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你說的大捷是真的嗎?奕匡,你可別隨隨便便的拿個假消息糊弄哀家啊?雖然哀家是一介女流不懂得什麽軍事,但是皇上還年幼還不能親政,這大清的家現在由哀家來當,哀家還是了解大清軍隊的實力的,你要是告訴哀家這大清的軍隊擋住了法國人的進攻哀家還會相信你說的話,但是你的這個大捷說出去恐怕連三歲小孩都不信,哀家又怎能相信你呢?你到底是安的什麽居心!”


    慈禧剛開始的語氣還不帶一絲感情,但是接下來的話語氣變得越來越寒冷,當慈禧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很明顯她起了殺心。(.無彈窗廣告)


    跪在地上的奕匡聽到慈禧的最後一句話後,仿佛深陷極寒之地,他感到空氣一下子低到了極點。此時的奕匡腦海裏一片空白,整個人被慈禧給嚇傻了。


    同為宗室的奕譞,看了看被慈禧嚇傻的奕匡,心中感到一絲不忍。“啟稟太後,慶郡王並沒有謊報,老佛爺您想,慶郡王有可能拿三歲小孩都不信的話來騙您老人家嗎?而且這則大捷的戰報,我們幾個軍機大臣都已經確認過了的。”


    此情此景,唯有醇親王奕譞才適合為奕匡辯解。先他是光緒的生父,慈禧的妹夫,同時也是現在的宗室中的領袖。


    聽了奕譞的話後,其他的幾位軍機大臣也連忙出聲為奕匡作證。畢竟這個大捷的戰報他們幾人都是確認過了的,不會有錯。也就是說奕匡不會有事的,此時沒有任何的一絲風險,正是空口賣人情給奕匡的最佳機會。


    此時的奕匡終於回過神來了,看到其他的大臣為自己作證奕匡非常的感激。“老佛爺,奴才沒有謊報軍情啊,奴才哪有膽子敢騙老佛爺您呢?”奕匡邊說邊朝著地用力的磕頭。


    慈禧見到這樣的情況,心中也產生了動搖。奕匡的為人慈禧也是很了解的,要不然慈禧也不回安心的讓奕匡代替恭親王,同時自己的心腹,妹夫都為奕匡作證了,也讓慈禧放下心中的懷疑,相信了奕匡說的話。


    “這麽說,奕匡你的這個大捷可真的讓哀家感到高興呢?隻是這馮子材和馮相榮為大清立下了這麽大的功勞,朝廷該怎麽獎賞他們呢?你們幾個都說說自己的想法,朝廷該怎麽賞馮氏父子。奕匡既然是你向哀家報的大捷,就由你先說吧。”慈禧不愧為掌握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政客,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隨著馮子材和馮相榮的強勢崛起,這大清朝剛剛建立的政治平衡又要被打破了。馮子材還好說,不管是從資曆,能力還是從立下的功勞都馮子材讓朝廷可以很好的獎賞他,但是馮相榮就不同了,年紀輕輕就為朝廷立下了這麽大的功勞。朝廷要是吝嗇賞賜,慈禧又怕天下漢臣及其百姓寒心,說朝廷有功不賞,到時候誰還肯為朝廷賣命;朝廷要是大大的賞賜馮相榮吧,以馮相榮的年紀資曆又肯定會引來其他大臣的不滿。老謀深算的慈禧知道,這個第一位言的人不管是把朝廷給馮相榮的賞賜大了還是小了,都會有一部分人不滿。?!


    這一時期的滿人除了恭親王奕頗有治國才能之外,其他的滿人你叫他撈權撈錢一個個都非常的精通,但是你要是叫他拿出個好的治國方案的話那根本就不可能。奕匡也是這類人,奕匡頓時明白自己被慈禧放在火上烤了。


    不過這次奕匡卻沒有感到一絲的難受反而感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大朝剛剛結束不久的恭王一黨和太後一黨的政治鬥爭,為什麽後黨贏了,王黨輸了。明眼人都知道所謂的戰事不利隻是慈禧太後撤銷恭親王奕及其黨羽一切職務的借口,深諳政治權謀的奕匡明白恭親王奕之所以在政治鬥爭中輸給了慈禧是因為奕沒有地方上的實力派的支持。


    原本和恭親王同一戰線的洋務運動的二號人物李鴻章在和慈禧和奕匡鬥爭最激烈的時候,背後捅了奕一刀站在了慈禧的陣營裏。同時奕匡也明白,李鴻章為什麽會出賣奕匡,因為隻有這樣他李鴻章才能有機會取代奕成為洋務運動的領導者,同時掌握大清的內外權利。


    因緣際會之下自己也進入了大清的政壇的核心,奕匡從恭親王的倒台得到一個經驗,那就是要想在這險惡的政壇上站穩腳跟那麽就必須有一個地方的實力派的大員的支持。很明顯毫無背景,位卑官小的但是又很有實力的馮相榮很適合作為自己在地方上的盟友。


    隻要自己現在好好的幫馮相榮一把,到時候那個年紀輕輕的愣小子一定會對自己死心踏地的。?!想到這奕匡心裏忍不住竊喜。


    隻是奕匡永遠都想不到老頭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要是原來的馮相榮突然被奕匡捧到高位上去,肯定會對他的提拔之恩心懷感激,說不定還能真的為他死心塌地的賣命。但是現在的馮相榮可是從後世來的,可是以推翻滿清為己任,根本就不能為他賣命。


    “奴才以為不如把左季高左宗棠從福建調任回朝廷,重新把左季高調回到軍機處。調任馮子材為閩浙總督,馮相榮為福建巡撫。”奕匡道。


    “你說什麽,慶郡王你說調任馮子材為閩浙總督,奴才還勉強同意;但是你讓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當任一省的巡撫那未免也太兒戲了吧。慶郡王你該不會是又收了人家的大禮才拚命為馮相榮說好話吧。”額勒和布失聲說道。


    禮親王世鐸,和醇親王奕譞也出聲讚同道。畢竟讓一個毫無連五品官員都不是的一個小將一下子提拔到正二品的官位,這這些人的眼中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慈禧看著跪在地上的奕匡心中閃過一絲疑惑,猜測著奕匡的心裏的真實想法。“奕匡,就算那個叫馮相榮的小將給大清立下了大功,朝廷也不可能一下子提拔到正二品的巡撫一職上吧。”


    奕匡提起精神朗聲道“太後,你也知道自從大清和法國交戰以來,大清的頂梁柱的左季高憂心戰事身體越的虛弱以至病倒。太後體恤,派了太醫給左季高就診過。應該也知道太醫說過,如果左季高不安心養病的話恐怕活不過今年了。


    隻是福建馬尾慘敗傳來,左季高顧不得病體,堅持要到福建福建督辦閩海軍務,雖然左季高挽救了戰局;但是他的身體卻被拖垮了。太後,左季高乃我大清的頂梁柱,大清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這左季高要是走了,誰來接替左季高挑起我大清的梁柱,在西方英法俄侵犯我大清之時又有誰可以站出來,擋住英法俄之軍隊?靠李鴻章的淮軍,太後恕奴才直言,李鴻章的淮軍也就配在那些泥腿子麵前逞逞威風。要是讓李鴻章和英法俄之軍隊交手恐怕未戰就已膽怯了。到時候大清是不是又得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以求和平呢?


    同時太後,這左季高走後大清還有什麽人可以製衡的住李鴻章及其淮軍嗎?大清的軍事大權能不落到李鴻章的手中嗎?到時要是李鴻章生出個什麽異心,朝廷還能靠什麽治的李鴻章嗎?


    天佑我大清,天佑我愛新覺羅氏。這左季高走後,給大清送來了個馮相榮。太後奴才以為,這提拔馮相榮為福建巡撫並不為過。


    同時奴才以為得在馮相榮擔任福建巡撫以後製造馮相榮和李鴻章的矛盾,並且刻意的偏袒馮相榮以讓心思狹隘的李鴻章記恨馮相榮,讓他們二人結仇。這樣下李鴻章和馮相榮二人才會老老實實的為大清效忠,不至於生出什麽異心來。”奕匡平時昏庸的頭腦今天難得的聰明了次,句句話直指問題的核心,同時奕匡也很客觀的道出了李鴻章的淮軍是靠不住的。


    聽了奕匡的話後,慈禧這才想起太醫就診左宗棠時下的診斷。回想起前幾日自己派人隨左季高去福建照顧他身體的陳太醫的的奏折中寫道左季高的病情已經回天乏術,非人力可為了,要朝廷早做準備。左宗棠要走了,走了也好,這個漢人太強硬,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同時這大清的棟梁就要走了,自己就得再找一個人來扛起大清的梁柱。隻是可惜的是這李鴻章和他的淮軍實在是不爭氣啊,確實向奕匡說的那樣沒辦法挑起大清的頂梁。


    作為清朝的真正掌權人,慈禧知道不能讓手下的大臣太過於親密,必須讓他們心懷間隙,這樣下麵的大臣才不會達成一塊,架空自己。如果一派的勢力占了上風,那麽自己就得出手扶植處在下風的另一派,直到兩派重新達到平衡。這樣自己才能讓下麵的奴才時時刻刻的把自己放在心裏,討好自己。因此自己該準備給李鴻章找個對手,不至於讓李鴻章的淮軍肆無忌憚的展,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慈禧上上下下認認真真的打量跪在地上的奕匡,突然覺平常顯得昏庸無知的奕匡還是有一點的腦子的,至少知道在心裏防備著漢臣,讓他們心懷間隙,不至於打成一片欺壓朝廷,同時扶持弱的一派,打壓強勢的一派,以利於滿人的統治。


    ps:呼喚推薦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在清末之中法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之威武唐之榮耀明之鐵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之威武唐之榮耀明之鐵血並收藏崛起在清末之中法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