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特班克是比勒陀利亞和約翰內斯堡這一地區東麵的重要交通樞紐,多條公路和鐵路穿城而過,假如南華聯邦軍隊攻占這裏就可以向任何方向快速穿插,南非司令部意識要情況的嚴重性,於是從戰略預備隊緊急調集精銳裝甲部隊頂著南華聯邦的空中優勢與猛烈炮火展開拚死反撲。
剛剛趕過來的唯一的裝甲旅--南非國防軍聖安東尼奧旅立刻對南華聯邦的進攻作出反應,於5月28日組織了一個戰鬥群,從威特班克以西附近對南華進攻部隊發動反進攻。
第2裝甲團4連的號角坦克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指揮官恩斯特-巴克曼上尉在自己的424號坦克裏緊張地向外觀察,很快,南華裝甲部隊就與他們交上了火,巴克曼率先擊傷1輛t-11坦克,連裏的其他弟兄也狠狠地教訓了高傲的南華人,敗退的南華坦克立刻呼叫火炮支援,第4裝甲連的進攻隊伍立刻被武裝直升機的密集攻擊覆蓋,在遭受損失後被迫撤退。
5月29日,第4裝甲連再度與南華坦克部隊交手,全連擊毀敵人坦克2輛,並將另一輛打癱在地。
次日,接到步兵報告說南華裝甲縱隊正向這裏開來,還特別提醒有身形巨大的南華自行火炮,考慮到撤退的友軍肯定會把自己連隊的位置向自己通報,巴克曼決定開動自己的坦克在結集地周圍主動搜尋敵人。
號角坦克在樹林裏與南華先頭部隊遭遇,在近距離上,一發穿甲彈擦著號角坦克的炮塔飛過,於是,號角坦克一下子就把它摧毀了。
幾乎在同時,一發105mm坦克炮彈嘣的一聲正巧打在號角坦克防盾了望孔下的幾厘米處,炮彈順勢彈進車內,坦克燃燒了起來,在巴克曼的命令下幾個乘員手忙腳亂地逃離了坦克,巴克曼在發現炮手博格道夫不見了,於是又跑回坦克將被震昏的炮手拖了出來。
車內的彈藥也沒有殉爆,於是坦克手們將火撲滅在夜裏把坦克開回了修理連。
5月31日,在經過坦克戰又解救了傷員之後巴克曼坦克的履帶被南華火箭筒打壞,在此期間他取得了擊毀2輛南華坦克的成績,並換回了已經修好的424號。
6月1日,攻勢在南華空軍大規模空襲下拉開了序幕,南華裝甲部隊在空襲過後向威特班克大舉進攻,防禦正麵的南非裝甲旅早已被炸得失去了大部分戰鬥力,第2裝甲團被迫後撤去填補留下的防禦缺口,南華空軍緊接著又對其發起了不間斷的空襲,南非車輛隻得以機動來躲避空襲。
在一次行軍中,424號豹式坦克的化油器出了故障,為了節約時間,維修兵就地進行維修,沒有采取任何隱蔽措施,1架南華a-12攻擊機發現了癱在地上的號角,猛烈掃射隨之而來,坦克的散熱器水管和滑油冷卻器被擊穿,發動機燃起大火。
奇跡發生了,南華飛機飛走後,南非坦克兵立刻從坦克底下鑽出來將火撲滅,經過維修兵的徹夜苦幹,到2日下午坦克終於被修好了,巴克曼車組開著坦克追趕已經撤走的連隊。
當巴克曼行駛到小鎮勒洛雷的村口時,一群步兵和後勤人員象看到救命稻草一樣圍了上來,並告之大批南華坦克正順公路向庫唐斯村前進!
毫無疑問,南非殘軍此時也向庫唐斯村撤退,如果讓南華坦克搶先後果不堪設想,南華坦克的轟鳴聲越來越大,巴克曼讓步兵快點撤離後便單車來到村口設伏,決定以犧牲個人為代價來換取大部隊的安全。
巴克曼將坦克開到庫唐斯至國道與便道交叉路口處,以樹林作掩護把坦克停在路口後方約100米的小道上,此時,南華坦克縱隊順著公路隆隆開了過來。
“準備戰鬥!敵軍坦克從左邊過來,先幹掉打頭的那輛!”巴克曼一聲令下,號角的105mm穿甲彈立刻破膛而出,直接貫穿了t-11的側裝甲,南華坦克立刻起火爆炸,接著第2輛也被打癱在地,南華坦克縱隊頓時亂作一團。
號角坦克趁亂衝上公路,精準的105mm坦克炮把沿途的南華履帶車、吉普車摧毀,一發炮彈擊中了彈藥輸送車,整車彈藥被瞬間引爆,公路頓時成為火場。
麵對麵的坦克戰開始了,炮手博格道夫迅速冷靜調轉炮口擊中了一輛,又在對方進入陣位前擊中了另一輛,在此期間號角被命中2次,雖然沒有造成貫穿,但是動力倉又燒了起來,不過自動滅火裝置及時動作將火撲滅。
衝擊波把披掛在炮塔上的部分履帶板扯掉,四下飛舞的彈片打得坦克叮當作響,乘員也被震得暈頭轉向,幾輛南華坦克趁機展開隊形包抄過來,號角被連連命中,一發打在車體焊接逢,另一發打斷了履帶,主動輪也被打壞。
由於通風係統失靈,開炮後散發的硝煙無法及時抽出,車內彌漫著大量有毒氣體,南非唯一裝甲旅的裝甲兵優秀的戰鬥素養與高超的技術在此緊急關頭得到了體現,車組乘員一麵利用時間搶修車輛一麵繼續戰鬥。
巴克曼車組利用樹林作掩護邊打邊撤,雖然又被命中多次但均未造成嚴重損傷,在十分鍾以後,號角坦克被擊毀了。
巴克曼的伏擊成功為南非殘軍撤退爭取了寶貴時間。
首先,伏擊戰的成功與這裏的戰場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戰場灌木叢生,樹籬水溝遍布,沒有開闊的地形,所以裝甲部隊無法展開,因此戰鬥多在營、連、排甚至單車間爆發,而這種環境卻十分有利於南非裝甲兵發揮作戰經驗豐富和坦克防護性能較好的優勢,也便於坦克在伏擊後能夠成功撤退。
南非裝甲兵經過安哥拉戰場血與火的曆練,早以百戰成鋼,因此巴克曼車組能夠比較準確的判斷戰場形式並采取相應措施,而南華裝甲兵幾十年就從未與別國的裝甲兵交過手,沒有辦法吸取坦克戰中的實戰經驗和教訓。
其次,雙方的裝備也是戰鬥成敗的關鍵,號角坦克在防護上都超過了南華,盡管被命中多次,但巴克曼和他的車組都是安然無恙,假如換成別的型號的坦克,那麽即使你是頂尖高手估計也難逃車毀人亡的命運,同時南非坦克兵射擊技術精湛,並能夠及時修複坦克,這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南華陸軍在裝備上無疑占有絕對優勢,假如坦克隊形能夠展開,那麽戰局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南華裝甲兵缺乏作戰經驗也是他們在戰鬥中落下風的原因之一。
盡管南華軍隊擁有很大的火力優勢,並掌握了製空權,但是南非高原的地形不利於精準的瞄準射擊以及修正彈著點,再加上南華坦克兵經驗也不足,所以南非裝甲小分隊經常能夠對南華大部隊實施部分的小規模反擊,並使對手蒙受較大的損失。
不過南華軍隊在火炮和製空權上的優勢並不是無法體現,一般的南華部隊在遭受伏擊後都能迅速得到直升機火力和空軍的支援,因此南非裝甲小分隊在攻擊得手後無法及時擴大戰果。
剛剛趕過來的唯一的裝甲旅--南非國防軍聖安東尼奧旅立刻對南華聯邦的進攻作出反應,於5月28日組織了一個戰鬥群,從威特班克以西附近對南華進攻部隊發動反進攻。
第2裝甲團4連的號角坦克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指揮官恩斯特-巴克曼上尉在自己的424號坦克裏緊張地向外觀察,很快,南華裝甲部隊就與他們交上了火,巴克曼率先擊傷1輛t-11坦克,連裏的其他弟兄也狠狠地教訓了高傲的南華人,敗退的南華坦克立刻呼叫火炮支援,第4裝甲連的進攻隊伍立刻被武裝直升機的密集攻擊覆蓋,在遭受損失後被迫撤退。
5月29日,第4裝甲連再度與南華坦克部隊交手,全連擊毀敵人坦克2輛,並將另一輛打癱在地。
次日,接到步兵報告說南華裝甲縱隊正向這裏開來,還特別提醒有身形巨大的南華自行火炮,考慮到撤退的友軍肯定會把自己連隊的位置向自己通報,巴克曼決定開動自己的坦克在結集地周圍主動搜尋敵人。
號角坦克在樹林裏與南華先頭部隊遭遇,在近距離上,一發穿甲彈擦著號角坦克的炮塔飛過,於是,號角坦克一下子就把它摧毀了。
幾乎在同時,一發105mm坦克炮彈嘣的一聲正巧打在號角坦克防盾了望孔下的幾厘米處,炮彈順勢彈進車內,坦克燃燒了起來,在巴克曼的命令下幾個乘員手忙腳亂地逃離了坦克,巴克曼在發現炮手博格道夫不見了,於是又跑回坦克將被震昏的炮手拖了出來。
車內的彈藥也沒有殉爆,於是坦克手們將火撲滅在夜裏把坦克開回了修理連。
5月31日,在經過坦克戰又解救了傷員之後巴克曼坦克的履帶被南華火箭筒打壞,在此期間他取得了擊毀2輛南華坦克的成績,並換回了已經修好的424號。
6月1日,攻勢在南華空軍大規模空襲下拉開了序幕,南華裝甲部隊在空襲過後向威特班克大舉進攻,防禦正麵的南非裝甲旅早已被炸得失去了大部分戰鬥力,第2裝甲團被迫後撤去填補留下的防禦缺口,南華空軍緊接著又對其發起了不間斷的空襲,南非車輛隻得以機動來躲避空襲。
在一次行軍中,424號豹式坦克的化油器出了故障,為了節約時間,維修兵就地進行維修,沒有采取任何隱蔽措施,1架南華a-12攻擊機發現了癱在地上的號角,猛烈掃射隨之而來,坦克的散熱器水管和滑油冷卻器被擊穿,發動機燃起大火。
奇跡發生了,南華飛機飛走後,南非坦克兵立刻從坦克底下鑽出來將火撲滅,經過維修兵的徹夜苦幹,到2日下午坦克終於被修好了,巴克曼車組開著坦克追趕已經撤走的連隊。
當巴克曼行駛到小鎮勒洛雷的村口時,一群步兵和後勤人員象看到救命稻草一樣圍了上來,並告之大批南華坦克正順公路向庫唐斯村前進!
毫無疑問,南非殘軍此時也向庫唐斯村撤退,如果讓南華坦克搶先後果不堪設想,南華坦克的轟鳴聲越來越大,巴克曼讓步兵快點撤離後便單車來到村口設伏,決定以犧牲個人為代價來換取大部隊的安全。
巴克曼將坦克開到庫唐斯至國道與便道交叉路口處,以樹林作掩護把坦克停在路口後方約100米的小道上,此時,南華坦克縱隊順著公路隆隆開了過來。
“準備戰鬥!敵軍坦克從左邊過來,先幹掉打頭的那輛!”巴克曼一聲令下,號角的105mm穿甲彈立刻破膛而出,直接貫穿了t-11的側裝甲,南華坦克立刻起火爆炸,接著第2輛也被打癱在地,南華坦克縱隊頓時亂作一團。
號角坦克趁亂衝上公路,精準的105mm坦克炮把沿途的南華履帶車、吉普車摧毀,一發炮彈擊中了彈藥輸送車,整車彈藥被瞬間引爆,公路頓時成為火場。
麵對麵的坦克戰開始了,炮手博格道夫迅速冷靜調轉炮口擊中了一輛,又在對方進入陣位前擊中了另一輛,在此期間號角被命中2次,雖然沒有造成貫穿,但是動力倉又燒了起來,不過自動滅火裝置及時動作將火撲滅。
衝擊波把披掛在炮塔上的部分履帶板扯掉,四下飛舞的彈片打得坦克叮當作響,乘員也被震得暈頭轉向,幾輛南華坦克趁機展開隊形包抄過來,號角被連連命中,一發打在車體焊接逢,另一發打斷了履帶,主動輪也被打壞。
由於通風係統失靈,開炮後散發的硝煙無法及時抽出,車內彌漫著大量有毒氣體,南非唯一裝甲旅的裝甲兵優秀的戰鬥素養與高超的技術在此緊急關頭得到了體現,車組乘員一麵利用時間搶修車輛一麵繼續戰鬥。
巴克曼車組利用樹林作掩護邊打邊撤,雖然又被命中多次但均未造成嚴重損傷,在十分鍾以後,號角坦克被擊毀了。
巴克曼的伏擊成功為南非殘軍撤退爭取了寶貴時間。
首先,伏擊戰的成功與這裏的戰場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戰場灌木叢生,樹籬水溝遍布,沒有開闊的地形,所以裝甲部隊無法展開,因此戰鬥多在營、連、排甚至單車間爆發,而這種環境卻十分有利於南非裝甲兵發揮作戰經驗豐富和坦克防護性能較好的優勢,也便於坦克在伏擊後能夠成功撤退。
南非裝甲兵經過安哥拉戰場血與火的曆練,早以百戰成鋼,因此巴克曼車組能夠比較準確的判斷戰場形式並采取相應措施,而南華裝甲兵幾十年就從未與別國的裝甲兵交過手,沒有辦法吸取坦克戰中的實戰經驗和教訓。
其次,雙方的裝備也是戰鬥成敗的關鍵,號角坦克在防護上都超過了南華,盡管被命中多次,但巴克曼和他的車組都是安然無恙,假如換成別的型號的坦克,那麽即使你是頂尖高手估計也難逃車毀人亡的命運,同時南非坦克兵射擊技術精湛,並能夠及時修複坦克,這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南華陸軍在裝備上無疑占有絕對優勢,假如坦克隊形能夠展開,那麽戰局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南華裝甲兵缺乏作戰經驗也是他們在戰鬥中落下風的原因之一。
盡管南華軍隊擁有很大的火力優勢,並掌握了製空權,但是南非高原的地形不利於精準的瞄準射擊以及修正彈著點,再加上南華坦克兵經驗也不足,所以南非裝甲小分隊經常能夠對南華大部隊實施部分的小規模反擊,並使對手蒙受較大的損失。
不過南華軍隊在火炮和製空權上的優勢並不是無法體現,一般的南華部隊在遭受伏擊後都能迅速得到直升機火力和空軍的支援,因此南非裝甲小分隊在攻擊得手後無法及時擴大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