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集緝毒戰期間,不論是死是活,叢林戰士都從來不會把自己人丟在身後,在這次失利的行動中,隊員們就以他們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為了掩護他的隊友們,一名士兵獻出了生命,隊員的死亡對叢林營來說意味著戰鬥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比利下士以他的犧牲贏得了一枚三星獎章,這也是蒙疆聯邦共和國對戰爭勇士授予的位列第三的最高榮譽。


    在發布嚴厲緝毒命令的頭一年裏,蒙疆叢林營大量使用改進的登陸艇來運送部隊在的邊境線裏進進出出,為支持他們巡邏的行動,蒙疆內河艦艇的改進部分包括安裝了多挺12.7mm口徑的重機槍,40mm口徑的槍榴彈發射器,甚至還以沙箱為依托安裝了一門60mm的迫擊炮。


    較小的兩種內河艇在裝備齊全的情況下一次可以運送巡邏隊的一個班,較大的艇除了可運送巡邏隊的一個排外,還有空間保證足夠的乘員至少能夠操作排列在艇兩側的部分武器。


    隨著新材料的到來和經驗的積累,內河艇的改造、升級和完善也不斷在進行,有些改進直接來自於戰場上血的教訓,經過之前幾年的磨練,軍事行動的成功率得到了提高,部隊以排為單位輪換,新來的排則接替他們。


    剛來不久的查理排在10月7日那天接過了前任排擔負的潛入任務,這一在當時還是創新的做法很快就成了今後的標準慣例,這種方式可以讓新來的隊員們不必從零開始就能獲得當地情況和開展軍事行動的經驗與知識。


    這是一場夜間的遇伏戰,69個人——超過一個滿編的排,乘坐三艘中型內河艇出去巡邏,大部分人都是戰鬥隊員,其餘則是來自內河部隊的水手,後者負責操作內河艇,他們沿著湄公河的支流隆奏河主航道向前開去,然後拐進了一條通向西部的小支流。


    這條支流很窄,船的兩側與岸邊都隻有約3米的距離,內河艇沿著水道剛走了大約100米,就遭到了河道兩邊交叉火力的突然襲擊。


    無論地方武裝人員如何指望,事實證明載有叢林士兵的武裝中型內河艇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目標,船上的所有武器立即向各個方向上的敵人開了火,沒有操作艇上武器的士兵則用手中的武器向武裝分子反擊,伏擊來得非常突然,武裝分子是在最佳射程上向他們發起的攻擊。


    攻擊開始時,鮑勃利中士正在無遮掩的甲板上的60mm迫擊炮位上,他很快意識到敵人距離太近,迫擊炮難以發揮應有的威力,在他裝上第二發炮彈正準備開火時,一枚迫擊炮炮彈直接命中了中型登陸艇,船上的29人中有16人負了傷,而且一些人是重傷。


    他整個人被掀了起來,落到船舷旁的沙袋防護牆上,差一點就被拋出了船外,他趕緊往後退,卻發現自己的兩條腿已經不能動彈了,在敵人毫無停頓的彈雨中,船上有人把他拖回到了甲板上。


    這個內河艇的指揮官邱吉少尉的遭遇也好不到哪兒去,伏擊戰打響時他正在一挺12.7mm‘口徑的重機槍位上,那挺重機槍剛一發射就卡殼了,正當邱吉少尉想把它擺弄通暢時,那發迫擊炮彈在離他不到2米遠的地方爆炸了。


    爆炸把他擊倒在甲板上,擊中他的彈片使他受了重傷,他努力讓自己的意識保持清醒,注意到了船上一堆木箱上冒起的煙霧,那是一片燒紅的彈片正在引燃木製的彈藥箱,而箱子裏裝的是中型內河艇上60mm迫擊炮的高爆性能的炮彈,他不顧火焰燒傷的疼痛,用手抓起那塊灼熱的金屬並把它扔到了船外。


    與此同時,內河艇上的戰士們也在竭盡所能壓製敵方,現在不是控製射速、節省彈藥以延長武器射擊時間的時候,相反,全體人員一直都在持續不斷的用連發射擊。


    指揮艇上的軍士皮森盡管頭手都在爆炸中受了重傷,但他卻不顧敵人的密集火網,用一挺12.7mm口徑的重機槍拚命反擊,軍士謝納斯也操縱著一挺5.45mm口徑的輕機槍準確地還擊,當他的機槍因槍膛過熱而卡殼時,他又換了一支槍榴彈發射器繼續戰鬥。


    旁邊的指揮官--中尉特魯克謝爾則一邊用自己的武器向敵人射擊,一邊為艇上的重機槍位傳遞彈藥和搬運傷員。


    受傷人員中有一個是一等兵西曼佩,當不斷飛來的迫擊炮彈在他身後爆炸時,他正在用重機槍射擊,他的頭和背部都受了重傷,可他的射擊並未因此而停止,直到最終因傷勢太重才倒在甲板上失去了知覺。


    一號艇的指揮官邱吉少尉在把熾熱的彈片扔出船外後,還想去操作一挺12.7mm口徑的重機槍,但卻因傷勢太重而使不上勁,於是他不顧敵人密集火力的危險,轉而去照顧甲板上的其他傷員。


    不到兩分鍾,情況就變得可怕起來,三船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受了傷,武裝分子的火力也完全沒有鬆懈的樣子,而士兵的槍械卻開始過熱起來。


    於是一部分人繼續以恒定的彈幕還擊敵人,另一部分人開始為槍炮位搬運彈藥和照料重傷員,火力依然很猛烈,但大家真正的願望隻有一個:趕快從這個殺戮場脫身出去。


    內河艇駛進的這條支流太窄,船很難掉頭,代理艇長利昂勞施盡管從一開始就受了傷,但他心裏很清楚眼前的處境,他思考了片刻,就駕駛著內河艇逆流而上,打算從另一頭駛離伏擊圈。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船回到主河道上去,在排裏的醫務兵忙著處置重傷員時,內河艇謹慎地接近了一群當地人的舢板,士兵們緊握槍管發燙和已出現裂紋的槍,隨時準備著開火,但最終並未發生什麽事變。


    他們不久就回到了隆奏河上,當地蒙疆正規部隊的營地離這裏已經不太遠了,三名傷情最重的傷員很快就被救護直升機送往一所野戰醫院進行救治。


    整個伏擊戰隻持續了幾分鍾時間,但是對這些士兵們來說,這或許是他們生命中最長的幾分鍾,事後的偵察表明,他們這次在水上遭遇的是一支守衛毒品工廠的大部隊。


    從武裝分子的凶猛火力上看,他們對伏擊戰提早做了精心的準備,正等著對進入他們防區的任何內河船隻進行攻擊,在護衛毒品工廠的武裝人員看來,內河艇看上去一定象是一個動作緩慢容易對付的目標,可事實卻證明他們隻不過是踢到了一個馬蜂窩。


    據推測參與這場伏擊戰的武裝人員有數百人之多,最低估計是300人的兵力,後來有報告說,內河艇行動破壞了一支運輸毒品的夜間隱蔽行動計劃。


    然而,盡管在數量和戰術上存在如此大的懸殊,蒙疆士兵的頑強反擊卻迫使這些武裝分子不得不取消原訂計劃並逃竄而去,一旦巡邏部隊脫離了危險,重炮和空中打擊就被召喚來進一步摧毀這一地區,伏擊戰的失利導致這裏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沒有任何的販毒活動。


    盡管這些武裝人員始終不知道,這場伏擊戰對他們來說幾乎稱得上是一場成功的行動,在甲板上受傷的士兵中,少尉皮恰克,中士伯特亨,還有下士佩恩急巴巴三人因為傷勢嚴重不得不從軍隊退役。


    對在內河艇上表現英勇的海豹隊員的嘉獎令沒過多久就來了,在這場戰鬥中被授予勳章的人員有:邱吉少尉獲得一枚二星獎章,獲得一枚三星獎章的有少尉特魯克謝爾,謝納斯軍士和森軍士。


    在1990年的11個月中,蒙疆東部軍區叢林部隊以排為單位在湄公河地區一共開展了153次軍事行動,其戰果如下:


    戰鬥擊斃武裝人員人數86人(確認數目)


    戰鬥擊斃越共人數15人(估計數)


    摧毀舢板21條,帆船2艘


    摧毀棚屋式倉庫33個


    繳獲稻米521600公斤。


    繳獲毒品6000多公斤。


    此外,還發現並繳獲了一些武器窩藏點中的武器,大量的突擊步槍,輕重機槍,榴彈發射器,迫擊炮和彈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字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夢並收藏黑字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