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在不斷投資戰爭的時候,海峽對麵的那些歐羅巴同行們正在瘋狂地大賺特賺。</p>


    他們在這裏忙活了半天,不是在為他人做嫁衣裳嘛。</p>


    戰爭投資雖然是最暴利的投資,但是同樣也是風險最高的投資。</p>


    這是一群最聰明的人,也是一群最自私的精致利己主義者。</p>


    他們甚至沒有什麽國家觀念。在他們眼中隻有資本。</p>


    他們唯一忠誠的對象就是資本。</p>


    因為這是一群在歐羅巴的流浪民族。</p>


    他們被當地的白人所歧視,不允許擁有固定資產。</p>


    漫長的歲月之後,他們從一群放高利貸的人,成為了掌控歐羅巴金融命脈的銀行家。</p>


    他們通過掌控貨幣來間接控製一些國家。</p>


    這就是這群人的生存之道。</p>


    各個國家的政府之中,都有他們的代言人。</p>


    即使是大嚶這樣的強國同樣遍布著他們的代言人。</p>


    許多國家都對他們又愛又恨,抗拒他們,但是卻沒有辦法將他們給拒之門外。</p>


    但是這個世界上卻有一個勢力一直在將他們給排斥在外。</p>


    這個勢力就是複興軍。</p>


    很早以前這些人就派人到東方去尋找代言人。</p>


    太平天國起義讓他們看到了希望。</p>


    清廷封閉排外,他們沒有的絲毫的機會。</p>


    一開始它們想要投資太平軍。但是這群人同樣非常排外。</p>


    而且太平軍的那種模式,讓他們很難掌控。</p>


    再後來,他們找到了當時已經有些搶眼的淮海軍。</p>


    隻是董書恒卻莫名地對這些送上門的資金和支持非常排斥。</p>


    他們很難想象一個軍閥怎麽會排斥資金和武器。</p>


    後來一直到複興軍崛起之後,這些人都沒有能夠將自己的觸角伸進這個勢力。</p>


    現如今,複興軍建造的那個大華夏圈已經成為了一個巨無霸式的龐然大物。</p>


    在很多人都以為複興軍是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殖民地是時候,複興軍所做的事情卻讓他們看不懂。</p>


    但是他們都錯了。</p>


    董書恒真正要建立的是一個共同體。</p>


    最讓這些大金融家感到詫異的是——董書恒竟然是建造了一個市場。</p>


    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p>


    他對勢力內部的各個國家進行了產業上的分工。</p>


    有的地方專門出產原材料,有的地方進行深加工,發展製造業。</p>


    有些地方專門進行最核心的研發工作。</p>


    還有的地方純粹輸出勞動力。</p>


    從未有一個強國做過這樣的嚐試。</p>


    即使是像大嚶帝國這樣的霸主,擁有眾多的殖民地。他們對殖民地所做的事情也隻是掠奪而已。</p>


    這也許是受到歐羅巴殖民主義傳統的影響。</p>


    他們對殖民地的開發也僅僅局限於開設種植園和挖礦。</p>


    而且總是對殖民地課以重稅。將殖民地當做是吸血的對象。</p>


    複興軍並不這樣,他們將本土寶貴的人力輸入到新地盤上,而不是像大嚶一樣將殖民地建成流放罪犯的監獄。</p>


    複興軍是反其道而行之,寧願減緩本土的發展速度,也要去開發那些新領地。</p>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歐羅巴的精英們還不理解。</p>


    他們覺得董書恒一定是瘋了。</p>


    直到複興軍成立了大華夏圈,建立自由貿易市場之後。</p>


    他們才恍然大悟。</p>


    原來董書恒真正要建立的是一個新的市場啊。</p>


    那些複興軍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新地區,並非是一貧如洗的地方。</p>


    這些新市場因為走的都是工業化的路子。即使是當地的農業也都是各種大小農場,實行的是大規模的種植模式。</p>


    而且董書恒一點都不吝嗇對當地基礎設施的投資。像新華島這樣蠻荒的地方,他都利用自己在西太公司中的決策權。</p>


    促使公司在島上建造了完善的港口設施。</p>


    原本公司上下都覺得這個港口建造的有些超前了,這裏根本就不需要這樣大的港口。</p>


    但是現在他們在當地發現了豐富的紅木資源,紅木可是最上等的家具原材料。</p>


    這個港口的價值一下子體現出來了。</p>


    現在陸順在北奧建立西太的分公司,這個位於新華島南部的港口作用一下子就突顯了出來。</p>


    在西加拿大地區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董書恒都讓人建設了從朱州和東洲連接中部大湖區開拓地的道路。</p>


    雖然到現在為止,這裏也隻有幾十萬的華人開拓團。</p>


    這時候建設道路肯定是沒有收益的,但是他依然還從本土調動資源去將道路給建造起來了。</p>


    有了道路的連接,新的定居點也就有條件建立起來。</p>


    這是在用投資刺激市場。</p>


    經濟有時候就是這樣奇怪,看似是在做一件無用的事情。</p>


    但是卻實實在在創造了產值。</p>


    就比如從朱州到大熊湖湖北地區的道路。</p>


    修建起來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p>


    人力是從本土、扶桑和半島招募的。</p>


    這些人吃的糧食,一部分從當地的開拓團那裏購買,一部分從遠東和關外的農場購買。</p>


    這些地方的糧食都是大規模種植,種糧食的人是不需要這麽多的糧食,他們必須要將糧食給賣出去。</p>


    另外修路還需要炸藥、建材等物資,這些東西一部分從當地就地取材,一部分從本土的工廠運來。</p>


    工人的工資一部分是官府發放,一部分是用沿途開發的土地抵扣。</p>


    這個過程中政府付出的就是貨幣、土地和各種資源。</p>


    貨幣是複興軍自己發行的。發行這些貨幣需要黃金白銀作為儲備金。</p>


    而西加拿大地區有擁有最重要的金礦。</p>


    這裏的淘金者必須要將開采的黃金賣給政府,不允許賣給其他人。</p>


    政府用這些黃金就可以發行幾倍的貨幣。</p>


    這些貨幣必須要先從政府的手中花出去。</p>


    怎麽花,這就又回到了一開始。政府出麵投資修路。</p>


    這個過程中有人開采黃金,有人生產糧食,有人生產火藥、建材以及各種修路機器設備,還有人專門出賣勞動力。</p>


    大家都在做事情,隻要生產糧食的人生產出的糧食足夠所有人享用,生產設備的人能夠滿足其他生產的需要,修路的人就能夠一直將路給修下去。</p>


    政府發行貨幣,隻是將這些分工給聯係起來,讓每一個行業生產的東西流動起來。</p>


    這就是市場的神奇之處。</p>


    能夠將所有人都給調動起來。讓所有人都按照分工創造價值,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p>


    這個過程看起來有些玄妙。</p>


    實際上就是將所有人進行分工,然後將他們創造的價值進行交換。</p>


    一部分人生產糧食,這糧食需要夠所有人需要,一部分人生產機器、設備,一部分人進行建設,一部分人專門負責打仗,保護其他的人。</p>


    國家通過給這些人分配貨幣,讓這些人可以在這樣一個係統中換到自己需要的東西。</p>


    而國家發行貨幣卻也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因為要是發行的太多的話,就會出現有人買不到東西的情況。</p>


    那麽這個東西就會漲價,因為東西少了,大家都想要嘛,就會出現競價。</p>


    當貨幣多了的時候,還有一種情況可以解決。</p>


    那就是你的貨幣到這個係統外部也能夠買到東西。</p>


    那麽就需要這個貨幣是別人也承認的,在當時大家都承認的貨幣就是真金白銀。</p>


    所以貨幣發行需要以真金白銀基礎。</p>


    這樣當大華夏圈內部某一樣東西不夠了,就可以從其他的市場去購買。</p>


    這樣一個有機的係統,自然是越大,分工越明細就愈加的穩定。</p>


    因為明細的分工,能夠給市場更多的反應時間,讓市場自己做出自我修正。</p>


    比如係統內部的某一部分的產出滿足不了需求了,可以通過其他地方補充進來。</p>


    董書恒正是把握著這一點,一直在讓複興軍帶頭花錢。</p>


    各種建設基本上都沒有停止過。</p>


    雖然治下的百姓生活似乎都變好了。就連半島和扶桑以及安南這樣的地方老百姓都能夠通過勞動吃飽飯了。</p>


    但是每個人卻都過的非常忙碌。工廠的工人的勞動時間依然很長,農田中,農民依然是麵朝黃土背朝天。</p>


    他們的生活雖然變好了,但是卻比以前更加的忙碌。</p>


    以前的農民家長就那麽點土地,等到農活做完,運氣好的還能去找點短工做做,運氣不好的隻能蹲在家中混日子。</p>


    現在卻很難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麵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土地變多了。</p>


    另一方麵,農閑的時候,也大都要去各種修路、修水利的工地上去幹活賺錢。</p>


    賺了的錢,他們可以去買建材重新修築自己的房屋,可以去購買新生產工具。</p>


    可以生養更多的孩子。</p>


    勞動創造價值這句話,董書恒研究的非常的透徹。</p>


    如果要創造更多的價值,自然不能讓民眾們閑著,要讓大家都轉起來,還要提高生產效率,讓民眾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創造更多的價值。</p>


    董書恒可以這樣做,但是同樣擁有大量領地的大嚶帝國卻不能這麽做。</p>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那麽多的本土人口。</p>


    在不能向新領地大規模輸出人口的情況下,就談不上開發了。</p>


    即使是開發了也可能是給別人做了嫁衣裳。</p>


    在倫敦城外的一處外表普通的莊園中,正在進行一場聚會。</p>


    聚會的房間布置的非常的古樸,牆壁上的裝飾還有泛黃的木地板都能夠看出這棟建築年代久遠。</p>


    房間中的牆壁上除了一個眼睛空洞的鹿頭裝飾之外,隻有一個發出滴嗒聲的古樸掛鍾。</p>


    蒙著白色桌布的圓桌旁圍坐著五個年紀不同的男性,他們最大的有七十幾歲,稀疏的頭發已經幾乎全白。</p>


    最小的也有四十幾歲。</p>


    他們全都穿著黑色的禮服,從做工來看似乎很平常,衣服上沒有華麗的裝飾,隻是在領口的地方有一個紐扣大小的徽章。</p>


    在看他們的手上也都帶著一個相同的戒指,戒指上也有同樣的圖桉。</p>


    這圖桉似乎也沒去什麽特別之處,隻是遠遠看起來像是一枚古老的金幣。</p>


    這幾個人看起來跟正宗的嚶國人還是有區別的。</p>


    皮膚比嚶國人稍黑,看起來與阿拉伯人的區別不大,也是黑眼珠黑發,即使是年長的人也能夠看出來原來的頭發是黑色的。</p>


    要是他們站起來,你仔細觀察,還能夠看出這些人的上身都比較長,下身較短。</p>


    這是他們的這一民族的特征,隻有血統純正的此族之人才能去保持比較完整的民族特征來。</p>


    而作為一個流浪民族,能夠保持自己純正血統的無疑都是一些大家族。</p>


    由此可見這幾人的身份都不低。</p>


    “諸位,嚶國可能真的不是複興軍的對手。我們要考慮是否支持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了。”出乎意料的是最先開口的是那個最年輕的中年人。</p>


    這個人的臉上沒有胡須,臉頰瘦削,露出了顴骨凸出,但是眼睛有其他幾人一樣都是細細長長的。</p>


    “可惜那個東方國度不跟我們合作,要不然我們去支持他們也未為不可。”</p>


    “不可能的,他們是一群連宗教信仰都沒有人,不會接納我們的,當初我們提出那麽優厚的條件,他們都沒有答應,現在他們發展到了這種程度,就更加不可能跟我們合作了。”一個禿頂的胖男人說道。</p>


    那個年輕人繼續說道:“坦普爾政府已經失去了民眾的信任。原來我們看錯了這個人,他也就隻會誇誇其談罷了,一個個好好的日不落帝國就要毀在他的手中了。”</p>


    這時候那個年紀最大的人說道:“其實也不能怪罪坦普爾,他比前幾任首相要有作為的多了,隻是這次遇到的這個對手太強了。我聽約翰說,即使是集合整個歐羅巴的力量也不一定能夠戰勝對方。”</p>


    “而且,你們發現沒有,每次大嚶的艦隊失敗,都是因為對方使用了新武器。我聽說那個東方的總統手中有一本預言之書。要不然他們為什麽總是能夠造出新的武器。還有他們明明是一個落後的東方國家,為什麽這麽短的時間內就發展到這樣的程度。”</p>


    那個最年輕的人聽了之後冷笑一聲:“預言之書?哈哈哈,難倒那些黃種人還能得到上帝的庇佑。這都是無稽之談罷了,那個國家可不是弱國,西班牙人在阿米利亞開采了幾百年的白銀幾乎都流到了哪裏。所以他們一點也不缺錢,另外他們人口的數量那麽多,即使是一萬個人種才出現一個聰明人,他們這個國家聰明人的數量也不少。”</p>


    </p>


    他冷笑一聲將話題拉回來:“好了,我們還是來討論一些現實些的東西吧。”</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清朝做鹽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賞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賞月並收藏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