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廷紅人袁崇煥
崇禎懾寰宇,不用黑科技 作者:迷糊綠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崇煥穿過建極殿,向左後方的雲台門走去。
身子微微有些顫抖。
寬大袍袖以誇張地幅度揮動著,呼呼作響。
這是他第一次有資格到這裏接受皇帝召見。
難免有些激動。
這平台召對不算是正式朝會,但其重要性卻還在正式朝會之上。
雲台門在建極殿之後,與乾清門相對。
所謂“平台”就是雲台後左門,是皇帝召見大臣的重要議事之處。
朝會通常是例行公事,禮儀性地走個過場。
平台召對卻是為解決重要事務,皇帝專門召集的會議。
能參與的人,都是對解決實際問題有作用的官員。
這一次的召對,袁崇煥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此外還有內閣全部成員,兵部、吏部、戶部、工部重要官員也都參與。
主旨就是一個,確定平遼方略,給予袁崇煥以全力支持。
袁崇煥的頭很小。
臉瘦而尖削。
麵色蠟黃。
身材矮小幹廋。
樣子鄙陋。
有人描繪他“形如小猱”。
也就是外形體貌像個小猴子。
但他細長的眼睛卻頗為明亮。
顧盼之間,給他增添了幾分精幹的氣息。
此刻他的心情在緊張中又有按捺不住的興奮和得意。
雖然使勁克製自己,收斂著表情,要顯示出不動聲色的模樣。
但眸子閃爍著的光芒,嘴角若有若無的一絲傲色
仍舊把他內心的躊躇滿誌表露出來不少。
魏忠賢倒台,在多位官員大力舉薦之下。
本來都已跑回粵東的他,又被召回。
升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出任督師,負責薊、遼、登萊、天津等處軍務。
儼然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紅人。
他走過門廊,兩旁侍立的太監看向他的眼神,都是充滿敬慕之色。
在口口相傳之中,他成了守衛寧遠的孤膽英雄,寧錦大捷的頭號功臣。
簡直可以和嶽飛相提並論了。
袁崇煥注意到這些人欽敬的眼神,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他當然知道自己那些功績水分很多,但膨脹的虛榮心依舊難免讓他有些飄飄然。
袁崇煥步入了平台。
在場官員人數已經很多。
兵部、戶部、工部、吏部的四部尚書、侍郎還有各科給事中都已到了。
四位內閣輔臣韓爌、劉鴻訓、錢龍錫、李標圍在一起聊天。
聽到腳步聲,頓住話語,扭頭來看。
錢龍錫眼睛最尖,一看是袁崇煥進來。
一拍手,笑著走了上去,拱手行禮,又略微寒暄了幾句。
昨晚錢龍錫才去過袁崇煥住所,關於遼東之事商談良久。
今天在這裏自然不必再多說什麽。
和袁崇煥會心一笑之後,就站到旁邊去了。
隨後,長須飄飄,麵相莊嚴的首輔韓爌,一拂袍袖,施施然上前。
他是第一次見到袁崇煥,眯著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嗬嗬笑道:
“久聞袁自如獨守孤城,力挫建奴,真是國之幹城,中流砥柱,天下皆知,誰不欽佩?
“本以為自如必是相貌雄傑的偉丈夫,今日一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古人誠不我欺也。”
自如是袁崇煥的號,韓爌如此稱呼也是表示對袁崇煥的親近之意。
他在天啟四年擔任首輔,同年就因為閹黨排擠辭職下野。去年十二月回京。
對天啟六年才大出風頭的袁崇煥,確實不算熟悉。
聽了他的話,袁崇煥卻心裏有些疙瘩,盤算韓爌的話究竟是真心讚揚自己呢,還是譏刺自己外形。
次輔劉鴻訓卻已走了過來,連連點頭,捋起袖子,眉飛色舞道:
“天啟六年,袁老弟以紅衣大炮守城,一炮糜爛數十裏,嘖嘖……”
明代文官常有喜歡在朝堂之上稱兄道弟的。有人積習難改,甚至在皇帝麵前也脫口而出,自稱小弟,雖然是口誤,也可見平時習氣。
所以劉鴻訓稱呼袁崇煥為袁老弟,旁邊眾官也隻微微一笑,不以為怪。
“奴兵那個血肉橫飛啊……”
“聽說那老酋都被炮彈命中,受了重創,數月之後斃命。此真乃不世之奇功也。”
劉鴻訓說得兩眼放光,唾沫橫飛,手臂揮舞:
“當時建奴鬼哭狼嚎,屍體堆積城下,幾乎把寧遠城牆腳都埋了三尺多。”
似乎當時他就在寧遠城現場親眼目睹一般。
袁崇煥聽了,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他自然知道這不過是文人胡吹。
什麽一炮糜爛數十裏,什麽老奴被炮彈命中,純屬胡扯。
真相不過是建虜隻攻了兩天,就聽說覺華島的豐厚儲備,轉而解圍去打覺華島了。
最後覺華島軍民被屠三萬多,無數軍火糧食船隻徹底損失。
算起賬來,這是明軍一次大慘敗。
袁崇煥的好基友茅元儀還給人寫信,痛心疾首哭訴了一番。
說是:
“不唯元儀三年心血付之一炬,而國家物力,關內、寧前二道所拮據而辦,貯之水中央以為老家者無不盡之矣!”
別人不知道,袁崇煥自己怎麽會不知道?
不過這尷尬也就一閃而逝。
畢竟這種吹噓對他而言,有益無害。
在朝中反而可以贏得更多支持者。
文官裏不少軍事白癡。吹得越神,他們越是和打雞血一樣興奮,支持自己。
於是他立刻在臉上擠出欣慰的笑容,這表情大有遇到知己之感,拱手上下晃動:
“想不到劉閣老對寧遠大捷如此熟悉。
“身在後方,竟如親臨前線,描摹得如此真切,下官仿佛又站在寧遠城頭,回到那熱血沸騰,炮火橫飛之時。
“劉大人縈心國事,深諳軍事,讓袁某也感佩不已。”
劉鴻訓大笑:“袁老弟說的哪裏話,你膽識過人,力守孤城,才是真有本事。”
“不瞞劉大人,能有此大捷,也確實是袁某力排眾議,一力擔當的結果。”袁崇煥順水推舟地自我誇獎起來,臉上露出毅然的表情:
“當時袁某可是頂住了朝廷內很大壓力,才能堅守這寧遠城。若非如此關外三百裏已盡屬建虜所有。”
劉鴻訓手臂一揮,大嚷道:“可恨當時閹黨橫行,埋沒了老弟的蓋世之功,反而把功勞算在魏閹的頭上。”
袁崇煥也惆悵地歎了一口氣,似乎表示若非魏逆作梗,他在天啟年間就說不定就能收複遼東了。
錢龍錫在一旁安慰道:
“如今聖天子在位,委袁督師以重任。督師從此以後必能大展手腳,掃清奴氛。”
袁崇煥點頭含笑,意思是不在話下。
麵孔瘦長的兵部左侍郎呂純如,見幾位內閣大員圍著袁崇煥,你一句我一句,說的不亦樂乎。
也心癢難耐,不甘寂寞。
用力擠上前去,尖聲叫道:
“督師,下官隻認定你三點,就知你定能成大事。”
袁崇煥眼睛發光,饒有興趣看著呂純如:
“哦,倒要請教大人,是哪三點。”
呂純如搖頭晃腦道:
“不怕死,不愛錢,和曾經打過。”
袁崇煥兩眼光芒更亮,嗬嗬笑道:
“呂大人真是袁某的知己。”
呂純如看見袁崇煥把自己說成知己,更是興奮,把頭點得雞啄米一般:
“便是高陽公當年主持軍務,也不過是在關門遙鎮,何嚐親自上過前線。終究難免紙上談兵,下官如此推許袁大人,全從實處著手,豈是浪說?”
他嘴裏的高陽公就是孫承宗,天啟皇帝的講課老師,當年是袁崇煥的頂頭上司。
天啟二年,力排眾議,主持修建寧錦防線。
算是文官裏公認的有軍事才能,文武雙全的人物了。
呂純如現在把袁崇煥說得比孫承宗都高過一頭,那自然是很大的褒獎。
袁崇煥聽了,心裏美滋滋,雖然竭力克製,笑容還是不斷從嘴角溢出。
嘴上還謙虛著:“高陽公是前輩,隻可惜柳河之敗有所抱憾,袁某也是高陽公提攜,自當不辜負提攜之恩,為高陽公雪恥。”
他嘴裏的柳河之敗是天啟四年,孫承宗大力提拔的馬世龍在柳河吃了敗仗,死了四百多人。
孫承宗也不得不引咎辭職。
袁崇煥這話雖然是表示謙虛,卻還是損了孫承宗一下,表示自己比孫承宗更高明。
四個內閣大臣這時也紛紛頷首。
錢龍錫更是撫掌歎道:
“嶽武穆有言‘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袁督師一身兼有文臣武將之德,遼東何愁不複,天下何愁不平啊。”
一邊說著,一邊環目四顧。顯然是認為自己的這句話應該得到在場眾人的公認。
眾官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又是一片喝彩同意聲。
地位最高的韓爌也撚須點頭,看向袁崇煥目光裏流露出讚歎之色。
在不遠處的兵部尚書王在晉眼簾微垂,似乎在閉目養神,對周圍一切全不留心。
實則他內心卻如明鏡,那些吹噓袁崇煥的言辭,源源不斷進入他的耳朵。
他壓製著自己內心持續湧起的反感甚至憤怒。
他和袁崇煥是老熟人了。
天啟二年他就因為把防線定在山海關還是寧遠,和袁崇煥、孫承宗等人發生過爭執。
他堅持認為守寧遠孤城是不智之舉。
當時孫承宗依仗他是皇帝老師,也仗著他和東林係官員的密切關係,壓了他的意見。
把他調離遼東經略,改任南京兵部尚書這個閑職。
新帝即位,雖然又重用自己,成了兵部尚書。
可是在朝廷官員紛紛舉薦袁崇煥開始,他就知道自己這個兵部尚書注定被架空,成為服務袁崇煥的工具人罷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決定不了根本性的方針。
袁崇煥那個守寧遠功績其實是慘敗。
況且還是因為有了毛文龍牽製建奴後方的變數,才讓守寧遠、錦州勉強有了可行性。
但和朝廷這些軍事白癡去辨析這些,純粹是白費功夫。隻不過惹來一堆鋪天蓋地謾罵而已。
袁崇煥要怎麽吹噓,怎麽折騰,隨他去。
現在的他早已沒了當年爭對錯的心氣,把交代的任務盡力完成就算了。
自己去爭了也白搭。
王在晉身旁的一人,看著被眾多高官圍繞簇擁的袁崇煥,卻眉頭皺起,臉上微現質疑之色,輕聲嘀咕了一句:“如此心浮氣驕,焉能成事?”
身子微微有些顫抖。
寬大袍袖以誇張地幅度揮動著,呼呼作響。
這是他第一次有資格到這裏接受皇帝召見。
難免有些激動。
這平台召對不算是正式朝會,但其重要性卻還在正式朝會之上。
雲台門在建極殿之後,與乾清門相對。
所謂“平台”就是雲台後左門,是皇帝召見大臣的重要議事之處。
朝會通常是例行公事,禮儀性地走個過場。
平台召對卻是為解決重要事務,皇帝專門召集的會議。
能參與的人,都是對解決實際問題有作用的官員。
這一次的召對,袁崇煥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此外還有內閣全部成員,兵部、吏部、戶部、工部重要官員也都參與。
主旨就是一個,確定平遼方略,給予袁崇煥以全力支持。
袁崇煥的頭很小。
臉瘦而尖削。
麵色蠟黃。
身材矮小幹廋。
樣子鄙陋。
有人描繪他“形如小猱”。
也就是外形體貌像個小猴子。
但他細長的眼睛卻頗為明亮。
顧盼之間,給他增添了幾分精幹的氣息。
此刻他的心情在緊張中又有按捺不住的興奮和得意。
雖然使勁克製自己,收斂著表情,要顯示出不動聲色的模樣。
但眸子閃爍著的光芒,嘴角若有若無的一絲傲色
仍舊把他內心的躊躇滿誌表露出來不少。
魏忠賢倒台,在多位官員大力舉薦之下。
本來都已跑回粵東的他,又被召回。
升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出任督師,負責薊、遼、登萊、天津等處軍務。
儼然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紅人。
他走過門廊,兩旁侍立的太監看向他的眼神,都是充滿敬慕之色。
在口口相傳之中,他成了守衛寧遠的孤膽英雄,寧錦大捷的頭號功臣。
簡直可以和嶽飛相提並論了。
袁崇煥注意到這些人欽敬的眼神,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他當然知道自己那些功績水分很多,但膨脹的虛榮心依舊難免讓他有些飄飄然。
袁崇煥步入了平台。
在場官員人數已經很多。
兵部、戶部、工部、吏部的四部尚書、侍郎還有各科給事中都已到了。
四位內閣輔臣韓爌、劉鴻訓、錢龍錫、李標圍在一起聊天。
聽到腳步聲,頓住話語,扭頭來看。
錢龍錫眼睛最尖,一看是袁崇煥進來。
一拍手,笑著走了上去,拱手行禮,又略微寒暄了幾句。
昨晚錢龍錫才去過袁崇煥住所,關於遼東之事商談良久。
今天在這裏自然不必再多說什麽。
和袁崇煥會心一笑之後,就站到旁邊去了。
隨後,長須飄飄,麵相莊嚴的首輔韓爌,一拂袍袖,施施然上前。
他是第一次見到袁崇煥,眯著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嗬嗬笑道:
“久聞袁自如獨守孤城,力挫建奴,真是國之幹城,中流砥柱,天下皆知,誰不欽佩?
“本以為自如必是相貌雄傑的偉丈夫,今日一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古人誠不我欺也。”
自如是袁崇煥的號,韓爌如此稱呼也是表示對袁崇煥的親近之意。
他在天啟四年擔任首輔,同年就因為閹黨排擠辭職下野。去年十二月回京。
對天啟六年才大出風頭的袁崇煥,確實不算熟悉。
聽了他的話,袁崇煥卻心裏有些疙瘩,盤算韓爌的話究竟是真心讚揚自己呢,還是譏刺自己外形。
次輔劉鴻訓卻已走了過來,連連點頭,捋起袖子,眉飛色舞道:
“天啟六年,袁老弟以紅衣大炮守城,一炮糜爛數十裏,嘖嘖……”
明代文官常有喜歡在朝堂之上稱兄道弟的。有人積習難改,甚至在皇帝麵前也脫口而出,自稱小弟,雖然是口誤,也可見平時習氣。
所以劉鴻訓稱呼袁崇煥為袁老弟,旁邊眾官也隻微微一笑,不以為怪。
“奴兵那個血肉橫飛啊……”
“聽說那老酋都被炮彈命中,受了重創,數月之後斃命。此真乃不世之奇功也。”
劉鴻訓說得兩眼放光,唾沫橫飛,手臂揮舞:
“當時建奴鬼哭狼嚎,屍體堆積城下,幾乎把寧遠城牆腳都埋了三尺多。”
似乎當時他就在寧遠城現場親眼目睹一般。
袁崇煥聽了,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他自然知道這不過是文人胡吹。
什麽一炮糜爛數十裏,什麽老奴被炮彈命中,純屬胡扯。
真相不過是建虜隻攻了兩天,就聽說覺華島的豐厚儲備,轉而解圍去打覺華島了。
最後覺華島軍民被屠三萬多,無數軍火糧食船隻徹底損失。
算起賬來,這是明軍一次大慘敗。
袁崇煥的好基友茅元儀還給人寫信,痛心疾首哭訴了一番。
說是:
“不唯元儀三年心血付之一炬,而國家物力,關內、寧前二道所拮據而辦,貯之水中央以為老家者無不盡之矣!”
別人不知道,袁崇煥自己怎麽會不知道?
不過這尷尬也就一閃而逝。
畢竟這種吹噓對他而言,有益無害。
在朝中反而可以贏得更多支持者。
文官裏不少軍事白癡。吹得越神,他們越是和打雞血一樣興奮,支持自己。
於是他立刻在臉上擠出欣慰的笑容,這表情大有遇到知己之感,拱手上下晃動:
“想不到劉閣老對寧遠大捷如此熟悉。
“身在後方,竟如親臨前線,描摹得如此真切,下官仿佛又站在寧遠城頭,回到那熱血沸騰,炮火橫飛之時。
“劉大人縈心國事,深諳軍事,讓袁某也感佩不已。”
劉鴻訓大笑:“袁老弟說的哪裏話,你膽識過人,力守孤城,才是真有本事。”
“不瞞劉大人,能有此大捷,也確實是袁某力排眾議,一力擔當的結果。”袁崇煥順水推舟地自我誇獎起來,臉上露出毅然的表情:
“當時袁某可是頂住了朝廷內很大壓力,才能堅守這寧遠城。若非如此關外三百裏已盡屬建虜所有。”
劉鴻訓手臂一揮,大嚷道:“可恨當時閹黨橫行,埋沒了老弟的蓋世之功,反而把功勞算在魏閹的頭上。”
袁崇煥也惆悵地歎了一口氣,似乎表示若非魏逆作梗,他在天啟年間就說不定就能收複遼東了。
錢龍錫在一旁安慰道:
“如今聖天子在位,委袁督師以重任。督師從此以後必能大展手腳,掃清奴氛。”
袁崇煥點頭含笑,意思是不在話下。
麵孔瘦長的兵部左侍郎呂純如,見幾位內閣大員圍著袁崇煥,你一句我一句,說的不亦樂乎。
也心癢難耐,不甘寂寞。
用力擠上前去,尖聲叫道:
“督師,下官隻認定你三點,就知你定能成大事。”
袁崇煥眼睛發光,饒有興趣看著呂純如:
“哦,倒要請教大人,是哪三點。”
呂純如搖頭晃腦道:
“不怕死,不愛錢,和曾經打過。”
袁崇煥兩眼光芒更亮,嗬嗬笑道:
“呂大人真是袁某的知己。”
呂純如看見袁崇煥把自己說成知己,更是興奮,把頭點得雞啄米一般:
“便是高陽公當年主持軍務,也不過是在關門遙鎮,何嚐親自上過前線。終究難免紙上談兵,下官如此推許袁大人,全從實處著手,豈是浪說?”
他嘴裏的高陽公就是孫承宗,天啟皇帝的講課老師,當年是袁崇煥的頂頭上司。
天啟二年,力排眾議,主持修建寧錦防線。
算是文官裏公認的有軍事才能,文武雙全的人物了。
呂純如現在把袁崇煥說得比孫承宗都高過一頭,那自然是很大的褒獎。
袁崇煥聽了,心裏美滋滋,雖然竭力克製,笑容還是不斷從嘴角溢出。
嘴上還謙虛著:“高陽公是前輩,隻可惜柳河之敗有所抱憾,袁某也是高陽公提攜,自當不辜負提攜之恩,為高陽公雪恥。”
他嘴裏的柳河之敗是天啟四年,孫承宗大力提拔的馬世龍在柳河吃了敗仗,死了四百多人。
孫承宗也不得不引咎辭職。
袁崇煥這話雖然是表示謙虛,卻還是損了孫承宗一下,表示自己比孫承宗更高明。
四個內閣大臣這時也紛紛頷首。
錢龍錫更是撫掌歎道:
“嶽武穆有言‘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袁督師一身兼有文臣武將之德,遼東何愁不複,天下何愁不平啊。”
一邊說著,一邊環目四顧。顯然是認為自己的這句話應該得到在場眾人的公認。
眾官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又是一片喝彩同意聲。
地位最高的韓爌也撚須點頭,看向袁崇煥目光裏流露出讚歎之色。
在不遠處的兵部尚書王在晉眼簾微垂,似乎在閉目養神,對周圍一切全不留心。
實則他內心卻如明鏡,那些吹噓袁崇煥的言辭,源源不斷進入他的耳朵。
他壓製著自己內心持續湧起的反感甚至憤怒。
他和袁崇煥是老熟人了。
天啟二年他就因為把防線定在山海關還是寧遠,和袁崇煥、孫承宗等人發生過爭執。
他堅持認為守寧遠孤城是不智之舉。
當時孫承宗依仗他是皇帝老師,也仗著他和東林係官員的密切關係,壓了他的意見。
把他調離遼東經略,改任南京兵部尚書這個閑職。
新帝即位,雖然又重用自己,成了兵部尚書。
可是在朝廷官員紛紛舉薦袁崇煥開始,他就知道自己這個兵部尚書注定被架空,成為服務袁崇煥的工具人罷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決定不了根本性的方針。
袁崇煥那個守寧遠功績其實是慘敗。
況且還是因為有了毛文龍牽製建奴後方的變數,才讓守寧遠、錦州勉強有了可行性。
但和朝廷這些軍事白癡去辨析這些,純粹是白費功夫。隻不過惹來一堆鋪天蓋地謾罵而已。
袁崇煥要怎麽吹噓,怎麽折騰,隨他去。
現在的他早已沒了當年爭對錯的心氣,把交代的任務盡力完成就算了。
自己去爭了也白搭。
王在晉身旁的一人,看著被眾多高官圍繞簇擁的袁崇煥,卻眉頭皺起,臉上微現質疑之色,輕聲嘀咕了一句:“如此心浮氣驕,焉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