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切且整理收拾好後,絹兒這才有心情細瞧了一番周圍的境色,這是繡巷裏的一間二進的院子,聽說因是丁媽媽自家的嫁妝買下,故也算是丁媽媽的個人私產。(.無彈窗廣告)前院裏自有正房一間,左右各有二間偏房,加上靠門的一間倒座房,共六間屋,院中栽植的花木繁多,錯落有致,一眼望去很有繁花似錦的味道。後院與前院不同,四麵各一間大屋,並在各屋前種了些花草,院中間隻栽著一棵大槐樹,樹旁邊用竹子與草蓬搭了一間小亭子,看來很清爽。
而讓絹兒更高興的卻是二姐這間屋掀開後邊的窗戶,便能看見窗外是一處小天井,這天井不大,地上鋪的青磚已長出青苔,天井靠牆處種著一棵大榆錢樹,樹冠將整個天井遮蓋了大半,想必就是因這棵樹在,二姐的這間屋極涼爽,很是舒服。
絹兒本想進天井看看,卻發現後院進出天井的小門上著鎖,且鎖早已生繡,想是平日很少有人會進去。
絹兒幹脆提起裙子,找了二隻木凳,窗戶內外各丟了一隻,直接踏在木凳上從窗口翻了進去,還驚走了窗戶旁邊草叢中的幾隻草蜢。
夏日坐在樹下很是涼爽,聽著遠處喧鬧的聲音與近處蟲的鳴叫,聞著帶榆錢味的清風,自有種悠閑清涼的感覺,原本一直壓抑鬱悶的心情,不覺隨著這清風蟲叫漸散去,不知不覺絹兒竟然在樹邊睡去了。(.好看的小說)
待絹兒醒來之時已是日落西山,晚食之時。
這時二姐已醒來,正叫著絹兒的名。見絹兒從窗口爬了進來,先是嚇一跳,後又惱道:“你如今越發沒個正經模樣,這裏不比在丁莊,你且小心你的皮子。瞧你頭上粘的甚底?”
絹兒早已練就一套左耳進右耳出的過硬本事,聽著二姐的話,乖點著頭,一看銅鏡,真是蓬頭亂發,忙取下頭上的雜草,梳理了一番。
二姐見絹兒忙完後,道:“還不幫我整理妝容,一會晚食時,要與眾姐妹見麵。”
絹兒幫二姐換上對襟繡蓮花橙黃羅紗褙子,裏穿素色繡碎花衫子,下麵是草綠色八幅羅裙。補了粉與胭脂,在梳上沾了點水,就著早上挽的倭墜鬢細梳齊亂絲,插上隻碎玉石鑲珠花簪和小鳳釵步搖。細一打扮下來,二姐自是沒了病容,更添光彩。
絹兒卻有些煩惱,如今二姐隻帶了自已一人來,身邊沒其他幫手的,妝容二姐還可自家塗抹,而發鬢卻非一人能完成的,如今自家隻會梳些極簡單的發鬢,以二姐嚴格的標準,自是無法讓她滿意,指不定以後要被罵上多少次。
二姐自是從銅鏡中發現絹兒地目光發直。呆望著自家地頭發。表情很是古怪。細想後。二姐捂嘴笑道:“你這丫頭。且又在胡思亂想。要靠著你幫梳頭。且要再過個一二年才是。(.好看的小說)我早聽說這院裏地周婆子極會梳頭。到時且請她幫忙便是。”
絹兒笑道:“如此甚好。我還可以在旁邊偷學一二。”
待二姐整理完畢。絹兒又微梳了一下自家地頭發。將衣服上整齊拍幹淨。便跟著二姐出了屋門。
院正中草亭下已擺好了酒席。隻見八仙桌上糖點果子羹湯菜肴皆用銀盤裝著。烏梅糖、薄荷蜜、果術翅羹、鹽豉湯、酒醋卷心菜、三鮮筍燒火腿、冬瓜豆腐湯、煎三色鮮、青蝦辣羹、紅燒雞等等。看來色香味具全。
潘二娘上前迎二姐。笑道:“隻擺了這些酒食。二姐且不要嫌棄簡陋。。”
二姐見潘二娘將席中地上座讓與她。自是不同意。二人客氣推托半天。二姐還是坐上了上座。潘二娘見二姐坐上了桌。又轉過頭將絹兒按到了二姐下位。
“如今這院裏也隻有姐妹,沒貴賤之別,且都坐下才是。”見管家的潘二娘發話後,各位小娘子婆子自是嘻笑著坐下了。
夏兒在旁邊篩了酒後,一一把盞酒。
“二姐,休怪沒甚款待,請酒一杯。”潘二娘端杯笑道,二姐自是與潘二娘自吃了一盞。
一番介紹之後,絹兒也對同院的人也有了些了解,先是坐在自家左手,這位說話幹事麻利的是管事的潘二娘,接著便是四位院裏住著的繡女,丁一妹、朱小幺、樊珍娘、秦書凝,再來便是粗使女使夏兒,還有便是一位守門的周婆子。
二姐與絹兒本是不喜多說話的人,院中的繡女們也都是針繡慣了極少說話的老實人,除最開始跟二姐敬上杯酒,說上幾句待客之話後,便自是低頭安靜吃菜,還好這桌席上潘二娘與夏兒皆是能言善道之人,加上周婆子在旁邊侃侃而談,倒也不全顯沉靜無聲。
吃完席後,各繡女自是極有禮地與二姐攀談了幾句,便紛紛回屋,潘二娘也拉著二姐回屋,說要姐妹談心,絹兒自是不便跟去,隻得幫著夏兒收拾碗筷。
夏兒道:“且無須細收拾,隻將這些物事拿到前院廚房就可,明日自有店家前來收取銀器。”
“這桌酒席是叫的外賣。”絹兒不自覺便叫出現代話,到讓夏兒一聽,好奇一問:“甚是外賣?”
絹兒厚著臉皮,解釋道:“這話是我家鄉的土話,就是說店家把飯菜做好了送到家中,而非我們直接到店裏吃的意思。”
夏兒點了點頭,“的確相差無幾。”
絹兒細看夏兒,見她十六七歲長得普通,但說話做事卻有幾分靈巧,轉而想到粗使的春秋二女,便問道:“夏兒姐姐認識春兒姐姐與秋兒姐姐嗎?”
夏兒眨了眨眼,笑道:“我與他們是同進院裏的,後來我被送到了這裏,且不知她們如今過得如何了?”
“還不錯。”絹兒自不會說彼此的恩怨,“有春夏秋,那必有冬。”
夏兒臉色微沉:“冬早已經沒了。”
絹兒見夏兒表情不樂,自知這“沒了”必是已死之意。忙將話題轉到一邊,這般說話的功夫,絹兒就將院裏的情況知道了一些,潘二娘是住前院最大的房間,而前院右邊的屋子,一間為周婆子與夏兒住的,一間為二位小廝趙乙哥、李狗子住的,隻是今日他們正巧出外,還未回來。至於左邊的屋子,一間是雜屋,一間為廚房,繡女朱小幺是住在前院倒座房中。而其他繡女便住在後院裏,如今加上二姐便正好後院各屋住一人。
“為何隻那位朱小幺繡女不住後院?”絹兒自是好奇。
夏兒道:“這院裏的各位姐妹都是跟了丁媽媽皆有些幾年的。小幺姐姐原是丁家的女使,去年媽媽開恩提前放了她自由,她已是沒有家人的消息,自是不願意離開這裏,丁媽媽便好心讓她繼續住,隻是不好再住在這後院裏,隻得搬入前院,每月交些房租便可。不止如此,住在這裏的繡女與莊裏的繡女也是有不同之處,莊裏的繡女自是不許私接繡活。但在這院裏,若完成了派下的繡活,閑暇之時皆可偷偷接些私活,隻要不太過出頭,媽媽會假裝不知,更不責罵。
絹兒一聽,倒有些驚喜,“如此說來,倒是頂好的地方。”
夏兒一臉驕傲,道:“自是如此。雖這院裏吃穿皆有度數,但因各位姐妹能賺些體已錢,自是手中寬裕,盡可以依喜好選取吃穿,若超了用度,自貼便是。”
這會見周婆子進了後院,端著六小碗冰鎮蜜水,夏兒忙上前搭手,絹兒也跟著去。
而讓絹兒更高興的卻是二姐這間屋掀開後邊的窗戶,便能看見窗外是一處小天井,這天井不大,地上鋪的青磚已長出青苔,天井靠牆處種著一棵大榆錢樹,樹冠將整個天井遮蓋了大半,想必就是因這棵樹在,二姐的這間屋極涼爽,很是舒服。
絹兒本想進天井看看,卻發現後院進出天井的小門上著鎖,且鎖早已生繡,想是平日很少有人會進去。
絹兒幹脆提起裙子,找了二隻木凳,窗戶內外各丟了一隻,直接踏在木凳上從窗口翻了進去,還驚走了窗戶旁邊草叢中的幾隻草蜢。
夏日坐在樹下很是涼爽,聽著遠處喧鬧的聲音與近處蟲的鳴叫,聞著帶榆錢味的清風,自有種悠閑清涼的感覺,原本一直壓抑鬱悶的心情,不覺隨著這清風蟲叫漸散去,不知不覺絹兒竟然在樹邊睡去了。(.好看的小說)
待絹兒醒來之時已是日落西山,晚食之時。
這時二姐已醒來,正叫著絹兒的名。見絹兒從窗口爬了進來,先是嚇一跳,後又惱道:“你如今越發沒個正經模樣,這裏不比在丁莊,你且小心你的皮子。瞧你頭上粘的甚底?”
絹兒早已練就一套左耳進右耳出的過硬本事,聽著二姐的話,乖點著頭,一看銅鏡,真是蓬頭亂發,忙取下頭上的雜草,梳理了一番。
二姐見絹兒忙完後,道:“還不幫我整理妝容,一會晚食時,要與眾姐妹見麵。”
絹兒幫二姐換上對襟繡蓮花橙黃羅紗褙子,裏穿素色繡碎花衫子,下麵是草綠色八幅羅裙。補了粉與胭脂,在梳上沾了點水,就著早上挽的倭墜鬢細梳齊亂絲,插上隻碎玉石鑲珠花簪和小鳳釵步搖。細一打扮下來,二姐自是沒了病容,更添光彩。
絹兒卻有些煩惱,如今二姐隻帶了自已一人來,身邊沒其他幫手的,妝容二姐還可自家塗抹,而發鬢卻非一人能完成的,如今自家隻會梳些極簡單的發鬢,以二姐嚴格的標準,自是無法讓她滿意,指不定以後要被罵上多少次。
二姐自是從銅鏡中發現絹兒地目光發直。呆望著自家地頭發。表情很是古怪。細想後。二姐捂嘴笑道:“你這丫頭。且又在胡思亂想。要靠著你幫梳頭。且要再過個一二年才是。(.好看的小說)我早聽說這院裏地周婆子極會梳頭。到時且請她幫忙便是。”
絹兒笑道:“如此甚好。我還可以在旁邊偷學一二。”
待二姐整理完畢。絹兒又微梳了一下自家地頭發。將衣服上整齊拍幹淨。便跟著二姐出了屋門。
院正中草亭下已擺好了酒席。隻見八仙桌上糖點果子羹湯菜肴皆用銀盤裝著。烏梅糖、薄荷蜜、果術翅羹、鹽豉湯、酒醋卷心菜、三鮮筍燒火腿、冬瓜豆腐湯、煎三色鮮、青蝦辣羹、紅燒雞等等。看來色香味具全。
潘二娘上前迎二姐。笑道:“隻擺了這些酒食。二姐且不要嫌棄簡陋。。”
二姐見潘二娘將席中地上座讓與她。自是不同意。二人客氣推托半天。二姐還是坐上了上座。潘二娘見二姐坐上了桌。又轉過頭將絹兒按到了二姐下位。
“如今這院裏也隻有姐妹,沒貴賤之別,且都坐下才是。”見管家的潘二娘發話後,各位小娘子婆子自是嘻笑著坐下了。
夏兒在旁邊篩了酒後,一一把盞酒。
“二姐,休怪沒甚款待,請酒一杯。”潘二娘端杯笑道,二姐自是與潘二娘自吃了一盞。
一番介紹之後,絹兒也對同院的人也有了些了解,先是坐在自家左手,這位說話幹事麻利的是管事的潘二娘,接著便是四位院裏住著的繡女,丁一妹、朱小幺、樊珍娘、秦書凝,再來便是粗使女使夏兒,還有便是一位守門的周婆子。
二姐與絹兒本是不喜多說話的人,院中的繡女們也都是針繡慣了極少說話的老實人,除最開始跟二姐敬上杯酒,說上幾句待客之話後,便自是低頭安靜吃菜,還好這桌席上潘二娘與夏兒皆是能言善道之人,加上周婆子在旁邊侃侃而談,倒也不全顯沉靜無聲。
吃完席後,各繡女自是極有禮地與二姐攀談了幾句,便紛紛回屋,潘二娘也拉著二姐回屋,說要姐妹談心,絹兒自是不便跟去,隻得幫著夏兒收拾碗筷。
夏兒道:“且無須細收拾,隻將這些物事拿到前院廚房就可,明日自有店家前來收取銀器。”
“這桌酒席是叫的外賣。”絹兒不自覺便叫出現代話,到讓夏兒一聽,好奇一問:“甚是外賣?”
絹兒厚著臉皮,解釋道:“這話是我家鄉的土話,就是說店家把飯菜做好了送到家中,而非我們直接到店裏吃的意思。”
夏兒點了點頭,“的確相差無幾。”
絹兒細看夏兒,見她十六七歲長得普通,但說話做事卻有幾分靈巧,轉而想到粗使的春秋二女,便問道:“夏兒姐姐認識春兒姐姐與秋兒姐姐嗎?”
夏兒眨了眨眼,笑道:“我與他們是同進院裏的,後來我被送到了這裏,且不知她們如今過得如何了?”
“還不錯。”絹兒自不會說彼此的恩怨,“有春夏秋,那必有冬。”
夏兒臉色微沉:“冬早已經沒了。”
絹兒見夏兒表情不樂,自知這“沒了”必是已死之意。忙將話題轉到一邊,這般說話的功夫,絹兒就將院裏的情況知道了一些,潘二娘是住前院最大的房間,而前院右邊的屋子,一間為周婆子與夏兒住的,一間為二位小廝趙乙哥、李狗子住的,隻是今日他們正巧出外,還未回來。至於左邊的屋子,一間是雜屋,一間為廚房,繡女朱小幺是住在前院倒座房中。而其他繡女便住在後院裏,如今加上二姐便正好後院各屋住一人。
“為何隻那位朱小幺繡女不住後院?”絹兒自是好奇。
夏兒道:“這院裏的各位姐妹都是跟了丁媽媽皆有些幾年的。小幺姐姐原是丁家的女使,去年媽媽開恩提前放了她自由,她已是沒有家人的消息,自是不願意離開這裏,丁媽媽便好心讓她繼續住,隻是不好再住在這後院裏,隻得搬入前院,每月交些房租便可。不止如此,住在這裏的繡女與莊裏的繡女也是有不同之處,莊裏的繡女自是不許私接繡活。但在這院裏,若完成了派下的繡活,閑暇之時皆可偷偷接些私活,隻要不太過出頭,媽媽會假裝不知,更不責罵。
絹兒一聽,倒有些驚喜,“如此說來,倒是頂好的地方。”
夏兒一臉驕傲,道:“自是如此。雖這院裏吃穿皆有度數,但因各位姐妹能賺些體已錢,自是手中寬裕,盡可以依喜好選取吃穿,若超了用度,自貼便是。”
這會見周婆子進了後院,端著六小碗冰鎮蜜水,夏兒忙上前搭手,絹兒也跟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