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禮國那邊也不負重望,隻用了一周的時間就生產出一批電子管而且驗收合格……電子管這玩意其實不能算是高科技的玩意,隻要材料過關再加上設備,生產出高質量的電子管沒什麽困難,這也是新華夏成立不久就有一家專業的電子管工廠的原因。


    (注:國產首家專業電子管工廠是創辦於51年的南京電工廠)


    這又去了王學新一大心病,能生產電子管,不僅是將來發展計算機發展智能化飛彈的問題,眼前就可以為雷達、無線電、電台等軍用設備提供主要零件,可以說是一改往日隻能高價從國外進口的劣勢。


    如果說有什麽不足的話,就是生產電子管所需要的高純度金屬依舊需要從國外進口。


    不過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工業則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邁,等到有一天各行業都有一定的水平也形成規模,自然而然就會形成量變到質變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這東西忌諱步子跨得太急太快,否則現代的阿三就是一個最好的反例。


    王學新無法顧這麽多東西,隻能而且也應該把這些放手交給蘇禮國經營。


    王學新能關注得到的,就是在利源組建一支空降部隊。


    首批空降部隊是一個空降團的編製,人數1500人。


    這個數字是由c47的數量決定的……50架c47一次可以搭載1400人左右,也就是一次大約可以空降一個團(多出來的人用於做淘汰準備和補充兵力)。


    說實話組建這個空降團讓王學新很為難。


    因為空降部隊也要求是精銳……這是由空降部隊的任務決定的,空降部隊是傘降到敵人後方作戰,幾乎是一落地就被敵人包圍,如果是素質差的部隊,那基本上不用打,兩下半就被敵人殲滅或是俘虜,那不如不空降,因為這麽玩就是給敵人空投裝備和俘虜去的。


    然而,八路軍的精兵大多都被機械化部隊給抽去了,現在空降部隊又要抽精兵……首先這精兵也許已經算不上精兵,其次各部隊這樣如抽絲剝繭般被一層一層的抽,他們又怎麽會沒意見?


    如果是以前,這事其實很好辦,就是在各部隊舉行一次大比武,讓戰士們把各自的本領拿出來亮一亮,然後勝出的尖兵就挑來編入空降團就可以了。


    但現在各部隊對大比武的形式不感冒了……為了拿那點獎品就要把自己的好兵給賠出去,不劃算,所以許多部隊還真就藏著揶著不支持自己的兵參加。


    王學新考慮了一番,決定先從裝備入手。


    他在還沒開始征兵的時候就給空降團擬了一張裝備清單:連級電台、折疊式連發步槍、鋼盔、多功能工兵鍬、搭配春田式步槍作為狙擊單位以及六零式迫擊炮。


    然後王學新還有意把這裝備清單給透露出去,不久後就傳遍了全軍。


    這一來部隊還沒開始組建全軍戰士一個個都翹首以待了:


    “好家夥,這一個個的全是連發步槍呢!還是折疊的!”


    “折疊的連發步槍是啥?”


    “就是槍托可以收起來的!”


    ……


    也難怪八路軍戰士不知道“折疊”是什麽,這時期的步兵還在大量使用拉栓式步槍基本沒有折疊槍托這個概念,直到漢斯的mp40衝鋒槍開創了可折疊時代。


    這一來就成功吸引了戰士們的興趣,因為這可是連機械化部隊都沒有裝備的步槍,另外還有頭盔……此時的八路軍沒有哪支能配上頭盔的,全都是布製軍帽。


    至於電台就更不用說了,連一級能配上那是普通部隊想都不敢想的。


    其實作為空降兵要增強通訊是必須的,因為空降兵空降到目標地點後往往會分散在各處,他們需要更多的通訊設備與其它部隊協同。


    頭盔也是必要的,否則跳傘時一不小心腦袋碰上石頭啥的就掛彩失去戰鬥力了,王學新當然不會因為省下頭盔的鋼鐵就讓空降部隊冒這個風險。


    但是戰士們卻不這麽看,他們馬上就認準了這空降兵是王牌中的王牌精銳中的精銳,於是等到正式征召時就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報名攔都攔不住。


    其實這時這可折疊槍托的連發步槍甚至都還沒有生產出來。


    不過這並不是什麽難事,王學新要做的隻是派人給蘇欣送去一個鋼製可折疊槍托的圖紙也就差不多了。


    因為其它零件完全一樣隻是把木製固定槍托替換掉,所以這生產起來幾乎沒有難度,除了多費一些鐵增加了成本。


    據說蘇欣在看到王學新這圖紙時還讚了聲:“槍托這麽一折疊用於空降兵就方便多了,狹窄的機艙裏不致於碰來碰去,跳傘時也不會因為步槍太長導致負傷!這個小東北,怎麽腦子裏啥都有!”


    蘇欣當然不知道這對王學新而言隻是常識。


    對於現代人的王學新當然不可能犯鬼子空降兵一樣的錯誤帶著武士刀背著三八大蓋跳傘……這被他們稱作“不能妥協的傳統”在戰場上相當於讓一部分官兵自殺。


    鋼盔也是王學新設計的。


    其實不能說是王學新設計,王學新這隻是造著我軍65式傘兵盔的樣子畫的。


    65式傘兵盔,造型美觀實用,更重要的是結構簡單易生產,是未來華夏較為經典服役時間很長的一款裝備。


    在這方麵王學新認為合適才是最好的。


    如果更先進一些的頭盔,八路軍馬上就麵臨生產困難、材料不過關等問題。


    結果空降兵的組建超乎想像的順利,僅僅隻是幾天的時間就從各地征召到兩千餘名精銳。


    當然,這些“精銳”隻能打上引號。


    因為他們對空降作戰一無所知,不管是戰略戰術還是跳傘經驗都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從指揮官到士兵都需要培養,這難度比起組建一支機械化部隊有過之無不及。


    不過王學新相信,在戰爭的壓力和需求下,他們很快就會成長為一支合格的空降精銳。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亮劍之軍工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征士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征士兵並收藏亮劍之軍工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