人,咱們王家村秋梨膏是按人頭分紅的,今年王家村一個姑娘也沒有嫁出去,全是娶進村的上門女婿,
三是,別處來移民的,窮苦人家真正過不下去的,沒飯吃的那種,小人挑了一些品行好的門戶,將他們收納了進來,也算是發展我們王家村的實力,咱們村子大了,山裏的梨樹要有人看守有人養護,還有咱們村子富有了,怕那山賊來搶,要成立武裝的民勇隊什麽的……”
薑蓮珠聽得直點頭,“老叔您想得周到,我是說,怎麽有一些麵孔,看著眼生呢,原來如此,挺好的。”
王家村到了年頭,按人頭來發銀子,每人十兩,不分男女,一家要是有十幾二十口人的,就是一二百兩!
這放在從前,敢想?
以前家境好的門戶,一年辛苦種田地,能總收入十兩銀子都算年成好,不錯了。
養活全家大小,還能有節餘。
現在呢,隻靠村裏發的紅利都有這麽多,還不分男女,以前那些重男輕女的人家,現在對女孩兒的態度也好上了不少,也難怪今年王家村全是上門女婿了,這嫁進來,就是衣食無憂了啊!
還不算,給村裏幹活,村裏還會給工錢銀子,多勞多得。
王家村估計是周邊一塊的香餑餑了,確實要防著點山賊土匪什麽的。
這提醒薑蓮珠了,給十裏鎮這邊的衙門安防提高一下級別,調個軍隊過來常駐才好。
與村民們聊天的時間,村裏的婦嬬們都自發地組織起來,以前的盧婆婆為首的,燒百人宴,大鍋飯,都是年節下,村民們家裏的備用的年貨都充足,每家拿點出來,都是現成的,很快就做好了豐盛的大餐。
就擺在薑蓮珠她們宅子的前麵空地上,薑蓮珠夫妻也是不拘小節的人,與大家一起兒吃了頓百人大宴。
熟悉的熏雞山貨味道,各種鄉下才能吃到的樸實菜肴,二寶與囡寶兩人大快朵頤。
廖久都沒有嫌棄,與眾鄉親們吃吃喝喝的。
十裏鎮的主簿大人聽說了,也趕上了這頓大席麵,給薑蓮珠夫妻拜年,一同兒用膳,吃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麽人吃……
被薑蓮珠打斷了,“鄉親們客氣了,他們倆還小,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各位長者是他們的長輩,不用那麽客氣,叫他們兩人的小名就成了。”
裏正老叔正色道,“郡主大人,話不能這麽說,交情歸交情,咱們還是得講規矩,尊卑上下不能亂。”
大家堅持,薑蓮珠就任由他們叫了。
不讓他們叫,更讓他們惶恐害怕,都是鄉裏人,沒見過世麵,對於鎮上衙門小官老爺們都懼怕得要命,對王爺公主這樣的存在,他們想放輕鬆也不可能。
眾鄉親們給薑蓮珠一家人見了禮,薑蓮珠好說歹說,才沒有讓他們跪下來,讓他們站著說話。
廖久玉樹臨風,他本身就長得好,貴氣,現在又是武夫八境了,強者的氣息更加的明顯。
讓人多看一眼,都有壓迫感。
廖久一拱手,“給各位父老鄉親們拜年了。”
眾人隻差跪下來了,忙不迭地回禮。
薑蓮珠身穿常服衣裙,盡量樸素一些回鄉,省得與鄉親們格格不入,仍舊掩蓋不住她的光華。
兩個小不點兒,更像是年畫娃娃一般福氣,機靈,可愛。
招人稀罕。
“大冷天的,站在屋外說話小心凍著囡寶小公主了,進屋說話吧!”
裏正老叔高興地拿著大旱煙袋子,率先進了屋。
“對對對,進屋說話,喝口熱茶。”
一行人進屋。
薑蓮珠掃了一眼,門口的積雪掃得幹幹淨淨,屋子也打理得井井有條,看起來讓人十分的舒服。
院子裏種的小樹苗們已經竄了個頭,老高了。
石桌石椅上都擦得光鑒照人,廚房外麵的走廊邊上,堆滿了齊整的柴火跺子,一股子木頭的香味撲鼻而來。
二丫娘真是個手腳勤快的婦人。
進了屋,二丫娘上熱茶水,薑蓮珠她們一家人上座,下首邊是裏正老叔,鄉親們就擱在屋子裏站得站,坐得坐,屋裏站不下,就擱在外麵,或者院子裏頭站著,伸長脖子聽屋裏的人說話。
本來今天薑蓮珠她們回來就是看望裏正老叔,以及王家村的鄉親們的。
也不嫌熱鬧。
薑蓮珠問了村裏的情況,秋梨膏做得怎麽樣?有沒有吃不上飯的人家?
大家都樂嗬得很,由裏正老叔統一回答了薑蓮珠的問題。
“今年咱們王家村家家戶戶都脫了貧,全靠秋梨膏,林氏商行收秋梨膏,咱們村做多少,他們就收多少,價格上也不給咱們村吃虧,沒有吃不上飯的人家,手裏都有了餘錢,把家裏的小子們都送上了鎮裏的知書學堂呢……”
薑蓮珠含笑,“那就好!”
裏正老叔高興,談興也濃,“今年年成不錯,山上的野梨子結得多,隔壁幾個村裏的人,雖然也會來搶來摘的,但是他們不會做秋梨膏,摘了最後也是賣給了我們村,還有,我們村自己的梨樹也都開始掛果了,梨子算是不愁了。”
薑蓮珠道,“咱們村富了,以後也不能忘了幫助一下周邊其他村的人,大家一起共同致富,日子更香。”
裏正老叔附和道,“是這個理兒,我們也知道的,打算明年發展幾個兄弟友好村一起做秋梨膏,今年其實也有其他村仿做秋梨膏,但他們沒有咱們的配方,做得不太好吃,林氏商行根本不收,其他商行收他們的也是低價,他們賺不了什麽銀錢,光咱們一個村總發財也不是個事兒,出門怕遭搶,還是得帶大家一起富,村裏有些人不同意,我還在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咱們都要像郡主大人學習,那種胸懷氣度,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得,又把薑蓮珠捧高了。
廖久環顧一下四周道,“怎麽感覺今年村裏人多了起來?”
裏正老叔恭敬地回道,“回攝政王大人的話,是多了不少,一是,出去打零工謀生計的漢子們都回村來做秋梨膏了,
二是村裏嫁娶回來的,今年願意到我們王家村來的媳婦與上門女婿也有不少人,咱們王家村秋梨膏是按人頭分紅的,今年王家村一個姑娘也沒有嫁出去,全是娶進村的上門女婿,
三是,別處來移民的,窮苦人家真正過不下去的,沒飯吃的那種,小人挑了一些品行好的門戶,將他們收納了進來,也算是發展我們王家村的實力,咱們村子大了,山裏的梨樹要有人看守有人養護,還有咱們村子富有了,怕那山賊來搶,要成立武裝的民勇隊什麽的……”
薑蓮珠聽得直點頭,“老叔您想得周到,我是說,怎麽有一些麵孔,看著眼生呢,原來如此,挺好的。”
王家村到了年頭,按人頭來發銀子,每人十兩,不分男女,一家要是有十幾二十口人的,就是一二百兩!
這放在從前,敢想?
以前家境好的門戶,一年辛苦種田地,能總收入十兩銀子都算年成好,不錯了。
養活全家大小,還能有節餘。
現在呢,隻靠村裏發的紅利都有這麽多,還不分男女,以前那些重男輕女的人家,現在對女孩兒的態度也好上了不少,也難怪今年王家村全是上門女婿了,這嫁進來,就是衣食無憂了啊!
還不算,給村裏幹活,村裏還會給工錢銀子,多勞多得。
王家村估計是周邊一塊的香餑餑了,確實要防著點山賊土匪什麽的。
這提醒薑蓮珠了,給十裏鎮這邊的衙門安防提高一下級別,調個軍隊過來常駐才好。
與村民們聊天的時間,村裏的婦嬬們都自發地組織起來,以前的盧婆婆為首的,燒百人宴,大鍋飯,都是年節下,村民們家裏的備用的年貨都充足,每家拿點出來,都是現成的,很快就做好了豐盛的大餐。
就擺在薑蓮珠她們宅子的前麵空地上,薑蓮珠夫妻也是不拘小節的人,與大家一起兒吃了頓百人大宴。
熟悉的熏雞山貨味道,各種鄉下才能吃到的樸實菜肴,二寶與囡寶兩人大快朵頤。
廖久都沒有嫌棄,與眾鄉親們吃吃喝喝的。
十裏鎮的主簿大人聽說了,也趕上了這頓大席麵,給薑蓮珠夫妻拜年,一同兒用膳,吃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麽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