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阮朝的軍隊退到了城南五裏外紮營。


    阮朝軍隊退走的時候,陳玉成並沒有乘勝追擊,他的手中的兵力全部都在城牆上了,沒有辦法及時趕到城外對敵人進行銜尾追擊。


    所以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人退走,不過這些阮朝軍隊退的很倉促。


    他們連戰場都沒來的及打掃。陳玉成下令讓城內的越南民夫出城整理戰場。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下子,他的手中一下子多了六七千套兵器。


    陳玉成將其中比較好的火槍挑了出來,用來補充手下的損耗。客軍作戰,他們很難及時得到武器的補充。火槍這種東西又是消耗品,尤其是槍管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


    滑膛槍還好,他們自己的鐵匠有時候也能做出來湊活著用,但是線膛槍的槍管他們就沒辦法自己做了。隻能夠去找複興軍購買。


    複興軍的手中有很多好東西,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他們並不喜歡複興軍提出的條件,那樣似乎他們是複興軍的牽線木偶一般,聖王並不想讓太平軍成為他人的附庸。


    當初他們從廣西出來,也是考慮到太平軍並非是複興軍的對手。


    當然了,那時候複興軍也給了太平軍很優厚的條件,現在他們的人以及很多裝備都是那時候得到的。


    現在太平軍的手中並不缺錢,也不缺人,隻是缺乏穩定的補給。


    陳玉成倒是覺得應該先和複興軍虛與委蛇,先將自己的能力提升,至於複興軍讓他們向西發展,那又如何呢?


    得知的複興軍給他們的指定的地盤後,石達開和手下心腹專門研究過複興軍的用意。


    他們甚至找到了馬幫的人了解情況。


    西南的馬幫就又一條線路是經過緬甸的密支那到西邊的印度地區。實際上更確切地說是進入雅魯藏布江下遊的土司地界。


    那裏現在和英國人的勢力接壤,隻不過英國人隻是控製了南部沿海地區的重要港口而已。對於內陸地區,英國人扶持了一個個土邦加以管理。


    而複興軍要他們去的緬西地區就是在一個個小土邦的管理之下。


    所以說複興軍的意圖很明顯,這是要他們的去跟英國人對抗。


    英國人的實力,石達開他們也有一些了解。至少是比清軍要強多了。至於他們和複興軍相比如何,那還不清楚。


    所以,陳玉成覺得英軍得實力大抵是要比自己手下的太平軍你強的。


    董書恒讓他們的去對抗英國人的目的是很顯而易見的,他是想讓太平軍在西南為英國人與華夏之間製造一道屏障,也許是董書恒不想直接和英國人開戰。


    不給這對太平軍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到時候跟英國人打起來了,複興軍的肯定會在裝備上給他們支持。


    到時候他們也就有了與複興軍討價還價的資本。但是陳玉成還不知道聖王的想法。


    畢竟此時距離他們的最終的的目的地還有幾千裏。


    不過,陳玉成至少知道聖王並沒有準備控製越南,因為聖王知道這越南的北部遲早也是複興軍的菜。


    他們早就看清楚了,這個董書恒是要效法漢唐,開疆拓土,那麽這古交州之地是肯定要拿回去的。


    他們的這次在越北就是要趁著這裏的混亂,再大大地撈上一筆,同時也為複興軍今後進入這裏創造了條件,埋下了伏筆。


    不僅僅是金銀財貨、糧食物資,還有輕壯人口,都是太平軍所需要的。


    在整個東南半島上,越北這一塊都算是比較繁華的了,這裏靠近華夏,深受華夏的影響。


    陳玉成能夠感覺到這裏跟廣西地方上的生活習慣、人文環境非常的相近。


    包括百姓的民族成分也是差不多,都是共同的那幾個民族構成。


    如果不是這裏離著華夏太近,陳玉成覺得這裏都可以作為一個王霸之地。


    聖王要是在這裏稱王,他陳玉成有把握打下整個越南。


    可是並不行,因為北邊那位不允許。


    陳玉成想的很多,但是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眼前的敵人,那樣他們的才有足夠的時間向西邊轉移。


    至於阮朝後續的軍隊,那就交給當地的義軍解決,最後估計複興軍也會插手,那就是不是董書恒需要考慮的了。


    因為在北祈,又有很多人加入了太平軍,他們現在的隊伍再次增加十幾萬人。也許這次西進,他們太平軍可能要壯大到了四五十萬人,這這其中至少有二十萬的輕壯男子,還有五萬以上的老兵。


    這麽多的人可以比得上一個小國的人數了,陳玉成覺得,他們這麽多人,隻要不是被南邊這些效果聯合起來堵住,彈盡糧絕。那麽幾乎可以在那邊橫著走了。


    今天對阮朝軍隊戰鬥的勝利給城內的義軍的士氣帶來了很大的鼓舞。


    以前壓著義軍打的阮朝軍隊,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北祈的義軍完全被阮朝殺怕了。每一次起義失敗,阮朝都會在北祈大開殺戒。


    有一次被殺的義軍實在太多了,紅河上麵都被屍體堆滿了。


    可以說北祈這裏的義軍完全是被阮朝軍隊殺怕了。他們的為什麽這兩年隱忍不發,就是因為害怕。


    可是太平軍殺進來之後,因為太平軍的戰力比北祈的阮朝守軍高出不止一個檔次,所以給了義軍一種感覺——那就是阮朝的軍隊已經是土雞瓦狗而已。


    現在聖王石達開的在後方,一邊收集物資,一邊扶持當地的義軍,這些人不可能都願意跟著自己走,因為其中不乏一些野心家,這些人是不會願意寄人籬下的。


    所以石達開準備將這部分義軍留下,讓他們割據北祈。


    這樣,這些人就能幫助自己的擋住阮朝的軍隊。


    而且石達開還可以跟這些人交一個善緣。


    當然了,石達開也不傻,將北祈這麽大的地方交到了這些人的手中,總是要得到莫大的好處的。


    現在這些義軍也是窮光蛋,但是以後他們有錢了有糧食了那可是要還的。


    第二天,阮朝的軍隊繼續攻城,但是依然不理想,不過這次的傷亡沒有那麽大了。


    陳玉成看的出來這些人似乎是在等後麵的援軍。


    既然敵人不願意全力攻城,陳玉成就不陪他們玩了。


    他留下了少量軍隊迷糊敵人,並且組織城內的義軍接管了城防。


    而他自己則帶著主力又殺回到河內。


    河內城內的義軍正在串聯,他們的已經做好配合太平軍攻城的準備。


    城外的大營之中,陳玉成見到了一位義軍的主要頭領。


    此人名叫農治多,是一個壯族人,在北祈這邊和廣西一樣壯族人非常的多。


    陳玉成也出身廣西,所以見到了農治多之後,就跟見了一個老鄉一般,語言交流上根本就沒有什麽障礙,大家講的都是廣西方言。


    “農統領,你好。”陳玉成向農治多打了一個招呼,這是一個四十幾歲的漢子,麵容黝黑,皮膚粗糙,就像是一個老農一般。


    “陳將軍客氣了,農某打攪了。”農治多謙虛地說道。他的外表粗狂,但是說話卻是極為斯文,有些像是讀書人。農治多這麽客氣是有原因的,他們現在畢竟還在依附太平軍。


    雙方已經達成了默契,太平軍取財、取人,他們的北祈的義軍最後得到地盤,此後每年北祈要向太平軍提供價值一百萬兩白銀的物資。


    不過這對於義軍來說還是劃算的,畢竟要讓他們自己打下北祈,他們是沒有信心的。


    農治多客氣了一下就說起了正事兒:“將軍,我們安插在城中的力量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現在需要將軍組織一次大規模進攻,將城內的守軍全部都吸引到城牆上來。方便我們的人在城內起事。”


    “當真?”陳玉成聽了之後有些興奮。整個北祈怕是要有一半的財貨都在這河內城中。


    隻要拿下了這座城池,他們的太平軍就算是完成了在北祈的戰略任務,那時候就可以著手向西邊轉移了。


    “將軍請放心,河內是北祈的中心,我們放在河內城的人都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在下已經與城內的人取得聯係了,絕對不會出問題。”農治多拍著胸脯保證道。


    “農統領,陳某不是不相信你,隻是此時重大,必須小心謹慎。統領先在帳中休息,待陳某部署攻城之事。”陳玉成說道,雖然他料定農治多不敢在自己麵前撒謊,但是還是要將他給扣在這裏,還好這個農治多也沒有提出要離開。


    “是,那農某就不打攪陳將軍了。”農治多起身告辭,隨著陳玉成的親衛前去休息。


    隨後,陳玉成找來的軍中的各級將領商議攻城的分工。


    既然要將城內的守軍都給吸引過來,那麽就不是簡單的佯攻能夠做到的。


    農治多他們潛伏在城內的人並不多,剛才他已經說了,隻能夠組織出幾百人來,這些人要用在刀刃上。


    陳玉成認為至少要在一個城門處造成破城的危機。


    思路既然已經理清那麽接下來就好辦了。


    還好前幾天,圍城的軍隊除了斷開了護城河的水之外。還在西門外挖了一條地道通向城牆的方向。


    挖地道炸城牆,在太平軍剛剛起事的時候就經常用了。


    當年太平軍起事之後,從廣西打到江寧,一路上幾乎有一小半的城池是這樣打開的。


    這個手藝,太平軍自然是不會扔下的。


    隻是河內這裏的地下水比較豐富,地道挖起來真的很不容易。還好他們手中現在多的是越南民夫。


    這些越南的義軍對於攻下河內似乎比太平軍還要積極。


    因為這個河內是越南的古都,隻要攻打下來就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這意味著他們的有了與阮朝分庭抗禮的能力。


    越南的曆史上南北分立是常有的事。北祈這裏明顯是受華夏文化影響比較深的地區,自古以來大部分時間也是在華夏的統治之下。它相比於南祈就是兩個國家一般。


    當日傍晚,太平軍向四麵城牆發動了攻擊。一時之間炮聲隆隆,河內的城防堅固,城牆上麵遍布火炮,炮戰的話,太平軍並不占優勢。


    太平軍的進攻動靜很大,但是真正衝到前麵的都是陳玉成手下的越南義軍。


    就在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時候,西門外的進攻部隊突然間退了回去。


    隨後,一陣地動山搖,一聲沉悶的爆炸聲從地底傳出。


    城內布置豪華的鎮守使府中,一眾北祈的達官顯貴正聚集在這裏商討軍情。


    戰事吃緊,鎮守使希望城中大戶能夠出錢犒賞三軍,以提升士氣。


    但是這些人一直在這裏高談闊論,到現在還沒有給出一個方略。


    突然間的震動,讓眾人以為是地龍翻身,有膽小的直接嚇得鑽到了桌子底下。


    鎮守使陳嘉輝跑到房外看向西城的方向,大叫不好,隨即帶領著府中剩下的兵馬前去支援。


    原來,這爆炸正是太平軍引爆了埋藏在地道中的炸藥。


    隨著這一聲巨響,城門一側的城牆被炸塌了一大節。


    不一會兒,煙塵散去,終於可以看清楚城牆上的大豁口。倒下來的磚石在城牆的內外兩側行成了兩個斜坡。


    “殺啊!”


    震耳欲聾的衝殺聲響起,衝在最前麵的是跟在太平軍麾下的越南義軍。


    他們高舉著各種各樣的刀槍劍戟,大吼著向前衝去。


    太平軍拿著火槍緊隨其後。其他各麵城牆也全部都被攻城的軍隊牽製。


    此時城內隻能派出最後的預備隊到城牆處堵住缺口,就連鎮守使陳嘉輝都親自帶著親衛上陣了。


    而此時城內幾處處宅院中,一些拿著兵器的青壯躲在院中。


    從他們的裝束可以看出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不過大都是一些底層的行業。


    城牆處的爆炸聲,他們全都聽到了。但是他們沒有異動,因為行動的信號還沒發出來。


    隨著城內的軍隊全部支援到了城牆的缺口處,雙方開始了對缺口的爭奪。


    太平軍在左右兩翼向缺口射擊,殺傷裏麵的守軍。


    城外的義軍全都衝了進去,跟阮朝軍隊戰到了一起。


    此時,陳玉成絲毫不在乎誤傷,直接向混戰在一起的雙方射擊。


    同時還分了一部分人,從城內的馬道上去占領城門。


    一開始的時候,太平軍這邊占據優勢,畢竟誰都沒有想到城牆會被炸塌。


    太平軍已經秘密將主力放在西門外,但是城頭上守軍卻是均勻分布在四麵城牆之上的。


    對於守城一房來說,在分辨不出敵人的主攻方向是,這是最佳穩妥的辦法。


    隨著城內援軍的到來,打進缺口內側的義軍漸漸不支。


    不過,他們已經為太平軍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城門已經到了太平軍的手中。此時太平軍可以依托城門樓向下射擊,占盡了優勢。


    正當雙方在城門處處於焦灼狀態之時。城內的鎮守使府突然著起大火。火光伴隨著傍晚太陽落山時得紅色餘輝,顯得格外地耀眼。


    原來的是城內的義軍突然發動,攻占了鎮守使府,放了一把大火。


    正在城門抵抗的阮朝軍隊,見到城內的起火,而且是鎮守使府的方向,頓時軍心大亂。


    這時城內的街道上也傳來了喊殺聲,擔心被的前後夾擊的城內守軍紛紛潰退。


    陳玉成指揮軍隊趁機掩殺。天黑之時,城內零星的戰鬥還沒結束,但是大局已定。


    部分軍隊已經開始對城內的高宅大院進行搜查。所有的財貨全部都被太平軍抄沒。


    不過太平軍並沒有亂殺無辜,畢竟他們隻為求財。


    這些人以為逃過了一劫,有些人甚至慶幸自己家得地窖沒有被發現。可是當兩天後義軍進城進行第二輪搜刮之時,就沒有這麽溫和了。這些人終究還是沒有逃過一劫。


    當初他們對義軍做的孽,現在全部還了回來。


    陳玉成占據了一處府邸,作為太平軍臨時的指揮部。一箱箱的財貨被士兵們運來,就堆放在府邸的大院之中,文吏們正在緊張地做著登記工作。


    這座城暫時就是太平軍的了,兩天之後才會移交給義軍。


    PS:更新晚了,抱歉。還要上班、帶娃、做家務,時間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妻子身體不好,這些事情都要我一個人擔著,希望大家諒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