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荒涼之地上建造一座小城,就像是在白紙上作畫。


    雖然自由灑脫,但是也困難重重。


    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規劃者必須有長遠的眼光。


    趙四喜的壓力很大。


    剛剛到達目的地,有人看著這裏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歡欣鼓舞,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有人看到這裏一片荒涼, 了無人煙,心情低落,甚至覺還不如自己的老家好。


    老農用長滿老繭的雙手抓起地上的泥土,認真地觀察,甚至放在鼻子前麵聞一聞。


    孩子們不管這些,他們在草原上肆意地奔跑,大聲地歡笑著。


    女人們在大車圍成的臨時營地在收拾東西。


    “四哥兒,您是市長,該怎麽辦?您來定個章程吧?”一位姓周的老者說道。


    一路上的相處,大家已經看出趙四喜是個處事公允的人。大家都信服他。


    這麽多人在一起總要有一個擺話的才行。


    同行的一千多人有十幾個小團體是整個家族一起移民,趙四喜讓他們自己推舉一個話事人。


    剩下的散戶,趙四也將他們按照地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一個組長。


    這樣趙四就不用什麽事情都將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商量。


    隻要將這幾十個話事人召集起來就好。同時幾十個人還能夠協助他管理手下這些人。


    “周老,咱們現在首要的事情是將營地給弄起來。政府給咱們的糧食夠用一段時間。現在距離耕種的季節還有一段時間。不能總住在大車上。”


    “要不先建一百給地窩子吧,然後建個圍牆圍起來。這裏太荒涼了,有個圍牆安全些,萬一出現馬匪也好有個防禦設施。”


    地窩子就是那種半地下的建築,上麵半截可以用草棚也可以用木棚。現在正是幹旱的季節,隻要找一個稍微高一些的地方就能建起來。


    “行……”


    “成,就這麽辦。”


    “中……”


    眾人七嘴八舌地回道,各種方言都冒出來了,好在這群人大都是北方人,雖然口音不同,但是基本能夠聽得懂。


    “鄭隊長帶著的三十人警隊隊,騎馬對周圍探查一下,看看咱們周圍還有什麽勢力。”


    那些南方佬之雖然將這個地方劃給長江安保, 但是他們也不會那麽好心。這個地方是還是一個沒有開發的地區。


    時不時還會冒出殷地安人到這裏遊牧。


    甚至會有遊蕩在中西部的匪幫會光顧這裏。


    所以李開成給了這支移民隊伍配發了五百把步槍, 五萬發子彈。甚至還有一挺老式轉管機槍。


    趙四不可能安排所有人都持槍警戒。


    還有繁重的勞動等著他們。


    不過他還是擠出了三十名在國內就做過民兵的青壯給那名姓鄭的退伍士兵帶領。


    他們將專門負責警戒工作。


    “行, 趙市長,我帶十人出去就好,老丁帶著二十人留守營地。”


    鄭隊長是從長江安保退役的。他對這裏的情況非常了解。


    這個到底有多亂,他在清楚不過,這裏就是法外之地。


    在這個地方,弱小就是一種原罪。


    不能將自己虛弱的一麵暴露在外麵,否則周圍的那些餓狼都會圍過來撕咬。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安全上的事情,就交給鄭隊長了。”


    “諸位,雖然各家都是分了土地的,但是現在才剛剛開始,我們還不能分散。畢竟這周圍都不安全。”


    “我的意思是先跟國內開辟新農場的模式一樣,大家綁在一起勞動,先給大家安置住的地方。然後我們再丈量周圍的土地,把地給分了。”


    趙四喜的安排很穩妥,大家都是同意的。


    這次帶過來的兩百多匹馬還有一百多輛大車,趙四喜也都分到了各家或者是各個小組的頭上。


    讓大家愛惜保管。


    城市的選址非常的重要,要靠近水源,地勢還不能太低。


    另外還得靠近樹林,方便獲取建築材料。


    這裏已經算是中部大平原地帶。大部分地方都是草原,樹林是分成一塊一塊的。


    四喜分了一百名青壯專門去伐木。


    還特意叮囑樹林裏的樹要間隔開來砍,砍大留小。


    這周圍的一切都是他們新鄭城的,不能隨意禍禍。


    其餘人則在選定的一塊沿河高地上土工作業。


    做地窩子首先要在地上挖出一米身的土坑,每個土坑大概二十平米大小。


    然後將砍來的木頭截成一米長,插在土坑的四周作為圍牆。


    頂上支一根圓木做房梁。然後就是用木板做屋頂。


    這麽人一起動手,流水線作業,很快就將營地給建立起來了。


    營地的四周用圓木做成了一道厚重的柵欄圍牆。


    有了柵欄,遠遠看去真的像是一個小城。


    隻是為了節約時間這個小城並不大。


    裏麵最大的一棟建築物就是糧倉了。


    還有一棟是存放種子的。


    另外還有一個醫務室,也相對寬敞一些。


    至於小孩子讀書的學校,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四喜覺得自己可能是最磕磣的市長了。他都沒有的自己的市政廳。


    隻能在自己的地窩子裏辦公。


    不過他卻充滿了幹勁。


    七日後,營地竣工,新鄭的移民終於開始分地了。


    他們是第一批居民,可以緊著沿河的土地先分。


    這些土地不需要修建引水渠。隻在在河邊造一台水車就能保證自家土地的灌溉。


    現在還是二月份,剛剛打春,四喜跟隊伍中的幾個農把事商量之後決定這一季就不種水稻了。


    先種上玉米、紅薯和馬鈴薯這三種糧食作物。


    蔬菜的話各家自己種植。


    等到八月份夏收之後,各家就要開始自給自足了。


    加華官府給配給的糧食隻能夠頂到那個時候。


    另外一邊,鄧隊長也完成了對周圍的巡視。


    “東邊五十公裏外有三戶白人移民,他們已經到那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跟他們說了這裏是新鄭的地界。”


    “北邊六十公裏外有一個殷地安人部落,人數有一百多,他們放牧為生,也進行狩獵。我們碰倒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在向北邊遷徙。


    那些人似乎是在冬季向南遷徙,夏季向北遷徙。這些殷地安人對我們非常戒備。他們幾乎每個男子都擁有弓箭。一部分人還有火槍,全部騎馬。”


    “南邊暫時還沒有發現人。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被燒毀的木屋,還有女人和孩子的屍體。這裏確實有匪幫活動。”風塵仆仆趕回來的鄭隊長向趙四喜匯報道。


    好在周圍的那些勢力都不大,隻要小心一些,應該還威脅不了新鄭。


    “鄭隊長,我知道了,麻煩你派人去到峽穀要塞那邊匯報一下我們這裏的情況。”


    “當初我跟那裏的指揮官劉營長說好了定期聯絡。他們也會定期派人到我們這裏巡視。”


    加華在進入大平原的主要山穀都修建永久工事。


    將加華跟白人已經滲透到的大平原地區分割開來。


    同時也為了維護峽穀地帶的安全。


    在西部的山區,最有開發價值的就是那些大峽穀了,那裏不僅僅是交通要道。


    同時也是發展農業以及采礦業的重要地帶。


    目前加華的華人軍隊,處了長江安保的雇傭軍之外,還有以加州政府名義成立的州誌願軍。


    他們負責現在加州各處地方的守衛工作,人數大概有兩萬多人。


    加華周邊沒有什麽大的軍事勢力,就連大米利堅的常備軍也就萬把人,因此加華沒必要保留那麽多的常備軍。


    “好的,趙市長,你放心好了,我們現在還是比較安全的。東邊還有兩萬人長江安保隊員呢!”鄭隊長說道。他就是從東邊退役下來的。


    鄭隊長走後,四喜也放下了手中的事情。


    他已經有一子,現在兩歲半,夫人蔣氏最近又懷上孩子,應該是在海上下的種。


    如今已經有五個多月。四喜讓人給夫人打了一張床鋪放在了地窩子裏。


    好在現在還是初春,地窩子入口的邊上挖了一個壁爐出來,裏麵點著木柴。


    扶桑小女孩一妹正蹲在壁爐的邊上將一根根樹枝拗斷扔進壁爐之中。


    有這壁爐的烘烤,地窩子中很是幹燥。


    其他的地窩子也大都是這樣,隻是大部分人家都是打著地鋪。很多地窩子中要睡二三十個人。


    幾乎要將整個地窩子給排滿。


    四喜家的二十幾個奴仆就隻有兩個地窩子,隻能男的睡一個,女的睡一個。


    誰要是想跟自己的媳婦兒那啥了,隻能到外麵找一個草深的地方解決一下。


    “夫人,是我連累你遭罪了,要是留在老家,你有不用受這樣的苦。”四喜走到床前,捋了捋蔣氏的頭發,關心地說到。


    “不礙事,我這天天什麽事情都不用做,吃個什麽苦。咱們一起建一個新家園,以後咱們家星兒他們就可以享福了。”


    蔣氏撫摸著自己的隆起的腹部,反倒安慰起四喜來了。


    蔣氏這麽一說,四喜倒是覺得自己有些矯情了。


    安撫了妻子,四喜又叮囑一妹好好照看主母還有小少爺。


    他走出了地窩子,在營地中轉悠了一圈。


    不一會兒,走到了父親的地窩子中,父親和一些親戚家的男性住在一起。


    姐姐正在幫他們熬晚飯。壁爐上放著一口大口,裏麵煮著玉米糊糊,上麵的還蒸著饅頭。


    “喜子過來了啊!”趙父放下了手中的老煙袋,在地上敲了一下。


    “爹,大姐,各位叔伯,你們準備吃飯了啊?”四喜笑道。


    食物目前都還是配給的,所以大家都吃的差不都。


    除了有人閑暇的時候到河中捕些魚,或者是在草原上捉到了獵物,才會自己改善一下夥食。


    趙四喜變戲法似地從身後拿出一隻剝好皮的野兔。


    “爹,給你們打打牙祭。”


    今天鄭隊長回來的時候給的四喜帶了三隻兔子,四喜留了兩隻在家給媳婦兒補身子。


    給老爹帶來了一隻。


    “哎呦,弟啊,哪裏來的兔子。”大姐開心地接了過去。


    “喜子啊,剛才我還在跟幾位叔伯聊天。這裏的土地是不錯的,應該能夠種出糧食。但是咱們以後就靠著種地怎麽能富起來。國內的時候,那些富裕的地方,哪個不是搞出自己的產業啊。”趙父說道。


    到底是年紀大的人考慮的比較長遠。


    “爹,咱們先把糧食種好了,西邊的那些礦場,還有東邊打仗的軍隊,都要糧食養著,咱們種的糧食不愁賣不出好價錢。”


    “現在這裏的土地都是我們的,到時候哪家要是還有餘力。我就做主將官府的土地以很低的價格租給他種。隻要在咱們新鄭範圍內的土地咱就做的了主。”


    “例外李經理說了,我們三年之內都不需要給州裏交一分錢的稅。”


    “到時候,隻要養活咱們自己的警隊就好了。”


    四喜早就盤算好了,新鄭城初期的定位就是一個糧食產地。


    西邊科羅拉多大峽穀地區不適宜耕種,但是那裏有很多礦場,還有鋼鐵廠,這麽多人糧食肯定是要從外麵輸入的。


    東邊的堪薩斯,長江安保那麽多人在那裏人吃馬嚼也要消耗大量的糧草。


    到時候他們不僅僅可以種植糧食,還可以在荒地上種植牧草,專門去做軍隊的生意。


    另外這個地方是進入科羅拉多大峽穀的重要通道。


    可以開辦一些旅館,將新鄭打造成為一個連接中西部的交通樞紐。


    在舊金山,他還聽到一些小道消息,據說東西鐵路將會穿過大峽穀通到這裏來。


    “那就好,俺們也就會種糧食。今年種下了糧食,可以讓大家抽空將各家的房子給建了。你說要不要建個磚窯啊。”趙父聽到這裏放心了不少。


    “行啊,爹,等地種上了就開始弄。我最近帶孫師傅去西邊看看能不能找到采煤地方。”


    老孫以前在礦上做過,有一點探礦的本領。年紀大了又眼饞這裏的土地,於是帶著家小一起移民加華。


    趙四喜準備帶著老孫在的新鄭的地界看看,興許能夠發現煤炭呢。


    哪怕是那種淺層的泥煤也行,隻要能夠用來燒窯就好了。


    華人還是喜歡用磚頭建房子,不像白人,到哪裏都搞個木屋就完事兒。


    當然如果有別的礦就更好了,這樣新鄭以後還能夠有個新的財源。


    趙四喜沒有在父親這裏吃飯。他還要去看一下自家的這些長工。


    最近他們跟著移民一起勞動。


    趙四喜能夠看出來,這些人都是一些勤快的本分人。


    看樣子,自己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家主。”


    “家主!”


    見到趙四喜進入窩棚,這些扶桑人紛紛跪下。


    他們都是扶桑的底層人士,早已經形成了階層觀念。


    在他們的認知中,趙四喜就是這個新城城主。


    在扶桑就相當於是一方大名了。


    而他們則被大名雇傭的,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


    雖然,四喜並不是很習慣這樣參拜方式。


    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


    “都起來吧。”四喜的表情威嚴地說道。


    眾人起身,很自覺躬身站成了兩排,聆聽家主的訓話。


    “你們最近都幹的不錯,沒有人偷懶。”四喜先對他們進行了肯定。


    “池邊,你從明天開始去木匠隊,跟他們一起鋸木頭。”


    “嗨,家主。”


    “井邊,你去維修隊,負責鐵匠事宜。”


    “一男,你明天開始跟放牧隊一起活動。”


    ……


    因為營地已經建好了,所以四喜過來給他家的這些長工們從新分配一下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