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疆富利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南華元修建帕桑新河港。
有關方麵稱,工程目前已開工,完工後,該港口將是薩爾溫江最大的內河港口。
帕桑新港碼頭位於帕桑,育瓦迪地區,是按一類口岸規劃內河樞紐港建設。
建成後的新港,年吞吐能力達七十五萬噸,相當於每年可處理超過十萬個集裝箱的貨運量,建設工期為二十個月,這是溝通薩爾溫江流域實現南北直航的重要樞紐港。
這裏將是薩爾溫江最專業的大型現代化碼頭,公司擁有5噸吊機12台,10噸吊機12台,25噸吊機6台,40-60噸吊機6台,碼頭地處薩爾溫江一個大型彎道,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碼頭占地麵積3萬平方米,年吞吐量75萬噸。
這裏有500噸級泊位10個,300噸級泊位10個,100噸級泊位20個,岸線15700多米。
與鐵路、公路相比,航運存在著速度慢,時效性不強的弱點的同時,由存在著投資少,運力大、成本低的、能耗低的優勢,運送沒有時效性要求的大宗貨物和集裝箱貨物,尤其是需要量穩定,連續發送就能滿足其需要,且價格不高,運輸費用占整個售價較大比例的大宗貨物,內河航運具有明顯的優勢。
鐵路運輸具有速度快,能力大等優點,不足之處在於鐵路建設投資大、占用耕地,運輸費用比水運高,適合於中長距離的客運和時效性較強的中長距離的大宗貨物運輸。
公路運輸具有速度快,四通八達,方便靈活等優點,同時公路建設占用大量耕地、運輸能耗大,成本鐵路較高,比水運更高,適合客運和中段距離的貨物運輸。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內河航運作為綜合運輸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流域綜合運輸體係中仍將占據自己應有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丹尼爾-豪德哈慈是1990年10月16日-20日到這裏考察的,這位荷蘭人是國際著名的內河船舶專家,也是蒙疆和荷蘭在淺水內河航運安全問題科技合作的荷方負責人,他曾參與了150艘各種類型船舶的設計與製造,並承擔聯合國十餘項科研課題。
丹尼爾-豪德哈慈教授一行是從孟東乘船沿薩爾溫江順江而下,分別考察了200噸級、300噸級的超淺吃水運輸船舶的淺水航行性能。
這種船是采用蒙疆科技開發院院長周錦宇發明《真空自吸隧洞體流線型船舶》專利技術而成,該船型在1985年經過了南華科技部、交通部、船舶檢驗局、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權威部門的性能檢測,結果表明在同等主機功率情況下,具有吃水淺、航速快、穩定性能好,特別是在枯水期能安全航行等優點。
薩爾溫江屬天然山區急流淺灘原始河道,其中就有100多個險灘,每年的一至四月份,是薩爾溫江的枯水季節,部分河道的水深僅有不到二米,按常規,一百噸以上的船都要靠港停航,而沿江則有大批貨物需要運輸,往常隻能靠幾十噸的小型船隻裝貨,效率比較低,現在用這種超淺吃水船可實現全年通航。
這種超淺吃水運輸船舶的吃水線僅為1.2米,對今後開發這些河流的通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載箱量16個40英尺或24個20英尺的標準箱。
在港口方圓上百公裏的範圍內,清理河道的船隻宛如過江之鯉,港口建成後這無愧於蒙疆第一河港的美譽。
wsd係列普通挖河船:
船體長度:12-15米。
下挖深度:3-7米。
工作量:40-80立方米/小時。
動力:15-18匹馬力兩台。
適應沙層薄,沙質含量60%以上。
wsdt係列改良型挖沙船:
船體長度:10-30米。
下挖深度:5-20米。
工作量:50-500立方米/每小時。
動力:30千瓦-300千瓦。
最優配置,適用於任何沙河。
挖泥船主要參數:
全長45米,船體長32.5米,船體寬:8.4米,船體高:3.0米,挖鬥數量:110-125。
下挖深度:10-20米,處理量:200-300立方米/小時,運輸距離:100-500米。
配置及功能:
船體部分:本船船體為房型、橫骨架式結構,按內河a級航區進行設計,船體為全焊接的鋼結構,船體結構鋼材均選用焊接性較好的鋼材。
為便於橋洞通行,將挖泥船操作室及休息室設計為可拆卸結構,其與機艙及甲板的連接管、線均設計為易拆裝接頭,以保證挖泥船在通過低橋洞時可便捷地將操作室拆卸安裝,提高挖泥船的適用性。
整個船體由三個浮箱組成:一個主浮箱和兩個邊浮箱,浮箱之間由為於甲板和船底的鏈接板及鏈結構鏈接,均采用高強度的螺栓和螺母緊固。
該船主要用內河航區的江河湖泊,水庫港口等從事清淤疏浚,衝填固堤與采沙作業,可挖掘中細砂,含砂淤泥,黏土,砂土,粗砂和混有少量鵝卵石的土壤。
泥泵允許通過的最大粒徑為125mm,具有大排距,高強度,重負荷,連續作業,挖泥築堤想結合的特點。
工地上滾滾的人流預示著薩爾溫江大開發的到來。
有關方麵稱,工程目前已開工,完工後,該港口將是薩爾溫江最大的內河港口。
帕桑新港碼頭位於帕桑,育瓦迪地區,是按一類口岸規劃內河樞紐港建設。
建成後的新港,年吞吐能力達七十五萬噸,相當於每年可處理超過十萬個集裝箱的貨運量,建設工期為二十個月,這是溝通薩爾溫江流域實現南北直航的重要樞紐港。
這裏將是薩爾溫江最專業的大型現代化碼頭,公司擁有5噸吊機12台,10噸吊機12台,25噸吊機6台,40-60噸吊機6台,碼頭地處薩爾溫江一個大型彎道,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碼頭占地麵積3萬平方米,年吞吐量75萬噸。
這裏有500噸級泊位10個,300噸級泊位10個,100噸級泊位20個,岸線15700多米。
與鐵路、公路相比,航運存在著速度慢,時效性不強的弱點的同時,由存在著投資少,運力大、成本低的、能耗低的優勢,運送沒有時效性要求的大宗貨物和集裝箱貨物,尤其是需要量穩定,連續發送就能滿足其需要,且價格不高,運輸費用占整個售價較大比例的大宗貨物,內河航運具有明顯的優勢。
鐵路運輸具有速度快,能力大等優點,不足之處在於鐵路建設投資大、占用耕地,運輸費用比水運高,適合於中長距離的客運和時效性較強的中長距離的大宗貨物運輸。
公路運輸具有速度快,四通八達,方便靈活等優點,同時公路建設占用大量耕地、運輸能耗大,成本鐵路較高,比水運更高,適合客運和中段距離的貨物運輸。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內河航運作為綜合運輸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流域綜合運輸體係中仍將占據自己應有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丹尼爾-豪德哈慈是1990年10月16日-20日到這裏考察的,這位荷蘭人是國際著名的內河船舶專家,也是蒙疆和荷蘭在淺水內河航運安全問題科技合作的荷方負責人,他曾參與了150艘各種類型船舶的設計與製造,並承擔聯合國十餘項科研課題。
丹尼爾-豪德哈慈教授一行是從孟東乘船沿薩爾溫江順江而下,分別考察了200噸級、300噸級的超淺吃水運輸船舶的淺水航行性能。
這種船是采用蒙疆科技開發院院長周錦宇發明《真空自吸隧洞體流線型船舶》專利技術而成,該船型在1985年經過了南華科技部、交通部、船舶檢驗局、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等權威部門的性能檢測,結果表明在同等主機功率情況下,具有吃水淺、航速快、穩定性能好,特別是在枯水期能安全航行等優點。
薩爾溫江屬天然山區急流淺灘原始河道,其中就有100多個險灘,每年的一至四月份,是薩爾溫江的枯水季節,部分河道的水深僅有不到二米,按常規,一百噸以上的船都要靠港停航,而沿江則有大批貨物需要運輸,往常隻能靠幾十噸的小型船隻裝貨,效率比較低,現在用這種超淺吃水船可實現全年通航。
這種超淺吃水運輸船舶的吃水線僅為1.2米,對今後開發這些河流的通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載箱量16個40英尺或24個20英尺的標準箱。
在港口方圓上百公裏的範圍內,清理河道的船隻宛如過江之鯉,港口建成後這無愧於蒙疆第一河港的美譽。
wsd係列普通挖河船:
船體長度:12-15米。
下挖深度:3-7米。
工作量:40-80立方米/小時。
動力:15-18匹馬力兩台。
適應沙層薄,沙質含量60%以上。
wsdt係列改良型挖沙船:
船體長度:10-30米。
下挖深度:5-20米。
工作量:50-500立方米/每小時。
動力:30千瓦-300千瓦。
最優配置,適用於任何沙河。
挖泥船主要參數:
全長45米,船體長32.5米,船體寬:8.4米,船體高:3.0米,挖鬥數量:110-125。
下挖深度:10-20米,處理量:200-300立方米/小時,運輸距離:100-500米。
配置及功能:
船體部分:本船船體為房型、橫骨架式結構,按內河a級航區進行設計,船體為全焊接的鋼結構,船體結構鋼材均選用焊接性較好的鋼材。
為便於橋洞通行,將挖泥船操作室及休息室設計為可拆卸結構,其與機艙及甲板的連接管、線均設計為易拆裝接頭,以保證挖泥船在通過低橋洞時可便捷地將操作室拆卸安裝,提高挖泥船的適用性。
整個船體由三個浮箱組成:一個主浮箱和兩個邊浮箱,浮箱之間由為於甲板和船底的鏈接板及鏈結構鏈接,均采用高強度的螺栓和螺母緊固。
該船主要用內河航區的江河湖泊,水庫港口等從事清淤疏浚,衝填固堤與采沙作業,可挖掘中細砂,含砂淤泥,黏土,砂土,粗砂和混有少量鵝卵石的土壤。
泥泵允許通過的最大粒徑為125mm,具有大排距,高強度,重負荷,連續作業,挖泥築堤想結合的特點。
工地上滾滾的人流預示著薩爾溫江大開發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