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彌留之際
(射雕雙穿)回首向來處 作者:漠北桃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饒是兩人懷著滿心的渴望,封地也不是一時就能去得的,兩人還需要留在敖倫蘇木很久,楊康要交托鏢局的貨物,安排眾人,而華箏還有許多事情要請阿剌海幫忙,向此時的大汗――她的三哥窩闊台領取剿滅山中老人一派的封賞,還有婚事的準備,不但要選天時地利,還要通知多方眾人,隆重之餘隻剩繁瑣。(.)這期間雖然空閑不多,但相聚時兩人還是興致勃勃地討論了諸多日後的設想,都有些什麽人可以采用,有些什麽方針或許奏效,又將諸多穿越強國的設想一一回憶剖析,對比曆史舉一反三,兩人時而取長補短,時而針鋒相對,討論的得熱火朝天酣暢淋漓,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得飛快。
末了華箏得意地笑道,“說了半天,還是我打算做的事情更多。”楊康笑道,“多又怎樣,小空想家?至少武器製造,你能做的絕對沒我多。”華箏撇撇嘴,“我知道火藥/的配方。”這話說的很沒底氣,她曾見過楊康改進的幾個火器,曾經狂熱迷過槍械,之後又有機會自己拆卸使用的,即使在現代人中也是少數,這方麵她再想逞強也是枉然。
楊康繼續道,“那帶兵訓練,也要我來吧。”華箏也繼續白他一眼,“就知道打打殺殺,到底誰是野蠻人!”說完後,她突然歎了口氣,“隻可惜金朝了,若不是他們排擠你們父子,不得插手軍隊……”楊康打斷她,“已經陳腐的王朝,把所有的養料都消耗在維持其統治上,這又有什麽奇怪的,皇位繼承人間更是你死我活,十幾年裏,皇室直係不知在爭鬥中死了多少。”
華箏怔怔地望著窗外的景象,隔著庭院中的花木和低矮的院牆,街上的繁華氣息依舊遮掩不住。敖倫蘇木城自有它的幸運,它同汪古部的子民在這場世紀巨變中是毫無疑問的贏家,而與此同時,卻有更多不如它幸運的城邦,例如緊鄰的西夏。楊康把她從神遊中拉回來,“想什麽呢,幹嘛變得這麽多愁善感?這時候想換憂鬱路線已經來不及了吧。(.無彈窗廣告)”
華箏回過神來,“我在想,哪些是能改變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能做到,哪些是螳臂當車。如果當初沒念叨著練武功,說不定我已經在別的道路上成功了,我費盡心力四處搜集秘笈,最後自己全部都練不了,花了十幾年時間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楊康笑問道,“是不是感覺像遊戲,花了很久來練級,最後發現加錯了技能點?”華箏聽了噗地笑出來,“這比喻不錯,走了這麽大一個彎路,浪費了好多時間,以後可不能這樣。停停停,別給我講什麽經曆過就沒有浪費的大道理,我都明白啦,就是隨口感慨一下。”
她微微笑道,“事實上,我覺得從來沒有什麽時候像現在這樣開心,決定了以後要做什麽後,覺得世界一片光明,更何況,還有你肯陪我冒天下之大不韙。”
“那算什麽天下之大不韙,你都敢,我為什麽不敢?別老把我放在犧牲奉獻的位置上好麽?”華箏攤手表示無奈,“好吧好吧,算你占了老大便宜了行吧!對了,你不是要去你的鏢局交代一下事情?”
“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華箏搖搖頭,“我去找三姐姐,問一下儀式的籌備情況。”兩人對視一笑,即便嘴上再抱怨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如何累贅多餘,籌備起來也自有其愉悅之處。
楊康獨自來到鏢局,這些天來,從波斯一同長途跋涉回來的鏢師都在領假休息,今日才第一次齊聚。在華箏杳無音訊的幾年裏,這些人才是陪伴他最久的,幾年裏他們算是他半個弟子,學習武藝,咬牙堅持著訓練,又曾一起露宿荒郊,應付種種麻煩。鏢局既設在敖倫蘇木,打點上下,尋覓拉攏生意,消息網自然靈通,他的身份即將改變一事,楊康還未自己宣告坦白,眾人就已經知道。長於北方的鏢師們對此事不但毫無異議,還覺得興高采烈,他們自小生長之地幾度易主,異族間通婚更是比比皆是,而長在南宋之人則看法不同,同異族做生意是可以的,但總在心中將與蠻族通婚之事看得不合倫常,更何況這樁婚事看上去總有種攀龍附鳳的意味。
無論如何,總鏢頭孤身多年終於好事將近,無論真心還是假意,眾人都要先行祝賀。楊康謝過後,看著眾人心思不一的麵孔,有的人麵帶狂喜,似乎飛黃騰達就在眼前,有的人卻麵帶輕忽之色,楊康心裏歎了口氣,肅容說起正事。
他這一次走前將南宋眾人徹底得罪,先前鏢局在襄陽就已經遭受冷眼,若是等他與華箏成婚的消息傳去後,襄陽就再沒他立足之地了。此言一出,那幾個方才麵帶憂色的就站起來,“我們一家老小都在襄陽,尤其老人身體不好,又安土重遷,總鏢頭覺得如何是好?”又有人問道,“郭大俠與黃幫主那邊,您真的要就此分道揚鑣?”
楊康點頭道,“並不隻郭大俠和黃幫主兩人,幾乎是南宋武林的所有人我都要分道揚鑣。我今日召集大家,便是告訴大家今後形勢有變,大家都有權在這時就選擇退步抽身,回到自己的家鄉,免得日後起衝突時才裏外不是人。襄陽的分部從此之後撤下牌匾,也在官府銷案,從此與我再無關聯。而房舍器具都交給留下的人,是自立門戶繼續走鏢還是改作他用,相信郭大俠和黃幫主不會為難你們。”
他原本就沒有把重心放在襄陽,此番舍棄也並不可惜,況且走的人並不多,留下的也都是會一直忠心跟隨之人。待安排好種種瑣事,又要與回鄉之人一一告別,有空閑已經是第二日正午。誰知此時突然來人通知他收好行囊後,立刻前去王宮。
楊康一向備好輕裝出行的簡單行囊,並不需多加準備,待趕到阿剌海的王宮時,隻見一片忙亂,處處都是信使穿梭,幾十名馬夫牽著馬飛奔,緊急之下又井然有序,似乎在準備出行的儀仗。
片刻後,隻見華箏與阿剌海姐妹兩人都換好騎裝,急匆匆從殿前台階走下,待見到楊康時,華箏大聲道,“快,我們啟程去和林!我阿媽病了!”
情況緊急,無人多言,連馬車都被嫌棄緩慢,棄而不用。所有人輕裝騎馬出發,兩位公主養尊處優多年,騎術也並未生疏,帶著衛兵在驛路上風馳電掣般縱馬而行,中間幾次換乘駿馬時都未曾停歇,隻趁上下馬的間隙飲了幾口奶酒,其餘人等自然也要如此跟隨,天黑後點起火把趁夜而行,子夜前便趕到哈拉和林。
成吉思汗的原配正妻蒲兒帖皇後的帳子燈火通明,華箏和阿剌海下馬後就跌跌撞撞走向其中,楊康隨在其後,其餘人等都留在帳外。一進之後,兩人撲在床榻前,周圍被許多人圍住,隻聽見隱隱的哭聲傳來。
蒲兒帖與鐵木真少年時成婚,她比鐵木真還要大一歲,如今兒孫滿堂的她在這個年代也算是高壽,而她年輕時受過的種種風霜苦楚,終於在年邁的軀體上顯露無遺,這一病倒下,就如同山嶽傾頹一般。過了許久,才見華箏從塌前起身,回到筆案前,準備寫藥方。
華箏原本就不怎麽會用毛筆寫字,此時雙手更是顫抖得幾乎握不住筆,最終還是將藥方口述出來,楊康謄寫下來交給醫官。一劑湯藥喂下去後,蒲兒帖終於睜開眼,似乎精神好了些,向周圍的兒女們伸出一隻蒼老幹枯的手。
她親生的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裏,此時隻有窩闊台,阿剌海還有華箏幾個離得近的趕來了,其餘圍繞在身邊的都是其他庶出的子女,還有一些孫輩的小孩。她用渾濁的老眼環視了周圍,對窩闊台道,“你的哥哥弟弟呢?”
窩闊台握著母親的手說,“信使已經騎著最快的駿馬,趕去了他們的封國。”
蒲兒帖勉強地微笑了一下,“不必了,來不及的。”窩闊台道,“阿媽您放心,華箏在這兒,她會治好你的。”蒲兒帖動了動,似乎想搖頭,“我的好孩子,我知道的,醫得了病,醫不了命啊。”她伸出手,示意旁人將她扶起來,這樣坐在榻邊的窩闊台就比她的視線還要低,她低頭看著他,“我的兒子啊,還記得訶額侖祖母曾經對你父汗和他的兄弟們講過的故事麽?”
窩闊台點點頭,“我記得,父汗將合撒兒捆綁起來問罪,訶額侖祖母教導了他,愛護兄弟要像愛護自己的手指,隻有手指健全,團結一致,才能握緊拳頭,才能拉弓射箭。”
“我的兒子,阿媽要你記住祖母的教導,記住我的教導,要遵守父汗的囑托,約束自己,珍惜忠誠的勇士和賢能之人,愛護你的兄弟姐妹。你能做到麽?”
窩闊台點頭應下,蒲兒帖又對阿剌海說道,“我所有的孩子裏,最優秀的就是你,最命苦的也是你。”阿剌海卸下了她在她的人民麵前的堅定與雍容,淚如雨下,把頭靠在阿媽懷裏,同母的幾個兄弟姐妹中,唯有她承受了三次喪夫之痛,生下的孩子也全部夭折,蒲兒帖用盡力氣撫了撫阿剌海的頭發,“可是最讓我放心的也是你,我的好孩子,你可以照顧好你的家和你的國,你永遠不會讓阿媽阿爸失望。”
“華箏,對不住了,阿媽不能送你出嫁了。”華箏一直紅著眼眶聽,聽了這句話後淚水才奪眶而出,她狠狠地把淚擦掉後說,“阿媽不許騙我,您肯定能來。”
蒲兒帖微不可聞地發出一聲歎息,嘴裏反反複複地呢喃著兩個音節,楊康聽不太懂,隻知道那是蒙語裏稱呼家裏最小的孩子的詞語,滿是親昵愛護疼愛之意,"你是我最放心不下的啊。"
又低低地喚了好幾聲後,她又問,“古列堅呢?”
楊康明白這是叫他,這才走上前去,隻聽蒲兒帖說道,“她是我最疼愛最擔心的小女兒,我這就將她交給你了。她從小最聰明乖巧,但也最脾氣固執,請你一定要好好地愛護她……”
“蒙古人不需要守孝,出殯之後,你們就趕緊成婚,不要再耽誤了。”
作者有話要說:元旦快樂!第一更!
末了華箏得意地笑道,“說了半天,還是我打算做的事情更多。”楊康笑道,“多又怎樣,小空想家?至少武器製造,你能做的絕對沒我多。”華箏撇撇嘴,“我知道火藥/的配方。”這話說的很沒底氣,她曾見過楊康改進的幾個火器,曾經狂熱迷過槍械,之後又有機會自己拆卸使用的,即使在現代人中也是少數,這方麵她再想逞強也是枉然。
楊康繼續道,“那帶兵訓練,也要我來吧。”華箏也繼續白他一眼,“就知道打打殺殺,到底誰是野蠻人!”說完後,她突然歎了口氣,“隻可惜金朝了,若不是他們排擠你們父子,不得插手軍隊……”楊康打斷她,“已經陳腐的王朝,把所有的養料都消耗在維持其統治上,這又有什麽奇怪的,皇位繼承人間更是你死我活,十幾年裏,皇室直係不知在爭鬥中死了多少。”
華箏怔怔地望著窗外的景象,隔著庭院中的花木和低矮的院牆,街上的繁華氣息依舊遮掩不住。敖倫蘇木城自有它的幸運,它同汪古部的子民在這場世紀巨變中是毫無疑問的贏家,而與此同時,卻有更多不如它幸運的城邦,例如緊鄰的西夏。楊康把她從神遊中拉回來,“想什麽呢,幹嘛變得這麽多愁善感?這時候想換憂鬱路線已經來不及了吧。(.無彈窗廣告)”
華箏回過神來,“我在想,哪些是能改變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能做到,哪些是螳臂當車。如果當初沒念叨著練武功,說不定我已經在別的道路上成功了,我費盡心力四處搜集秘笈,最後自己全部都練不了,花了十幾年時間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楊康笑問道,“是不是感覺像遊戲,花了很久來練級,最後發現加錯了技能點?”華箏聽了噗地笑出來,“這比喻不錯,走了這麽大一個彎路,浪費了好多時間,以後可不能這樣。停停停,別給我講什麽經曆過就沒有浪費的大道理,我都明白啦,就是隨口感慨一下。”
她微微笑道,“事實上,我覺得從來沒有什麽時候像現在這樣開心,決定了以後要做什麽後,覺得世界一片光明,更何況,還有你肯陪我冒天下之大不韙。”
“那算什麽天下之大不韙,你都敢,我為什麽不敢?別老把我放在犧牲奉獻的位置上好麽?”華箏攤手表示無奈,“好吧好吧,算你占了老大便宜了行吧!對了,你不是要去你的鏢局交代一下事情?”
“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華箏搖搖頭,“我去找三姐姐,問一下儀式的籌備情況。”兩人對視一笑,即便嘴上再抱怨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如何累贅多餘,籌備起來也自有其愉悅之處。
楊康獨自來到鏢局,這些天來,從波斯一同長途跋涉回來的鏢師都在領假休息,今日才第一次齊聚。在華箏杳無音訊的幾年裏,這些人才是陪伴他最久的,幾年裏他們算是他半個弟子,學習武藝,咬牙堅持著訓練,又曾一起露宿荒郊,應付種種麻煩。鏢局既設在敖倫蘇木,打點上下,尋覓拉攏生意,消息網自然靈通,他的身份即將改變一事,楊康還未自己宣告坦白,眾人就已經知道。長於北方的鏢師們對此事不但毫無異議,還覺得興高采烈,他們自小生長之地幾度易主,異族間通婚更是比比皆是,而長在南宋之人則看法不同,同異族做生意是可以的,但總在心中將與蠻族通婚之事看得不合倫常,更何況這樁婚事看上去總有種攀龍附鳳的意味。
無論如何,總鏢頭孤身多年終於好事將近,無論真心還是假意,眾人都要先行祝賀。楊康謝過後,看著眾人心思不一的麵孔,有的人麵帶狂喜,似乎飛黃騰達就在眼前,有的人卻麵帶輕忽之色,楊康心裏歎了口氣,肅容說起正事。
他這一次走前將南宋眾人徹底得罪,先前鏢局在襄陽就已經遭受冷眼,若是等他與華箏成婚的消息傳去後,襄陽就再沒他立足之地了。此言一出,那幾個方才麵帶憂色的就站起來,“我們一家老小都在襄陽,尤其老人身體不好,又安土重遷,總鏢頭覺得如何是好?”又有人問道,“郭大俠與黃幫主那邊,您真的要就此分道揚鑣?”
楊康點頭道,“並不隻郭大俠和黃幫主兩人,幾乎是南宋武林的所有人我都要分道揚鑣。我今日召集大家,便是告訴大家今後形勢有變,大家都有權在這時就選擇退步抽身,回到自己的家鄉,免得日後起衝突時才裏外不是人。襄陽的分部從此之後撤下牌匾,也在官府銷案,從此與我再無關聯。而房舍器具都交給留下的人,是自立門戶繼續走鏢還是改作他用,相信郭大俠和黃幫主不會為難你們。”
他原本就沒有把重心放在襄陽,此番舍棄也並不可惜,況且走的人並不多,留下的也都是會一直忠心跟隨之人。待安排好種種瑣事,又要與回鄉之人一一告別,有空閑已經是第二日正午。誰知此時突然來人通知他收好行囊後,立刻前去王宮。
楊康一向備好輕裝出行的簡單行囊,並不需多加準備,待趕到阿剌海的王宮時,隻見一片忙亂,處處都是信使穿梭,幾十名馬夫牽著馬飛奔,緊急之下又井然有序,似乎在準備出行的儀仗。
片刻後,隻見華箏與阿剌海姐妹兩人都換好騎裝,急匆匆從殿前台階走下,待見到楊康時,華箏大聲道,“快,我們啟程去和林!我阿媽病了!”
情況緊急,無人多言,連馬車都被嫌棄緩慢,棄而不用。所有人輕裝騎馬出發,兩位公主養尊處優多年,騎術也並未生疏,帶著衛兵在驛路上風馳電掣般縱馬而行,中間幾次換乘駿馬時都未曾停歇,隻趁上下馬的間隙飲了幾口奶酒,其餘人等自然也要如此跟隨,天黑後點起火把趁夜而行,子夜前便趕到哈拉和林。
成吉思汗的原配正妻蒲兒帖皇後的帳子燈火通明,華箏和阿剌海下馬後就跌跌撞撞走向其中,楊康隨在其後,其餘人等都留在帳外。一進之後,兩人撲在床榻前,周圍被許多人圍住,隻聽見隱隱的哭聲傳來。
蒲兒帖與鐵木真少年時成婚,她比鐵木真還要大一歲,如今兒孫滿堂的她在這個年代也算是高壽,而她年輕時受過的種種風霜苦楚,終於在年邁的軀體上顯露無遺,這一病倒下,就如同山嶽傾頹一般。過了許久,才見華箏從塌前起身,回到筆案前,準備寫藥方。
華箏原本就不怎麽會用毛筆寫字,此時雙手更是顫抖得幾乎握不住筆,最終還是將藥方口述出來,楊康謄寫下來交給醫官。一劑湯藥喂下去後,蒲兒帖終於睜開眼,似乎精神好了些,向周圍的兒女們伸出一隻蒼老幹枯的手。
她親生的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裏,此時隻有窩闊台,阿剌海還有華箏幾個離得近的趕來了,其餘圍繞在身邊的都是其他庶出的子女,還有一些孫輩的小孩。她用渾濁的老眼環視了周圍,對窩闊台道,“你的哥哥弟弟呢?”
窩闊台握著母親的手說,“信使已經騎著最快的駿馬,趕去了他們的封國。”
蒲兒帖勉強地微笑了一下,“不必了,來不及的。”窩闊台道,“阿媽您放心,華箏在這兒,她會治好你的。”蒲兒帖動了動,似乎想搖頭,“我的好孩子,我知道的,醫得了病,醫不了命啊。”她伸出手,示意旁人將她扶起來,這樣坐在榻邊的窩闊台就比她的視線還要低,她低頭看著他,“我的兒子啊,還記得訶額侖祖母曾經對你父汗和他的兄弟們講過的故事麽?”
窩闊台點點頭,“我記得,父汗將合撒兒捆綁起來問罪,訶額侖祖母教導了他,愛護兄弟要像愛護自己的手指,隻有手指健全,團結一致,才能握緊拳頭,才能拉弓射箭。”
“我的兒子,阿媽要你記住祖母的教導,記住我的教導,要遵守父汗的囑托,約束自己,珍惜忠誠的勇士和賢能之人,愛護你的兄弟姐妹。你能做到麽?”
窩闊台點頭應下,蒲兒帖又對阿剌海說道,“我所有的孩子裏,最優秀的就是你,最命苦的也是你。”阿剌海卸下了她在她的人民麵前的堅定與雍容,淚如雨下,把頭靠在阿媽懷裏,同母的幾個兄弟姐妹中,唯有她承受了三次喪夫之痛,生下的孩子也全部夭折,蒲兒帖用盡力氣撫了撫阿剌海的頭發,“可是最讓我放心的也是你,我的好孩子,你可以照顧好你的家和你的國,你永遠不會讓阿媽阿爸失望。”
“華箏,對不住了,阿媽不能送你出嫁了。”華箏一直紅著眼眶聽,聽了這句話後淚水才奪眶而出,她狠狠地把淚擦掉後說,“阿媽不許騙我,您肯定能來。”
蒲兒帖微不可聞地發出一聲歎息,嘴裏反反複複地呢喃著兩個音節,楊康聽不太懂,隻知道那是蒙語裏稱呼家裏最小的孩子的詞語,滿是親昵愛護疼愛之意,"你是我最放心不下的啊。"
又低低地喚了好幾聲後,她又問,“古列堅呢?”
楊康明白這是叫他,這才走上前去,隻聽蒲兒帖說道,“她是我最疼愛最擔心的小女兒,我這就將她交給你了。她從小最聰明乖巧,但也最脾氣固執,請你一定要好好地愛護她……”
“蒙古人不需要守孝,出殯之後,你們就趕緊成婚,不要再耽誤了。”
作者有話要說:元旦快樂!第一更!