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亮覺得,任何一種道術的發現者,都可以毫無爭議地獲得諾貝爾大獎。[]
楊福家和柳蔭也有同樣的感覺。
他們對法術越來越癡迷了。
隱身術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法術,施展起來非常方便;運好氣息之後,隻要踩對相應的步法,施法者周身就會出現淡淡的綠色霧氣,之後人便在原地消失了;隻要氣息不亂,就可以一直保持隱身的效果;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套步法非常優美,施展之際猶如舞蹈一般;到了非常熟悉的階段之後,外人看來,施術者隻是身形一晃,便會消失無蹤。
驅物的法術在德木圖克口中好像非常容易,其實到了中後期非常難學;初期的驅物,主要靠內力外放之後,裹卷著相應的物品運動,有點像施法者生出了一隻無形的手;施展的範圍和施術者的功力深淺有關,但總體範圍不大;中級階段,就難了很多,主要是要求施術者能夠在體外製造不同的無形運行軌道,然後讓物品在預設的軌道中運行;高級階段,則是施術者將神念附在選定的物品之上,物念合一後,靠法力的能量驅動物品運動;到了功力高深的階段,理論上可以出現肉身在原地不動,但是施術者卻可以驅使法寶在千裏之外取人性命。
陳雪亮雖然有法力,但是他無法施展高級的驅物;因為他沒有元嬰,雖然用了法力之後,感應力奇強,但是無法神念出竅,不能做到真正的物念合一;不過在他的有效感應力範圍之內,可以使出類似高級驅物術的驅物效果來。
前麵的幾種法術,他們三人不過幾天就學會了,但是驅物術學了足足有一個多月;楊福家設計了上百種運行軌道,供各自練習,三人終於慢慢地熟練了驅物的竅門。
閑暇之餘,三人有空就到密室中互相練習鬥法的技巧,鬥法手段和技巧日漸都豐富了起來;這些訓練方法,並沒有人刻意去教他們,蘇簌的書中也沒有提到;這是楊福家豐富的閱曆直覺,但是對於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卻是大有裨益;有些修士的功力和法寶都很突出,但實戰卻經常敗於不如自己的對手,原因就是實戰經驗不足。
陳雪亮還慢慢地發現,自己練武時的格鬥技巧,對鬥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武技的許多思路都可以用到鬥法中間;有時他用內力驅使法寶和柳蔭練習時,使用罡力的柳蔭都無法抵擋住他。
在拉鋸戰的鬥法中,勝率最高的楊福家;他有豐富的武學格鬥經驗,有時甚至可以抗住陳雪亮和柳蔭的合擊;但在偷襲和突擊中,勝率最高的卻是陳雪亮,他的反應能力,實在是太快了;楊福家有種感覺,陳雪亮的反應速度,即使是頂峰階段的結丹士也是無法相比的,可能已經與得道者都不相上下了;因為他發現,柳蔭是結丹中級的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反應卻常是慢了陳雪亮半拍,自己就更不用說了。
德木圖克一直遲遲沒來。
三人一晃在這裏便渡過了三個多月,陳雪亮給大家的各種法術也學得都差不多了。
由於消息閉塞,邪修們的動向他們一點也無法得知,陸壽的信息也是杳如黃鶴,陳雪亮和柳蔭特別的著急;這天,陳雪亮和柳蔭決定到昆侖山口附近去打聽打聽消息,楊福家本來想勸阻他們,但是後來想想也同意了:老是牽掛著這個事情,他們兩個也沒法靜心來修煉道術;不如讓他們出去一趟看看,等回來的時候也可算是去掉了一個心結。
內地的天氣此時應該開始轉暖了,但是昆侖山的氣候仍然是變化不大,非常寒冷;到離開玉虛峰尚有半天路程的地方,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但是此時四周的事物在冰雪的映照之下,仍然很清晰。
連續趕了兩天的路,兩人終於接近了目的地;這裏是一處冰川遍地的所在,氣溫很低,但是仍有不少飛鳥走獸,稍有泥土亂石的地方,都布滿了高低不同的各類樹木雜草。
兩人並不累,但是為了確認一下方位,還是停下來四顧了一番,順便也稍作了些休息;陳雪亮找來了一大堆枯樹枝,柳蔭施展了“野火術”,一堆篝火便生了出來。
兩人剛在火堆旁坐定不久,忽然北方有四五個人影朝他們這邊狂奔了過來;他們身法迅疾,顯然都不是普通人;待到了近前,陳雪亮方才裝作發現有人前來,抬起了頭,看清了他們的麵貌:來人共二男三女,俱各打扮脫俗,氣質不凡。
五人來到他們的篝火堆前,站定了下來;雖然神色間皆有些驚慌,但舉止仍然是落落大方;看到一下來了這麽多人,陳雪亮和柳蔭都裝出了一副吃驚的樣子。
昆侖山中修士眾多,方圓百裏的地方,肯定便會有高人蟄居;有的地方甚至在幾裏的地麵上,就會有兩三個門派;這主要是由所在地方的靈氣豐沛與否而定;隻要不影響各自的修煉,許多大門派雖然同時蝸居在一個小地方,但是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一直是相安無事。
有些邪修也在昆侖山有一席之地,隻要不幹天和,有擾四鄰,正派修士一般也不會去幹涉他們。
這些情況,楊福家給陳雪亮和柳蔭兩人都說過了。
來的這五個人中,隻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子是結丹水平,其他四人都是築基的煉氣修士;他們都是一襲白衣,衣衫單薄,除了那個結丹士外,另外的幾個都有些臉色發紫。
“二位好,我們想借你們的篝火取下暖,不知可否?”看似帶頭的那個結丹婦人道。
“請便,我們已經身子暖和許多了。”柳蔭道,她和陳雪亮一起站了起來。
除了那個婦人,其他四人都急不可待地在篝火旁圍坐了下來,搓著手,一副很舒服的樣子。
那婦人輕輕地歎了口氣。
“你們有急事要趕路麽?”柳蔭問道,“這裏很冷,應該多穿些禦寒的衣服。”
她和陳雪亮都穿著厚厚的衣服,一副回民的打扮,但是言行舉止間,可以看出兩人是內地的漢人,是那種自助遊人;因為最明顯的標誌在那裏:兩人身旁有露營用的驢友小帳篷,以及一些簡易的炊具。
那婦人看出陳雪亮應該至少是個氣血很旺的人,但是無法判斷出他是否是個修士;普通人隻要平時鍛煉得體,飲食有度,就可以擁有一副這樣很陽光的體格;柳蔭在她眼裏,則完全是一個很普通的年輕姑娘。
“我們臨時有些急事,所以沒有來得及準備太多的衣物,”她解釋道,隨便問了一句,“兩位現在要往哪裏去?”
“我們想經過玉虛峰,然後過昆侖山口,到格爾木去。”柳蔭如實回答道。
那婦人遲疑了一下,開口道:“我建議二位不要過玉虛峰山腳,直接繞到偏玉珠峰那邊再過昆侖山口為好。”
“哦,為什麽啊?是不是最近有雪蹦啊?”柳蔭聽她這麽一講,馬上想到玉虛峰那裏肯定出了問題;不過她仍然裝作不解:“繞到玉珠峰那邊,我們步行至少要多化一到兩天時間。”
“多化一到兩天時間沒什麽大不了的,”那婦人的聲音突然冷淡了下來,“總比埋在冰雪下麵,丟掉了小命要好;多謝你們的篝火,我們走了。”
他們匆匆朝南方走了,前後不過三五分鍾,好象擔心後麵有人在追趕似的。
陳雪亮也有些緊張起來,這些人應該是正道的修士,如此匆忙,顯然是遭到了意外;作為修士顯得如此慌亂,最大的可能就是碰到了邪修的攻擊。
邪修難道真的把觸角伸到昆侖山了?
他的念頭剛剛想到這裏,三四個黑色的身影就出現在了剛才那些白衣人的來路上;這幾個黑衣人的速度比白衣人更快;他們身影搖曳,黑色的服飾,在冰雪的映照下特別醒目。
他們瞬間就到了陳雪亮的篝火旁,陳雪亮吃驚不小:這幾人至少是結丹高手,而且幾乎都是在柳蔭之上的修為。
這些黑衣人臉上都蒙著黑布,隻是露著兩隻眼睛,一看就不是善良之輩;陳雪亮和柳蔭也蒙著臉,但是他們兩個是用圍巾圍著的,隻是用來抵禦寒風;而他們是用黑布蒙臉,顯然是用來掩人耳目的。
黑衣人在篝火旁隻是稍稍停了一下,略略朝陳雪亮和柳蔭兩人打量了幾眼,便馬上就朝白衣人離開的方向追了過去;這裏的地勢較高,白衣人剛剛離開,站在這個地方,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不遠處五個白衣人的身影;他們離這裏不過才四五裏地的直線距離。
他們隻是看了陳雪亮幾眼,但是陳雪亮感到他們的目光很冷,非常的不友善;除此之外,他覺得有兩個人的眼光很熟悉!
“漏網之魚,還不束手就擒!”追出兩三裏地之後,一個黑衣人突然厲聲喊了起來。
叫聲穿透力很強,雖然逆風,仍很清晰地傳到了陳雪亮和柳蔭耳中。
語音有些生硬,顯然不是漢人發出的。
陳雪亮腦子突然一閃,想到了一個人:伊拉伊萬!
另外一個眼光熟悉的人,他也記了起來:李約克。
楊福家和柳蔭也有同樣的感覺。
他們對法術越來越癡迷了。
隱身術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法術,施展起來非常方便;運好氣息之後,隻要踩對相應的步法,施法者周身就會出現淡淡的綠色霧氣,之後人便在原地消失了;隻要氣息不亂,就可以一直保持隱身的效果;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套步法非常優美,施展之際猶如舞蹈一般;到了非常熟悉的階段之後,外人看來,施術者隻是身形一晃,便會消失無蹤。
驅物的法術在德木圖克口中好像非常容易,其實到了中後期非常難學;初期的驅物,主要靠內力外放之後,裹卷著相應的物品運動,有點像施法者生出了一隻無形的手;施展的範圍和施術者的功力深淺有關,但總體範圍不大;中級階段,就難了很多,主要是要求施術者能夠在體外製造不同的無形運行軌道,然後讓物品在預設的軌道中運行;高級階段,則是施術者將神念附在選定的物品之上,物念合一後,靠法力的能量驅動物品運動;到了功力高深的階段,理論上可以出現肉身在原地不動,但是施術者卻可以驅使法寶在千裏之外取人性命。
陳雪亮雖然有法力,但是他無法施展高級的驅物;因為他沒有元嬰,雖然用了法力之後,感應力奇強,但是無法神念出竅,不能做到真正的物念合一;不過在他的有效感應力範圍之內,可以使出類似高級驅物術的驅物效果來。
前麵的幾種法術,他們三人不過幾天就學會了,但是驅物術學了足足有一個多月;楊福家設計了上百種運行軌道,供各自練習,三人終於慢慢地熟練了驅物的竅門。
閑暇之餘,三人有空就到密室中互相練習鬥法的技巧,鬥法手段和技巧日漸都豐富了起來;這些訓練方法,並沒有人刻意去教他們,蘇簌的書中也沒有提到;這是楊福家豐富的閱曆直覺,但是對於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卻是大有裨益;有些修士的功力和法寶都很突出,但實戰卻經常敗於不如自己的對手,原因就是實戰經驗不足。
陳雪亮還慢慢地發現,自己練武時的格鬥技巧,對鬥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武技的許多思路都可以用到鬥法中間;有時他用內力驅使法寶和柳蔭練習時,使用罡力的柳蔭都無法抵擋住他。
在拉鋸戰的鬥法中,勝率最高的楊福家;他有豐富的武學格鬥經驗,有時甚至可以抗住陳雪亮和柳蔭的合擊;但在偷襲和突擊中,勝率最高的卻是陳雪亮,他的反應能力,實在是太快了;楊福家有種感覺,陳雪亮的反應速度,即使是頂峰階段的結丹士也是無法相比的,可能已經與得道者都不相上下了;因為他發現,柳蔭是結丹中級的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反應卻常是慢了陳雪亮半拍,自己就更不用說了。
德木圖克一直遲遲沒來。
三人一晃在這裏便渡過了三個多月,陳雪亮給大家的各種法術也學得都差不多了。
由於消息閉塞,邪修們的動向他們一點也無法得知,陸壽的信息也是杳如黃鶴,陳雪亮和柳蔭特別的著急;這天,陳雪亮和柳蔭決定到昆侖山口附近去打聽打聽消息,楊福家本來想勸阻他們,但是後來想想也同意了:老是牽掛著這個事情,他們兩個也沒法靜心來修煉道術;不如讓他們出去一趟看看,等回來的時候也可算是去掉了一個心結。
內地的天氣此時應該開始轉暖了,但是昆侖山的氣候仍然是變化不大,非常寒冷;到離開玉虛峰尚有半天路程的地方,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但是此時四周的事物在冰雪的映照之下,仍然很清晰。
連續趕了兩天的路,兩人終於接近了目的地;這裏是一處冰川遍地的所在,氣溫很低,但是仍有不少飛鳥走獸,稍有泥土亂石的地方,都布滿了高低不同的各類樹木雜草。
兩人並不累,但是為了確認一下方位,還是停下來四顧了一番,順便也稍作了些休息;陳雪亮找來了一大堆枯樹枝,柳蔭施展了“野火術”,一堆篝火便生了出來。
兩人剛在火堆旁坐定不久,忽然北方有四五個人影朝他們這邊狂奔了過來;他們身法迅疾,顯然都不是普通人;待到了近前,陳雪亮方才裝作發現有人前來,抬起了頭,看清了他們的麵貌:來人共二男三女,俱各打扮脫俗,氣質不凡。
五人來到他們的篝火堆前,站定了下來;雖然神色間皆有些驚慌,但舉止仍然是落落大方;看到一下來了這麽多人,陳雪亮和柳蔭都裝出了一副吃驚的樣子。
昆侖山中修士眾多,方圓百裏的地方,肯定便會有高人蟄居;有的地方甚至在幾裏的地麵上,就會有兩三個門派;這主要是由所在地方的靈氣豐沛與否而定;隻要不影響各自的修煉,許多大門派雖然同時蝸居在一個小地方,但是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一直是相安無事。
有些邪修也在昆侖山有一席之地,隻要不幹天和,有擾四鄰,正派修士一般也不會去幹涉他們。
這些情況,楊福家給陳雪亮和柳蔭兩人都說過了。
來的這五個人中,隻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子是結丹水平,其他四人都是築基的煉氣修士;他們都是一襲白衣,衣衫單薄,除了那個結丹士外,另外的幾個都有些臉色發紫。
“二位好,我們想借你們的篝火取下暖,不知可否?”看似帶頭的那個結丹婦人道。
“請便,我們已經身子暖和許多了。”柳蔭道,她和陳雪亮一起站了起來。
除了那個婦人,其他四人都急不可待地在篝火旁圍坐了下來,搓著手,一副很舒服的樣子。
那婦人輕輕地歎了口氣。
“你們有急事要趕路麽?”柳蔭問道,“這裏很冷,應該多穿些禦寒的衣服。”
她和陳雪亮都穿著厚厚的衣服,一副回民的打扮,但是言行舉止間,可以看出兩人是內地的漢人,是那種自助遊人;因為最明顯的標誌在那裏:兩人身旁有露營用的驢友小帳篷,以及一些簡易的炊具。
那婦人看出陳雪亮應該至少是個氣血很旺的人,但是無法判斷出他是否是個修士;普通人隻要平時鍛煉得體,飲食有度,就可以擁有一副這樣很陽光的體格;柳蔭在她眼裏,則完全是一個很普通的年輕姑娘。
“我們臨時有些急事,所以沒有來得及準備太多的衣物,”她解釋道,隨便問了一句,“兩位現在要往哪裏去?”
“我們想經過玉虛峰,然後過昆侖山口,到格爾木去。”柳蔭如實回答道。
那婦人遲疑了一下,開口道:“我建議二位不要過玉虛峰山腳,直接繞到偏玉珠峰那邊再過昆侖山口為好。”
“哦,為什麽啊?是不是最近有雪蹦啊?”柳蔭聽她這麽一講,馬上想到玉虛峰那裏肯定出了問題;不過她仍然裝作不解:“繞到玉珠峰那邊,我們步行至少要多化一到兩天時間。”
“多化一到兩天時間沒什麽大不了的,”那婦人的聲音突然冷淡了下來,“總比埋在冰雪下麵,丟掉了小命要好;多謝你們的篝火,我們走了。”
他們匆匆朝南方走了,前後不過三五分鍾,好象擔心後麵有人在追趕似的。
陳雪亮也有些緊張起來,這些人應該是正道的修士,如此匆忙,顯然是遭到了意外;作為修士顯得如此慌亂,最大的可能就是碰到了邪修的攻擊。
邪修難道真的把觸角伸到昆侖山了?
他的念頭剛剛想到這裏,三四個黑色的身影就出現在了剛才那些白衣人的來路上;這幾個黑衣人的速度比白衣人更快;他們身影搖曳,黑色的服飾,在冰雪的映照下特別醒目。
他們瞬間就到了陳雪亮的篝火旁,陳雪亮吃驚不小:這幾人至少是結丹高手,而且幾乎都是在柳蔭之上的修為。
這些黑衣人臉上都蒙著黑布,隻是露著兩隻眼睛,一看就不是善良之輩;陳雪亮和柳蔭也蒙著臉,但是他們兩個是用圍巾圍著的,隻是用來抵禦寒風;而他們是用黑布蒙臉,顯然是用來掩人耳目的。
黑衣人在篝火旁隻是稍稍停了一下,略略朝陳雪亮和柳蔭兩人打量了幾眼,便馬上就朝白衣人離開的方向追了過去;這裏的地勢較高,白衣人剛剛離開,站在這個地方,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不遠處五個白衣人的身影;他們離這裏不過才四五裏地的直線距離。
他們隻是看了陳雪亮幾眼,但是陳雪亮感到他們的目光很冷,非常的不友善;除此之外,他覺得有兩個人的眼光很熟悉!
“漏網之魚,還不束手就擒!”追出兩三裏地之後,一個黑衣人突然厲聲喊了起來。
叫聲穿透力很強,雖然逆風,仍很清晰地傳到了陳雪亮和柳蔭耳中。
語音有些生硬,顯然不是漢人發出的。
陳雪亮腦子突然一閃,想到了一個人:伊拉伊萬!
另外一個眼光熟悉的人,他也記了起來:李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