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開頭短短幾句,卻已經道盡了中原天下的軍事山川地理格局,天下九大塊四邊四角加一中原的分法,也讓政事堂中的這些宰相們一個個提起了興趣。
特別是李奔雷也同樣是一個征戰一生的大將,對於政事堂的那些政事他也提不起什麽興趣,但是一聽到講起戰略,他卻是立馬來了精神。本來有些低沉的腦袋也是立即轉向李靖,一雙目光更是銳利無比。
李靖朗聲道:“在這個棋盤型格局中,關中、河北、江淮和巴蜀分處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有優越的山河形勢,有相對穩固的後方和可以憑恃的山川險阻,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也有優越的經濟條件,足以供養、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勢力;一方勢力興起之初,占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根據之地,從容經營,積累力量,為日後進取天下打下基礎。如今我們朝廷,就是占據河北這四角之一,才有如今之大好局麵。”
“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麵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穀關扼崤函之險,控製著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著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製著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著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這也是秦漢周隋等最終奪得天下的根本。”
“而我們朝廷如今占據的河北依山傍海。三麵山海環抱,南麵中原。燕山山脈起著抗擊塞北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的安全。軍都關、臨渝關、鬆亭關、北口、冷口、盧龍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幾條交通孔道。太行山脈為河北的右側翼的重要屏障。飛狐陘、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脈的往來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東西向的河流,如拒馬河、滹沱水、漳水等,更是能成為我們抵擋來自南麵威脅的堅固門戶屏障。”
“而江淮的防禦格局是一個以長江和淮河為依托的多層次的防禦體係。南北對抗。南方主要是依托長江和淮河。南方一些軍事重鎮的形成。都是以此為基礎的。長江上通巴蜀,中經荊襄,下連吳越,縱貫東西,延綿數千裏,上下遊之間相互呼應,使整個南方地區的形勢得以完整;另外,長江本身即發揮著對抗北方鐵騎衝擊的天塹作用。曆來隨著南北力量的消長變化。其攻守之勢也隨著而變化南方強盛時,可以前出淮北進取中原;南方衰弱時,則往往退守長江;南北勢均力敵時。則往往以淮河一線為對抗前沿。”
“巴蜀居長江流域的上遊,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麵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穀低地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個方向的往來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麵為水路,行江道;北麵為陸路,行棧道。曆來都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
“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業。”李靖緩緩的道。
陳克複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四角之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居於四角,進可攻、退可守。
頓了頓,李靖繼續道,“河東、山東、荊襄和漢中分處四邊。四邊之地,也大都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但這些地域條件不如四角。它們都夾在兩角之間,彼可以來,此可以往,既是雙方聯係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其地形特點也與它們的地位相符,既有供雙方出入的交通孔道,又有可以扼守的險要;而且,它們與中原之間有比較捷近的通道。曆代之中,興起於四角的勢力,要想擺脫割據一隅的偏霸局麵,向外擴展,必先爭兩翼,控製夾該角的兩邊。”
聽到這裏,陳克複眼前一亮,若有所思。
“河東在整個北方具有樞紐性的地位。河東地形的主體是由東西兩側的山脈夾中間一係列珠狀盆地構成的。東麵太行山脈構成河北西部屏障,西部呂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河東境內山河分布錯綜複雜,形成了一係列小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為一個個相對**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麵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河東的山河形勢使河東具有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河東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麵;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這是河東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也是河東在北方樞紐地位得以形成的地理基礎。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北魏百年興亡的曆程和周齊隋三朝的更迭,都能說明河東在北方的樞紐性地位。”
“而山東地形的意義在於中原大平原上顯得尤其突出。山東地形的主體是魯中南低山丘陵,三麵都是平原,東麵為海所環抱。山東的一些重要軍事據點基本上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四側,大都依山臨河,控扼一方。黃河在北方地區東西縱貫,為東、西部之間的一條交通大動脈。大運河在東部的大平原上南北縱貫,為南北之間的交通大動脈,山東便處在這兩條大動脈交匯的位置上。另外,山東半島為海上運輸的一大中轉地。山東在南北之間尤居樞紐性地位。如今我們與南陳南北對峙之際,山東便是我們爭奪的焦點。”
“荊襄居長江中遊,在上、下遊之間居樞紐性地位。荊襄外圍有延綿的山脈為之險阻,又有大的江河通往境外,從而形成它“用武之國”的戰略地位。從荊襄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入蜀的主要通道之一;若是上下遊之間對抗,則荊襄可阻遏川中勢力之東出。荊襄居東南之上遊,立足江淮之勢力,無不恃荊襄為上遊屏障。自古未有失荊襄而能保有江淮者。西晉滅孫吳、隋滅陳、局麵均自荊襄上遊打開。因此,將來我朝廷如與陳朝交戰,荊襄必先取之。”
“四邊之一的漢中,則是秦嶺和大巴山脈夾漢水河穀構成漢中地形的主體,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延綿,漢中便夾在它們之間。秦嶺東端有武關,西端有散關,另有三條穀道,可為漢中與四川之間的通道,它們是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在漢中與四川之間,也有兩條穀道穿越大巴山脈:金牛道和米倉道。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這兩個上遊地區之間,曆來關隴與巴蜀之爭奪,最激烈不在秦嶺,而在漢中。”
有道是聽君一席位,勝讀十年書。
聽了李靖的這番對天下地理格局的講解,陳克複這個原來自習成才的半桶水戰略家也立馬豁然開朗。李靖區區一席話,已經把這些事情全給說透了。這可比讀上一大堆的兵法戰策還要管用。
陳克複心中分激動,總覺得自己悟出了什麽東西,卻又仿佛差一點才能抓住。他坐在那裏,閉目沉思,一心想要打到這種感覺。
李靖看到陳克複的樣子,也明白了他此時的感覺,也不再言語,隻是坐在那裏。房玄齡等人雖不是帶兵將領,但這種談地理格局戰略而不是談戰術,他們卻也是能聽的差不多。都是撫須點頭,大感有道理。心中暗歎,怪不得陳王如此看重李靖,不但一來就讓其獨擋一麵,更是封公拜相,李靖也確實當的起。
好一會兒,陳克複突然興奮的一拍大腿,站起來高興的道,“本王明白了,本王終於明白剛才衛公所言了。按衛公所言,那就是無論哪個角的政治勢力,在兩翼經營的得失,都足以決定其興衰,足以決定其能否擺脫偏霸格局,向外擴展。經營好兩翼,以守而言,可以鞏固其防守態勢;以攻而言,可以包圈中原,進取天下。”
陳克複激動的走來走去,“按衛公所論,如今我們朝廷要想重新一統天下,那麽當前最重要的不是爭奪江淮,而是當立即先平定河北,然後爭奪河東與山東這兩翼。特別是以如今的形勢,我們的重新更應當暫時的舍棄山東,而全力的爭奪河東。唯有奪得河東,我們才能改變偏安一隅,真正統一中原。”(未完待續)
特別是李奔雷也同樣是一個征戰一生的大將,對於政事堂的那些政事他也提不起什麽興趣,但是一聽到講起戰略,他卻是立馬來了精神。本來有些低沉的腦袋也是立即轉向李靖,一雙目光更是銳利無比。
李靖朗聲道:“在這個棋盤型格局中,關中、河北、江淮和巴蜀分處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有優越的山河形勢,有相對穩固的後方和可以憑恃的山川險阻,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也有優越的經濟條件,足以供養、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勢力;一方勢力興起之初,占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根據之地,從容經營,積累力量,為日後進取天下打下基礎。如今我們朝廷,就是占據河北這四角之一,才有如今之大好局麵。”
“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麵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穀關扼崤函之險,控製著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著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製著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著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這也是秦漢周隋等最終奪得天下的根本。”
“而我們朝廷如今占據的河北依山傍海。三麵山海環抱,南麵中原。燕山山脈起著抗擊塞北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的安全。軍都關、臨渝關、鬆亭關、北口、冷口、盧龍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幾條交通孔道。太行山脈為河北的右側翼的重要屏障。飛狐陘、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脈的往來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東西向的河流,如拒馬河、滹沱水、漳水等,更是能成為我們抵擋來自南麵威脅的堅固門戶屏障。”
“而江淮的防禦格局是一個以長江和淮河為依托的多層次的防禦體係。南北對抗。南方主要是依托長江和淮河。南方一些軍事重鎮的形成。都是以此為基礎的。長江上通巴蜀,中經荊襄,下連吳越,縱貫東西,延綿數千裏,上下遊之間相互呼應,使整個南方地區的形勢得以完整;另外,長江本身即發揮著對抗北方鐵騎衝擊的天塹作用。曆來隨著南北力量的消長變化。其攻守之勢也隨著而變化南方強盛時,可以前出淮北進取中原;南方衰弱時,則往往退守長江;南北勢均力敵時。則往往以淮河一線為對抗前沿。”
“巴蜀居長江流域的上遊,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麵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穀低地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個方向的往來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麵為水路,行江道;北麵為陸路,行棧道。曆來都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
“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業。”李靖緩緩的道。
陳克複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四角之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居於四角,進可攻、退可守。
頓了頓,李靖繼續道,“河東、山東、荊襄和漢中分處四邊。四邊之地,也大都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但這些地域條件不如四角。它們都夾在兩角之間,彼可以來,此可以往,既是雙方聯係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其地形特點也與它們的地位相符,既有供雙方出入的交通孔道,又有可以扼守的險要;而且,它們與中原之間有比較捷近的通道。曆代之中,興起於四角的勢力,要想擺脫割據一隅的偏霸局麵,向外擴展,必先爭兩翼,控製夾該角的兩邊。”
聽到這裏,陳克複眼前一亮,若有所思。
“河東在整個北方具有樞紐性的地位。河東地形的主體是由東西兩側的山脈夾中間一係列珠狀盆地構成的。東麵太行山脈構成河北西部屏障,西部呂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河東境內山河分布錯綜複雜,形成了一係列小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為一個個相對**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麵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河東的山河形勢使河東具有極為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河東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麵;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這是河東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也是河東在北方樞紐地位得以形成的地理基礎。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北魏百年興亡的曆程和周齊隋三朝的更迭,都能說明河東在北方的樞紐性地位。”
“而山東地形的意義在於中原大平原上顯得尤其突出。山東地形的主體是魯中南低山丘陵,三麵都是平原,東麵為海所環抱。山東的一些重要軍事據點基本上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四側,大都依山臨河,控扼一方。黃河在北方地區東西縱貫,為東、西部之間的一條交通大動脈。大運河在東部的大平原上南北縱貫,為南北之間的交通大動脈,山東便處在這兩條大動脈交匯的位置上。另外,山東半島為海上運輸的一大中轉地。山東在南北之間尤居樞紐性地位。如今我們與南陳南北對峙之際,山東便是我們爭奪的焦點。”
“荊襄居長江中遊,在上、下遊之間居樞紐性地位。荊襄外圍有延綿的山脈為之險阻,又有大的江河通往境外,從而形成它“用武之國”的戰略地位。從荊襄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入蜀的主要通道之一;若是上下遊之間對抗,則荊襄可阻遏川中勢力之東出。荊襄居東南之上遊,立足江淮之勢力,無不恃荊襄為上遊屏障。自古未有失荊襄而能保有江淮者。西晉滅孫吳、隋滅陳、局麵均自荊襄上遊打開。因此,將來我朝廷如與陳朝交戰,荊襄必先取之。”
“四邊之一的漢中,則是秦嶺和大巴山脈夾漢水河穀構成漢中地形的主體,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延綿,漢中便夾在它們之間。秦嶺東端有武關,西端有散關,另有三條穀道,可為漢中與四川之間的通道,它們是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在漢中與四川之間,也有兩條穀道穿越大巴山脈:金牛道和米倉道。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這兩個上遊地區之間,曆來關隴與巴蜀之爭奪,最激烈不在秦嶺,而在漢中。”
有道是聽君一席位,勝讀十年書。
聽了李靖的這番對天下地理格局的講解,陳克複這個原來自習成才的半桶水戰略家也立馬豁然開朗。李靖區區一席話,已經把這些事情全給說透了。這可比讀上一大堆的兵法戰策還要管用。
陳克複心中分激動,總覺得自己悟出了什麽東西,卻又仿佛差一點才能抓住。他坐在那裏,閉目沉思,一心想要打到這種感覺。
李靖看到陳克複的樣子,也明白了他此時的感覺,也不再言語,隻是坐在那裏。房玄齡等人雖不是帶兵將領,但這種談地理格局戰略而不是談戰術,他們卻也是能聽的差不多。都是撫須點頭,大感有道理。心中暗歎,怪不得陳王如此看重李靖,不但一來就讓其獨擋一麵,更是封公拜相,李靖也確實當的起。
好一會兒,陳克複突然興奮的一拍大腿,站起來高興的道,“本王明白了,本王終於明白剛才衛公所言了。按衛公所言,那就是無論哪個角的政治勢力,在兩翼經營的得失,都足以決定其興衰,足以決定其能否擺脫偏霸格局,向外擴展。經營好兩翼,以守而言,可以鞏固其防守態勢;以攻而言,可以包圈中原,進取天下。”
陳克複激動的走來走去,“按衛公所論,如今我們朝廷要想重新一統天下,那麽當前最重要的不是爭奪江淮,而是當立即先平定河北,然後爭奪河東與山東這兩翼。特別是以如今的形勢,我們的重新更應當暫時的舍棄山東,而全力的爭奪河東。唯有奪得河東,我們才能改變偏安一隅,真正統一中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