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四卷
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十一章
楊麒兒的手痛,也許也不是手痛得不堪忍受,隻是下午被皇帝吼了那麽一句不想見他,讓他深深受到了傷害。
楊麒兒已經聽得懂大人們的不少話了,再說,不想見他,這一句又是這麽簡單。
所以他之後一兩天內,他就粘皇帝粘得很,要是皇帝愛憐地問他手還痛不痛,他就會愛嬌地在他懷裏拱一拱,表示自己還痛,而且痛得話都不想和他說了。
這時候皇帝就開始責備自己,“是爹爹的錯,爹爹該打。”
還真抬起楊麒兒那包裹得像個小粽子的手在自己的臉上輕輕碰一下。
皇帝這沒有誠意的打讓楊麒兒側目,又用小腦袋在他的頸子上去拱一拱。
皇帝那些對季衡可能出軌的憤怒也就因為軟乎乎的兒子減少了很多,但是在大臣們勸他不要這時候召季衡回來的時候,他依然是一意孤行,非召季衡回來不可。
無論大臣們怎麽勸怎麽擺事實講道理,他反正是不聽的。
要召季衡回京的事情,聖旨還沒有發出去,便已經鬧得人盡皆知了。
許家十一娘子下了獄,許氏總算是找到了關係去看她,她在牢裏憔悴了很多,不過倒沒有哭哭啼啼的,許氏問她,“你家是何事觸怒了皇上,降下如此大罪,我和你姑父想要找皇上求情也不行。”
十一娘哪裏知道是什麽事,隻是說,“這個侄女並不清楚。”又問,“姑母,你可知揚州家中,廣州家中可有什麽事。”
許氏十分哀愁地道,“皇上下令要抓捕許家人,聖旨已經下了,不過從京城到揚州再到廣州路途遙遠,聖旨傳到也要很久了,不知你父親他們到底是犯了什麽罪,惹了皇上如此動怒。不過你放心,我同你姑父會在外麵好好活動,向皇上求情的。再說,皇上隻說了一個謀逆之罪,總要有證據才能定罪,皇上證據還沒下,也沒說派哪位官員去查,說不得事情還是有轉機的。”
十一娘這時候才抹了抹眼淚,道,“多謝姑母姑父為我家的事情操心。父親為海商,姑母您也知道,隻要船出了海,總有各種危險,海上海寇眾多,要是沒有些自己的力量護住海船,那便隻能任由海寇將貨物搶了過去,所以父親定然是有些力量的。隻是,父親從無和朝廷對抗的意思,也沒有做過海賊那些燒殺搶掠之事,為何就能被定為一個謀逆之罪,真是……真是無中生有呀。就怕到時候,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家就要被定這麽個誅九族的大罪了。”
許氏道,“現下還沒有審理,怎麽就能定下罪名來。小十一,你可別胡思亂想,先撐著,姑母和你姑父,還有你表哥,總要想辦法把你們救出來的。”
十一娘子又趕緊道謝。
許氏看著十一娘和季衡有些相似的麵孔,她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到兒子了,季衡在東南,雖然每月定期都會給家裏送家信,送些東南的特產,但是這些隻讓許氏更加想念兒子。
許氏歎了口氣,又安慰了十一娘幾句,這才走了。
皇帝召季衡回京的事情,許氏和季閣老自然都是知道的,兩人都不是蠢人,自然會想皇帝為何如此急切地召季衡回京呢。
再過了幾天,許氏和季閣老總算是知道了原因。
乃是季衡給他們寫的信到了,信裏寫了他同許七郎見麵,之後許七郎幫他救回王啟處族人的事情,然後又寫了他跟著許七郎離開,得知王啟殘部老巢所在,準備和許七郎裏應外合端掉王啟老巢的事。
這些都是寫給季閣老的,後麵又寫了他擔心皇帝會因許家與王啟在之前有過交涉的事情對許家定罪,讓季閣老一定要勸住皇帝。
季閣老看了這封信,馬上對一切事情都恍然大悟了。
季閣老從政治利益出發,其實無法理解皇帝為何要因許家在以前和王啟有交涉就給許家定罪,畢竟這次許家可是完全站在朝廷這一邊的。而且許家和王啟之間的關係,皇帝又沒有確切證據。
讓人去請了張先生來商議,張先生倒是比季閣老看得更加清楚明白些,對季閣老道,“大約是皇上認為許家太過勢大,想要借此端掉許家吧,也許也是想要借此削一削季府的權,皇上不是又召了衡哥兒回來嗎。”
季閣老沉吟了片刻道,“但皇上為何在這個關口對許家下手,召衡哥兒回來。除掉王啟後再處理許家和召回衡哥兒,才是吧?”
張先生無奈道,“也許是皇上吃醋衡哥兒和七郎湊在一起了也說不定,皇上正直青年,在感情上爭風也不是沒有可能。”
季閣老一聽就愣了一下,然後細思起來竟然覺得這個可能是可信的,他歎了口氣,就皺了眉,道,“如果是這種兒女之情,皇上就因小失大,未免糊塗。”
張先生卻道,“華雲,你這是關心則亂了。皇上召衡哥兒回來,我看皇上未必不知衡哥兒會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來抵製,從情人角度來講,他希望衡哥兒回來,但是從為君角度,他倒是會任由衡哥兒如何的。這召季衡回京的聖旨,要是皇上下個密旨下去,倒是真要召衡哥兒回來,但是卻這般鬧得京城人盡皆知的,大臣們又都在反對,我看皇上這裏麵意思就深了。其一我看倒是要衡哥兒在某些事上收斂的意思,也是讓東南官場看清在衡哥兒之上是他皇帝,我想,衡哥兒在東南官場上太得人心也不是大好事;其二,便是下了這聖旨,海上海寇未必會得不到這麽大的消息,以為衡哥兒回京,定然就不會那般小心翼翼了,我想,衡哥兒定然也想得到,所以他定然是假裝回京,卻並不受命,反而帶人去攻擊王啟老巢,打王啟一個措手不及;其三,那就是皇上的心思的深沉了,要是衡哥兒回來了,那好,他定然就高興了,要是衡哥兒不回來,抗旨不遵,那他之後就好發難了,反正皇上不吃虧。所以,這件事上,衡哥兒無論如何,結果恐怕都不會是個好。”
季閣老其實已經想通了,他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說,“伴君如伴虎。這老夫也是無法勸解皇上的了,隻能看衡兒回來自己同皇上解開這個結。”
皇上聖旨傳到餘杭,季衡沒在餘杭,而在台州,於是那傳旨的官員隻好又下台州來。
季衡接到聖旨,對那傳旨的禦史十分客氣,請其為上賓客客氣氣地招待,然後就去找他講了一大通道理,“閔大人,這聖旨本官接是接了,但恐怕是會抗旨不遵了。”
這位三十出頭的監察禦史閔芝南大人,乃是一位妙人,聽到季衡這句話,完全沒有覺得驚訝,反而是趕緊放下手裏正在喝茶的茶杯,道,“下官接下這傳旨的活,乃是別的大人都推脫不來傳旨,大家看下官年紀輕輕,身強體壯,正適合快馬加鞭南下,下官推脫不得,隻好來了。來的路上,下官就想了,為何眾位老大人們都不來呢,可能就是怕會遇到這個結果。大人抗旨不遵,大家同大人您惱怒也不行,不惱怒也不行。所以就將此事推給下官了。所以,大人這話,就當沒說過,下官也當沒聽過,下官明日就回京去,路上摔斷腿,大約一個月會到,到時候說大人您在後麵,您看可行不。”
季衡倒是沒想到會遇到這麽一位傳旨的官員,不由莞爾,說道,“事情倒不必如此麻煩,也不必大人去摔斷腿,但是需要大人做出已經帶著我一起回去的假象,之後請罪之事,等本官回到京城,自然會自己去請罪。”
季衡也沒有對閔芝南解釋太多,閔芝南斯斯文文地,答應了季衡的要求,想反正是這對小情人自己鬧自己的,他可不想在中間充當炮灰。
季衡怕許七郎那裏得到消息會以為自己要回京,便還特地寫了封密信通過許七郎建立起來的秘密通道給他送了過去,以讓許七郎安心,按照原計劃行事。
六月中旬,朝廷水師已經準備好了,且王啟果真以為季衡回京去了,東南一帶少了季衡,這些手握兵權的武官是各有派係,原來是季衡坐鎮,大家功勞都看在眼裏,直達天聽,賞罰分明,季衡不在了,定然就會出現以前的搶功,構陷等事,東南剛剛強大起來的陸軍水師力量定然會有所削弱,這對王啟來說,簡直是最好的消息。
據王啟所知,薑時澤和汪秉直也並不是那麽和睦,薑時澤倡導海戰,汪秉直卻更喜歡陸戰,因為薑時澤擅長海戰,隻要海戰就是他的功勞第一,但是汪秉直卻擅長陸戰,要是陸戰,他便是功勞第一。
要是沒有季衡,這兩個因為戰術偏差都能夠鬧起來。
而且兩江總督陳煥之和汪秉直之間更是有些芥蒂的,完全不可能好好合作。
王啟這邊也是在聯係各方力量,想要給朝廷水師一個反擊,然後直接攻上被尼德蘭人占領的琉球島。
王啟的老巢在三沙附近的崳山島上,崳山島乃是在浙閩交界,乃是一海上交通要衝,十分重要,本是設立了朝廷的水寨,但是之後這個水寨卻因為水師不僅不操練,而且士兵逃跑,便漸漸荒廢下來,之後甚至被海寇所占領。
季衡在許七郎之後送給他的情報裏點明王啟是在這裏之前,他都一直以為這裏是徐鐵虎手下的人占領的。
這次朝廷攻下此處,便要在這裏重設海寨,建立朝廷的軍事要塞。
朝廷的水師往此島靠近,按照許七郎考察好的地形,從島嶼的另一邊登陸,又有許七郎的人前來引路,要將王啟殺個措手不及。
這晚月光很好,戰鬥在月光下打響。
先進入王啟集團內部的許達川部,放火燒了海寨港口的船隻,大火映紅了海水,即使隔海的地方也能夠看到這邊映天的紅光,以此為信號,本來埋伏著的戰船也都駛了出去,前往阻擊。
史書載:昭元十五年,六月辛亥,巡撫季衡江浙水師總兵官薑時澤浙江總兵趙致禮大敗海寇王啟於崳山島。
簡單一句話,便將此事概括了。
但其實這場戰鬥前前後後一共打了六天。
季衡沒有前往去登島,隻在船上等著。
六月二十四,薑時澤手下一個參將蔣緯誌為季衡綁來了王啟同吳王第三子楊欽治。
楊麒兒的手痛,也許也不是手痛得不堪忍受,隻是下午被皇帝吼了那麽一句不想見他,讓他深深受到了傷害。
楊麒兒已經聽得懂大人們的不少話了,再說,不想見他,這一句又是這麽簡單。
所以他之後一兩天內,他就粘皇帝粘得很,要是皇帝愛憐地問他手還痛不痛,他就會愛嬌地在他懷裏拱一拱,表示自己還痛,而且痛得話都不想和他說了。
這時候皇帝就開始責備自己,“是爹爹的錯,爹爹該打。”
還真抬起楊麒兒那包裹得像個小粽子的手在自己的臉上輕輕碰一下。
皇帝這沒有誠意的打讓楊麒兒側目,又用小腦袋在他的頸子上去拱一拱。
皇帝那些對季衡可能出軌的憤怒也就因為軟乎乎的兒子減少了很多,但是在大臣們勸他不要這時候召季衡回來的時候,他依然是一意孤行,非召季衡回來不可。
無論大臣們怎麽勸怎麽擺事實講道理,他反正是不聽的。
要召季衡回京的事情,聖旨還沒有發出去,便已經鬧得人盡皆知了。
許家十一娘子下了獄,許氏總算是找到了關係去看她,她在牢裏憔悴了很多,不過倒沒有哭哭啼啼的,許氏問她,“你家是何事觸怒了皇上,降下如此大罪,我和你姑父想要找皇上求情也不行。”
十一娘哪裏知道是什麽事,隻是說,“這個侄女並不清楚。”又問,“姑母,你可知揚州家中,廣州家中可有什麽事。”
許氏十分哀愁地道,“皇上下令要抓捕許家人,聖旨已經下了,不過從京城到揚州再到廣州路途遙遠,聖旨傳到也要很久了,不知你父親他們到底是犯了什麽罪,惹了皇上如此動怒。不過你放心,我同你姑父會在外麵好好活動,向皇上求情的。再說,皇上隻說了一個謀逆之罪,總要有證據才能定罪,皇上證據還沒下,也沒說派哪位官員去查,說不得事情還是有轉機的。”
十一娘這時候才抹了抹眼淚,道,“多謝姑母姑父為我家的事情操心。父親為海商,姑母您也知道,隻要船出了海,總有各種危險,海上海寇眾多,要是沒有些自己的力量護住海船,那便隻能任由海寇將貨物搶了過去,所以父親定然是有些力量的。隻是,父親從無和朝廷對抗的意思,也沒有做過海賊那些燒殺搶掠之事,為何就能被定為一個謀逆之罪,真是……真是無中生有呀。就怕到時候,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家就要被定這麽個誅九族的大罪了。”
許氏道,“現下還沒有審理,怎麽就能定下罪名來。小十一,你可別胡思亂想,先撐著,姑母和你姑父,還有你表哥,總要想辦法把你們救出來的。”
十一娘子又趕緊道謝。
許氏看著十一娘和季衡有些相似的麵孔,她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到兒子了,季衡在東南,雖然每月定期都會給家裏送家信,送些東南的特產,但是這些隻讓許氏更加想念兒子。
許氏歎了口氣,又安慰了十一娘幾句,這才走了。
皇帝召季衡回京的事情,許氏和季閣老自然都是知道的,兩人都不是蠢人,自然會想皇帝為何如此急切地召季衡回京呢。
再過了幾天,許氏和季閣老總算是知道了原因。
乃是季衡給他們寫的信到了,信裏寫了他同許七郎見麵,之後許七郎幫他救回王啟處族人的事情,然後又寫了他跟著許七郎離開,得知王啟殘部老巢所在,準備和許七郎裏應外合端掉王啟老巢的事。
這些都是寫給季閣老的,後麵又寫了他擔心皇帝會因許家與王啟在之前有過交涉的事情對許家定罪,讓季閣老一定要勸住皇帝。
季閣老看了這封信,馬上對一切事情都恍然大悟了。
季閣老從政治利益出發,其實無法理解皇帝為何要因許家在以前和王啟有交涉就給許家定罪,畢竟這次許家可是完全站在朝廷這一邊的。而且許家和王啟之間的關係,皇帝又沒有確切證據。
讓人去請了張先生來商議,張先生倒是比季閣老看得更加清楚明白些,對季閣老道,“大約是皇上認為許家太過勢大,想要借此端掉許家吧,也許也是想要借此削一削季府的權,皇上不是又召了衡哥兒回來嗎。”
季閣老沉吟了片刻道,“但皇上為何在這個關口對許家下手,召衡哥兒回來。除掉王啟後再處理許家和召回衡哥兒,才是吧?”
張先生無奈道,“也許是皇上吃醋衡哥兒和七郎湊在一起了也說不定,皇上正直青年,在感情上爭風也不是沒有可能。”
季閣老一聽就愣了一下,然後細思起來竟然覺得這個可能是可信的,他歎了口氣,就皺了眉,道,“如果是這種兒女之情,皇上就因小失大,未免糊塗。”
張先生卻道,“華雲,你這是關心則亂了。皇上召衡哥兒回來,我看皇上未必不知衡哥兒會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來抵製,從情人角度來講,他希望衡哥兒回來,但是從為君角度,他倒是會任由衡哥兒如何的。這召季衡回京的聖旨,要是皇上下個密旨下去,倒是真要召衡哥兒回來,但是卻這般鬧得京城人盡皆知的,大臣們又都在反對,我看皇上這裏麵意思就深了。其一我看倒是要衡哥兒在某些事上收斂的意思,也是讓東南官場看清在衡哥兒之上是他皇帝,我想,衡哥兒在東南官場上太得人心也不是大好事;其二,便是下了這聖旨,海上海寇未必會得不到這麽大的消息,以為衡哥兒回京,定然就不會那般小心翼翼了,我想,衡哥兒定然也想得到,所以他定然是假裝回京,卻並不受命,反而帶人去攻擊王啟老巢,打王啟一個措手不及;其三,那就是皇上的心思的深沉了,要是衡哥兒回來了,那好,他定然就高興了,要是衡哥兒不回來,抗旨不遵,那他之後就好發難了,反正皇上不吃虧。所以,這件事上,衡哥兒無論如何,結果恐怕都不會是個好。”
季閣老其實已經想通了,他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說,“伴君如伴虎。這老夫也是無法勸解皇上的了,隻能看衡兒回來自己同皇上解開這個結。”
皇上聖旨傳到餘杭,季衡沒在餘杭,而在台州,於是那傳旨的官員隻好又下台州來。
季衡接到聖旨,對那傳旨的禦史十分客氣,請其為上賓客客氣氣地招待,然後就去找他講了一大通道理,“閔大人,這聖旨本官接是接了,但恐怕是會抗旨不遵了。”
這位三十出頭的監察禦史閔芝南大人,乃是一位妙人,聽到季衡這句話,完全沒有覺得驚訝,反而是趕緊放下手裏正在喝茶的茶杯,道,“下官接下這傳旨的活,乃是別的大人都推脫不來傳旨,大家看下官年紀輕輕,身強體壯,正適合快馬加鞭南下,下官推脫不得,隻好來了。來的路上,下官就想了,為何眾位老大人們都不來呢,可能就是怕會遇到這個結果。大人抗旨不遵,大家同大人您惱怒也不行,不惱怒也不行。所以就將此事推給下官了。所以,大人這話,就當沒說過,下官也當沒聽過,下官明日就回京去,路上摔斷腿,大約一個月會到,到時候說大人您在後麵,您看可行不。”
季衡倒是沒想到會遇到這麽一位傳旨的官員,不由莞爾,說道,“事情倒不必如此麻煩,也不必大人去摔斷腿,但是需要大人做出已經帶著我一起回去的假象,之後請罪之事,等本官回到京城,自然會自己去請罪。”
季衡也沒有對閔芝南解釋太多,閔芝南斯斯文文地,答應了季衡的要求,想反正是這對小情人自己鬧自己的,他可不想在中間充當炮灰。
季衡怕許七郎那裏得到消息會以為自己要回京,便還特地寫了封密信通過許七郎建立起來的秘密通道給他送了過去,以讓許七郎安心,按照原計劃行事。
六月中旬,朝廷水師已經準備好了,且王啟果真以為季衡回京去了,東南一帶少了季衡,這些手握兵權的武官是各有派係,原來是季衡坐鎮,大家功勞都看在眼裏,直達天聽,賞罰分明,季衡不在了,定然就會出現以前的搶功,構陷等事,東南剛剛強大起來的陸軍水師力量定然會有所削弱,這對王啟來說,簡直是最好的消息。
據王啟所知,薑時澤和汪秉直也並不是那麽和睦,薑時澤倡導海戰,汪秉直卻更喜歡陸戰,因為薑時澤擅長海戰,隻要海戰就是他的功勞第一,但是汪秉直卻擅長陸戰,要是陸戰,他便是功勞第一。
要是沒有季衡,這兩個因為戰術偏差都能夠鬧起來。
而且兩江總督陳煥之和汪秉直之間更是有些芥蒂的,完全不可能好好合作。
王啟這邊也是在聯係各方力量,想要給朝廷水師一個反擊,然後直接攻上被尼德蘭人占領的琉球島。
王啟的老巢在三沙附近的崳山島上,崳山島乃是在浙閩交界,乃是一海上交通要衝,十分重要,本是設立了朝廷的水寨,但是之後這個水寨卻因為水師不僅不操練,而且士兵逃跑,便漸漸荒廢下來,之後甚至被海寇所占領。
季衡在許七郎之後送給他的情報裏點明王啟是在這裏之前,他都一直以為這裏是徐鐵虎手下的人占領的。
這次朝廷攻下此處,便要在這裏重設海寨,建立朝廷的軍事要塞。
朝廷的水師往此島靠近,按照許七郎考察好的地形,從島嶼的另一邊登陸,又有許七郎的人前來引路,要將王啟殺個措手不及。
這晚月光很好,戰鬥在月光下打響。
先進入王啟集團內部的許達川部,放火燒了海寨港口的船隻,大火映紅了海水,即使隔海的地方也能夠看到這邊映天的紅光,以此為信號,本來埋伏著的戰船也都駛了出去,前往阻擊。
史書載:昭元十五年,六月辛亥,巡撫季衡江浙水師總兵官薑時澤浙江總兵趙致禮大敗海寇王啟於崳山島。
簡單一句話,便將此事概括了。
但其實這場戰鬥前前後後一共打了六天。
季衡沒有前往去登島,隻在船上等著。
六月二十四,薑時澤手下一個參將蔣緯誌為季衡綁來了王啟同吳王第三子楊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