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新京的命令來了。”一名手下的官員敲門走了李少荃的房間,將一份文件遞給了他。


    李少荃到了緬甸之後一直住在大王宮邊上的一座豪華的館驛。


    緬甸王國現在從上到下都有求於華夏。


    所以李少荃享受到了高規格的待遇。


    不僅僅居住的場地非常的優渥。就連館驛中的婢女都是精中選優,美貌如花。


    緬族的少女雖然一般都身材矮小,而且皮膚黝黑。不過安排在李少荃身邊的這些婢女卻非常符合華夏人的審美。


    但是李少荃可沒有什麽心思在意這些緬甸少女。


    他要做的事情非常的隱秘,而且董叔恒給他的時間很緊。


    這主要是因為太平軍那邊的進度太快了。為了配合太平軍的行動,讓英印當局麵臨雙線作戰的囧境。


    所以董叔恒必須要催促緬甸王國那邊加快行動的速度。


    為了安全起見,李少荃總是將館驛裏這些緬甸王宮派過來的人給支開。


    而且,他也從來不在館驛之中回見什麽重要的人物。


    在曼德勒這裏,他是孤立的。雖然這裏還有一個情報站供他驅使,還有許多使團的屬官,但是最終拿主意的隻有他自己。


    不過李少荃本就是一個有謀斷的人,沒有人在邊上掣肘,他反而發揮的更好。


    “拿來給我看看。”李少荃說道。隨即從那名使團的輔助官員手中接過了命令。


    這份命令是通過電報線路傳到了雲南。然後再由專人送過來的。


    上麵的內容並不複雜,通報了太平聖軍的動向。


    然後要求李少荃這邊盡快行動起來,與太平軍那邊呼應起來。


    成為了複興軍的官員之後,李少荃越來越發現董書恒的手段了得。


    總是能夠讓那麽多的人心甘情願地給他驅使。


    現在就連曾經不可一世的石達開都甘願做複興軍的棋子。


    想到這裏,李少荃突然意識到,實際上他也是供人驅使的棋子。


    隨即,他便了然了,這世上又有幾人不是他人的棋子呢。


    至少他現在還是一個有權力的棋子。


    現在在緬甸王國,他李少荃就是太上皇一般人的人物。


    就是新上任的國王伽羅亞也要對他畢恭畢敬。


    見麵的時候,伽羅亞總是搶先行禮,口稱上使。


    “你下去幫我準備馬車,我要進宮去見伽羅亞。”李少荃說道。


    實際上他的館驛離著大王宮很近。


    但是他還是要乘坐馬車。不是因為他懶,而是因為乘坐馬車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在緬甸王國,李少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天朝上國的威嚴。


    作為一個傳統的文人,李少荃自然是知道這些的。他也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一會兒,馬車就來到了大王宮。


    宮衛見到是上使的馬車,趕緊進去稟報。


    李少荃下了馬車,徑直向王宮內走去。


    緬甸的王宮比紫荊城要差遠了。放在華夏,一個王爺的府邸都比這裏要大的多。


    “李上使!”還沒進入大殿,身穿一身國王正裝的伽羅亞就迎了出來。


    “大王。”李少荃也回了一禮,隨即兩人一起走進了大殿之中。


    “上使,這麽晚過來,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兩人並肩而行,一邊走,伽羅亞一邊問道。


    “確實有重要的事情。大王,你應該知道有一支華夏的叛軍進入到了阿薩姆地區。”


    聽到阿薩姆這個地名,伽羅亞的眼中一閃。這個地方在三十年前還從屬於緬甸王國掌控。


    第一次英緬戰爭的時候,英國人占領了那個地方。


    那個時候伽羅亞都還沒有出生。


    不過伽羅亞聽說過,阿薩姆地區是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那是一片美麗的沿河穀地。


    什麽時候,緬甸王國才能夠恢複到他從前最為強盛的時候呢?


    這樣的念頭,在伽羅亞的心中一閃而過。


    他又迅速回到了現實之中。


    “嗯,是的上使。”


    “是這樣的,這支隊伍之前擊敗了當地的英印軍,占據了阿薩姆以及周邊的地區。之前他們甚至快要打到了加爾各答。”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上使,這樣的話,英國人肯定是要派兵追剿的吧。”伽羅亞問道。


    “是的,大王,英國人派出了三萬多大軍還有幾十艘艦船分兩路前去圍剿他們。不過現在這兩路大軍都失敗了,英印軍損失慘重,幾乎是全軍覆沒。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孟加拉抽調的軍隊。大王,你知道這意味這什麽嗎?”


    “上使,本王明白了。英國人遭受大敗,現在正是我們反擊的最佳時機。”


    “我現在已經集結了五萬大軍,這次各大家族都非常的支持本王。隻是我們現在糧草和武器還沒有湊齊。”時間太緊了,伽羅亞能夠湊齊人數,但是士兵的訓練還有裝備、糧草沒辦法一下湊出來。


    李少荃自然是知道伽羅亞是想開口要東西。


    “大王,之前兩國條約中約定的東西,我可以讓他們提前交付。”李少荃知道伽羅亞的想法。


    不過複興軍可不會送上免費的午餐。


    這份條約中,複興軍承諾給緬甸王國一筆貸款用於購買複興軍的武器以及糧食等戰爭物資。


    但是這個貸款是以緬甸的關稅以及柚木、礦石等資源作為抵押的。


    同時,之前丹那地區劃給複興軍的條件並沒有改變。


    隻是現在,丹那地區還在英國的手中。複興軍可沒有辦法自己去收回來。除非複興軍向大英帝國開戰。


    還要在緬甸王國擊敗英國人之後收複了那裏,然後再交給複興軍。


    相對於丹那地區,伽羅亞更加看重的是下緬甸地區以及阿拉幹地區。


    複興軍承諾支持緬甸王國謀取孟加拉地區。而那裏甚至比緬甸的本土還要好。


    整個孟加拉地區基本上都是河口衝積平原。那裏的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


    如果能夠得到孟加拉地區,緬甸王國甚至願意用整個緬甸地區去換。


    這也是為什麽複興軍用支持緬甸謀取孟加拉的條件換來丹那地區,伽羅亞會一口答應下來。


    “多謝上使,那本王就讓軍隊集結了。到時候一邊接收裝備,一邊出發。”伽羅亞說道。


    “嗯,就按照大王說的辦。”


    “上使,我們反擊英國人應該從哪裏開始,還請上使教本王。”伽羅亞拱手請教道。


    李少荃是一個知兵事的人。


    而且在前來緬甸之前,他也被董叔恒耳提麵命過。


    另外,他自己也研究過緬甸的山川地理以及曆史知識。


    清庭曾經跟緬甸王國發生過多次戰爭。所以清庭的手中掌握著很多的緬甸王國資料。


    這些資料對於翰林編修出身的李少荃來說非常的熟悉。


    “大王,外臣覺得應該先收回阿拉幹地區。那邊正好跟孟加拉地區連在一起。”


    “到時候,英國人就隻能夠通過海上連接下緬甸地區了。我們也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收複下緬甸地區。”


    “隻要遠離英國人艦炮的轟擊範圍就好了。他們的即使能夠依靠軍艦堅守港口地區,在沒有陸軍支持的情況下,他們還是要退走的。到時候我們華夏就會支持緬甸修建海岸要塞。等到下次敵人再進攻緬甸的時候,你們就可以用岸防炮還擊他們。”


    李少荃沒有客氣,他來到緬甸本來就是要主導這裏對英國人的反擊。同時他也沒有忘記給伽羅亞畫一張餅。


    畢竟,現在是要緬甸王國去跟英國人拚命,肯定是要給他們滿滿的期望。


    “多謝上使指教!”伽羅亞一臉感激地說道。


    ……


    “笨蛋,真是一群笨蛋,竟然連一群叛軍都打不過,簡直丟盡了大英帝國的臉麵。”加爾各答,印度殖民地總督府,布朗·拉姆齊總督正在大發雷霆。


    一邊仆人真在小心地清理地上的茶杯碎片,然後用抹布擦拭地板上的水漬。


    不過原本光潔鋥亮的柚木地板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刮痕。


    “總督閣下,這夥敵人跟我們麵對的任何敵人都不一樣,他們的戰鬥素養非常的高。而且他們裝備的線膛槍竟然跟我們的不相上下。最重要的是他們竟然也有跟我們差不多的火炮。”一名前方的指揮官灰頭土臉地說道。


    大英帝國的軍隊是驕傲的,他們在東方還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敗仗。


    “這不是你們失敗的理由,不要為自己無能做掩飾。”布朗·拉姆齊大聲地咆哮道。


    “總督閣下,我隻是向告訴你有人在背後支持我們的敵人,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這些人是從哪裏冒出來的?他們的那些裝備是從哪裏來的?”


    “總督閣下,難道要用我們一個印度殖民地的力量跟北邊的那個大國直接抗衡嗎?”


    布朗·拉姆齊知道在這個過程中北邊的那個大國一定是扮演這不光彩的角色的。


    但是對方畢竟沒有親自下場。


    這隻能夠通過外交上來解決。前一段時間拉姆齊已經將詳細的情況報告給了國內。同時也順帶給了一份這裏的情況給駐華夏的公使包令。


    他在文件中指出這股流竄近阿薩姆地區的叛軍的情況。同時希望包令能夠就此事向複興軍的進行質詢亦或者是給複興軍施加一定的壓力。


    讓複興軍斷絕跟這股叛軍之間的聯係。


    拉姆齊覺得,隻要斷絕了這夥人的武器補給,那麽印度殖民地這裏還是有把我自己消滅掉這夥人的。


    丁蘇吉亞,現在是太平聖國的臨時首都。石達開稱之為“聖京”。


    此時的聖京城完全成為了一座華人的城市。


    大量的聖軍家屬都被安置在這裏。


    讓這裏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披著長發的聖國子民。


    石達開之所以選擇這各地方作為首都,而不是選擇更大的古瓦哈蒂就是因為這裏的安全性最高。


    知道現在,石達開對於完全打敗英國人還是沒有完全的信心。


    將國都放在這裏就是為了跑路方便。


    到時候實在打不過英國人,還可以從這裏逃回去。


    大不了就去投了複興軍。


    現在這裏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


    太平聖軍剛剛占領了一塊偌大的地盤。


    還是少有的富饒之地,那些跟著石達開出來打天下的人自然是高興極了。


    加上這次軍隊有成功地擊退了英國人反撲,這樣大家覺得終於是安穩了下來。


    流浪了這麽長時間,這個時候,人們最希望的還是能夠安定下來。他們最渴望的就是擁有一個家。


    跟著石達開的手下最少的都能夠分到幾百畝的土地。他們甚至還能夠分到幾個印度奴仆幫助他們幹活。


    是的,在阿薩姆地區,那些被聖軍抓到的印度人都被貶為了奴仆,這些人幫助聖軍的戰士種地。


    這樣,這些戰士就可以脫離生產,成為專職的戰士。


    石達開知道要在阿薩姆地區立足就必須一直保持著強大的武力。


    而要想保持武力就必須有一支常備軍力量。


    那麽靠什麽來養活這支軍隊呢?


    剝削阿薩姆地區的人民?


    顯然是不可取的,這些人石達開要爭取的對象。


    那麽剝削的對向就隻能是印度人。


    廣大的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人口眾多。


    而且當地的種姓製度,讓這些印度人非常容易馴服。


    所以石達開就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大量抓捕印度人,讓他們成為軍人階層的奴仆。


    通過壓榨這些印度奴仆勞動來養活軍隊。


    而通過戰爭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印度奴仆。


    這樣的話,太平聖軍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


    戰士們也會更加地渴望與英印軍作戰,這樣他們就能夠抓捕到更多的印度人。


    在這次反擊戰之前,陳玉成就利用英國人準備軍隊的時間,在恒河的中上遊,大力出擊。


    這次不僅僅搶奪財富、工廠,陳玉成還搶到了十幾萬的印度青壯。


    這些人經過關押、教育之後,會分給那些有軍功的戰士以及那些將領。


    這樣在阿薩姆地區就形成了太平聖軍高層為塔尖。軍人階層、普通的阿薩姆人階層為中間階層,印度奴仆為下層基礎的社會結構。


    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必須要是一個三角形的分層。這樣才能夠穩固。


    今後,隨著太平聖軍的發展,還會形成一個軍人貴族階層。


    因為軍人最後也會出現分化。有表現好的,有表現差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