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達旺財”的書評,有些觸動,就稍微談談關於網文的一些看法。
記得是某日在本地的晚報上看到《異人傲世錄》的連載,於是對玄幻題材的文章有了興趣。大約是2003年時,開始到起.點看書,最初是沉醉於網文的各種新意,並不在意其它,所以說我也是從小白過來的,後來開始去蕪存菁,對文字、對結構、對場景等等開始“計較”,當然,隨著閱曆增長,人物的言行舉止是否與角色定位像匹配,更是很容易就感受到的。於是悲劇產生了,發現越來越少的書可以入眼——不過,這後果,難道是僅僅是我個人的原因麽?
我一直很欣賞早期的一些網文作者,他們的戰場主要是在西陸,後來相當一部分來到起.點,他們為了興趣而創作,精心打造每個故事,精雕每個文字,塑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當時玄幻冒險是比較流行的題材,背景並不太涉及政治等比較複雜的方麵,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所以無論是情節還是角色設計,基本符合我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情況,換句話說,讓我們感受到故事和人物活靈活現,給人以“真實”的感受。應該說,這時候,無論作者還是讀者,都是很嚴肅對待網文創作的。
後來起.點開始大肆鼓動大家都來創作,一時間風吹浪湧,大量作品問世,起點為之津津自喜,表麵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寫文,多麽體現“普世”價值啊,實際呢,在文字功底和文學思維沒有大範圍提高的前提下,網文泛濫的結果就是濫竽充數,大量作品把精品文章給埋沒了,同時也誤導了新的讀者,這些新的讀者,相當大部分就是學生,文字欣賞力比較弱,閱曆淺,對社會的個方麵認識基本就是空白,這樣的讀者和作者相互影響,於是產生膚淺的“爽”文,這種“爽”,毫無道理可言,不講邏輯,不講規則,不講筆墨,無法忍受批評的聲音,甚至還要把批評鄙視成“合理流”,隻要故事符合少年人心目中的“世界”即可,隻要有新意即可。問題是,我國的學生,大部分是被保護在象牙塔裏,社會是他們所想象不到的,世界遠非他們所理解的那麽簡單,創新也遠非他們所以為的那麽容易,更可悲的是,爭王爭霸之類的題材開始大量湧現,於是,各類過家家式的官場、商場、戰場情節出現了,小白文大行其道,甚至有人美且名曰“藝術高於生活”。
回想八十年代之前,無論多負盛名的作家,創作一篇作品時,都先要做大量的資料調查,需要時還要去體驗生活,遇有批評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絕無“這點小問題,你們不要計較啦”這樣的態度。讀者呢,絕不會有“你應該這樣寫,不能那樣寫”的指手劃腳行為,更不用說什麽你不每天更新一萬老.子甩了你的話,至於年輕的讀者,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是抱著拜讀學習的態度來的,哪有今天這樣不符合自己爽的目的就大罵不已的行為。那樣的文學環境,那樣的文學作品,那樣的文學人,多讓人懷念。
說到這裏,想起幾年前一個故事。當時看到一篇網文,叫做《星際銀河啟示錄》,作者是誌旭揚,我覺得他的文字很有水平,就問他怎麽做到的,他回答是當年為了提高文字水平,專門背了很多優美的作品片段......這就叫做基礎功夫啊,沒有做這樣或者類似的苦活,就跑上來發表文章,說好聽點是“輕狂膚淺”......
看看今天,劣文驅逐良文,隨便翻開一篇文章,作文要求的基本要素都不齊全,場景描寫極其蒼白,人物性格刻畫粗糙,粗淺的對話占用了大幅篇章,故事文寫得跟評話一樣,口語化非常嚴重,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年齡、身份、地位、閱曆根本不匹配,以簡單的數據評價人物,情節設計千瘡百孔,更可悲的是,穿越成了穿越者的通行證,自以為是地認為憑著千年的見識就能救世救國,清末的工業救國、科技救國以及後來的大躍.進都已經被曆史證明是錯誤,居然在網文大行其道,混不想,連基本的社會生存技能都不具備的,連人類社會的規則都不清楚,最基礎的東西都沒搞明白,就想來玩上層建築,起結果,隻能是“穿越是穿越者的墓誌銘”。
幸運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縷清風吹來,有些讀者開始認識到這些問題,更讓人歡喜的是,總有些作者還堅持著傳統的陣地,不媚俗,不放棄文學創作的原則,在這裏,引用《新地球戰爭》的作者羅尼在創作該文時說的話,他在構思時,也想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但是考慮到新的元素如何與原有體係平衡時,發現這是很難,於是放棄了大部分的新元素。他的這種勇於放棄的精神,是真正負責任的寫作態度,創新是要鼓勵的,但是鼓勵創新不等於無視規則,更不等於亂開金手指,“藝術高於生活”的前提是來自於生活,換句話說,藝術的創作,不能違反生活規則,隻有依據生活規則創造出來的新東西,才能讓人有如臨其境的感受。沒有真實性,談何藝術?沒有真實性,談何代入感?所以,我想,當前的網文環境,最缺乏的是,對文學基礎理論的學習與普及,否則,淨化之。
c
記得是某日在本地的晚報上看到《異人傲世錄》的連載,於是對玄幻題材的文章有了興趣。大約是2003年時,開始到起.點看書,最初是沉醉於網文的各種新意,並不在意其它,所以說我也是從小白過來的,後來開始去蕪存菁,對文字、對結構、對場景等等開始“計較”,當然,隨著閱曆增長,人物的言行舉止是否與角色定位像匹配,更是很容易就感受到的。於是悲劇產生了,發現越來越少的書可以入眼——不過,這後果,難道是僅僅是我個人的原因麽?
我一直很欣賞早期的一些網文作者,他們的戰場主要是在西陸,後來相當一部分來到起.點,他們為了興趣而創作,精心打造每個故事,精雕每個文字,塑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當時玄幻冒險是比較流行的題材,背景並不太涉及政治等比較複雜的方麵,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所以無論是情節還是角色設計,基本符合我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情況,換句話說,讓我們感受到故事和人物活靈活現,給人以“真實”的感受。應該說,這時候,無論作者還是讀者,都是很嚴肅對待網文創作的。
後來起.點開始大肆鼓動大家都來創作,一時間風吹浪湧,大量作品問世,起點為之津津自喜,表麵看起來,人人都可以寫文,多麽體現“普世”價值啊,實際呢,在文字功底和文學思維沒有大範圍提高的前提下,網文泛濫的結果就是濫竽充數,大量作品把精品文章給埋沒了,同時也誤導了新的讀者,這些新的讀者,相當大部分就是學生,文字欣賞力比較弱,閱曆淺,對社會的個方麵認識基本就是空白,這樣的讀者和作者相互影響,於是產生膚淺的“爽”文,這種“爽”,毫無道理可言,不講邏輯,不講規則,不講筆墨,無法忍受批評的聲音,甚至還要把批評鄙視成“合理流”,隻要故事符合少年人心目中的“世界”即可,隻要有新意即可。問題是,我國的學生,大部分是被保護在象牙塔裏,社會是他們所想象不到的,世界遠非他們所理解的那麽簡單,創新也遠非他們所以為的那麽容易,更可悲的是,爭王爭霸之類的題材開始大量湧現,於是,各類過家家式的官場、商場、戰場情節出現了,小白文大行其道,甚至有人美且名曰“藝術高於生活”。
回想八十年代之前,無論多負盛名的作家,創作一篇作品時,都先要做大量的資料調查,需要時還要去體驗生活,遇有批評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絕無“這點小問題,你們不要計較啦”這樣的態度。讀者呢,絕不會有“你應該這樣寫,不能那樣寫”的指手劃腳行為,更不用說什麽你不每天更新一萬老.子甩了你的話,至於年輕的讀者,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是抱著拜讀學習的態度來的,哪有今天這樣不符合自己爽的目的就大罵不已的行為。那樣的文學環境,那樣的文學作品,那樣的文學人,多讓人懷念。
說到這裏,想起幾年前一個故事。當時看到一篇網文,叫做《星際銀河啟示錄》,作者是誌旭揚,我覺得他的文字很有水平,就問他怎麽做到的,他回答是當年為了提高文字水平,專門背了很多優美的作品片段......這就叫做基礎功夫啊,沒有做這樣或者類似的苦活,就跑上來發表文章,說好聽點是“輕狂膚淺”......
看看今天,劣文驅逐良文,隨便翻開一篇文章,作文要求的基本要素都不齊全,場景描寫極其蒼白,人物性格刻畫粗糙,粗淺的對話占用了大幅篇章,故事文寫得跟評話一樣,口語化非常嚴重,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年齡、身份、地位、閱曆根本不匹配,以簡單的數據評價人物,情節設計千瘡百孔,更可悲的是,穿越成了穿越者的通行證,自以為是地認為憑著千年的見識就能救世救國,清末的工業救國、科技救國以及後來的大躍.進都已經被曆史證明是錯誤,居然在網文大行其道,混不想,連基本的社會生存技能都不具備的,連人類社會的規則都不清楚,最基礎的東西都沒搞明白,就想來玩上層建築,起結果,隻能是“穿越是穿越者的墓誌銘”。
幸運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縷清風吹來,有些讀者開始認識到這些問題,更讓人歡喜的是,總有些作者還堅持著傳統的陣地,不媚俗,不放棄文學創作的原則,在這裏,引用《新地球戰爭》的作者羅尼在創作該文時說的話,他在構思時,也想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但是考慮到新的元素如何與原有體係平衡時,發現這是很難,於是放棄了大部分的新元素。他的這種勇於放棄的精神,是真正負責任的寫作態度,創新是要鼓勵的,但是鼓勵創新不等於無視規則,更不等於亂開金手指,“藝術高於生活”的前提是來自於生活,換句話說,藝術的創作,不能違反生活規則,隻有依據生活規則創造出來的新東西,才能讓人有如臨其境的感受。沒有真實性,談何藝術?沒有真實性,談何代入感?所以,我想,當前的網文環境,最缺乏的是,對文學基礎理論的學習與普及,否則,淨化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