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屋,二姐看過絹兒拿回來的魔喉羅,微皺眉頭道:“這魔喉羅倒做得細膩,好像是用某種檀木雕刻而成的,少則要五六百文多則上千文,你是如何得到的?“
絹兒也不多解釋,便將二郞交給她的書信放在二姐手中,二姐看著信麵上熟悉的字體,自是眼淚汪汪,手微顫著打開信紙,細閱著信中內容,表情忽悲忽喜。(.無彈窗廣告)
絹兒也不打擾二姐看見,先取了熱水,將臉洗幹淨,換下這套摩喉羅衣服,換上二姐準備的新衣裙,是套淡黃色繡碎花領的褙子以及雨過天青色的八幅裙,針繡作工皆細致。
看著銅鏡中的自家終恢複了順眼的模樣,絹兒滿意一笑,便開始準備夜裏乞巧要用的物事,比如女紅作品,針線、巧果、以及摩喉羅。
小心翻出二姐專放摩喉羅的木盒子打開一看,二姐的摩喉羅與自家的那對在製作水平上相差無幾,但二姐那對摩喉羅身上穿的衣物卻更為精細華麗,細看針繡的線角,絹兒便知這是二姐的手藝。一時讓絹兒想到現代芭比換衣的玩法,便有了興致,準備以後若有多餘時間,也要繡製些摩喉羅的衣服才是。
看來大郞的信是一服良藥,看完信後二姐來了精神,打量著鏡中憔悴的自家,忙讓絹兒取來熱水,她要細細裝扮。(.)
絹兒這會叫來周婆子幫著二姐重新梳鬢,借著二姐打扮的間隙,拿著早準備好的二個小木盒,在前院的草叢中很是費勁地找出二隻小蜘蛛,放在木盒中。隻等明日開盒驗蛛網,若到時蜘網又圓又正,便是二姐與自家在以後日子“得巧”。
這會天未暗,乞巧應節的物事皆已擺放在後院裏。隻見後院正中鋪著張青布,青布上放著一張矮木桌,上邊供著各位小娘子的摩喉羅,矮桌子四周的布上,擺著水上浮(黃蠟成的鴛鴦、、龜、魚之類,畫上顏色,染上金彩),各色木頭做成的微型農家小院、還有花瓜、針線、以用小娘子們做的小物件等等琳琅滿目。
見院中的各位娘子皆圍坐在青布上,潘二娘抱出了畫有仙子明月圖的陶瓷圓香爐,將其放在桌子正中央,待到月上枝頭之時,各位女子自是對著月亮虔誠地焚香列拜,心中暗暗向神靈乞求,能給她們靈巧和智慧。
乞巧完後,各位小娘子便圍坐在青布之上,潘二娘便送上一人一支的九孔針還有五彩絲線,眾人便要借著月光穿針引線。結果絹兒還在手忙腳亂地穿第三隻針孔時,丁一妹已是九孔全部穿完,自是各位女使之中速度最快的,見一妹為勝,各位女使也不氣,反而笑著紛紛送上巧果給她。[]
一番說笑逗嘴,不覺便到了夜深人靜時,大家自是疲憊欲睡,潘二娘便讓各位女使收拾好自家的物事,休息便是。
第二天。日子又恢複了平日地模樣。絹兒打開她與二姐地木盒。裏邊地小蜘蛛連一根絲都未吐出。自是未得巧。
這一年地秋天。二姐是在患得患失地心情中渡過了。
這一年地冬天。絹兒收到了家信。天旱所栽桑樹皆少成活。錢都化成了水。母親因此大病一場。哥哥毅然放棄入官學地考試。留家照顧娘親。
同一天。官家恢複了蔡京龍圖閣大學士地榮譽。
那一日。絹兒獨站在榆錢樹下。望著光禿禿地樹枝。默默害怕著未來地命運。她知道終有一天這般繁華地京城將成為一片廢墟。而自家卻改變不了這樣地命運。如今也許唯一能做地便是努力把握自家地命運。改變自家地命運而已。
==
轉眼一年便過去了。
崇寧元年的五月二十八日,又是二姐的生辰。大郞卻是準備大婚之際,自是不可能陪二姐上香還願。
看著二姐孤單瘦弱的身子虔誠地跪在佛前,絹兒真心希望佛主有靈,助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又有些惱怒大郞的多情卻又是寡意的心,說他多情自是他對二姐的好,說他寡意,既是有了二姐,上要有了正妻且不說,為何下還有位侍妾,這般男子的齊人之福卻是女子的大不幸。
如今陪同二姐和綺蘿上香的隻有二郞,不過他卻是一副心思重重的模樣,身後跟著的小廝依然是去年一同前來的那位極憨厚的男子。
因眾人情緒都不佳,絹兒自也是一聲不吭,跟眾人身後出了寺院。
二郞見著二姐與綺蘿上了牛車,將絹兒叫到一邊,道:“如今京城日漸混亂,且要小心不可亂走。”
絹兒點了點頭,認識了一年多,她與二郞相處已是很自然。二郞平日偶爾會送上些新奇的物事或是好看的雜書,甚至知道絹兒在練字,還送過他舊日不用的筆墨紙硯,很讓絹兒歡喜了許多,要知道絹兒是沒有多餘的錢兩買練字用的紙墨,隻得用筆蘸清水在桌上寫,很是辛苦,如今二郞投其所好,絹兒對他自是毫不吝嗇讚語,讚得二郞眉飛色舞,極為得意,也越發覺得絹兒雖年歲不大,卻也是個大方爽快、知書達禮的小娘子。
絹兒與二郞這番相處融洽,讓二姐看在眼中倒感覺有股兩小無猜的味道,有一次還正經地問過絹兒,以後且是要跟了二郞。倒把絹兒嚇了大跳,忙說從無此心。之後幾次再見二郞,她就有些不自在了。
這會二郞踢開腳下的石子,看了一眼絹兒,正經問道:“前次我所說的事,你且再想一次回我。”
絹兒愣了一下,這才回想起上次見麵二郞曾隨口問了一句:“你不如跟了我,當我的侍女可好?”絹兒當時自是仰頭一笑,隨意回道:“如今我跟著二姐且是正好,為何要跟了你,做你屋裏的下人,我才不幹。”
而今見二郞突然再次認真地問道,絹兒雖有些困惑,卻還是一口拒絕道:“如今我是同樣的話回你。”
見絹兒說得毫不猶豫遲疑,二郞心中鬱悶,自是有些惱怒,眼一瞪,極不滿道:“你這丫頭真不識趣,二姐以後跟了我家哥哥,難不成還繼續服侍她,到時可就不單伺候二姐一人了,且是你也想做大哥房裏的侍女或侍妾。如無此心,不如現在我去央了娘親,讓你跟了我,以後自是舒心。”
絹兒撅嘴,小聲嘟喃道:“你屋他屋對我又有何差別?”見二郞表情認真,目光炯炯有神的盯著自家,絹兒卻有些擔心起來。雖二郞平日看來嬉皮笑臉沒個正經樣,實際卻是個有主意的人,若他心中真這般打算,跟丁媽媽一說,保不定丁媽媽會點頭同意。
這樣的情形卻是絹兒千萬個不願意,畢竟二姐是女性,絹兒服侍她還能勉強克服心中不適,但一想到若服侍的人是位男性,不僅渾身不自在,還心生一絲反感之味。再說若二人真成了極親近的主仆,相處也不會如現在這般自然隨和。
絹兒也不多解釋,便將二郞交給她的書信放在二姐手中,二姐看著信麵上熟悉的字體,自是眼淚汪汪,手微顫著打開信紙,細閱著信中內容,表情忽悲忽喜。(.無彈窗廣告)
絹兒也不打擾二姐看見,先取了熱水,將臉洗幹淨,換下這套摩喉羅衣服,換上二姐準備的新衣裙,是套淡黃色繡碎花領的褙子以及雨過天青色的八幅裙,針繡作工皆細致。
看著銅鏡中的自家終恢複了順眼的模樣,絹兒滿意一笑,便開始準備夜裏乞巧要用的物事,比如女紅作品,針線、巧果、以及摩喉羅。
小心翻出二姐專放摩喉羅的木盒子打開一看,二姐的摩喉羅與自家的那對在製作水平上相差無幾,但二姐那對摩喉羅身上穿的衣物卻更為精細華麗,細看針繡的線角,絹兒便知這是二姐的手藝。一時讓絹兒想到現代芭比換衣的玩法,便有了興致,準備以後若有多餘時間,也要繡製些摩喉羅的衣服才是。
看來大郞的信是一服良藥,看完信後二姐來了精神,打量著鏡中憔悴的自家,忙讓絹兒取來熱水,她要細細裝扮。(.)
絹兒這會叫來周婆子幫著二姐重新梳鬢,借著二姐打扮的間隙,拿著早準備好的二個小木盒,在前院的草叢中很是費勁地找出二隻小蜘蛛,放在木盒中。隻等明日開盒驗蛛網,若到時蜘網又圓又正,便是二姐與自家在以後日子“得巧”。
這會天未暗,乞巧應節的物事皆已擺放在後院裏。隻見後院正中鋪著張青布,青布上放著一張矮木桌,上邊供著各位小娘子的摩喉羅,矮桌子四周的布上,擺著水上浮(黃蠟成的鴛鴦、、龜、魚之類,畫上顏色,染上金彩),各色木頭做成的微型農家小院、還有花瓜、針線、以用小娘子們做的小物件等等琳琅滿目。
見院中的各位娘子皆圍坐在青布上,潘二娘抱出了畫有仙子明月圖的陶瓷圓香爐,將其放在桌子正中央,待到月上枝頭之時,各位女子自是對著月亮虔誠地焚香列拜,心中暗暗向神靈乞求,能給她們靈巧和智慧。
乞巧完後,各位小娘子便圍坐在青布之上,潘二娘便送上一人一支的九孔針還有五彩絲線,眾人便要借著月光穿針引線。結果絹兒還在手忙腳亂地穿第三隻針孔時,丁一妹已是九孔全部穿完,自是各位女使之中速度最快的,見一妹為勝,各位女使也不氣,反而笑著紛紛送上巧果給她。[]
一番說笑逗嘴,不覺便到了夜深人靜時,大家自是疲憊欲睡,潘二娘便讓各位女使收拾好自家的物事,休息便是。
第二天。日子又恢複了平日地模樣。絹兒打開她與二姐地木盒。裏邊地小蜘蛛連一根絲都未吐出。自是未得巧。
這一年地秋天。二姐是在患得患失地心情中渡過了。
這一年地冬天。絹兒收到了家信。天旱所栽桑樹皆少成活。錢都化成了水。母親因此大病一場。哥哥毅然放棄入官學地考試。留家照顧娘親。
同一天。官家恢複了蔡京龍圖閣大學士地榮譽。
那一日。絹兒獨站在榆錢樹下。望著光禿禿地樹枝。默默害怕著未來地命運。她知道終有一天這般繁華地京城將成為一片廢墟。而自家卻改變不了這樣地命運。如今也許唯一能做地便是努力把握自家地命運。改變自家地命運而已。
==
轉眼一年便過去了。
崇寧元年的五月二十八日,又是二姐的生辰。大郞卻是準備大婚之際,自是不可能陪二姐上香還願。
看著二姐孤單瘦弱的身子虔誠地跪在佛前,絹兒真心希望佛主有靈,助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又有些惱怒大郞的多情卻又是寡意的心,說他多情自是他對二姐的好,說他寡意,既是有了二姐,上要有了正妻且不說,為何下還有位侍妾,這般男子的齊人之福卻是女子的大不幸。
如今陪同二姐和綺蘿上香的隻有二郞,不過他卻是一副心思重重的模樣,身後跟著的小廝依然是去年一同前來的那位極憨厚的男子。
因眾人情緒都不佳,絹兒自也是一聲不吭,跟眾人身後出了寺院。
二郞見著二姐與綺蘿上了牛車,將絹兒叫到一邊,道:“如今京城日漸混亂,且要小心不可亂走。”
絹兒點了點頭,認識了一年多,她與二郞相處已是很自然。二郞平日偶爾會送上些新奇的物事或是好看的雜書,甚至知道絹兒在練字,還送過他舊日不用的筆墨紙硯,很讓絹兒歡喜了許多,要知道絹兒是沒有多餘的錢兩買練字用的紙墨,隻得用筆蘸清水在桌上寫,很是辛苦,如今二郞投其所好,絹兒對他自是毫不吝嗇讚語,讚得二郞眉飛色舞,極為得意,也越發覺得絹兒雖年歲不大,卻也是個大方爽快、知書達禮的小娘子。
絹兒與二郞這番相處融洽,讓二姐看在眼中倒感覺有股兩小無猜的味道,有一次還正經地問過絹兒,以後且是要跟了二郞。倒把絹兒嚇了大跳,忙說從無此心。之後幾次再見二郞,她就有些不自在了。
這會二郞踢開腳下的石子,看了一眼絹兒,正經問道:“前次我所說的事,你且再想一次回我。”
絹兒愣了一下,這才回想起上次見麵二郞曾隨口問了一句:“你不如跟了我,當我的侍女可好?”絹兒當時自是仰頭一笑,隨意回道:“如今我跟著二姐且是正好,為何要跟了你,做你屋裏的下人,我才不幹。”
而今見二郞突然再次認真地問道,絹兒雖有些困惑,卻還是一口拒絕道:“如今我是同樣的話回你。”
見絹兒說得毫不猶豫遲疑,二郞心中鬱悶,自是有些惱怒,眼一瞪,極不滿道:“你這丫頭真不識趣,二姐以後跟了我家哥哥,難不成還繼續服侍她,到時可就不單伺候二姐一人了,且是你也想做大哥房裏的侍女或侍妾。如無此心,不如現在我去央了娘親,讓你跟了我,以後自是舒心。”
絹兒撅嘴,小聲嘟喃道:“你屋他屋對我又有何差別?”見二郞表情認真,目光炯炯有神的盯著自家,絹兒卻有些擔心起來。雖二郞平日看來嬉皮笑臉沒個正經樣,實際卻是個有主意的人,若他心中真這般打算,跟丁媽媽一說,保不定丁媽媽會點頭同意。
這樣的情形卻是絹兒千萬個不願意,畢竟二姐是女性,絹兒服侍她還能勉強克服心中不適,但一想到若服侍的人是位男性,不僅渾身不自在,還心生一絲反感之味。再說若二人真成了極親近的主仆,相處也不會如現在這般自然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