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人應該夠了,至少能夠讓弛利簽下城下之盟。還有靖海伯說的麥哲倫海峽地區應該可以要過來。那裏對弛利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經濟利益,更多的是一種戰略上的長遠利益,現在他們連海軍都沒有了,還怎麽管的了那裏。”


    “現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等他們反應過來了,將那裏交給大嚶帝國管理那樣就麻煩了。”蔡啟明對周邊的幾個國家都極為了解。


    在坐的諸位也就是他能夠對這件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


    “執政,厄瓜多的事情,我認為不用急,咱們先跟他們在外交上溝通。但是弛利共和國那邊最好先去搞定。”蔡啟明很快進入了角色。


    東華王國現在的班子都是當初跟他一起過來的。


    所以蔡啟明說起話來絲毫不需要客氣。


    董書同倒是陷入了思考。他並不是一個十分果決的人。


    “執政,我也同意蔡大人的意見。從國力上看,弛利比厄瓜多要強多了。他們對咱們東華的威脅顯然更大。”聶大華也建議道。


    從海軍的角度來說,弛利的確是一個威脅。


    而如果擊敗了弛利共和國的話,占領了麥哲倫海峽,限製了弛利海軍的發展,東華海軍在東南太平洋地區就將占有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好,那麽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董書同能夠看出來,在座的諸位除了田方對此不置可否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支持這個方案的。


    相比於厄瓜多,向南攻略弛利顯然對東華更加的有力。


    弛利是安第斯山脈西邊的一個狹長地帶,他的東邊是波力威亞以及廷根聯邦。


    廷根聯邦跟弛利隔著安第斯山脈,雙方之間的聯通一點都不方便。


    另外,弛利共和國的南部跟馬普切人以及特胡爾切人接壤。


    現在東華已經開始跟這兩個南阿米利亞地區依然獨立的大部族建立了聯係。


    這些土著居民才是東華王國的天然盟友。


    珠穆實際上早就已經派人去跟他們建立聯係,雙方已經初步結盟。


    東華王國可以為他們提供武器,幫助他們抵禦廷根聯邦的不斷南侵。


    廷根聯邦依靠著潘帕斯大草原,畜牧業非常發達。


    他們一直在向南方入侵,壓縮馬普切人以及特胡爾切人的生存空間。


    這兩個殷地安部族其實也非常英勇善戰,但是他們的武器大都還是弓箭、長矛,與廷根聯邦相去甚遠。


    每次反抗都要吃武器上的虧。


    東華遞過來了橄欖枝,兩家自然是趕緊接住。


    東華現在要是將弛利幹趴下來,那麽跟那兩個勢力的交往就方便多了。


    到時候局勢就將扭轉,變成了廷根聯邦被前後夾擊。


    所以還是要先辦弛利共和國。


    田方出於陸軍的角度去考慮。這個時候去搞一場滅國之戰的話,需要牽扯到很多的資源和精力。


    這將對東華現在的防禦戰略帶來很大的影響。


    現在東華的陸軍總量雖然也有十幾萬,在南阿米利亞算是規模比較大的了。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樹敵太多,現在海防的一麵算是安全了,但是另外三麵國土都要大量的兵力守衛。


    即使是南部的波力威亞也不能完全放心。


    第二個就是東華的軍隊有很大一部分都缺乏訓練。尤其是軍隊中的那些殷地安人,他們組織性、紀律性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華人士兵和殷地安人士兵之間還需要不斷的磨合。


    好在大家對於東華王國的認同感還是很強的。


    印第安覺得女王是殷地安人,王國建立之後,殷地安人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至少現在他們還是滿意的。


    華人們則覺得讓殷地安人做女王,並沒有什麽,以後這個國家還不是執政大人的子嗣繼承。


    而且華人才是最大的受益群體。殷地安人隻是分到了一些土地。華人則掌控了東華王國的國家命脈。


    一周之後,修整好了的東華艦隊再次南下,隨同南下的還有三萬抽點出來的陸軍。


    他們先是進攻了占領波力威亞沿海地區的魯斯圖將軍。


    這次魯斯圖再沒有地方可逃了。要麽他們就隻能逃到沙漠裏麵吃沙子。


    阿卡塔馬沙漠看似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價值。


    但是這裏在後世可是探出世界最大的硝石礦。


    西邊的三個國家還為此打了一場大戰。


    此時東華軍進入這裏僅僅是為了消滅這裏的魯斯圖蜜盧叛軍。


    順便將這裏作為進攻弛利共和國的跳板。這裏也不會再還給波力威亞。波力威亞現在作為投降了東華的戰敗國還沒有能力將這裏要回去。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魯斯圖在毀滅和吃沙子之外,選擇了投降。東華軍承諾不殺他,還給他留下一定的財產。


    東華海軍這次還俘虜了一支隨著魯斯圖逃到伊基克的小型蜜盧海軍艦隊。


    隨後東華陸軍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在海軍的配合下攻陷一個個弛利的沿海城鎮。


    馳利似乎沒有東華人想像的那麽難打。


    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就打到了弛利的首都聖地亞哥。


    而此時弛利人向廷根聯邦求來的救兵還沒有翻閱安第斯山脈。


    聖地亞哥官方此時不得不在談判桌上妥協。


    他們答應了東華王國十分苛刻的條件。


    原本弛利共和國隻要割土賠款就好了。


    但是現在蔡啟明將原本的條件全部推翻。


    僅僅答應給弛利一個自治共和國的地位。


    他們將成為東華王國的一部分。


    這個自治共和國的領土也僅僅局限在聖地亞哥的周圍。


    其南部和北部的大量領土劃給了東華王國。


    東華王國的領土也因此向南拓展,擴大了將近一倍。


    這是那天他們在會議桌上所沒有想到的。


    董書同將南部的麥哲倫區域改成海角大區。並且在水道的東西兩端修建海防要塞。


    這個事情自然受到了大嚶帝國的強烈反對。


    但是這次大嚶帝國並沒有出兵,他們現在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在英印殖民地。


    根本就不想跑到偏僻的南阿米利亞來打仗。


    況且東華現在擁有兩艘鐵甲艦,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最後隻能拉著歐羅巴的國家對東華實施最嚴厲的製裁。


    他們不允許東華王國的東西出現在歐羅巴的市場。


    但是他們的這一決定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遵守。至少普魯士還要從東華進口硝石。


    金邊的天氣炎熱潮濕,哪怕是在農曆十一月份依然是如此。


    董書恒穿著一件棉布單衣。棉布的吸汗效果最好,在這種炎熱的地方穿實際上比絲綢還要舒服。


    況且以董書恒的身份根本也不需要絲綢來彰顯自己的地位。


    篤姬換上了一件長袖碎花裙子,裙擺隻到腳踝位置,露出了腳上的硬底布鞋。


    這種露出腳踝的裙子,現在已經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富家千金中流行起來的。


    在複興軍新生活運動的宣傳之下,女性群體也在漸漸改變,變得更加的開放。


    篤姬知道董書恒是女***運動的支持者,所以她的這身裝束不僅僅是出自自己本心,也是為了迎合董書恒。


    “今天的裙子很漂亮哈!”董書恒隨口讚了一聲。


    “多謝總統。”篤姬頷首謝道。她知道董書恒肯定沒有下文了。


    “這裏的河水有些混濁呢!”篤姬說道。


    他們現在在瀾滄江的下遊已經要到河口三角洲地區了。


    在這裏,大河中攜帶的泥沙量達到了峰值。


    不過也正是這樣才孕育出南圻這樣一個適合耕種的河口三角洲地帶。


    “泥沙是這河口土地的養分,但是這也是以上遊的水土流失為代價的。”


    “我們還是要做好沿岸森林的保護,。一味地索取終究要受到大自然的報應。”董書恒意味深長地說到。


    “這就是總統您頒發山林法案,讓他們砍伐一顆樹木就要栽種一顆樹木的原因吧。”篤姬問道。


    “是啊,但是這樣做也不一定能夠控製住樹林的減少。最根本的還是大家要認識到砍伐樹木帶來的危害。大自然有時候對我們太過溫和了,以至於大家都忘記了對它要敬畏。”


    篤姬知道董書恒時常會表現出對人類開發大自然的擔憂,但是他自己又在帶著華夏進行工業化。


    工業化自然就涉及到對自然改造。


    這看似是矛盾的。


    但是董書恒自己知道,工業化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工業化初期以及中間階段對環境的破壞是最大的。


    董書恒不可能不進行工業化,那樣隻會讓華夏淪為別人的商品輸出地和原材料供應地,隻會加大對自然的掠奪。


    董書恒現在為什麽要急著進入電氣化,因為那是一種更加高級的工業化形勢。


    而越是高級的工業化形勢對自然的傷害就越小。


    等到他的水電布局好了之後,等到他解決了電力遠距離傳輸的問題之後,蒸汽火車,甚至是現在剛剛出來柴油機車就都可以逐步淘汰了。


    “篤姬,以後我們可以依靠電池就可以在陸上行車,在海中行船,甚至是在天上飛。”董書恒笑著說道。


    “嘻嘻,總統,您又在說自己的夢境了吧。”


    董書恒經常會描述一些他自己所謂的未來世界,大家都已經習慣地稱其為總統的夢境。


    董書恒沒有說話。


    此時人類早已經有了熱氣球。飛到天上在西方早已不再是科幻的事情。


    更加高級的飛艇,也已經問世了。


    世界上第一艘飛艇是法國工程師H·吉法爾於1852年發明的。


    橄欖型的飛艇長44米,直徑12米,在軟式氣囊下有一三角型風帆用來操縱飛行方向,在吊籃內裝有一台僅3馬力的蒸汽發動機驅動一副三葉螺旋槳。


    1852年9月24日,吉法爾從巴黎馬戲場起飛,以大約8公裏的時速飛行到28公裏外的德拉普。


    董書恒知道,飛艇發展的瓶頸是驅動裝置。好在他現在已經率先發明了實用的內燃機。


    內燃機使飛艇有了重量更輕、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動力裝置。


    現在複興軍的飛行實驗室中已經定型了第一款飛艇。


    董書恒給它們起的名字是鯤鵬。


    複興軍的“鯤鵬一號”還是實用氫氣填充,但是已經是硬是飛艇了。


    董書恒記憶中飛艇應該是像齊柏林飛艇那樣的。


    他讓人用比較輕的鋁作為飛艇的骨架。


    複興軍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開發山西、河南的鋁土礦了,鋁的冶煉離不開電力,而董書恒恰恰比較重視電力。


    “鯤鵬一號”的長度是135米,直徑達到了十三米,尾部裝有方向舵和升降舵。


    底下安裝了前後兩個吊艙。每個吊艙都有一台內燃發動機。


    它可以升到一千米的高空,然後以最快80公裏的時速前進。


    這項試驗現在還在保密階段。


    但是董書恒相信,這次自己回去之後,應該就要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了。


    董書恒急著改進飛艇,並不僅僅是為了軍事上的目的,還是為今後的運輸。


    相對的飛機來說,飛艇是一種更加環保的空中運輸工具。


    但是一戰中飛艇在軍事上的失敗,卻硬生生地將這個對人類有益的發明給扼殺掉了。


    以至於後世的飛艇僅僅能夠作為空中的移動廣告牌。


    就像是電力的應用被石油給耽擱一樣。


    飛艇的發展也是被那些戰爭中崛起的飛機製造商給耽擱了。


    現在還為時不晚,董書恒從現在做起,說不定能夠改變這種狀況。


    水師船隊穿過浪滄江下遊寬闊的河麵。


    江麵上不時有不知名的水鳥穿梭。


    一群江豚跑到董書恒所在的炮艇前方快速地遊動,就像是引航員一般。


    這裏平時的時候會有一些水上人家。


    這些人沒有土地,就生活在船上,他們很少上岸,漸漸地跟岸上的人都產生了一定的人種差異。


    不過董書恒所在的中軍是看不到這些人的,前頭開路的水師船隊應該已經將那些漁船給驅趕開來。


    這裏麵肯定也有南圻的探子,但是複興軍並不在意。


    這次複興軍出兵將近四萬,就沒有準備瞞著對方。


    董書恒手中有一個新編師,還有一個暹羅仆從軍師。


    另外兩個主力師都被彭玉麟帶到北邊去了。


    董書恒之所以帶著一個仆從軍師,主要為了讓這些人幹點髒活。


    大家都知道,董書恒在打仗的時候還是比較潔身自好的。髒活肯定是要仆從軍來做。


    董書恒使喚起小弟來一點都不會客氣的。


    金邊與南圻交界的地方還是比較原始的,河道的兩岸都是茂密的森林。


    各種野獸和鳥類的叫聲甚至壓過了炮艇的噪音傳到了董書恒的耳中。


    董書恒甚至在江邊的密林中發現了一支老虎到江邊喝水。


    穿過了這片密林就要到南圻人口密集的農耕區了。


    這裏就是當年鄭和下西洋時經過的盛產稻米的占城。


    “真是一塊好地方啊!”董書恒在心中感歎。


    收藏土地才是他董書恒最大的愛好呢!


    PS:求月票,求推薦!


    第六二八章 董書恒的愛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