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對京營的長久規劃
崇禎懾寰宇,不用黑科技 作者:迷糊綠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閻應元用一天功夫就把京營收拾的幹幹淨淨。
第二天在京中便成為街談巷議的奇聞。
許多飽受京營士兵欺負的小商販們都是喜笑顏開。
而文官們對此也沒有什麽意見。
畢竟他們對京營也早就頭疼不已。
閻應元隨後又派出兩千精銳錦衣衛,到北直隸各府各州招募新兵。
每人招募一百。
告誡要選擇耿直剛勇,吃苦耐勞者。
兩千人各招一百,就是二十萬人。
再分隊比試淘汰,最後留下十萬
組成新的京營。
然後按戚繼光《練兵實紀》中步驟。
練膽氣、練耳目、練手足、練心力、練營陣、練軍器。
總之嚴格訓練。
定期公開測試,按比例淘汰。缺額部分寧可重新招募訓練。
不能讓士兵覺得入了京營,就進了保險箱。
朱由檢在德政殿召見閻應元嘉獎。
閻應元表示目前的京營也不過是臨時應急。
真正合格的京營,應當是匯聚大明最精銳之軍,定期輪流調集各地精銳而成。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朱由檢搖頭道:“這個卻難。”
他知道以前明朝也有過京操製度,輪流調取各地駐軍到京城操演。
理論上說,能夠調取地方軍隊到京城操演,當然也能調軍隊來直接替換京營駐防。
但實際上各地軍隊都以長途赴京,背井離鄉為畏途,怨聲載道。
士兵逃亡不必說,有力者甚至出錢雇人頂替。
衛所廢弛之後,京操製度更是成了空文。
赴京演武,逐漸變成了赴京做勞役。
班軍變成了泥瓦匠建築工。
閻應元自然也知道京操興廢的曆史,明白皇帝為什麽說難。
他立刻回答道:
“以往京操製度,之所以難以推行持久。在於赴京操練的將官士兵,隻有煩難勞苦,卻並無足夠的回報。尤其是文貴武賤的風氣之下,赴京操練,隻是長途奔波去表演一番,對將士前途,卻並無任何好處。”
“若是全天下的將士都能把曾經加入過京營,視為最榮耀之經曆,則情形自然不同”
“臣建議可在國子監下建立軍校。
“在京營任職下層將官,三年期滿後,可優先進入國子監軍校。”
“軍校學成,且表現優秀者,走武職可為大將、為都督。轉為文職,可為尚書,可入內閣。”
“即便不入國子監軍校,有京營履曆的其他將官,也可規定升遷時優先考慮”
“有京營履曆的將官轉為文職,可更容易成為地方和朝廷主官。”
“有京營履曆的士兵退役之後,有更好的職位安排。”
“京營軍士有更豐厚的軍餉。”
“如此種種規定之下,加入京營自然會成為地方軍隊爭搶的目標。”
“而且臣以為,營兵常駐京城,必須三年一換。將官有升遷轉調之望,士兵也有回鄉之日。若是一入京營,終身留駐,那終究會腐化。”
聽到這裏,朱由檢連連點頭,覺得閻應元說的,確實可行,道:
“三年一換甚好,隻是若一下全換,容易騷動。京營三大營: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每年換一個營,三年正好全部輪換。如遇有軍情征調支援,也隻需派出其中一營即可。三營互相製約,也可防止意外。”
閻應元點頭表示同意。隨即補充道:
“京營當為震懾四方的野戰之師。
“若是守城,可另設京城民軍,與京營分開訓練。守城之兵可用京城本地居民為兵。這需全麵清查京城人口,理清職業,查清壯丁人數,打造登記簿冊。抽選壯丁,做守城訓練。
“若緊急時,民軍也可為京營後備。如此可為萬全之計。”
朱由檢看向閻應元的目光滿是欣賞之色:
“卿真是大才,清查人口之事,也確實緊要,不僅京城人口需清查,全大明人口都需清查。此事待朕和戶部商量後,必須推行!”
閻應元沉吟片刻之後又說道:
“還有火器一事,陛下也當留心。建虜最畏者,我大明之火器。
“戚少保曾言‘弓矢遠不如火器,命中不如鳥銃’
“若我大明能善用火器,克製夷虜騎射,事半功倍。”
“但用火器需製作精良。
“器械不精,使用之時,反受其害。故戚少保又言‘火器不精不如無’”
朱由檢點頭道:“卿提醒的是,火器之事,朕也會想法解決。”
閻應元告辭後。
朱由檢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一個人。
前不久,浙江道禦史汪起元上疏推薦畢懋良、畢懋康、餘懋衡、倪思輝等人。
朱由檢知道畢懋康是《軍器圖說》的作者。
雖然實際曆史中《軍器圖說》在崇禎八年才寫完刊刻,不過畢懋康是精通火器的專家,卻是毋庸置疑的。
當時最先進的燧發槍,就是畢懋康在《軍器圖說》裏給出的。
在《軍器圖說》裏,燧發槍的名字是自生火銃。
畢懋康在天啟時擔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正四品的職位
現在作為等候安排職位的官員,應該已經到了京城。
一個時辰後,畢懋康應召入宮。
朱由檢詢問火器事宜。
這畢懋康果然對各類火器如數家珍。
按他的介紹,對建虜最實用的火器其實並非紅夷大炮。
他推薦重點發展如下幾種火器。
一是帶有鋼輪發火裝置的地雷,畢懋康使用的術語是埋伏地雷炮鋼輪發火櫃。
使用方式和朱由檢知道的現代地雷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都是藏埋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通過踩踏或牽拉激起發火機械裝置,然後引發爆炸。
這用來對付建虜騎兵,隻要能偵測準確,威力驚人。
另一種是擊賊神機石榴炮,形似石榴,如碗大小,內部裝有火藥。
可以拋擲到敵陣內爆炸,作用類似於後代的手榴彈。
便於單兵攜帶使用。
如果能改進,使得攜帶更便利,拋擲更合手,爆炸的可控性更強。
在對建虜作戰中,可以產生更大的作用。
至於火炮方麵。
畢懋康認為花費重金,打造笨重的紅夷炮,並不實用。
騎兵往來如飛,紅夷炮笨重無比,不適合用於野戰,更適合用於攻城摧堅。
相反明軍應該更注重發展便於攜帶的輕型火炮。
畢懋康推崇翼虎炮。
長三尺,重六十斤。有柄有架。
便於軍隊攜帶擺放,隨時調整發射位置。
打放便捷,威力也相當驚人。
因為輕便,可用於衝鋒破陣。
第二天在京中便成為街談巷議的奇聞。
許多飽受京營士兵欺負的小商販們都是喜笑顏開。
而文官們對此也沒有什麽意見。
畢竟他們對京營也早就頭疼不已。
閻應元隨後又派出兩千精銳錦衣衛,到北直隸各府各州招募新兵。
每人招募一百。
告誡要選擇耿直剛勇,吃苦耐勞者。
兩千人各招一百,就是二十萬人。
再分隊比試淘汰,最後留下十萬
組成新的京營。
然後按戚繼光《練兵實紀》中步驟。
練膽氣、練耳目、練手足、練心力、練營陣、練軍器。
總之嚴格訓練。
定期公開測試,按比例淘汰。缺額部分寧可重新招募訓練。
不能讓士兵覺得入了京營,就進了保險箱。
朱由檢在德政殿召見閻應元嘉獎。
閻應元表示目前的京營也不過是臨時應急。
真正合格的京營,應當是匯聚大明最精銳之軍,定期輪流調集各地精銳而成。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朱由檢搖頭道:“這個卻難。”
他知道以前明朝也有過京操製度,輪流調取各地駐軍到京城操演。
理論上說,能夠調取地方軍隊到京城操演,當然也能調軍隊來直接替換京營駐防。
但實際上各地軍隊都以長途赴京,背井離鄉為畏途,怨聲載道。
士兵逃亡不必說,有力者甚至出錢雇人頂替。
衛所廢弛之後,京操製度更是成了空文。
赴京演武,逐漸變成了赴京做勞役。
班軍變成了泥瓦匠建築工。
閻應元自然也知道京操興廢的曆史,明白皇帝為什麽說難。
他立刻回答道:
“以往京操製度,之所以難以推行持久。在於赴京操練的將官士兵,隻有煩難勞苦,卻並無足夠的回報。尤其是文貴武賤的風氣之下,赴京操練,隻是長途奔波去表演一番,對將士前途,卻並無任何好處。”
“若是全天下的將士都能把曾經加入過京營,視為最榮耀之經曆,則情形自然不同”
“臣建議可在國子監下建立軍校。
“在京營任職下層將官,三年期滿後,可優先進入國子監軍校。”
“軍校學成,且表現優秀者,走武職可為大將、為都督。轉為文職,可為尚書,可入內閣。”
“即便不入國子監軍校,有京營履曆的其他將官,也可規定升遷時優先考慮”
“有京營履曆的將官轉為文職,可更容易成為地方和朝廷主官。”
“有京營履曆的士兵退役之後,有更好的職位安排。”
“京營軍士有更豐厚的軍餉。”
“如此種種規定之下,加入京營自然會成為地方軍隊爭搶的目標。”
“而且臣以為,營兵常駐京城,必須三年一換。將官有升遷轉調之望,士兵也有回鄉之日。若是一入京營,終身留駐,那終究會腐化。”
聽到這裏,朱由檢連連點頭,覺得閻應元說的,確實可行,道:
“三年一換甚好,隻是若一下全換,容易騷動。京營三大營: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每年換一個營,三年正好全部輪換。如遇有軍情征調支援,也隻需派出其中一營即可。三營互相製約,也可防止意外。”
閻應元點頭表示同意。隨即補充道:
“京營當為震懾四方的野戰之師。
“若是守城,可另設京城民軍,與京營分開訓練。守城之兵可用京城本地居民為兵。這需全麵清查京城人口,理清職業,查清壯丁人數,打造登記簿冊。抽選壯丁,做守城訓練。
“若緊急時,民軍也可為京營後備。如此可為萬全之計。”
朱由檢看向閻應元的目光滿是欣賞之色:
“卿真是大才,清查人口之事,也確實緊要,不僅京城人口需清查,全大明人口都需清查。此事待朕和戶部商量後,必須推行!”
閻應元沉吟片刻之後又說道:
“還有火器一事,陛下也當留心。建虜最畏者,我大明之火器。
“戚少保曾言‘弓矢遠不如火器,命中不如鳥銃’
“若我大明能善用火器,克製夷虜騎射,事半功倍。”
“但用火器需製作精良。
“器械不精,使用之時,反受其害。故戚少保又言‘火器不精不如無’”
朱由檢點頭道:“卿提醒的是,火器之事,朕也會想法解決。”
閻應元告辭後。
朱由檢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一個人。
前不久,浙江道禦史汪起元上疏推薦畢懋良、畢懋康、餘懋衡、倪思輝等人。
朱由檢知道畢懋康是《軍器圖說》的作者。
雖然實際曆史中《軍器圖說》在崇禎八年才寫完刊刻,不過畢懋康是精通火器的專家,卻是毋庸置疑的。
當時最先進的燧發槍,就是畢懋康在《軍器圖說》裏給出的。
在《軍器圖說》裏,燧發槍的名字是自生火銃。
畢懋康在天啟時擔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正四品的職位
現在作為等候安排職位的官員,應該已經到了京城。
一個時辰後,畢懋康應召入宮。
朱由檢詢問火器事宜。
這畢懋康果然對各類火器如數家珍。
按他的介紹,對建虜最實用的火器其實並非紅夷大炮。
他推薦重點發展如下幾種火器。
一是帶有鋼輪發火裝置的地雷,畢懋康使用的術語是埋伏地雷炮鋼輪發火櫃。
使用方式和朱由檢知道的現代地雷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都是藏埋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通過踩踏或牽拉激起發火機械裝置,然後引發爆炸。
這用來對付建虜騎兵,隻要能偵測準確,威力驚人。
另一種是擊賊神機石榴炮,形似石榴,如碗大小,內部裝有火藥。
可以拋擲到敵陣內爆炸,作用類似於後代的手榴彈。
便於單兵攜帶使用。
如果能改進,使得攜帶更便利,拋擲更合手,爆炸的可控性更強。
在對建虜作戰中,可以產生更大的作用。
至於火炮方麵。
畢懋康認為花費重金,打造笨重的紅夷炮,並不實用。
騎兵往來如飛,紅夷炮笨重無比,不適合用於野戰,更適合用於攻城摧堅。
相反明軍應該更注重發展便於攜帶的輕型火炮。
畢懋康推崇翼虎炮。
長三尺,重六十斤。有柄有架。
便於軍隊攜帶擺放,隨時調整發射位置。
打放便捷,威力也相當驚人。
因為輕便,可用於衝鋒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