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田將軍,敵人已經越過了科隆城,正在向新鄉河(即烏魯班巴河)趕來。”馬哨騎著戰馬到司令部的前方飛身下馬,跑進了司令部中,向東華軍總司令田方報告了前線的情況。


    一直夢想著成為軍人的小馬哨現在終於成為了一名騎兵。


    因為他的年紀小,個頭也不大,但是


    騎術非常的精湛。所以騎兵團的軍官,將他任命為傳令兵。


    田方與馬春一起留在了董書同的身邊做事兒。


    馬春主要負責政務上的事情,田方則負責軍事。


    當初田方帶過來的特戰隊員大都成了東華軍中的軍官,後來董書恒又選調了一些軍校的畢業生到秘魯服役。


    東華軍能夠這麽快建立起來,主要就是靠複興軍的輸血。他們的編製以及戰術也跟複興軍差不多。


    不過因為軍隊數量的原因,現在的東華軍編製隻設置到了團一級。


    董書同不像自己的弟弟,什麽都懂一點,什麽事情都要插手。


    他原本就是一個行商,雖然也讀過聖賢書。但是帶兵打仗、治國理政,他基本上都是一竅不通。


    他就專心地搞好東華的商業以及生產,專心搞錢,然後改善手下人的生活。至於地方上的管理全部讓馬春負責。


    馬春在淮海軍的時候,也受過專門的培養,什麽管理過地方,小小的胡寧他還是治理的遊刃有餘。


    隻是這裏的民族成分有些複雜,那些印第安人都有自己部落酋長,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能單純地總管漢人的那一套去管他們。


    還好,董書同娶了一個好媳婦兒。


    珠穆對於印第安人的風俗了然於胸。


    不僅僅如此,珠穆還接受過新教育,對外麵的世界一點也不陌生。


    同時,她還是一個印第安女戰神。


    集合眾多的光環於一身。這讓珠穆在印第安人中的威望非常高。


    管理印第安人的工作就交給了珠穆。


    珠穆知道印第安人並不擅長管理。


    所以東華的管理模式就實行雙行政官製度。


    在華人多的地方以華人為主,印第安人為輔。


    在印第安人多的地方以印第安人為主,以華人為輔。


    就這樣,東華的行政管理架構就建了起來。


    在行政區劃上,東華采用了大區、區(農場)、鄉鎮、村的模式。


    目前他們擁有兩個大區,一個是原本的胡寧大區,還有一個就東邊新開拓的河中大區。


    這個河中地區的河是指埃內河和烏魯班巴河。


    河中大區就是胡寧大區東邊兩河之間的這一塊區域。在大小上跟胡寧大區差不多。麵積可以趕上複興軍的一個府。


    每個大區、區、鄉鎮都由行政官管理行政事務,由治安官管理地方治安,由審判官負責審判糾紛。


    因為東華這邊地寡人少,所以也就不需要設置那麽多的官員。


    董書同現在是大統治,也就是最高執政官。


    按照弟弟董書恒的設想,東華這邊今後會建立一個華人與印第安人的聯合王國,董書同和珠穆的孩子肯定將是這個王國的國王。


    今後這個東華王國的國土並不局限於秘魯這一個地方。


    他們以後會聯合更多的印第安人,奪回曾經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


    另外,還有民族融合的問題。今後華人和印第安人肯定要融合到一起去。


    不然民族就將是這個王國今後的隱患。


    這個問題已經開始慢慢解決。通婚、文化教育,語言與文字的統一,都是為了兩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華人數量要提升上去。得益於西班牙人幾百年來對印第安人的屠殺,現在印第安人的數量也還非常稀少。


    複興軍那邊會持續不斷地輸出更多的華人到南美洲。


    現在的美洲,白人的後裔雖然掌握了實權,控製了大多數的土地,掌握了主要的資源。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但是白人的人口還是太少,隻能算是一個少數組群。


    這個人口比例跟他們掌握的權力和資源是不匹配的。


    這就是他們的軟肋所在,也就是說現在的西班牙裔白人對南美州的掌控,還沒有到不可推翻的地步。


    如果華人能夠跟印第安人聯合起來,未必不能將他們給趕走。


    要知道現在這些西班牙移民已經沒有一個強大的西班牙作為後盾了。


    他們拋棄了自己的母國。同樣的,他們的母國也不再強大了。


    但是東華還有一個強大的後盾。


    南美西班牙後裔的例子告訴我們什麽時候,一個強大的母國都是非常重要的。


    沒有強大的母國做後盾,他們在海外建立的小國也就隻能任人欺淩。


    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幾個國家後世都發展的不錯。美利堅就不說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都不算差。


    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建立的拉丁美洲國家,最後的卻淪落成為了美利堅的後花園。


    這跟西班牙過早的沒落也有一定的關係。


    就像現在複興軍剛剛打敗了西班牙人,將西班牙從太平洋給趕走了。


    複興軍的就可以通過太平洋不斷輸送人員和物資。


    要是東華真的準備取代的秘魯,那麽劉大海的艦隊隨時可以從海上支援。


    在軍事上,董書同信任依靠董書恒從國內給他派來的軍官。


    同時也提拔了一些印第安軍官。


    但是這些印第安人隻適合做底層的軍官。


    華人沒來之前,印第安人打仗還是使用那種最原始的方式。


    珠穆能夠成為胡寧印第安人女戰神,就是因為她比那些隻有肌肉的印第安人多了一個會思考的大腦。


    所以,她帶領胡寧部的人屢戰屢勝。


    最後為自己戴上了鷹羽冠,成為女戰神。


    田方是最早到這裏的軍官,同時也是級別最高的。


    他現在擔任東華陸軍總司令。


    下麵的中層軍官也大都是他當初的手下。


    整個東華軍隊就是以這些人為基礎慢慢壯大發展起來的。


    現在他們經過了二次擴軍,步兵數量已經達到了七個團,炮兵一個團,騎兵有四個團,總兵力近兩萬多人。


    這已經是他們能夠供養的極限了。


    這些士兵的武器裝備還大都是複興軍的船隊運來了。要不然就東華這邊的這些家底是建不起這樣規模的軍隊的。


    這支軍隊由華人和印第安人組成,其中華人數量占到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印第安人。


    幾乎所有遷移過來華人都是青壯,基本上都適合成為士兵,所以華人士兵很容易選出來,這才使得軍隊中華人的數量占據了絕大多數。


    裝備上,這支軍隊裝備了一水的前裝線膛槍,還有一部分是最近剛剛運來F1953後裝步槍。


    這樣的裝備水平現在在歐洲不算什麽,但是在拉美這裏,在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幾乎可以吊打所有的軍隊。


    秘魯的正規軍現在還在使用滑膛燧發槍。


    這裏的戰鬥層次一直比較低,這也限製了各個國家裝備的發展。


    此次東邊拉蒙塔尼亞的白人挑起對東華的戰爭。


    對於東華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之前董書同他們還在為如何對外擴張勢力尋找理由呢。


    現在這些人相當於是送上門來了。


    如果單純地以解放印第安人為理由去對東麵的莊園主勢力發動進攻,很有可能就會受到所有周圍的勢力的圍攻。


    董書同將大本營建立在地勢險要的胡寧湖畔也是考慮到萬一哪一天那些白人莊園主聯合起來,他們要是難以抵擋的時候,就退到山中去。


    這次是拉蒙塔尼亞的白人莊園主勢力主動去進攻他們的,他們自然是可以做出自衛反擊的。


    就連秘魯政府都不好站出來拉偏架。


    除非那些莊園主拿出足夠的好處給秘魯的政府。


    但是現在秘魯政府被西部的礦場主勢力所控製,他們與東部的莊園主之間的關係並不好。


    原因很簡單,這幾年礦場主依靠出口礦產、鳥糞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因為地理原因,秘魯的糧食卻是很難出口出去。


    西邊的秘魯礦場主是他們的主要客戶。


    雙方的矛盾也由此而生。莊園主們見到礦場主賺了那麽多的錢,自然是想要提高農產品的價格。


    但是礦場主則認為現在他們給的價格已經足夠高了。


    他們那麽多的土地沒每年才交那麽一點點的稅收。


    整個秘魯的稅收大部分都是礦場貢獻的。


    憑什麽還要給他們賺那麽多的錢啊。


    雙方之間的矛盾由此產生。


    莊園主采用了比較激烈的手段試圖提價。比如說給西邊的礦主斷供。


    曾經有一次,這些莊園主聯合起來,讓利馬的糧食價格翻了一番,差點要釀成動亂。


    這讓西邊的礦場主勢力記恨在心。


    東華勢力崛起之後,憑借華人天生自帶的種田屬性。迅速替代了這些東邊的莊園主,成為西部礦場主的主要糧食供應商。


    因為運輸的成本更低,價格上比這些東部莊園主給的合理多了。這讓西邊的礦主更樂意與東華合作。


    他們的也樂意讓那些莊園主多出來一個競爭對手。


    這也是秘魯政府能夠容忍這個華人、印第安人勢力發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相當於斷了這些東部莊園主的財路。


    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啊!


    也就是說東華跟這些東部莊園主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他們種植的東西又不是給自己吃的。那麽大的莊園,產出的東西自然是要拿出去賣的。


    現在被東華這麽一攪局,生意沒法做下去了。


    這也是這次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切的戰爭在這個時代都能夠歸結到利益上的衝突上。


    戰爭是的解決矛盾,最原始野蠻,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東華這邊也早有準備。董書同與珠穆同樣沒有安全感。


    董書同與其他的華人是流落異鄉,很多的華人還是從奴工解放出來的。他們對於在礦場擔任奴工的生活非常的恐懼。


    這也就讓他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讓他們拿起槍去保衛現在的生活簡直就是義不容辭的。


    珠穆與她手下的印第安人也是飽受白人的欺壓。


    以前印第安人之間不團結,白人經常挑起印第安人之間的爭鬥。然後他們再站出來拉偏架。


    原本曾經屬於印第安部落的肥沃土地現在都被白人給占據了。


    印第安人隻能夠縮在貧瘠的高原上。


    他們同樣願意用生命捍衛自己的生活。


    所以這次為了對抗拉蒙塔尼亞聯軍的進攻。


    東華很順利的就完成了二次擴軍。華人與印第安人的青壯都踴躍參軍。


    這次出征由田方帶領,董書同是不會帶兵打仗的。


    不過他也帶著妻子來到了位於前線大本營的新鄉。


    在這裏,他與珠穆將作為戰士們的後盾。


    田方一共帶來了四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還有東華軍唯一的一個炮兵團。


    這裏的平原水網密布還有很多的沼澤地以及茂密的森林,並不是很適合騎兵的展開。


    之所以要帶上這個騎兵團主要還是用來偵查敵情以及傳遞消息。


    就像馬哨一樣,他就是騎兵團的一名小班長。他跟他的手下主要負責傳令。


    田方的司令部也放在新鄉。不過他不準備將戰場放在這邊。


    新鄉河上已經搭建起了一座浮橋。


    有一個營的士兵將這個浮橋守衛的嚴絲合縫。


    東華軍的哨船在河上巡視,防止敵人上遊偷襲。


    這都是東華軍對這些莊園主武裝的高估。


    實際上,這些人根本就拿不出什麽樣高深的戰術來。


    他們還是跟對付印第安人一樣,直接大部隊一路平推過來。


    他們覺得這些華人和印第安人還會跟以前一樣。拿著短矛弓箭像他們衝來。


    然後在線列步兵的齊射之下倒在前進的路上。然後他們就一路衝到這些人的村落,搶走他們的女人和財產。


    但是這次他們失算了,這次迎接他們的將是一支比他們還要尖銳的軍隊。


    這支軍隊繼承了複興軍的作戰思想。


    而那支由東部莊園主臨時拚湊起來拉蒙塔尼亞聯軍隻是又莊園主的私人武裝拚湊起來的。


    這樣一支武裝也就欺負一下的叢林中的印第安人還行。


    ps:求月票,求訂閱,感覺要芭Q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